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跨学科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跨学科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跨学科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3页
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跨学科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4页
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跨学科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新津中学首届名师工作室刘静工作室教研力教研成果高中史地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寻根古蜀,探寻文明融合之路四川省新津中学首届名师工作室刘静工作室赵颖月梁沙一、课例说明历史、地理学科作为综合性人文学科,彼此之间有着较强的联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融合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以项目式学习和学科融合的方式为切入点,构建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历地学科融合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并设计围绕“古蜀文明的迁移”的项目式历地学科融合教学活动案例。结合课程实施经验,提出基于项目式学习任务和历地学科课程建构、注重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地学科融合教学建议。二、学习目标融合地理、历史学科的课标要求(表1),将学习目标确定为:①通过探究古蜀文明的迁移原因,理解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②通过探究宝墩遗址、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考古文物,感悟古蜀文明的特征及其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③通过了解古蜀人迁移的过程,感受先民们不怕艰难、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④通过了解宝墩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古遗迹的开发与保护措施最终引导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担当。表1《古蜀文明的迁移》对应学科课标要求学科对应课标地理2.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体现6.10运用资料,说明保护传统文化和特色景观应采用的措施历史1.1早期中华文明: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的认识。三、教学实施任务情景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学习建议情景一:理清古蜀文明发展脉络根据古蜀文明文化发展秩序表,绘制古蜀遗址迁移路线,并提出假设,古蜀文明遗址迁移的原因可能是什么?①古蜀文明文化发展秩序表②地形、遗址位置底图课前观看《古蜀瑰宝》纪录片,初步了解古蜀文明情景二:探究古蜀文明迁移原因。①结合材料,初步说出气候变化与古蜀文化迁移的关系。②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如何具体影响古蜀文化遗址迁移的。①古蜀文明对应气候变化表②古蜀文明对应气候变化图(1)结合材料,初步说出气候变化与古蜀文化迁移的关系。①文化开始时期都是气候条件温暖湿润,文化衰落时期气候寒冷干燥。②突发的气候灾害会导致文化的衰落,稳定的气候状况伴随着文化的繁荣。(2)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如何具体影响古蜀文化遗址迁移的。①气候因素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气候变暖,气温增加,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气温降低,则作物产量减少。②气温升高,农业生产有效得到发展,古蜀先民在一个地区聚居,一段文明得到开始与发展;气温下降,农业生产活动受到影响,一段文明开始衰败,并且推动着人们迁移到新的地区发展,推动着新的文明开始。例如,盘营山文化等在气温回升是开始出现发展,而气温下降则走向衰败。③降水量与降水分布格局变化,引发的洪涝、干旱的自然灾害,也会促使古蜀文明发生转移。例如宝墩文化时期,突然的极剧降温冷干,气候波动比较大,出现洪涝等自然灾害,该时期古蜀先民进行不断迁移,出现了近十个文化遗址。合作探究式学习,划定小组明确任务情景三:感受文明间的多元融合

①对比三星堆文化与金沙文化考古遗存(图片),感受古蜀文明处在不同阶段之间的特点及其联系。②对比三星堆、金沙玉琮与良渚玉琮,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①三星堆、金沙文物对比图1对比发现:两者出土器物的样式和艺术风格极为相似——文化的传承三星堆、金沙文物对比图2金沙遗址少大型青铜器;各类器物形态、纹饰更小巧、精美,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器形、纹饰与风格。——文化的发展②三星堆玉琮、金沙玉琮与良渚玉琮对比玉文化也并未止步于成都平原地区,经四川盆地这一“中转站”,玉器走向岭南,甚至到达东南亚地区。有领玉璧、凹刃玉凿有着鲜明特色的玉器,曾在越南北部等区域出土,成为不同地区文化交流的有力证据。——文化的交流

参观金沙遗址博物馆,实地研学参观增加体验

情景四:调查与制作分组探究:围绕“古蜀文明”主题展开调查,制作调查报告或相关文创作品,更好地理解古蜀文明,感受并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担当。小组合作成果(课堂)展示第一组:制作文明分布图和典型文物模型,聚焦文明交流。第二组:介绍新津当地乡土文化“宝墩文化”——天府之根,理解宝墩与三星堆之间的关系,增强同学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三组:运用光阴的艺术,将古蜀文化的图腾用光映照在黑板上,既带给同学们独特的感官体验,又让同学们一览古蜀文明的魅力。第四组:绘制带有古蜀图腾——金乌的扇面,讲述古蜀人对于自然的崇拜,并在扇面题诗,写下对于古蜀文明的感悟,让同学们感受到古蜀文明重新焕发生机。第五组:融合环保理念,思考如何让古蜀文明进入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利用废品制作青铜立人、环保袋等,实现可循环使用的理念。第六组:从远古至今,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将古蜀文明的典型文物与自然元素相结合,创作出“花朵金面具”、“太阳木权杖”,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七组:将灯谜与古蜀文明相结合,用猜谜的方式理解古蜀文明的特点,并以此展开思考,寻求与现实生活的碰撞。第八组:古蜀文明有其旧,也应有其新。将传统的青铜神树采用更加年轻化的方式表达,体现出新时代人们应该用新的、开放的眼光去看待古蜀文明,使其焕发新生机。第九组:等比例缩小青铜神树与太阳神鸟的模型,生动形象地展现当时技术制造,了解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和古蜀先民们的高超制造工艺。学生能综合地理、历史知识,有创新观点,并将观点辅助实践拓展资源:1.书籍:黄剑华著《从三星堆到金沙:中华文明的惊世发现》、《古蜀金沙》、《古蜀三星堆》;王巍《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2.影视资源:纪录片《古蜀瑰宝》3.研学资源:金沙遗址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宝墩博物馆四、学习成果1.文字类:第二组《宝墩文化与三星堆文化考察报告》第六组《如何将三星堆文化焕发生机》2.实物类:古蜀文明迁移图古蜀文明典型文物模型图衍生文创产品(三星堆文字麻将、环保袋等)3.视频类:实地走访宝墩文化博物馆参观录像五、学习评估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兼顾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科学方法、协作精神及学习成果的多维度综合评价方式。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方法运用、小组协作能力以及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周维国等的评价思路制定出课堂行为规范评价量表(表2)、课后实践活动小组学习质量评价量表(表3)。评价量规直接反映学生在某一维度的表现水平。通过学生个人、小组、教师的多维度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公平、公正。评价项目评价项目赋分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得分总分学习效率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习得相应知识并既是巩固落实。20学科思维能运用学科思想、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分析古蜀文明遗址迁移与气候变迁的关系,认识文明间的多元融合。20小组参与小组分工明确,组员讨论氛围热烈,协做程度高。20创新意识能提出新问题,并结相关材料进行论证。综合地理、历史知识,有创新观点,并提供依据。20成果汇报能总结并提炼出小组观点,语言或文字精炼,表达能力强20注:自评占30%,组内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40%总分≥85为优秀,7084为良好,6069为合格,≤59为不合格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赋分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得分总分过程性评价自主探究小组成员能独立思考,多渠道搜集信息,积极参与方案设计和方案操作,积极反思。15合作探究小组成员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共同设计方案,互相协助完成方案。15参与深度完成方案的时间充足,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完整有效,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0参与广度全部成员都积极参与了方案实施、问题分析、活动反思等过程。10终结性评价作品制作能围绕古蜀文明迁移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