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地理教育随笔_第1页
初中八年地理教育随笔_第2页
初中八年地理教育随笔_第3页
初中八年地理教育随笔_第4页
初中八年地理教育随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八年地理教育随笔□□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15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三、启发学生“多问”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四、引导学生“好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本学期开始,我校为了方面老师们使用多媒体工具,给每间教室的电视配了多媒体电脑。至此,用于多媒体教学的硬件基本全部到位,就看老师们是否愿意用了。从第一节新课,我就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我教学用的课件主要来源网上下载的资源。但是这种课件不能直接应用于我的教学,还要利用资源库中丰富的图片、视频、文本资料做一个大的调整。一般而言,我“做”的多媒体课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视频或者精彩图片的导入——>教学内容——>重点、考点总结——>课堂联系。虽然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应对期末考试,但是,如果教学中没有乐趣,师生都将感到痛苦。所以,每个新课的导入,我都使用视频和精彩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视频和图片不一定都是导入的全部。教学内容主要由各种地图、重要图片和必要视频、提纲和关键短语以及问题组成。教学过程完毕后,要以大字体和对比鲜明的色彩呈现本节内容的重点和会考考点。一方面,让学生明确本节内容的考点,另一方面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上述是我在教学方面的做法,下面说说我在课堂管理方面的尝试。初中的课堂,其中课堂管理至少占用了10%的时间。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我的课堂管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奖惩。我曾经尝试过以个人为单位的奖惩,其结果是优生表现地更好,而后进生则表现地越来越差。所以上学期我尝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奖惩,发现差生有所进步——至少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有所收敛。本学期因为时间很紧,不能在课堂管理上花太多的时间,所以,奖惩对象由原来的小组变为大组(约为三个小组的人数)。我的做法比较简单。上课前在黑板的右上角划出一小块区域,对应各大组的位置,写上各自序号“1234”。在上课期间,如果有人违反课堂纪律,就在他所在的大组的序号下面打一个“X”,如果问题回答正确或者任务完成较好,则打一个“√”。虽然这种评价对大组的评价只是画画“X”和“√”,但是,学生也看地很重。当某位同学因违反纪律而得了一个“×”时,该组的其它同学会批评这位同学;如果得了一个“√”时,全组都很高兴。这样做,不是教师一人单打独斗地管理课堂,而是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但是,这种课堂管理的作用是有限的。对纪律较好的班级而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纪律本来就较差的班级而言,在班级管理手册上填写“差”和在批评栏内填写个别学生的姓名几乎没有作用。是这个班级和个别学生麻木了吗?还是年级上“不作为”?也许,是这种单一、机械的评价还有其它问题。每一个单元学习完后,都要进行单元测试。我们以前的地理教学中没有单元测试。有选择题、填空题、读图填图题、连线题、问答题等。题量不多,一般20分钟就能完成。为了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我这样让学生们完成每章的单元测试题。前15分钟根据已经发的试题自己复习,但是不能把答案写在试卷上;独立复习完成后,再给5分钟时间,小组内可以讨论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但还是不能把答案些在试题上。最后20分钟时间才闭卷考试,杜绝作弊。凡是违反纪律的人,抄写试卷两遍,凡是不及格者,抄写试卷一遍,或者补考一次。考完后,试卷交给老师,等到下节课再分发给学生,同桌交换批改。总体而言,这种单元测试方法效果比较好。看着那些为了考高分而努力的学生,我暗自高兴——有的急匆匆地查着课本,有的在在稿纸上边写边画,有的口中念念有词,有的凑在一起热烈地讨论……而且,从测试看,大部分学生还是掌握了基本知识。但是,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让有些后进生感到痛苦——仅靠他们的能力,他们难以达到我的要求;但是,如果他们作弊,则面临这抄写两遍试卷的痛苦。所以,有些学生干脆放弃——考试时他们睡觉,等到讲完试卷后,则“轻松”地抄写一遍。有个别学生逆反到什么也不做的地步。有一次,为了鼓励两位后进生考试,我降低了及格分数线,但引来了其他学生对我做法的不满——他们认为不公平!尽管种种问题还未解决,但是,我们的新课已经上完,如何高效地复习,又是一个难题。不管我怎么做,我的目的都是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啊!我知道我的做法还有问题,但是,我现在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对我的学生更好。所以,读书和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就成了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径。当然,还要做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最佳途径,我认为,应该是以教学为载体,在理论的指导下,做教育科研。□□初中地理知识竞赛试题□□初中地理知识竞赛试题地理大家都知道,大家在学习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刷题,我们看看下面的初中地理知识竞赛试题吧啊!A.B.尼尼微湖C.D.□.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丘陵在哪个洲?A.非洲B.欧洲C.亚洲D.□.世界上火山数量最多的国家?儿日本B.智利C.印度尼西亚D.冰岛口.世界上城市信息化水平最高的是?A.B.C.伦敦D.香港口.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岛位于哪个洲?A.欧洲B.亚洲C.D.大洋洲口.世界第二长河亚马孙河的源头在哪个国家?A.巴西B.智利C.阿根廷D.□.法国的最高行政区划?A.区B.省C.郡D.大区口.德黑兰位于哪个国家?儿德国8.美国^埃及D.伊朗口.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A.B.尼罗河C.多瑙河D.湄公河口.世界上陆上国境线接壤国家数量最多的国家是?A.俄罗斯B.印度,中国口.德国口.世界上装饰花卉最多的城市?A.纽约B.巴黎C.伦敦D.北京口.