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术明星成长历程中的人文知识分子自我认同
随着消费社会的逐步发展,西方理论家所评价的各种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大陆上上演。它是学术明星的一种。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华裔学者刘康指出,中国大陆知识分子与西方各国学者的差异之一就是还没有明星化。64但新世纪的短短几年间,在银幕上频频露面,自觉参与文化工业的学者们已经演绎出大陆“学术明星”的流变历史。对于这种似乎是“西方延异体”的本土文化景象,有太多西方的理论话语可以借鉴,也有不少学者立足本土实际,从不同视角对此作出了阐释与价值判断。但有一个层面是鲜为人道的,那就是这一现象中隐现的人文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问题。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讨,以期对当前人文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有更为清醒的认识。一、学术数字明星气质的现实意义在我们的时代,所谓的学术明星是怎样产生的?学术明星与一般明星的差异何在?明星的出现,在成熟的消费社会(或叫后工业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有其必然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剩余时间和剩余能量越来越多,休闲与娱乐日益成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娱乐休闲业也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更大动量。由此,歌手、演员、运动员等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中心影像,其中一些摇身一变成为了“明星”。明星不同于名人,名人在任何社会历史阶段都存在,它体现了依靠自身价值获得认可的永恒性。而明星是速成的,强调的是瞬间的热度与即时的轰动效应。热度的形成则依靠追星族、发烧友(一群骂与捧的大众)与日益中心化的大众传媒,其中以电视电影网络等为主的电子媒介,能够召唤不同空间的人形成共同的想象,具有更大的聚焦效应。明星最初集中出现在纯粹的娱乐业里——歌星影星的历史最为悠久;然后,体育、学术甚至政治都慢慢被娱乐化,成为大众传媒的青睐之物,各行各业都相继出现了明星。运动场出现了体育明星,厨房里出现了烹调明星,书房里出现了文学明星(如韩寒与他的追星族),最后连政治领域也出现了明星,如在当下的美国、台湾等地,选举等政治事件也逐渐被媒体娱乐化,在屏幕上频频出现的总统、总理、在野党领袖,全都成为稍纵即逝的明星。如此看来,知识界出现学术明星也就顺理成章了。在中国大陆,上世纪90年代,因两岸三地的娱乐圈互动频繁,歌星影星首先亮相,而体育明星、学术明星等现象则是21世纪初才争相出现,对这种“星光斑斓”的景象国人还无法正确定位,很多批评言论往往针对具体的个人或组织,而忽视了社会历史的根源。如声称要推出“学术明星”的《百家讲坛》一直颇受非议,其批评者认为它犯了天下之大不韪,使神圣的学术节目娱乐化128-130。但殊不知,《百家讲坛》只是一个符号,它的行为不过是社会的共谋行为。作为公益性的科教节目,《百家讲坛》以往一向重视学术深度,从早期的“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到“一所汇集名家名师的开放大学”都体现了它的这一追求;但在开播相当长的时间内,它的收视率却很低,有时甚至为零;时逢央视开始以收视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实施“末位淘汰制”,如何抓住受众视点已经成为节目组的生死存亡问题,在当前一切娱乐化、喜剧化的传播主旋律中,连时政新闻也软化包装以搏一笑,学术研究节目也不得不作出改变,以吸引观众。所以《百家讲坛》的策划者逐渐坚定了这种信念:我们就是要推出一批批的学术明星。”1实际上,娱乐化、通俗化也是学术在当前社会走向大众,产生影响力的一条南山捷径。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如果不通过造星运动,学术就难以形象化和影像化,也无法形成“热点”,引起众人的关注,从而产生公众影响力。