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暑邪致病教学讲义课件_第1页
温病学暑邪致病教学讲义课件_第2页
温病学暑邪致病教学讲义课件_第3页
温病学暑邪致病教学讲义课件_第4页
温病学暑邪致病教学讲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温病学-暑邪致病叶某,男,19岁。8月8日收入院。主诉:发热10小时、伴神志异常1小时。病史:因患者8月7日午后在烈日下游泳,傍晚自诉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随即发热。上半夜汗出甚多,午夜后已不出汗,但胸腹灼热,气促,口干不多饮,烦躁不安,渐而嗜睡,溲少色黄;入院1小时前偶发谵语。查体:体温40℃,脉搏112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

16/10Kpa。嗜睡,呼之能醒,面红气粗,颈项强直,四肢厥冷,心律112次/分、律齐、无杂音,双肺无罗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不大,舌红绛,苔薄黄而干,脉细数。脑膜刺激征阳性,未引出病理征,肌力、肌张力正常,血、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量轻度增高。2三、暑温3暑温是感受暑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于夏至与立秋之间。4563.病因和发病外因——暑热病邪内因——元气亏乏,不足以御夏令暑热病邪的入侵。暑热者,夏之令也,大行于天地之间,人或劳倦、或饥饿、元气亏乏,不足以御天令之亢热,于是受伤而为病。——《素问·生气通天论》74.病理暑热病邪径犯阳明。气分暑热炽盛,极易耗气伤津。暑热病邪常兼夹湿邪为患。暑热病邪传陷心营(血),闭窍动风动血。后期津气未复而邪气留恋。895.诊断发生于夏暑当令季节,一般是夏至到处暑期间。发病急骤,初起即见阳明气分热盛证候,少数病例可见肺卫表证,但为时短暂。病情变化快,可以由气分而迅速深入营血。在诊察中,如伴见脘痞身重,苔腻或恶寒、无汗等症者,则为暑温兼湿或寒遏暑湿之候。10证候分析掣要:辨识有无表证。辨析气阴损耗程度。辨析窍闭风动之先兆。注意症状复杂多变,传变不分表里渐次。11论治撷英治疗要点及注意事项:暑为火热之邪,故清泄暑热是本病的基本治则。初起暑伤气分,阳明热盛者,治以辛寒清气、涤暑泄热。如暑伤津气,则宜甘寒之剂以清热生津;如暑邪随去而津气大伤,又当用甘酸之品以益气敛津、酸苦之品以泄热生津。若暑热化火,生痰生风,内传心营,引起闭窍、动风等病变时,则须根据具体病情而采用清心凉营、化痰开窍、凉肝熄风等法。后期多为余邪未清,气阴未复,故治疗常用益气养阴、清泄余热等法以善其后。对于暑兼湿邪之证,则应在清暑之中兼以祛湿,若遇寒邪遏伏暑湿,则又宜在清暑化湿的同时兼以解表散寒。12论治选摘(一)气分证治1.暑入阳明:壮热汗多,口渴心烦,头痛且晕,面赤气粗,或背微恶寒,苔黄燥,脉洪数或洪大而芤。壮热(大热),汗多(大汗),口渴(大渴),脉洪数(洪大)为本证辨证要点。若兼背微恶寒,脉洪大而芤,则为本证兼有津气耗伤之症。13治疗及方药清暑泄热。方用白虎汤(《伤寒论》)。若兼津气两伤,则宜兼以益气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参汤。脉大而芤,几于散矣,阴虚而阳不固也,补阴药有鞭长莫及之虞,惟白虎退邪阳,人参固正阳,使阳能生阴,乃救化源之妙法也。——吴鞠通142.暑伤津气:身热心烦,小便短黄,口渴汗出,气短而促,肢倦神疲,苔黄干燥,脉虚。暑热未退,而见身热,心烦、溺赤等暑热内盛表现。具有肢倦神疲、自汗、脉虚无力等津气两伤表现,此为本证辨证着眼处。15治疗及方药清气涤暑,益气生津,方用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本方与白虎加人参汤皆能清暑泄热,益气生津。

