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_第1页
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_第2页
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头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表现为椎动脉血栓形成。中医称之为“综合麻痹”椎动脉血栓形成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临床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导管疾病,约占颈椎病的20%,在40至60岁的人中呈统计学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工作、生活不良习惯的增多,发病趋势在向年轻化转变,因此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椎-基底动脉缺血而出现眩晕、头晕、耳鸣等一系列症状,可伴有视物不清、头痛、耳聋等症状,与颈椎侧弯、后伸等头颈部位置明显相关,严重者可有体位性猝倒。本病有反复发作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有效治疗该病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针刺夹脊为主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数据1.1两组不同菌株各成功率比较68例患者分别来自我院康复科和神经内科门诊2008年5月~2011年10月就诊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0岁,平均(45±11)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7年,平均(9.6±6.7)个月;对照组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8岁,平均(43±10)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8年,平均(12.6±7.8)个月。两组一般情况、病情轻重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腰椎侧弯与相关症状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2)体征:旋颈试验(+),颈部至某一方位时出现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脱离该方位时症状减轻或消失;(3)X线显示,节段性不稳或钩椎关节增生,椎体前后缘增生,椎间孔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作MRI示有椎间盘突出或椎动脉变细;(4)多伴交感神经症状如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5)经颅多普勒(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3影像学检查及tcd检查有以下几种情况(1)颅内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血管意外等;(2)其它原发性疾病可能出现椎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者;(3)虽有眩晕,但影像学及TCD检查无异常者;(4)耳源性、眼源性眩晕及感染、中毒、外伤等引起的眩晕;(5)颈椎有骨折、脱位、急性椎间盘突出、结核、肿瘤、感染等;(6)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孕、产妇、精神病等患者。2治疗方法2.1针刺补平充平泻直刺法取穴:双风池、颈夹脊穴、百会、悬钟。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选取规格为0.3mm×40mm华佗牌针灸针,进行穴位常规消毒后,双风池穴针尖朝双侧目内眦方向刺入1.0~1.2寸,双侧颈夹脊穴(颈夹脊穴取C1~C5,每次取2~3组,每次必须取C1或C2夹脊穴中的一组)均采用直刺,其中C1、C2颈夹脊穴缓慢刺入1寸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百会穴沿督脉向后平刺2~3寸,悬钟直刺2寸,均采用平补平泻,以得气为度,针刺后,风池与同侧C2夹脊穴以下夹脊穴接G6805-1电针仪(青岛鑫兴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用连续波,频率50~100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留针20~3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2.2月日生产10g采用氟桂利嗪(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日早晚各5mg;曲克芦丁(三九企业集团永安制药厂生产),每日饭后0.2g。10天为一疗程。3治疗效果观察3.1症状消失,能参加一般性活动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临床治愈:眩晕等症状消失,能参加一般性活动;有效:眩晕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时仍有复发,生活工作受一定影响;无效:各种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3.2治疗效果见表1。两组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针刺治疗腰椎发酵血血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位置性眩晕,其发生机制有两种情况,一是椎动脉受骨赘的机械性压迫,发生狭窄或闭塞,尤其是椎动脉本身有病变的时候;二是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两种情况均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病。椎-基底动脉解剖关系复杂,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分4段,紧邻脊神经、交感神经、颈下交感神经节、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至枕骨大孔时弯曲较多,尤其从C1、C2至枕骨大孔弯曲更明显,故颈椎的病变易于引起眩晕,一般认为颈椎或软组织病变引起的颈椎不稳是发病的重要始发因素。有研究表明针刺可祛风除湿、疏通经络,消除颈部软组织及椎周炎性反应,缓解肌肉痉挛,恢复颈椎力学平衡。还有研究表明,通过针刺夹脊穴、百会能提高椎动脉的血流速度,降低血流指数,改善椎动脉的供血状况,提高大脑供血状况,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1927年Dekleyn和Neuwenhuyze通过尸体证明转颈时在C1、C2处可使椎动脉血流受阻,根据腧穴的近部主治作用,故每次针刺都必选C1或C2夹脊穴中的一组治疗。传统医学认为,颈性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曰:“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为诸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于清空之窍,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甚则有昏厥跌仆之虞”。《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风池穴属足少阳胆径,为手足少阳、阳维脉之交会穴,是风邪入脑之门户,针刺不论内风、外风,均有驱除风邪之作用,且位于颈椎部,根据腧穴的近部主治作用,对颈椎局部病变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悬钟属足少阳胆经穴,髓之会,远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