学术明星的出现,不只是某个电视节目的策划效应,更关系到学术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存在方式。从这一点来看,没有《百家讲坛》也会出现其他制造学术明星的节目。然而,学术明星的“明星气质”体现在哪里呢?也就是说,他靠什么来吸引受众呢?百家讲坛的策划人万卫说,他们之所以选择易中天、于丹,是因为他们最具有明星气质,他们的讲述最吸引人。在他们看来,易中天、于丹的明星气质无非就是他们的学者身份加上出众的讲述能力与表演能力。学术明星似乎无需如歌星影星般仪表过人,也无需是行业内的权威泰斗;重要之处在于其故事性、娱乐化的讲述能够吸引受众。但是,《百家讲坛》的策划者无疑漏掉了更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其讲述的内容的独特性。从《红楼梦》、《三国》、《聊斋》到《论语》、《庄子》等可一言以概之:传统文化。包括早就被冠以“学术明星”称号的余秋雨,其学术旨趣也没有脱离此道。“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具备多种能指的符号,它除了颇受主流意识的认可之外(官方也在弘扬传统),也能够在民众中形成“聚焦效应”。原因在于,自现代性兴起之后,人们赖以定位自身意义的其他文化行为日益衰微,只有“民族情感”、“传统意识”等认同符号还可以成为文化认同的主流形式。159看,学术明星实际是以“文化母亲”的符号出现在我们的社会中,它召唤着现代中国人逐渐陌生的传统文化之魂,建构了有关民族文化的“乌托邦想象”,它是“想象性的共同体”之肉身,与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与心灵寂寞有着内在联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同样存在着尖锐多重的社会矛盾,人们的认知趋于混乱多元,很多人茫然无措,诸如少男少女们盲目追星,成年人沉迷于股票麻将的社会现象向我们警示了这种精神需要的迫切性,这正是学术明星之所以在近年浮出水面的深层原因。由此可知,学术明星虽然同属于消费社会媒介运作的产物,但它依然标举着人们引以为神圣的“学术”之名,也担负着“精神领袖”的潜在使命,因此,一旦“学术”在滑向“学习”,帮助大众了解学术②2的过程中,出现种种疏漏与错误,学术明星应承受的压力与谴责就比歌星影星们更强大得多。从余秋雨到于丹,都处在腹背受敌的“群殴”、“围攻”之中,从这些激烈的“口水战”中,我们不难悟出,从传统知识分子到学术明星的蜕变,对于人文知识分子而言,显然有着艰难的里程。二、被媒介化和符号化的电视屏幕尽管诸如《百家讲坛》之类的媒体坚定不移的宣告自己“制造学术明星”的信念,但参与合作的学者却没有如此坚定,他们有着复杂多变的心路里程。从余秋雨、刘心武、易中天到于丹可隐约勾勒出变化的轨迹。余秋雨被称为是学术明星,不是因为他的文化散文曾是各种论争的焦点,而是因他以文化大师的身份频频在银幕上闪耀。不过,与后来的学术明星不同的是,他银幕上的光茫来自于银幕下的文学与学术成就,上电视开讲和充任评委,只是他名扬天下之后繁忙日程表中的附加议程而已。有趣的是,银幕上的表现反而使他的个人形象受损。他充当青年歌手大赛的文化评委时,其间表现令一些崇拜者倍感失望。在他纵横千古的文字中,读者想象着他乃伟岸与潇洒一介书生,银幕上的他却说话带着口音,好摆弄文化术语与典故,阴柔胜于阳刚。余秋雨本人也不愿意接受“学术明星”这样在他看来具有贬义的称号。他表示,他不太同意“学术明星”的叫法,因为在中国文化里面,一讲到明星,就稍微带一点点的贬义。另外,十多年来,余秋雨一面频频“出镜”一面不时挨骂,心情是挟“苦”带涩,哪里比得上后来的学术明星的一举走红?这正是传统型知识分子与文化工业合作的初始阶段,也是学术明星萌芽时期的表现。刘心武上《百家讲坛》讲红学研究,情况有了微妙的变化。刘作为小说家应该是家喻户晓,但作为“红学”研究者的影响力则纯粹是《百家讲坛》所予。他的主要观点,早在1992年就在一些报刊发表,却鲜为人知,但2004年成为《百家讲坛》的座上宾后,却引出了轰动效应。尽管他讲述的趣味性或许与其作为小说家的身份有关,然若不借助电视屏幕,他是无法成为聚焦点的。