本方以甘寒药物为主,重在益气生津;白虎加人参汤以辛甘寒药物为主,重在清暑泄热。16王孟英:养阴生津(针对暑热)西洋参、西瓜翠衣、莲梗、黄连、石斛、麦冬、竹叶、知母、甘草、粳米本方偏凉润,宜于暑热耗伤气饮,未兼挟湿邪者。李东垣:升阳益气除湿(针对暑湿)黄芪、苍术、升麻、人参、白术、陈皮、神曲、泽泻、麦冬、当归、炙甘草、黄柏、葛根、青皮、五味子本方偏温燥,宜于元气本虚,又伤于暑湿耗伤阳气者。17清暑益气汤3.津气欲脱:身热已退,汗出不止,喘渴欲脱,脉散大。身热已降而汗出不止。喘渴欲脱:津液耗伤太过,肺之化源欲绝。脉散大:阴津失于内守,阳气失于固敛。18证型病机:津气欲脱。即阳气以汗多而外泄,阴津因暑热炽盛而内耗,津气耗伤殆尽而欲脱,故吴鞠通称此证为阳气发泄太甚,而内虚不司留恋。19治疗及方药益气敛津,生脉固脱。方用生脉散(《温病条辨》)。夏月人身之阳,以汗而外泄,人身之阴以热而内耗。阴阳两俱不足,盖阳以阴为宅,补阳不伤其阴;阴以

阳为根,泻阴不动其阳。——喻嘉言暑月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咳者,宜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味。——薛生白20使用生脉散的注意事项判断本方是否奏效以脉敛与否作为标准。脉不敛,再作服,以脉敛为度。——吴鞠通使用生脉散须详审其邪之有无,如津气受伤,而暑热未清者不可单用本方,以免恋邪为患。214.热结肠腑:身灼热,日晡为甚,腹胀满硬痛,谵语狂乱,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循衣摸床,舌蜷囊缩,舌红,苔黄燥裂或焦黑起刺,脉沉数。暑热炽盛成毒,津液损伤的表现:身灼热,神志昏乱,苔黄燥裂或焦黑起刺为主。肠腑热结表现:潮热日晡为甚,腹胀满硬痛,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为本证辨证要点。22治疗及方药急下存阴,通腑泄热,清热解毒。方用解毒承气汤(《伤寒瘟疫条辨》)。暑病“不必用下”

——张凤逵但暑温热结肠腑者,则当早下,导热外出,否则痉厥立现,危在顷刻。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属热结肠腑者。235.暑湿困阻中焦:壮热,汗出,面赤恶热,气粗息促,肢体酸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脘痞呕恶,舌红赤,苔黄腻,脉洪大。壮热、烦渴,汗多溺短,脉洪等暑热内盛阳明为主症。兼有脘痞、身重等湿阻太阴的症候。24治疗及方药清热化湿,方用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256.暑湿弥漫三焦:身热面赤,耳聋,头眩晕,咳痰带血,不甚渴饮,胸闷脘痞,恶心呕吐,大便溏臭,小便短赤,舌红赤,苔黄腻,脉滑数。暑湿蕴蒸上焦的表现,如身热、面赤、耳聋、痰血、胸闷等。暑湿困阻中焦之脘痞而不甚渴饮。暑湿注下的下利稀水,小便短赤等。26治疗及方药清暑利湿,宣通三焦,方用三石汤(《温病条辨》)。以肺为要领——吴鞠通27一味中药的名称,又名金水或粪清。其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取健康人的大便加清水稀,搅匀成汁,以棉纸纱布清滤,加入黄土少许,入瓮,粗碗覆盖

