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药研发现状和思考_第1页
中国新药研发现状和思考_第2页
中国新药研发现状和思考_第3页
中国新药研发现状和思考_第4页
中国新药研发现状和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新药研发现状和思考为了创新而创新,或者创而不新,会使得药物研发失去意义。新药研发应该以解决临床上未满足的需求为最高目的。近年来,尽管政府给了国内企业的新药研发不少政策支持,但从成果来看,中国创新药研发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以化学药为例,据统计,2005~2008年,SFDA共收到230多个化学药创新药的注册申请,其中超过80%属于申请临床试验,只有不到20%为申请上市。从申报企业的性质来看,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各占一半。目前,中国创新药的申报总体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创新药在新药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只占新药申请总数的1%~2%。而且实际数量上没有明显增加。其次,在跨国企业申报的新药中,以国际多中心方式申请进行临床试验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且增长趋势明显,标志着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希望其新药上市能够做到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同步。第三,在国内企业申报的新药当中,真正原始创新的产品很少。目前已申报及上市的产品当中,具有中国原创意义的,很多是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或根据有效成分结构优化合成的思路研发出来的新药,还有部分则是属于模仿药物(“me-too”药物)。第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现阶段新药研发还是集中在肿瘤、心血管、神经三大领域。而对于中国的新药研发来说,由于受地方流行病学的影响,消化系统药物的开发,特别是抗肝炎药物的开发则是另一个较受重视的领域。中国药物创新研发战略选择国内企业要进行新药研发,研发战略的选择非常重要,即究竟要做哪类型的新药。笔者认为,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国内企业的研发战略选择有以下几个方案:首先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始创新。化学药领域的原始创新对于现阶段的国内企业来说相对较难,但可以借鉴过去成功的经验,从中药或者传统医学理论当中寻找出能够做进一步开发的药物进行创新。据了解,现在很多企业、研究院都在做类似的数据库收集及相关性分析,特别是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通过这种方法,将大大增加寻找到新化合物合成基础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这种研发战略的企业,需要有较好的基础和相对丰富的资源,新创办的企业应尽量避免选择这种研发战略。第二种是新靶点、新机制药物的研发。这一领域的药物研发,需要有大量的研究基础,光靠国内企业,无论是研发实力还是资金都很难达到要求。但是如果是国外发现了新靶点和新机制以后,国内企业再去寻找相关的有效化合物,则可以有所作为,国内不少的药物研究所现阶段的新药研发都是按这条路线走。要选择这个战略,需要有较好的基础研究实力以及能紧跟世界潮流的理论研究人才队伍。第三种则是模仿药物的开发。模仿药物是利用已知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的研究成果,在分析已知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药理学研究设计合成该药物的衍生物、结构类似物和结构相关化合物,所产生的新化合物与已知药物比较,具有活性高或活性类似等特点。这类药物的开发风险相对较小,效率也较高,不少基础研究薄弱国家的药物研发都是从这类药物的研发起步。笔者认为,对于现阶段大多数的国内企业来说,选择模仿药的开发战略比较合适。新药研发应以满足临床未满足需求为导向新药研发是一项耗时很长的系统工程,开发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失误都可能造成项目的最终失败。笔者建议,国内企业在开展新药研发项目前应该多思考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新药研发应该以满足患者需求作为目标。过去很多国内企业研发新药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或者创而不新,研发出来的药物也许是全新的化学结构,但是药效却不及原有的药物,使得药物研发失去意义。国外的鼓励创新政策显示,新药研发应该以解决临床上未满足的需求为最高目的。其次,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在早期做好成药性评价。早期成药性评价应该包括药品开发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药品注册法规要求、给药途径是否合理、是否支持大量合成等与药品特性相关的多项内容。第三,要充分了解国家相关鼓励药物研发的政策和措施。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很多鼓励新药研发的政策,企业如果能够深刻理解相关政策,并能根据政策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研发战略,充分利用相关鼓励政策,这对于提高审批效率,推动药物上市进程将有极大的帮助。正确理解并运用《新药注册特殊管理规定》新药审批注册是药物上市的必须环节,2009年1月实施的《新药注册特殊管理规定》(简称为《管理规定》)为新药的审批上市开通了“绿色通道”。对于企业来说,正确理解并运用好《管理规定》,对于推进药物研发、上市的全过程都有积极作用。从《管理规定》的鼓励对象来说,该法规除了明确化学药和中药的一类新药可以进入特殊审批程序以外,同样鼓励“对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疾病且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的新药”和“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新药”的研发。从国际范围来看,西方国家很少鼓励纯粹的一类新药的研发,而是鼓励能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的药物研发。《管理规定》在结合中国国情,鼓励一类新药研发的基础上,补充了鼓励能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的药物研发的内容,对国内企业的研发战略制定作出了正确的引导。此次的《管理规定》比起过去法规的一个明显进步是建立负责任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在该沟通交流机制中,SFDA还首次引入了早期沟通通道,允许企业从立题阶段就与SFDA进行沟通,了解项目的可行性。这样一方面可以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审评者更详细地了解产品,提高审评质量和效率。需要提醒企业的是,《管理规定》特别强调了单独立卷资料在特殊审批程序中的重要性,并对其内容作了详细的要求。研究者与评价者获得良好沟通效果的前提是,研究者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发挥沟通交流机制的作用,提高沟通效率,从而保障审评的质量。对于《管理规定》中特殊审批审评时限的缩短,不少企业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完成申请临床试验审评时限是80天”与普通申请的90天相比没有太大的改变。的确,将缩短的10天放到整个创新药审评的过程来说是微不足道,但是审评时限的缩短体现了SFDA支持药物创新的态度及政策导向。而且从保障审评质量的角度来说,审评时限也不能无限期缩短。新药本来就是未知的事物,审评者作出重要决策前,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一味缩短审评时限不符合认识新事物的科学规律。如果过度缩短,审评的质量将无法保障,在质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审评部门不可能把风险不负责任的转嫁到患者身上,最终还是要由企业自己承担风险。另外,审评时限主要约束的是首轮审评的时间,完成全部审评的时间还与研究质量、申报资料质量、沟通交流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充分了解新药研发的宏观管理风险希望有突破性进展的新药尽快上市,又要保证上市药品的安全,把握好上市速度与安全性保证的平衡是政府监管部门面临的挑战。新药研发除了开发周期长以外,更是一项资金投入大、不可预测因素多的系统工程,其高风险性不容置疑。比起研究者对于创新目标是否准确、药物毒性和有效性的权衡等风险,制定药物创新相关政策的政府在宏观管理方面的风险更不可小觑。充分了解新药研发的宏观管理风险对于国内企业研发战略选择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无论是SFDA还是其他有关部门都推出了不少鼓励药物创新的政策。由于新事物的未知性,在通过缩短审评时间等方式鼓励创新的同时,必然也增加了风险进入市场的可能性。而且,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必须经过研发、审批、流通和使用等关键环节,而在不同环节当中所涉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