他的成功得来了红学界一片批判之声,而刘也四面回应,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不难发现,人文知识界重在关注他的研究内容是否客观,研究方法是否科学,而没有意识到传播媒介与信息的相互渗透与影响,一旦学术节目定位在“娱乐性”,它遵循的就不可能是知识圈的“范式”,而是媒介圈的“范式”,它选择的也将是“故事性”胜于“学术性”的刘式红学。他们对于“学术明星化”时代还尚未有自觉意识,刘心武本人亦无法领悟从小说家(也是名人)到电视知识分子的身份转换中的种种奥妙,仍有“四面受敌”的愤怒与恐慌。到易中天则迈进了一大步,这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在成为电视知识分子之前,尽管在学术上也有所建树,但属于那种默默无闻的普通知识分子,走在大街上,认识他的人寥寥无几。但是一走上《百家讲坛》,一道神奇的光环就立即把他笼罩住了,他变的风度翩翩,美丽动人,“超级男人”的称号随即而来,几年前写的书原本无人问津,现在也成了畅销货。甚至,在一次演讲中还出现了相当于香港巨星刘德华现场会的火爆场景:无数买不到票的大学学生堵在礼堂门口齐声喊:“易中天,易中天,”场面甚为壮观。这种场面对于一向“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学者们来说难以想象的。然而,他一走下讲坛,崇拜者就开始对他感到失望,觉得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太急躁、太冲动,太小家子气。如一次易中天和《水煮三国》的作者成忆君的对话节目中,成的话语比较直接尖刻,指出易对观众的责任感不够等等,易也表现了极为激烈的反应,连连反驳,连主持人几次欲岔开话题都被他打断,一些崇拜者认为他缺乏明星风度。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人们对他的崇拜来自于被媒介化、符号化的电视屏幕,那里的他是纵横“三国”的学者,其他的身份全被遮蔽了,而在现实生活或其他场合,他却是他自己。易作为靠“电视媒介”明星化的知识分子,此种境遇与先行者余秋雨形成了鲜明对照。但他有幸一举成名,却仍未具备学术明星的自觉意识与承受能力4。在与媒体的合作中,他也表现出游移与矛盾,《百家讲坛》的策划者万卫指出,易中天做节目时,只要跟同行一接触,听到了圈子里的反馈,他就讲得学术味浓了很多,策划者都听不懂了,而他自己却认为还可以往学术方向讲得更好一点。这样一来,往往需要反复试讲几遍才能把节目作好。在日常生活,作为明星的他也不是没有烦恼,“出门坐飞机只能订头等舱,上了飞机还得戴帽子、架墨镜,感觉‘跟做贼一样’”。易中天仍是一个过渡阶段,他成为“学术明星”完全是无心之举,是不彻底的学术明星,对屏幕给予他生活变化也缺乏调试能力。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碰撞,正说明从传统知识分子到学术明星的蜕变实非易事。到了影视学博士出身的于丹则是另一番天地。作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她在上《百家讲坛》之前,先后为中央电视台12个电视频道中的近50个电视栏目做过策划、导演,具备了成为明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因此,她在百家讲坛上的讲授自是游刃有余,面对媒体与大众也是从容不迫。更有意思的是,她是以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身份讲授论语庄子的(有人认为她完全是外行),她的讲述同样引出了无数分歧与非难。但各种非难在她耳边轰炸时,她显得异常平静。由中山大学博士徐晋如起草的名为《吁请媒体立即停止对于丹之流的吹捧》的倡议书中,对于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她是把“厕所当成了客厅”,其“错读误读”严重亵渎了传统文化。5对此,她仍然是不愠不火,大有意料之中的感觉。“人各有志,每个人做事不同,高兴就好。”“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文化做事,欢迎他们也做。”对于销售现场的读者的激烈行为6,于丹的回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人爱吃法式大餐,但麦当劳、肯德基里的人也不少。我只是其中的一种讲法,就像有人爱吃法式大餐,有人爱吃卖当劳一样,由受众来选择”。于丹这种面对批判者与吹捧者的不卑不亢,台上台下表现出的宽容与冷静,实在是熟谙其道后的平静,与她的个性人格或许并无直接关系。