密封,埋入地下至少一年,一般20~30年,年久弥

佳。28会分为三层,取其上层清液入药即为金汁,其汁呈微黄(如浅茶色),无毒无味,疗暑热湿毒极效。中层白色,下层是残渣。金汁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起清热效果极佳,常与生地、水牛角等清热凉血药同用。可用鲜荷叶代替。金汁(二)营血分证治1.暑伤肺络——“暑瘵”骤然咯血,衄血,咳嗽气促,头目不清,灼热烦渴,舌红苔黄,脉数。以咯血、衄血为主要表现。由于暑热损伤肺络,血从上溢则见骤然吐血、衄血,为暑伤肺络的征象。具有暑热内盛、暑热蒸迫的表现:灼热烦渴,头目不清,舌红苔黄,脉数。29治疗及方药凉血解毒,清络宣肺。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去解表药。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银翘散——清解肺络之热,宣降肺气。暑温寒热,舌白不渴,吐血者,名曰暑瘵,为难治。……咳而衄,邪闭肺络,上行清道,汗出邪泄可生,不然则化源绝矣。——吴鞠通302.暑入心营:灼热烦躁,夜寐不安,时有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红绛,脉细数;或卒然昏倒,不知人事,身热肢厥,气粗如喘,牙关微紧或口开默不作声,舌绛脉数。具有谵语、昏迷等暑热内闭心包的表现。具有营热炽盛的症状,如灼热,舌绛等。暑气通于心——叶天士31治疗及方药若暑热之邪未经卫气而猝然直犯心营,内闭心包,以致陡发神昏肢厥者,名曰“暑厥”。暑热由气分内陷心营者,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暑热直中心包引起暑厥者,用行军散。亦可用三宝。并配合针刺人中、十宣、曲泽、合谷等穴。神苏厥回,视暑热在气在营(血),分别予以治疗:暑在气分者仍予清热涤暑;暑在营(血)分,仍宜清营凉血。323.暑热动风:身灼热,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神志不清,或喉有痰鸣,脉弦数或弦滑。暑热炽盛,身灼热不已。暑热内陷厥阴,闭塞机窍、引动肝风,导致痉厥,如神迷,抽搐,甚或角弓反张,称之为“暑风”。清泄暑热,息风定痉。方用羚角钩藤汤。334.暑入血分: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色呈紫黑,吐血、衄血、便血,或兼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喉间痰声辘辘,舌绛苔焦。具有血热炽盛阴津耗伤、迫血妄行、血热内陷心包的表现,如灼热、躁扰、斑疹,吐衄血、便血、舌绛苔焦等。热陷心包,化痰生风的表现,如神昏谵妄,喉中痰鸣,抽搐,角弓反张等。34治疗及方药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神犀丹(《温热经纬》)、安宫牛黄丸。35(三)暑伤心肾心热烦躁,消渴不已,麻痹,舌红绛,苔黄黑干燥,脉细数。辨证要点:具有三大主症。心热烦躁,病变部位在心。消渴不已,病变部位在肾。麻痹,病变部位在肝。36治疗及方药清心火,滋肾水。方用连梅汤(《温病条辨》)。37(四)余邪未净,痰瘀滞络身热不甚,久留不退,神情呆钝,终日昏睡,或痴呆不语,手足拘挛,肢体强直。辨证要点:余邪未尽:低热不退。痰热余邪留伏,闭塞心窍:神情呆钝,终日昏睡,默默无语,或痴呆不语,失明,耳聋等。痰热余邪滞络,气血瘀阻,经脉失养:手颤动,拘挛,肢体强直等。38治疗及方药化痰祛瘀搜络,薛氏三甲散。(《湿热病篇》)。39暑温证治归纳表40叶某,男,19岁。8月8日收入院。主诉:发热10小时、伴神志异常1小时。病史:因患者8月7日午后在烈日下游泳,傍晚自诉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随即发热。上半夜汗出甚多,午夜后已不出汗,但胸腹灼热,气促,口干不多饮,烦躁不安,渐而嗜睡,溲少色黄;入院1小时前偶发谵语。查体:体温40℃,脉搏112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

16/10Kpa。嗜睡,呼之能醒,面红气粗,颈项强直,四肢厥冷,心律112次/分、律齐、无杂音,双肺无罗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不大,舌红绛,苔薄黄而干,脉细数。脑膜刺激征阳性,未引出病理征,肌力、肌张力正常,血、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量轻度增高。41本例发生于8月8日,正是暑温病好发季节,为感受暑热病邪而致病,符合暑温发病急骤,初起见阳明气分热盛;传变迅速,当天即见暑入心营证,故可诊断为暑温。42暑天烈日下游泳暴晒,暑热病邪入侵,径传气分,故起病即见壮热,汗多,尿少色黄;暑热熏蒸全身,

故头身痛;恶心呕吐为阳明胃热上逆所致。暑热病邪猖獗,旋即内陷心营,故短时间内出现烦躁,时有谵语,嗜睡,舌绛,脉细数;身灼热而手足厥冷,为热深厥深的现象;持续高热未降,面赤气粗,舌质虽绛而红兼苔黄干,为气分邪热未尽撤去之故。43辨证:暑入心营,气分邪热未尽。治则:凉营泄热,清心开窍方药:清营汤加味合安宫牛黄丸处方: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生石膏水牛角大青叶甘草44二诊:8月12日:经治疗3天后体温逐步下降至38℃,神志正常,神志正常,神疲纳呆,口干欲饮,尿赤,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暑伤津气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45王某,男性,65岁。1994年11月15日来诊。主诉:发热1周。病史:患者一周前因下乡探亲,回家后觉上腹部不适,精神疲倦。次日又见发热恶寒,头晕,胸脘痞闷,心烦,曾在某医院就诊,给予退热剂及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症状未见好转。近6天来,病者寒热如疟,体温39.1℃,口苦口渴,心

