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04景物形象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04景物形象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04景物形象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04景物形象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04景物形象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因意象悟意境,入意境明情感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扣住诗歌形象是鉴赏诗歌、感受诗情、领悟诗意、体会诗境的基本途径。

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高考对古代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概括形象的特点、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概括或描述诗歌中的画面、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等。

高考考查重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目录叁事物形象贰景物形象壹人物形象景物形象02导入“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入中国古典诗歌,感受诗歌中的情中景,景中情。景物形象内涵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诗人主观情感(情意)象意象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意象:诗中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物象)情意+物象=意象目标1.了解意象和意境,积累相关意象的内涵;2.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和答题步骤。

常见意象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注意】意象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同为一景一物,在不同的诗人心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别,做出正确的解读。熟悉这些经典意象对于我们理解鉴赏诗歌意义重大。

1.“青山”意象。①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因而备受文人喜欢。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②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一、意象集锦

2.“月”意象。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③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3.“斜阳”“云烟”“清霜”意象。①沉郁思古幽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辛弃疾《永遇乐》)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4.“水”意象。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②时光流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清风”“白云”意象。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杜甫《恨别》)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这种思想常由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组成悠远、清静、平淡的意境来表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6.“梅花”意象。“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因此梅花受到了众人的敬仰与赞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7.“兰花”意象。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蕴含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征君子隐士。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李白《古风》)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徐渭《兰》)

8.“竹子”意象。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蕴含着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着隐士君子。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苏轼《於潜僧绿筠轩》)9.“菊花”意象。菊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蕴含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象征隐士君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10.“草”意象。“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变化,易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连天,易将人的思绪引向远方,遥无涯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11.“落花”意象。“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落花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12.“杨柳”“杨花”等意象。“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3.“松柏”意象。松柏生长环境恶劣,但它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柏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14.“梧桐”意象。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梧桐叶先行凋落,即所谓“一叶落而知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15.“芭蕉”意象。“芭蕉”代指离情别绪。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李清照《添字丑奴儿》)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绛唇》)16.“莲”意象。“莲”与“怜”音同,古诗词常用“莲”表达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切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乐府《子夜歌四十二首》)利用谐音双关,写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的敏锐感觉。17.“蝉”意象。①品行高洁清高。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咏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两首诗都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②孤独无助,孤苦无告。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李商隐《蝉》)18.“杜鹃”意象。①孤独悲苦。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②乡思乡愁。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19.“鸿雁”意象。“鸿雁”也叫“雁书”“雁足”“鱼雁”等,是书信、音讯的代称。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20.“乌鸦”意象。“乌鸦”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衰败荒凉之意。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1.“猿啼”意象。“猿啼”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悲伤凄凉的情感。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22.“鹧鸪”意象。①游子思乡离愁别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②“鹧鸪”还象征历史盛衰沧桑变迁。

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23.“燕”意象。①燕子因常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写作者酒醒后的凄寂惆怅以及浓重的相思之情。②世事变迁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透露了诗人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分析意象含义及作用分析意象作用的两步骤和五角度例1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cháo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翻译】:天刚破晓,船又起航,秋雨霏霏,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天已黑,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我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赏析】开头两句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其一是“鱼惊荡桨跳”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例1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cháo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1、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2、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例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有志男儿当建立功业,有所立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