从余秋雨到于丹,从被动出镜到主动策划,从痛苦犹疑到从容面对,中国的学术明星走完了成长之旅,但他们的心路历程以及由此掀起的社会论争却展现了人文知识分子在转型社会自我认同的复杂性。三、“英雄主义”话语的社会转型与“自我作”的困境于丹的出现,隐约透露出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新的自我认同模式,这种认同模式的特点是什么?于丹的自我定位是“一个爱玩的人”。她说:“上大学的时候,我是北师大‘玩委会主任’,大家都知道我能玩,很多喜欢玩的人都来找我”。这一番自我表达颇值斟酌,她不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寒窗十年苦攻学问的传统学者,而是定位一个消费社会中的大玩家,这种措辞不只是她真实生活的表征,也潜在的引出了新一代学者成长的不同语境,它的渊源可以直溯80年代以来逐渐发育成熟的市民文化理念。因此,于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巨大的转变,即一部分知识分子不再把自己放在民众之上,放在一个观望社会的独特位置,而是将自己认同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实现了从英雄主义到平民主义的心态转换。如果说英雄主义使得人文知识分子觉得自己应该自觉承担起某种历史责任,为社会把握前进的方向,而成为批判者的话,那么,平民哲学则使得他理解现实、积极参与时代进程,成为一个社会的顺承者。这种转变自有其变化的轨迹与合理性。在“五四”以来的主旋律中,英雄主义一直都是人文知识分子的主流意识形态,他们以启蒙理念与承担意识引导着思想的前阵,也身受了时代的愤怒与痛苦。但是,从建国到文革中,高度政治化的文化氛围却让他们成为受难而无用的英雄,不少人在政治坎坷中耗掉了青春与才华。改革开放初期,文化获得的自主度只让他们有过暂时的轻松,紧接着的商品化潮流,又让他们重新陷入了心灵寂寞中。当我们回首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种种论争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文知识分子被边缘化后的身份危机:从躲避崇高的言论,人文精神的大讨论,身份危机,传媒与学院的论争,都体现出了人文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转型中的精神动荡与试图改变生存处境的主观努力。在经过一段痛苦跋涉之后,一部分人文知识分子终于明白“崇高并非唯一的选择”,或许把自己看得平庸一点,人生才可能是真实的。因此,“过把瘾就死、我是流氓我怕谁,千万别把我当人”的平民哲学就逐渐侵蚀了知识分子捍卫已久的“英雄主义”阵地。另一方面,在这个商品文化化、文化商品化的时代,人文知识分子要想坚持英雄主义并不容易。因为要想成为现时矛盾的分析者、批判者,那就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流动医疗车运营控制方案
- 奇瑞4S店总经理培训
- 跨国公司股权结构调整方案
- 课后服务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 多层建筑渗漏治理方案
- 2024年度车辆维护与保养协议范本
- 医疗机构董事聘任协议书
- 食品加工企业生产透明化制度
- 交通枢纽真石漆装饰方案
- 艺术品文创产品合作合同
- MSM人群艾滋病行为干预
-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专题 动态电路分析 课件(共22张ppt)
- 阿米巴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题(单选多选判断)
- 一般环境因素识别清单
- 学历(学籍)核验承诺书
- DB51T 2997-2023四川省水文数据通信传输指南
- 国开作业《管理学基础》管理实训:第二章查阅文献资料并写出评论
- 地震波动力学
- 诉讼费退费账户确认书
- 辽宁2022年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内部选聘行业审计工作人员上岸提分题库3套【500题带答案含详解】
- T-GDAEPI 07-2022 广东省环保管家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