中烦闷,胸脘痞闷灼热,纳呆身倦,腹胀,每于晚间各症加重,无呕吐,身目无黄染。大便日1~2次,质烂,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46四、伏暑1.伏暑的含义47伏暑属伏气温病之一,病情迁延缠绵,或发于气分,或发于营分,必为外邪激发引动。伏暑是发生于秋冬季节,而临床表现具有暑湿症或暑热证候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根据本病的发病季节和临床特征,与西医的流行性出血热、散发性脑炎等疾病相似,可归属伏暑范围,并参考本病予以辨证论治。2.伏暑的特点夏令感受暑湿病邪,至秋冬发病,必由时令之邪引发,故初发即有表证可察。起病急骤,一病即见有暑湿或暑热内伏特性的证候。病可发于气分或发于营分,但均兼有时令之邪在表,故初起时兼有恶寒表证。病程中若但热不寒,入夜尤甚,天明得汗稍减而胸腹灼热不除,再见大便不爽,色黄赤如绛,肛门灼热者,多为湿热挟滞郁于胃肠之候。在湿热流连气分阶段,可以郁发白㾦;若邪舍于营,热逼血分,亦可发斑。483.病因和发病夏月摄身不慎,感受暑热或暑湿病邪,伏藏体内,至秋冬为时令之邪引发。暑邪久伏而发者,名曰伏暑。——王肯堂《证治准绳》494.病理阳虚湿盛者则暑遏伏气分;阴虚阳盛之体,暑热则舍于营(血)分。邪伤气分多见暑湿郁于少阳、暑湿积滞搏结肠腑等病变。邪舍营分者则暑热性质突出,病情重,其病机变化与不兼湿的其他温病基本相似。本病不论发于气分或发于营分,均为时令之邪引发,故发病之初必兼卫表之证。50515.诊断多发生于秋季,亦有发生于冬季者。起病急骤,病情重,缠绵难解。病发既见暑湿或暑热内伏的证候,或发于气分,或发于营分,均兼有表证。52证候分析掣要:辨别伏邪性质:暑湿、暑热。辨别伏邪所发部位:气分、营分。辨别脏腑气血阴阳变化。辨别外邪性质:风寒、风热。辨预后好坏:吉凶。53论治撷英治疗要点及注意事项:初起以解表清里为原则,气分兼表者宜解表清暑化湿;营分兼表者,宜解表清营。表解之后,暑湿之邪郁于少阳气分者,当清泄少阳,分消湿热;暑湿积滞搏结肠腑者,宜轻下频下,疏通暑湿之郁滞。化燥如营(血)的治疗虽与一般温病相同。但应注意辨察气分是否有余湿未净,必要时应配合化湿治疗。54论治选摘(一)邪在气分1.卫气同病:发热,恶风寒,头痛,周身酸痛,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脘痞,苔腻,脉濡数。具有暑湿内伏表现: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脘痞、苔腻等。具有外邪引发的表证:寒邪束表者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痛等;风热郁表者有发热,微恶风寒,咽痛等。55治疗及方药清暑化湿解表。内有暑湿,外有风热者,宜清暑化湿,辛凉解表,方选用银翘散加苦杏仁、滑石、薏苡仁、白通草。内有暑湿,外有风寒者,宜清暑化湿,散寒解表,方选黄连香薷饮(《类证活人书》)。562.卫营同病:发热,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心烦不寐,口干不甚渴饮,舌赤或红绛,少苔,脉浮细数。具有暑湿内舍营血之症,如心烦、口干不渴,舌赤少苔,脉细数。具有外邪束表之证:寒邪束表者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痛等;风热郁表者有发热,微恶风寒,咽痛等。57治疗及方药解表透邪,清营泄热,若为风热时邪引动者,宜清营泄热,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加生地黄、牡丹皮、赤芍、麦冬。若为风寒时邪引动者,宜清营泄热,散寒解表,方选加减葳蕤汤。581.邪在少阳寒热似疟,口渴心烦,脘痞,身热午后较甚,入暮尤剧,天明得汗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苔黄白而腻,脉弦数。具有胆经热炽见症:寒热似疟,口渴,心烦,脉弦数等。有湿浊不降,郁阻气机见症:脘痞,呕恶,苔黄腻。59(二)邪在气分证治治疗及方药清泄少阳,兼以化湿(和降湿浊)。方用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

