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_第1页
道路交通安全_第2页
道路交通安全_第3页
道路交通安全_第4页
道路交通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事故定义: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2交通事故构成要素:①车辆②在道路上③在运动中④发生事态⑤违章⑥过失⑦有后果现象(形式):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事故分类(按事故后果分):轻微事故:一次造成轻伤1一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一般事故:一次造成重伤1—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重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1—2人,或者重伤3—10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特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6万元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①随机性②突发性③频发性④社会性⑤不可逆性6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特点:①事故死亡人数多②事故数及伤亡人数呈高速增长趋势高速公路事故率大大高于普通公路行人的交通特性:行人依据自己与汽车间的距离决定是否横穿道路行人从众心理往往忽视交通安全导致事故。行人横穿道路容易忽视瞭望。行人自由度大难以预料。行人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同行人的行为特征:儿童交通特点,好动、动作迅速,但缺乏经验,不懂规则,缺少交通安全常识。青壮年交通特点,精力充沛、适应性强,熟悉法规,有安全意识,有生活经验,但是出行较多、好胜心强、不甘示弱。多数事故发生在横穿道路和拥挤情况下。老人交通特点,动作迟缓、反应迟钝,常不能正确估计车速和自己的速度。妇女交通特点,小心谨慎、行动较男性迟缓,情绪不如男性稳定,应变能力较差。汽车操纵稳定性包含:操纵性和稳定性10汽车安全技术分为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和汽车被动安全技术。a点表示交通量很小,车辆间距较大,不受其他车辆干扰,事故偏低。a至b段表示道路上交通量逐渐增加,驾驶员不再单凭个人习惯驾车,必须考虑与其他车辆关系,由于对向来车增多,使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更加谨慎,因而交通事故相对数量有所下降。b至c段表示道路上交通量继续增大,形成稳定流。此时超车变得困难,因而与超车关事故有所增加。c至d段表示当交通量进一步增大,形成不稳定流。此时,超车的危险越来越大,交通事故相对数量也随交通量的增加而增大。景观安全4要素:道路、绿化、建筑、照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定义: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是指发生事故的有关车辆、人员、牲畜及其他事物、痕迹、物证所共同占有的空间和时间。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特征:事故现场的整体性和形成过程的阶段性现场存在的客观性和现场状态的可变性现场现象的暴露性和因果关系的隐蔽性事故现场的共同性和具体现场的特殊性15现场分类:①原始现场②变动现场③伪造现场④逃逸现场⑤恢复现场16责任分类:①全部责任②主要责任③同等责任④次要责任⑤自行车交通事故成因:道路类型与交通流状况②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事故与骑车人性别、年龄有关④交通环境,即天气、时间绝对指标:交通事故次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19事故预测的特点:①预测的自负效应②预测的反复性③预测的组合性定性/定量技术判定:定性预测技术有: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趋势判断法、类推法和相互影响分析法等。