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断裂带山地旅游的发展研究_第1页
龙门山断裂带山地旅游的发展研究_第2页
龙门山断裂带山地旅游的发展研究_第3页
龙门山断裂带山地旅游的发展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门山断裂带山地旅游的发展研究

从“限一退二进三”到“三结”区域布局经济5.12汶川地震给四川旅游业带来了重大损失。震后,因地震灾害改变了灾区地质地貌状况,又遭遇多次强降雨天气,引发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直接受威胁的人数达100多万,是中国有史以来一次性灾变事件引发的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使四川旅游业再次陷入困境。从地震及其引起的次生灾害带来的惨痛损失来看,“限一退二进三”必将成为龙门山地带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惟一选择。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承担着调整生产力要素布局和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而山地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旅游形式,其产品涵盖观光、户外运动、科普教育、节事等多个方面,具有样式多、需求大、灵活机动、档次覆盖全等优势。另开展山地旅游,在发生灾变时易于疏散、损失小,灾变后易于寻找新吸引物,化害为利迅速更新旅游产品,因此,在龙门山断裂带这一特殊区域比较适合开发山地旅游。在龙门山断裂带这一地壳不安分、活动频繁的特殊区域开发山地旅游,需要明确其山地旅游资源的优势及山地旅游开发的限制性因素。1龙门山山地旅游资源1.1地层发育丰富龙门山造山带作为世界第三种造山类型,以规模巨大的推覆、滑覆构造为特色,推覆构造规模巨大,形成时间长,构造形式复杂多样,地层发育丰富。飞来峰、古生物化石产地、矿产地、与推覆构造相伴产生的多种构造现象、典型的高山峡谷、冰川遗迹、温泉、优质矿泉水、花岗岩奇峰、地震遗迹、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泥石流等地质奇观,可与久负盛名的阿尔卑斯山同类构造相媲美。1.2河流流域水岸带龙门山地区自然景观涵盖山岳类、峡谷类、洞穴与峰丛、冰川遗迹、瀑布跌水景观、温泉景观、漂流河段、天然湖泊、冰雪地等多种类型。包括多个风景名胜区,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风名胜区、青城后山风景旅游区、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龙门山风景名胜区、回龙沟风景名胜区、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白鹿森林公园、龙门山地质公园等。1.3低能耗的野生动物世界“生物资源库”的保护龙门山的山地高度及西高东低的地貌特点,以及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为生物的形成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龙门山是“活的自然植物博物馆”、“神奇的野生动物世界”,堪称“生物宝库”。该区动物区系属南北动物区系的交汇地,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云豹、豹、小熊猫、大灵猫、小灵猫、猕猴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植被区系属于中国-日本-喜马拉雅两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地,植物种类丰富、垂直带谱完整,有银杏、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独叶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龙门山或山水文化龙门山绵延500公里,跨越了汉族聚集的农业区以及少数民族聚集的牧区,汇聚了多种类型的文化,如民族风情、岷江水文化、古蜀文化、宗教文化、地震文化、名人文化等。龙门山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中国西部汉、藏、羌、回等民族文化的交汇带,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起点;是中国道教发源地,有“世界三教与道教汇聚之地”和“七佛圣地”之称。2龙门山山地旅游发展限制因素分析2.1灾害概况及特点龙门山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三期较大的构造活动后,形成一系列冲断带,地史演化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其中有四条巨大断裂带。即青川—茂汶断裂,北川—映秀断裂,江油—灌县断裂带和光源—关口—大邑隐伏断裂。这些断裂带历来是地震灾害的多发区域。自公元1169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6次,其中里氏6级以上地震20次,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汶川地震震级达里氏8.0级。汶川地震发生后,使得山体物质松散,大面积坡面的岩土体松动,为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加之龙门山脉山高坡陡,使其成为次生灾害的高发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滑坡专委会主任乔建平认为“大地震后五年到六年是次生灾害活跃。次生灾害也分‘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现在大多数次生灾害都处于‘青年期’,人力根本无法与其抗衡,只能避让。”学术界亦认同,汶川强震区至少在近十年内,滑坡和泥石流活动趋势强烈,之后将会经历恢复期,直至斜坡趋于稳定。龙门山地区多地质灾害的特点,使得传统的山地旅游已不能满足这个特殊区域的要求。针对此种特殊情况,龙门山山地旅游活动项目、服务设施建设、接待设施建设、旅游线路等该如何规划设计建设,才能将灾害带来的破坏和影响降到最低,这成为山地旅游开发必须解决的问题。2.2龙门山旅游的定义汶川地震及其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已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人们对龙门山的美丽景观、神秘文化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但在灾害发生后,人们对龙门山旅游望而却步。这主要是由游客心理定势造成的,游客通过媒体、个人经历等了解到龙门山的受灾情况及地质地貌情况,会产生“去龙门山旅游是危险的”等各种想法,并在对媒体信息的深入了解下,此种想法不断扩大,从而打消游客前往龙门山旅游的动机。因此,龙门山发展山地旅游必须消除游客形成“去龙门山旅游是危险的”的心理定势,否则没有市场需求,开发山地旅游亦就全无意义可言。3龙门山山地旅游开发建议3.1注重建设风险防范机制龙门山开发山地旅游,应将安全性放在首位。地震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虽然有一些规律可寻,但是要短期预报仍然是一个世界难题。在不可预知的条件下,龙门山山地旅游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一种长期的安全意识,对于建设项目的选址、产品设计、交通、防灾系统等要慎重考虑,做到防患于未然。如:选址要远离岩体不稳定或破碎带,安全隐患较大的地带;不应过多考虑各类高档集中居住区和旅游房地产功能;不应过多考虑索道、高空隧道等建设项目;提高建筑设施的抗震设防等级;建立防灾救灾应急机制,布局防灾疏散通道和紧急避难场所等。深入建立龙门山山地旅游资源谱系,确保受损旅游资源的有效恢复重建,避免文化遗产资源受灾后消失的可能。建设地质灾害的监控监测系统,对易灾区、滑坡及泥石流等多发区进行不定期监控监测评价,如有危险隐患,及时做出旅游应对措施和应急救援方案,总之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3.2回避“龙门山断裂带”游客通过媒体、个人经历等了解到龙门山的受灾情况及地质地貌情况,在晕轮效应的作用下,产生“去龙门山旅游是危险的”的心理定势。针对游客的这一心理状态,在宣传山地旅游时,不应只注重龙门山山地旅游资源优势的宣传,回避“龙门山断裂带”这一重点事实。而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让人们认识“地震带”,认识地震、地质灾害,同时,强调龙门山山地旅游安全保障系统的详细功能,强调通过龙门山的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危险性是可以降到最低的,从而使人们产生“危险是有的,但还是可以去体验一下”的动机。3.3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龙门山地震断裂带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拥有大熊猫的栖息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旅游资源,虽然资源丰富,但分布松散,整合开发力度不足,系统性和规模化有待提高。因此,龙门山山地旅游的开发应着重从区域整合协调的角度出发,以世界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核心,整合山地旅游资源,整合山地旅游生态、交通建设和线路组织,整合山地旅游形象,统一打造龙门山山地旅游品牌等。从而提升山地旅游的品质,扩大龙门山断裂带在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力。4龙门山断裂带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作为世界第三种造山类型的龙门山造山带,其山地旅游资源具有地质遗迹资源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