——清·何秀山602.邪结肠腑:身热稽留,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腻,脉滑数。具有便溏不爽,色黄如酱(甚至如藕泥,或大便胶闭)、呕恶等暑湿积滞搏结胃肠的症状。具有发热(胸腹灼热),苔黄垢腻,脉濡数等气分暑湿郁阻证候。61治疗及方药导滞通便,清热化湿,方用枳实导滞汤(《通俗伤寒论》)。本证的治疗,体现了轻下频下,消导积滞与泻下湿热郁积并举,使湿热积滞渐消缓散的特点。62注意事项:(1)本证为暑湿积滞搏结肠腑,非阳明腑实证,故不宜三承气汤峻下猛下,否则湿邪不但不被祛除,反损伤阳气。若用承气猛下,其行建,正气徒伤,湿应胶结不去。——章虚谷设使大剂攻下,走而不守,则必宿垢不行,反行稀水,徒伤正气,变成坏证。——石寿棠《医原》63(2)本证应用导滞通便,邪气非一下即已,因暑湿积滞黏腻淹滞,胶闭难化。因此,常有下后不久,邪气复聚而热势又作,再见便溏不爽者,故须轻下频下,下至热退苔净,大便成形,胃肠暑湿积滞消失为度。64(3)兼脾虚,则当扶脾通下。如章虚谷所说舌苔若犹带白色而滑者,乃湿重为夹阴之邪,或胀满不得和下,须佐二术健脾燥湿,否则脾伤气陷,下利不止,即变危证。盖湿重属太阴证,必当扶脾也。653.热结阴伤:小便短少不利,身热,口渴,无汗,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具暑热炽盛之症,如身热,舌红,苔黄,脉数。具阴伤液涸,泉源枯竭之症,如口渴,小便短少不利,无汗,苔燥,脉细。66治疗及方药滋阴生津,泻火解毒。方用冬地三黄汤。本方苦寒之品在于清热泻火,撤热救阴,甘寒滋润之品旨在滋养阴津,抑制亢盛邪火。苦寒与甘寒两组药物合用,称为甘苦合化阴津法。清代医家陈修园谓其为苦甘化阴法,吴鞠通称之为甘苦合化阴气法。67(三)邪在营血证治1.热在心营,下移小肠: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干不甚渴饮,小便短赤热痛,舌绛,脉细数。具有发热夜甚,心烦、渴不欲饮,舌绛等热灼心营的表现。具有小溲短赤热痛等小肠热盛症状。68治疗及方药清心凉营,清泻火腑。方用导赤清心汤(《通俗伤寒论》)。692.热闭心包,血络郁滞:身热灼手,入夜尤甚,神昏谵语,口干而漱水不欲咽,皮肤、黏膜出血斑进行性扩大,斑色青紫,舌色深绛无苔,望之若干,扪之尚湿,或紫晦而润。具有神昏谵语等热闭心包的表现。具有身热夜甚,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舌绛无苔或紫晦等营血热盛,血络瘀滞的症状。70治疗及方药清营(血)泄热,开窍通瘀。方用犀地清络饮(《通俗伤寒论》)。热陷心包神昏,非痰迷心窍,即瘀塞心孔,必用轻清灵通之品始能开窍透络,故以犀角地黄汤凉通络脉为君,此为轻透络,通通瘀泄热之良方。——何秀山71王某,男性,65岁。1994年11月15日来诊。主诉:发热1周。72病史:患者一周前因下乡探亲,回家后觉上腹部不适,精神疲倦。次日又见发热恶寒,头晕,胸脘痞闷,心烦,曾在某医院就诊,给予退热剂及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症状未见好转。近6天来,病者寒热如疟,体温39.1℃,口苦口渴,心

中烦闷,胸脘痞闷灼热,纳呆身倦,腹胀,每于晚间各症加重,无呕吐,身目无黄染。大便日1~2次,质烂,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病