定量预测技术有:时间序列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和组合预测法。遇险时处置原则:①遇险要冷静②遇险要先顾人后顾物③遇险要就轻避重遇险要先顾他人后顾自己⑤遇险要先顾方向后顾制动汽车突然熄火在铁路轨道上应急措施:迅速挂入低档,用起动机作为动力,驱动汽车驶离轨道。挂入低档或倒档,用手摇柄摇转曲轴,以人力驱动车离开险区。可在传动轴万向节处用撬棒等撬动传动轴,使之转动,迫使汽车移动。也可采用人推,汽车顶的方法,使之移动。汽车制动失效①下坡制动失效:这时,驾驶员应果断地利用天然障碍物,给车辆造成阻力,消耗汽车的惯性力。若没有合适的地形地物,紧急情况,可使车厢的一侧向山边等高处靠拢撞擦,强制车辆减速停车。平路行车制动失效:发觉制动失效时,应迅速使用手制动,并把档位换入低速档,把好方向靠路边停车,夜间要开尾灯和示宽灯。在高速公路上制动失灵:正确停车方法是:发动机熄火,利用惯性驶离高速车道;不摘挡,利用阻力来使车辆减速,当车速下降到15Km/h时,用手制动将车停在路肩上。转向失控的处理应先向其他车辆发出信号,然后再实施制动。正确的方法是:应立即抬起油门,将变速器置低档,均匀用力拉手制动,当发现车速明显减弱时,踩下制动踏板,使车停下法规特点:具有强制性、规划性、社会性和综合性防范基本原则:交通事故可预防性原则 ②防患于未然的原则③根除交通事故可能原因的原则④全面综合治理的原则27纵滑附着系数:v—制动初速度、s—拖印长度、g—重力加速度v2申二一2gS28以制动拖印长度推断与计算肇事车速度拖印距离是制动过程中的持续制动时间内车轮所驶过的距离,又叫持续制动距离,和速度平方成正比£吠二S= /[2g(^±Z)]汽车开始减速到出现刹车印迹以前,速度降低量为:AV汽车开始制动时的初速度V应等于汽车制动出现拖印时初速度V与出现拖印前速度降低量AV之和,即:V=V+AV °AV与道路附着系数申和制动系协调时间t2有关,对于液压制动系,t2—般,001—0.2s,建议取0.2s,气压制动系,t2一般为0.3—0.8s,建议取0.6s。在t2这段时间平均减速度为1gw士i)2M=- 側s)=>AfJ=3.6或爭土(km/li)设:k=3.6x0.5gt2贝=k((p±i)液压制动时:k=3.6x0.5xgxt=3.6x0.5x9.8x0.2=3.532气压制动时:k=3.6x0.5x9.8x0.6=10.6例题:在T型交叉口路口,—辆左转弯汽车与迎面驶来的汽车相撞,迎面来车紧急制动,在路面上留有拖印32.5m长,汽车为液压式制动系统,路面为平直干燥的沥青路面,试利用制动印迹推算相碰撞时的速度。(P=0.61△%=^=3.53x0.61=2.1533人=7254^5=7254x0.61x32.5=70.96Va=V^+AJ^=70.96+2.1533^73Akmfh29利用侧滑印迹推算车速当汽车驶入弯道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汽车的前外轮受较大。在侧滑的地点,该轮胎的外缘在弯道上遗留下一条的印迹。利用这条印迹计算车速。有两种方法:一为汽车行驶于弯道滑离公路时的速度;二为汽车行驶至弯道时滑离单行车道以外的速度。汽车侧滑时的初速度计算式为:v=丫254(申土i)R/2v—汽车侧滑时的初速度; 申一道路附着系数—公路的拱度;R—弯道半径主要利用侧滑印迹来计算弯道半径R,弦长C,垂直平分线段M。TOC\o"1-5"\h\zC C2MR2=( )2+(R—M)2R= + -8M2例题:一辆汽车以高速驶入弯道并产生侧滑,在弯道上遗留下一条长61.4m长的侧滑印迹,现利用侧滑印迹长度的第一个三分之一段(20.47m)作为周边测得弦长为15.35m,垂直平分线段长为0.614m,公路的拱度为0.05,道路附着系数为0.7。解(1)计算侧滑印迹半径RC2M 15.352 0.614R= + = + =48.28m8M 2 8x0.614 2(2)计算侧滑时的初速度:v= 254(申±i)R/2=站254(0.7+0.05)x48.28/2=67.81km/h30汽车正面碰撞一、汽车正面碰撞(一维碰撞)1碰撞基本概念汽车的碰撞事故是一种碰撞现象。碰撞有三种形式: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塑性碰撞。试验结果表明,汽车以5km/h以下速度对墙壁冲撞,汽车会完全地弹回,而不受任何损坏,这种情况可以看成弹性碰撞。如果汽车以60km/h以上速度撞墙,车前部永久变形,基本不弹回,这种情况可看成塑性碰撞。在这两种速度间的碰撞,则一部分永久变形,另一部分弹性变形,为非弹性碰撞。