世界上最大规模(以人口衡量)的城市是?A.东京B.纽约C.新加坡D.北京口.世界上地下交运(地铁)最完备的城市是?A.纽约B.东京C.阿姆斯特丹D.伦敦口.世界上迄今为止已建成的最大规模的海底隧道沟通的是哪个海峡?A.英吉利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马六甲海峡D.土耳其海峡口.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海峡是?□A.霍尔木兹海峡B.马六甲海峡C.台湾海峡D.莫桑比克海峡口.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国家?A.智利B.中国^俄罗斯口.美国口.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国家?A.阿根廷B.中国C.智利D.俄罗斯口.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A.亚洲B.大洋洲C,非洲D.南极洲口.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A.北冰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大西洋口.世界上跨自然带最多的国家?A.智利B.中国C.巴西D.俄罗斯口.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是?A.落叶阔叶林B.热带雨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口.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其总面积?A.1/2B.1/3C.1/4D.1/8答案:DCCDBDDDCCBADADCBDAADA口□□□初中八年级地理的知识点□□初中八年级地理必备的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分类】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林业: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畜牧业: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总称为畜牧业;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二、农业的地区分布【农业各部门的分布】部门分布地区干湿状况季风、非季风区地形生产基地畜牧业西部半干旱和干旱非季风区高原、山地四大牧区种植业□□东部□□湿润和半湿润□□季风区平原和低缓的丘陵、盆地九大商品粮基地林业山地和丘陵三大林区渔业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舟山渔场、渔米之乡【主要农作物的南北地区差异】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耕地类型旱地水田粮食作物小麦、玉米、高粱、谷子水稻、冬小麦油料作物华北平原的花生、东北平原的大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油菜糖料作物甜菜甘蔗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耕作制度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①与城市或工矿区的距离;②市场需求量;③农业技术装备;④农民文化技术水平;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我国三大平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地区有利条件不利条件熟制主要作物东北平原热量不足,生长期短,低温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水源不足,多旱涝、盐碱、风沙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气候优越,水源充足,水稻土肥沃多水旱灾害,春季低温一年两熟或三熟水稻、油菜、棉花、甘蔗从中国看世界第一节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4、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5、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6、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7、我国大陆濒临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8、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近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众多岛屿。我国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此外,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9、我国有(2)个内海(渤海)、(琼州海峡)。10、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11、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第二节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2、2、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数为(13.40亿)。3、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5、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平方千米)的⑶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6、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黑河——腾冲)。第三节民族2、(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3、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4、我国(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特征:世界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2、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为29%。71%+29%=5.1亿平方千米3、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地。5、哥伦布(意大利探险家)——发现美洲大陆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原苏联)。七大洲1、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2、大洲: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