案本例发生于秋季,初起卫气同病,乃外邪引动而发之伏气温病——伏暑。73第一阶段:11月19日已临深秋,初起恶寒发热,疲乏无力,上腹部不适,胸脘痞闷,心烦,为暑湿内郁,卫表受邪,表里同病,治宜解暑化湿,用黄连香薷饮加减。74第二阶段:近6天来,治疗不对证,症状未见好转。到10月15日病者寒热如疟,体温39.1℃,口苦口渴,心中烦闷,胸脘痞闷灼热,纳呆身倦,腹胀,每于晚间各症加重,无呕吐,身目无黄染。大便日1~2次,质烂,小便黄赤;气机失畅,则胸脘痞闷;湿热内阻,见纳呆身倦,腹胀;舌苔黄腻,脉弦数,均为暑湿蕴蒸少阳之象。治宜和解少阳,清热化湿。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减。75处方:76青蒿(后下)12g黄芩12g

淡竹叶10g

枳壳10g赤茯苓15g

碧玉散1包(冲)半夏10g黄连6g陈皮5g栀子10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结果:治疗四天,病情缓解,清涤余邪调治3天而愈。《计算机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分类、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的分类冯.诺伊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概念:CPU、主机、外围设备、总线软件与硬件的逻辑等价性计算机系统的概念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这3个术语和关系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分类第二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数据信息的表示数值数据的表示各种进制之间的表示和转换(2、8、10、16进制、BCD码)数的真值、原码、补码、反码、移码表示方法的表示范围定点数的表示,浮点数的表示格式、表示范围和规格化IEEE-754标准的单精度和双精度浮点格式(例、作业)非数值数据的表示ASCII码、Unicode码、UCS-2、UCS-4码(见作业)数据信息的校验简单奇偶校验、交叉奇偶校验(例、作业)第二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2.2

定点运算和定点运算器定点补码的加、减法运算及溢出判断(作业)定点运算器的组成部件ALU、通用寄存器组、状态寄存器、DB运算器的基本结构形式单总线、双总线、三总线(作业)2.3浮点运算和浮点运算器浮点数的加、减法运算(P53例18,19)第三章存储系统存储器概述存储器的分类按存储介质、存取方式、R/W功能、信息的可保存性、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来分类存储系统的分级结构(作业)存储器的基本组成(P65)半导体存储器芯片SRAM、DRAM的区别(作业)只读存储器的分类第三章存储系统3.3

主存储器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存储周期、存储器带宽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主存储器的扩展位扩展、字扩展、字位扩展(作业)3.4

高速存储器加速CPU和存储器之间的有效传输的途径(作业)双端口存储器多模块交叉存储器(编址方式、存取方式)相联存储器(主要组成部件、寻址特点)第三章存储系统3.5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基本原理、功能(作业)Cache的命中率、平均访问时间、系统的效率(作业)Cache地址映射直接映射、全相联映射、组相联映射(作业:地址结构)Pentium

PC机的cache替换策略LFU、LRU、随机替换策略3.6

虚拟存储器基本原理、快表(作业)虚存与主存-cache层次的比较第四章指令系统指令的分类按计算机组成层次分——微指令、机器指令、宏指令按操作码功能分数据传送、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程序控制、I/O、字符串处理、系统控制类指令按地址码个数分——0,1,2,3地址指令按操作数物理位置,二地址指令——RR型、RS型、SS型指令格式操作码长度与指令系统条数的关系寻址方式指令寻址方式——顺序、跳跃寻址方式操作数寻址方式立即寻址、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基址寻址、变址寻址、相对寻址(P103例,作业)第五章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和组成CPU的基本功能、CPU中的主要寄存器CPU的工作过程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5个阶段指令周期、CPU周期、时钟周期及其关系CLA、ADD、STA等指令执行流程(P124

例)CPU的控制方式——同步、异步、联合控制方式操作控制器组合逻辑控制器结构及特点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思想、原理机器指令与微指令、源程序与微程序的比较组合逻辑控制器与微程序控制器的比较第五章中央处理器5.4 CPU新技术广义并行性的含义——同时性、并发性流水线技术本质和分类流水计算机的组成、时空图及吞吐率的计算(作业)指令的相关性及解决办法数据相关——RAW、WRA、WRW(P138例作业)资源相关控制相关RISC技术RISC的典型特征CISC和RISC的比较(作业)第六章总线系统总线的分类、特性和主要参数早期总线和当代总线的内部结构总线接口的组成和功能总线的连接方式单总线、双总线和三总线结构(作业)总线的控制方式集中式仲裁方式及比较链式查询方式、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独立请求方式总线信息的传送方式——串行、并行(P173

例)PCI、AGP和PCI

Express总线的区别PCI总线结构和奔腾PC总线结构(南、北桥)第七章I/O系统I/O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