恢复系数e来表示碰撞形式:1'10-V20式中"汀一碰撞物A、B在碰撞前瞬间速度v15v2—碰撞物A、B在碰撞后瞬间速度所以「弹性碰撞e二仁塑性碰撞e=0,非弹性碰撞o<xiv一v乂e=―v一v乂e=―2 1-v一v10 20(2)代入(1)mv=mv+mv一mv一me(v一v)111102202121020(m+m)v=mv+mv一mv+mv一me(v一v)12111022021021021020碰撞前两车总动能:=(m +m )v 一m (v一v)一me(v 一v)12102102021020=(m +m )v 一m (1+e)(v一v)12102102011E=—mv2+—mv2k021102220碰撞后两车总动能:碰撞基本规律把碰撞车看成质点,用动量定理和能量守恒求。据动量守恒定理,则:mv+mv=mv+mv1102201122/.mv=mv+mv一mv(1)1111022022nv=v+e(v一v)(2)211020m/.v=v一2 (1+e)(v一v)TOC\o"1-5"\h\z1 10m+m 10 2012同理得:能量损失A同理得:能量损失AE=E一Ek0 kv=v+ 1 (1+e)(v一v)2 20m+m 10 2012—Ek0 k2110222021 10 m+m1210201me)(v一v)2]—m[v+1(1+2220m+m1020121mm一e2)(v)2=1— (1v—2m+m10201211v2)—(—mv2+一m202112v2)221 1=(—mv2+—m2110 221 1 1 m~mv2+一mv2——m[v— 2 (1+e)(v—v)2汽车正面碰撞的等效模型设正碰中两车是同型车,即m=m。若以60km/h正碰与用同样速度向墙撞比较,前者激烈,相对速度达120km/h,后者只有60km/h。但两车运动和变形相同,两车在对称面上,各点运动为零,可将对称面完全等效为刚性墙壁。若两车不同型,即A>B车碰撞时速度为r10?v20f在冲突后两车必然某一时刻变为一体,速度为Vc据动量守恒,则有:叫%+叫%=(眈1+叫)耳r二耳%+叫%+m2因此,A车速度变化为:耳i=%-耳=——%)+m2B车速度变化为尹昇=叫-%=—巴一(%-畑}+m2此时可认为两车是向以速度耳移动的固定壁冲撞。V讥和V訂叫做有效碰撞速度匚4正面碰撞前后的速度(1)车体变形与碰撞速度的关系根据实验得出关系:x=0.0095ve或叫=1053x式中:£—塑性变形量(刖)»—有效碰撞速度(hn/h)塑性变形量的确定方法X2 兀2塑性变形量X=丑尹 塑性变形量2才迸(2)碰后车剩余能量,由摩擦做功消耗:’t蚀V;二隔叫典也■■-儿二J2%聽禹 同理V?二J2卩2茗丄2嘉式中:蚀、叫一虫、0车质量(艇)叭®—40车纵滑附着系数LrL2—A>百车滑移距离(m)&也一修正系数,全轮制动取1苗轮或后轮制动取0.5

i求有效碰撞速度vev=105.3x v=105.3xe1 1e22ii求碰后速度v、v12v= 29gLkv=\:2甲gLk1 1 11 2 2 22iii求碰前速度v、v1020v=m(v-v)2e1m+m102012[或vm—v)-1(ve2m+m102012mv+mv=mv+mv1102201122例题:A、B两台轿车发生正面碰撞后,沿A车的前进方向滑移,A车4m,B车滑移4.5m。在碰撞过程中,两车均采取了制动措施,四个车轮均有制动力。道路平坦,为潮湿的沥青路面,道路鉴定结果,滑动附着系数为0.5。A车的变形量为0.35m,B车的变形量为0.40m。A、B质量分别为1200kg和1100kg。求A、B两车碰撞前瞬间的碰撞速度。①数据m①数据m=1200kgm=1100kg12L=4mL=4.5m129=0.59=0.512k=1.0k=1.012x1=0.35mx2=0.40m计算有效碰撞速度=105.3x=105.3x0.35=36.9(km/h)=10.2(m/s)TOC\o"1-5"\h\ze1 1=105.3x=105.3x0.40=42.1(km/h)=11.7(m/s)计算碰撞后的速度=\;2申gLk=x0.5x9.81x4x1=6.3(m/s)=22.5(km/h)111=丫2申gLk=、2x0.5x9.81x4.5x1=6.6(m/s)=23.9(km/h)2 22④计算碰撞前的速度(据A车)e1m2—me1m2—m+m12(V-V)1020mV+mV=mV+mV1102201122110010.2= (V—V)<1200+110010201200V+1100V=1200x6.3+1100x6.61020[v°[v°=16.64(m/s)=60(km/h)=—4.68(m/s)=—17(km/h)计算碰撞后的速度(据B车)e2 1 m+m12(V-Ve2 1 m+m12(V-V)1020mV+mV=mV+mV1102201122120011.7= (V—V)<1200+110010201200V+1100V=1200x6.3+1100x6.61020〔V1020kg)p—纵滑附着系数1L—滑移距离(m)k—修正值=17.1(m/s)=62(km/h)=—5.3(m/s)=—19(km/h)结果A车碰撞前速度:V=60—62km/hB车碰撞前速度:V=17—19km/h(与A车方向相反)2031汽车追尾碰撞201两车追尾后没有分开一起运动,则碰后动能由摩擦消耗,碰撞车制动,被碰车没制动。