中医及中西结合技能考试通关第二站体格检查与基本操作_第1页
中医及中西结合技能考试通关第二站体格检查与基本操作_第2页
中医及中西结合技能考试通关第二站体格检查与基本操作_第3页
中医及中西结合技能考试通关第二站体格检查与基本操作_第4页
中医及中西结合技能考试通关第二站体格检查与基本操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联系方式:手Q327427527第二站考试基本要求

顺序清楚、部位准确、方法正确、操作规范。第二站体格检查与基本操作一、体格检查1.颈部淋巴结检查顺序﹕颌下、耳前、耳后、颈前、

颈后、锁骨上窝。2.语音震颤检查,方法﹕双手掌平贴胸廓对称部位,嘱

病人重复数1.2.3.或长声说“一”,3.间接叩诊法(指指叩诊法)注意点﹕(l)板指指节紧贴被叩部位。(2)用腕指关节运动叩击,叩

指打击后立即抬起。(3)同个部位、同样时间间隔、

同样力量、重复数次。4.肺部的叩诊法顺序﹕由健侧开始,自上而下,两侧对照。肺上界﹕锁骨上3cm,肺下界﹕锁骨中线第六肋,腋中线第八肋,

腋后线第十肋。5.心脏的叩诊法顺序﹕右界﹕肝浊音界上一肋间开始向上

至第二肋间。左界﹕心尖博动所在位置向上至第

二肋间。方法﹕(1)用指指叩诊法。(2)沿肋间由肺→心,板指与心

界平行。(3)力量尽可能轻。6.肺部听诊顺序﹕与叩诊相同,自上而下,前面→侧面(自

腋窝向下)→背部。两侧对照。听诊内容﹕呼吸音、罗音、语音传导、胸膜摩擦

音。7.心脏听诊顺序﹕按下列顺序从一个瓣区到另一个辨区(1)二尖瓣区﹕在心尖部。(2)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2肋间,或左3.4肋间。(3)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2肋间。(4)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稍偏右处。8.腹部触诊法方法﹕(1)病人仰卧、头枕高、两下肢屈曲略分

开。(2)嘱病人张口作腹式呼吸运动,心要时

医生可以和病人谈话以分散注意力。顺序﹕从健康部位→病变区域,一般从左下

腹沿逆时针方向将腹部各区依次进行。9.肝脏的触诊(单手触诊法)方法﹕医生站于病人右侧,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放于右上腹与肋缘大致平行,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在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分别触诊,并测量距肋缘及剑突根部的距离。10.胆囊的触诊方法﹕病者平卧位,医生站于右侧,左手放置于病者右肋缘并使拇指放在腹直肌外缘与肋缘交界处,首先以拇指用中度压力压迫腹壁,然后嘱患者作深呼吸运动,若病人因疼痛而突然屏气,此为墨菲氏征阳性(Murphy)

11.腹水的触诊方法﹕病者平卧,医生用左手掌放于患者腹壁右侧,以右手指迅速叩击左侧腹壁,助手同时将手掌尺侧缘安放于腹壁正中线,此时若左手掌感觉有一种波动感,说明腹腔有大量液体存在。12.肝的叩诊方法﹕病者平卧位,沿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由上往下叩诊,当清音转为浊音时为肝的相对浊音界﹔向下叩1~2肋间的浊音为肝的绝对浊音界。13.甲状腺检查法方法﹕(1)医生位于患者后面,双手拇指

放于患者颈后,其他四指放于

颈前区触摸甲状腺。(2)医生亦可从前面检查,将右手

拇指及其他四指分别放在颈前

甲状软骨部位触摸甲状腺。注意﹕(1)检查时让病人作吞咽动作。(2)注意甲状腺大小、形态、硬度、

表面情况、压痛、移动度、震

颤等。14.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方法﹕间接与直接两种(1)直接对光反射﹕病人注视远方,用手隔开两眼,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被照射时该瞳孔的大小变化。(2)间接对光反射﹕用手电筒照一侧瞳孔,观察对侧瞳孔大小变化。15.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方法﹕病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病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后向前至小趾跖关节处转向趾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肩形展开。16.奥本汉姆征(Oppenheim征)方法﹕病者仰卧,医生用拇指及食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反应同上。17.霍夫曼氏征(Hoffmann征)方法﹕医生用一手抉患者的手,使其手在腕部向背部屈曲、并使余指轻度屈曲,医生用另一手的示指及中指夹住患者中指(或示指),用拇指弹拨患者中指(或示指)指甲,若患者拇指作屈曲及内收的运动为阳性。二、基本操作(一)中医基本操作1.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刺入皮肤。2.挟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以左手拇、食二指持干棉球再挟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穴位表面,右手持针柄垂直用力下压,左手拇食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皮肤。3.运针刮柄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指甲刮动针柄的方法。4.运针弹柄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手指轻弹针柄的方法5.运针提插法是指提针与插针结合应用插法﹕天→人→地提法﹕天←人←地6.捻转补泻法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为补法。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为泻法。7.提插补泻法得气后提插﹕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为泻法。8.烧山火法针刺入应刺深度的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再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慢慢将针提至上1/3。反复操作三次。9.透天凉法计刺入应刺深度的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慢地按至下1/3。反复操作三次。10.晕针的防治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