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着眼于防范与惩处具有强制约束力着眼于教育与引导强调道德感召与自律,是对法治的有效补充。硬软两者相辅相成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中国西方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法系与儒家礼教英美、大陆法系与宗教伦理第三单元单元导读“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人情法理
?“灋,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说文》“禮”本指祭神,演变为等级制度,引申为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2023年1月27日石家庄男子酒驾遇查,遭萌娃“举报”:警察,我爸爸喝酒啦!导入新课中国法律的图腾--獬廌(独角兽)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程标准:(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
法治关系的讨论;(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期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一、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西周中国古代的法治中国古代的礼教春秋战国秦朝汉朝魏晋唐朝宋朝明朝清朝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孔子“为政以德“
子产“铸刑书”,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德治法治孟子仁政韩非商鞅法治尊崇儒术,以经注律法家治国《九章律》律令儒家化基层重视家训《大唐开元礼》,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之大成《唐律疏议》,标志着中华法系确立《九刑》习惯法《吕氏乡约》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宋刑统》《天圣令》“六谕”《大明律》开创侓例合编的体例《圣谕十六条》和《圣谕广训》乡约与法律合流《大清律例》时间轴时空史观德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德主刑辅”法治先秦法家主张。重视法的防范与惩处作用,主张君主应该用法和刑来管理国家。中国古代法治有着“法自君出”的特点,突出君主的无上权威,皇帝的言行就是法律,所以,法家的“法治”是“君权之上”、“国权至上”的法治。注意:韩非的“法治”主张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是一种强化专制王权的手段;现代“法治”的目的是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他否定任何特权,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概念解析:法治与德治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夏朝商朝西周《禹刑》《汤刑》《九刑》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
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习惯法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记·曲礼上》德治思想的渊源:西周法治思想的渊源德治法治(一)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的起源(夏商西周时期)一、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礼法之争)(二)礼法之争:德治与法治之争(春秋战国时期)子产作刑书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法治德治叔向反对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叔向子产思考: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治乱世当如何?(1)第一次德治与法治之争:子产“铸刑书”之争礼法之争一、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礼法之争)(二)礼法之争:德治与法治之争(春秋战国时期)(2)第二次德治与法治之争:儒家与法家之争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学派先秦法家法治思想性本善理论来源人性观性本恶孔子治国观商鞅孟子韩非VS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不要过度消耗民力。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颁行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提倡君主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看来,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以落到实处。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更适合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符合时代需要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先秦时期儒家和法家的治国理念分别是什么?其两家礼法之争的胜利者是谁?为什么胜利?德治法治有积极意义
一、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礼法之争)“法”,指官府制订的法律和制度。“术”,指君主驾驭群臣的权术和手段。“势”,指君主借以统治人民的权势和地位。秦朝
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汉朝沿袭秦律,制《九章律》秦汉:律令并行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礼法结合)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称“引经决狱”(春秋决狱)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②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③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原因:阅读课本47页,指出律令儒家化的原因、量刑依据与目的?(2)量刑依据: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3)目的: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1.秦汉时期2.魏晋时期
律令儒家化:指的是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礼法结合(开始?)《贞观律》唐太宗《永徽律》唐高宗《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唐高宗律
删繁就简(唐初)材料5: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告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祝诅祖父母、父母者,流。
——《唐律疏议》以《唐律疏议》为例,概括唐律的特点。评价:①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②成为后世创制自己法律的蓝本(1)法律:编纂《唐律疏议》3、唐朝①礼法结合的典范;②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礼法结合)中华法系是指以中国古代伦理法为基础,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中国法律和仿照中国法律而制定的东亚、东南亚等封建国家法律的总称。特点是突出成文法典,强调礼法结合、德主刑辅,重视家族伦理,民法与刑法不分。在唐朝臻于成熟,在宋元明清时期也有新的发展与变化,在清末修律以及民初从西方移植新的法律制度后,逐渐解体。(2)教化:
唐朝的礼乐制度主要体现在开元礼中,……其中吉礼的内容主要是祭祀,宾礼的主要内容是接待周边国家的君主和使节,军礼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活动中的仪式,嘉礼主要包括成人、婚嫁、朝议、养老等嘉庆仪式,凶礼主要内容则是有关丧、葬及凶年赈抚、劳问疾苦等。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南北朝)颜之推特点:①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
②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之作。
②社会层面:重视家训,强化基层教化
①提倡礼治:《大唐开元礼》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礼法结合)3、唐朝《颜氏家训·慕贤篇》圣贤难遇随缘相惜珍惜身边圣贤人君子不窃人之美不怨不嫉人之长贤才关乎家兴国昌【思考点】P46
为什么法律与儒学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儒家学说有多面性,如儒家也并不完全排斥法律与刑罚,儒家提倡的“礼”本身也有一定的约束力……像法家一样,儒家思想也有中央集权统一思想的萌芽,只不过希望这种统一是由周天子或仁君来完成。正是这种多面性,可以说明儒家学说为什么总能发展出适合封建时代统治阶层需求的统治学说。
——《教师教学用书》选必1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①儒法各有侧重,具有互补性②儒学的多面性,适应统治阶级需要③儒学成为主流后,向法律渗透(一).法律的发展历程宋朝时期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宋刑统》,《天圣令》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元朝时期明朝时期清朝时期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制定了《大清律例》。思考:宋朝以后的法律有什么特点?多以《唐律》为蓝本开创了律例合编的新体例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礼法融合)1、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到南宋朱熹)(1)背景: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程颢、程颐、朱熹)(2)传播方式:①社会层面:通过控制教育与科举,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③乡里层面:
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
乡里中订立的共同遵守的规约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政府和儒学士人的推动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礼法融合)(二).教化的演进2、明朝: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的“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儒士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乡约要受到处罚或治罪。3、清朝:基本延续明朝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思考:从宋朝到清朝,乡约所讲内容有何变化?有什么作用?变化:主导者:从儒士乡绅到政府官吏
内容上:从儒家道德教化,乡民互助到宣讲皇帝圣谕,强调顺从安分
强制力:从自发地自我约束到具有一定法律强制性作用: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②有利于发展生产;
③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礼法融合)(二).教化的演进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历代统治者不断探索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方式,中华法系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的特征1、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具有临事制刑,不预设法的传统。到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破旧的法律传统,如郑国子产铸刑书、郑国邓析作竹刑、晋国赵鞅铸刑鼎。这一转变()A、反映等级秩序走向瓦解B、说明法家思想更适应现实需要C、适应阶级关系变动需要D、表明郑国和晋国率先走向法治2、睡虎地秦简记载,父亲控诉亲子不孝,可以请求政府将其杀死或断足流放,政府会予以照办。同时,法律规定父亲私拿亲子财物的行为属于家事领域,会被当作无罪来处理。这说明,秦朝()
A、注重宗法伦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合肥货运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广东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0题b2答案
- 2025固定价格合同结算审计常见问题及处理
-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机器学习理论和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游乐场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采购防汛物资报告范文
- 职场课题报告范文模板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广告美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评绩报告范文
- 课题申报书:高校学生组织育人的路径和机制创新研究
-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 海绵城市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样本
- 肾病科主任述职报告
- DB11-693-2017 建设工程临建房屋技术标准
- 英语口语考试方案
- 中医养生馆营销方案
- 2024年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供应链管理师(一级)资格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高考英语高频短语按字母排序
- 运维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 初中九年级英语课件ReadingThe world in danger 市赛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