_(m+m)v2=pmgLk212c1111m、m—碰撞车和被碰车质量(12v—碰后两车速度( m/s)c■2pmgLk2碰撞车停后,两车分开,得:_(m+m)v2=pmgLk+fmgL212c1111222m、m—碰撞车和被碰车质量(kg)12v—碰后两车速度(m/s) p—纵滑附着系数c1L—滑移距离(m)k—修正值1f—被碰车滚动阻力系数2L—与碰撞车分开后,被碰撞车的滚动滑行距离2 !2g(pmLk+fmL):.V=J 1~1~TT _2_c m+m12碰撞的能量损失碰撞车前部变形很小,而被碰车后部有较大变形,故碰撞中能量损失应等于被碰车变形能量。- 1mm形能量。- 1mmAE= 1~2—(v—v)2(1—e2)=max2m+m10 20 22212a—被碰车加速度(m/s2)2x—被碰车车体最大变形量(m)2塑性碰撞e=0mm二 1~2-(v —v)2=maxm+m10 20 222被碰车有效碰撞速度mv=1(v—v)e2m+m102012(1)式变形得:1mm+m(1)2(v—v)2•i2m=max2m+m1020m22221211m+mQv212=ax82e2m1222mv2 =1axe2m+m2212对于同型车側=叫■代=^2在同型车追尾中%2和吃的关系,通过实验得知,当ve2<32km/力时,i&和卷呈线性关系c可用下式表示:vg2(km/h)=17.9x2(m)+4.6若两车质量不同,把上」並代替並即可。+m2计算步骤通过变形量求有效碰撞速度2m1—m+m12v(km/h)=17.9x'(m)+4.6e22求碰撞后两车共同速度vc求碰撞前速度v、v求碰撞后两车共同速度vc求碰撞前速度v、v1020■2*mgLki―ii—i:2g(*mLk+fmL)111-^ 222—m+m12mi (V-V20)Ve2m+m12mv+mv=(m+m)v11022012c10m=1122kgm=1122kg2L=14m2*=0.61x=0.5m2k=0.522g(*mLk+*mLk)Vc例题:质量为1530kg的轿车A,追尾碰撞质量为1122kg的轿车BoA车的驾驶员紧急制动,四个车轮均有制动力,碰撞后滑行8.0m。B车没有制动,但在碰撞瞬间后轮即遭破坏而不能滚动,B车在A车前6.0m处停止。变形主要发生在B车尾部,变形深度为0.5m。道路平坦,路面为新铺装的沥青路面,路面附着系数为0.6,试推算两车的碰撞车速。数据 m=1530kg1L=8m1*=0.61k=1.01计算有效碰撞速度2m 2x1530x'= 1~x= x0.5=0.58(m)2m+m2 1530+112212V=17.9x'+4.6=17.9x0.58+4.6=14.982(km/h)=4.2(m/s)e2 2计算碰撞后两车速度:2x9.81(1530x0.6x8x1.0+1122x0.6x14x0.5' 1530+1122=8.67(m/s)=31.2(km/h)④计算碰撞前速度m+mV—④计算碰撞前速度m+mV—V=i才V1020m e21mV+mV=(m+m)V11022012c1530+1122V—V= x14.9<1020 15301530V+1122V=(1530+1122)x31.21020「V=11.69(m/s)=42.1(km/h)丿1o=4.53(m/s)=16.3(km/h)mvsina=mvsina+mvsina22020111222可以推出:mvcos可以推出:mvcosa+mvcosa—mvcosav=1112222202010m1vmvsina+mvsina=1112~22"20msina220例题:沿x轴方向行驶的A车(重2347kg)与斜向行驶的、与x轴方向成120°角的B车(重1633kg)发生碰撞,现场鉴定表明两车回转运动均较小。碰撞后,A车滑行8m后停止,滑行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31°,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系数为0.5;B车滑行12m后停止,滑行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77°,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系数为0.6。试推算碰撞车速V和V①已知数据m=2347kg,a=0。,L=8.0m,a=30。,*=0.5110111m=1633kg,a=120。,L=12.0m,a=77。,*=0.6220211②推算碰撞后的速度v= 2g*L= 2x9.8x0.5x8=8.9m/s=31.9km/hTOC\o"1-5"\h\z1 11v= 2g*L= 2x9.8x0.6x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