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历史小城镇消防适应性研究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事故致因及其适应性对策研究_第1页
山地历史小城镇消防适应性研究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事故致因及其适应性对策研究_第2页
山地历史小城镇消防适应性研究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事故致因及其适应性对策研究_第3页
山地历史小城镇消防适应性研究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事故致因及其适应性对策研究_第4页
山地历史小城镇消防适应性研究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事故致因及其适应性对策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地历史小城镇消防适应性研究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事故致因及其适应性对策研究

0在监狱学视角下,把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范围,有利于国土地理、文化事业中国是一个山区国家,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3%。很多历史小城镇在适应山地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巧妙利用地形,创造了独特的山地小城镇营建文化。这些历史小城镇一般选址于河岸边或两水交汇处,依山傍水而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因绝大多数位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所以受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辐射较小,如湖南的凤凰古城、洪江古城,湖北的新店、程集等。文献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全国人民共同的目标。离开了中国的特色就远离了目标,就会走弯路,或失败。因为中国特色就根源于农村,根源于小城镇(包括村寨)。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正是中国小城镇村寨的特色,因此把它们保护好、发展好、建设好是我们应该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近几年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问题日益严峻。据国家消防局的数据统计,2009年我国共发生火灾97366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7亿元,其中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事故因受经济落后、居住混杂、建筑陈旧、街巷狭窄、居民缺乏消防意识、文化习俗等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所占比例较大,给历史小城镇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山地历史小城镇地处山区,蕴涵着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其消防工作除了具有建筑耐火等级低、安全疏散条件差、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等共性外,还具有与平原城镇不同的特殊性。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其提出适应性的消防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1消防事故发生在历史名城1.1镇经济发展滞后自然界是有限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小城镇的防灾减灾规划很重要。绝大多数山地历史小城镇经济较为落后,建设资金有限,且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建设新城区,对历史城区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其消防工作基本处于无章可循的盲目建设状态。有的城镇虽然在保护规划和总体规划中涉及到老城区的消防建设内容,但也只是形式大于内容,缺乏针对性的实地调研和全面可实施的历史城区的消防规划。1.2“旧城区”的混乱发展大部分山地历史小城镇都处于过去水路交通要道上,繁华一时,但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和方式的转变,旧城衰败,新城依附于新的公路交通或铁路交通要道发展起来,建设初期,新老城区之间的发展模式处于无规划的状态之下,导致新旧城区关系呈现“新包旧”、“新旧混合”、“新旧平行”等混乱状态。同时,旧城区内建筑密度大,不合理的建筑功能没得到及时的置换,工业、商住、办公用地混杂,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1.3木本房屋的燃烧特性历史小城镇老城区内的历史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基本保持原有的砖木结构,地板、柱子、屋架、隔墙都是木材,按照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此类房屋的耐火等级为三至四级,极易燃烧。而且,除个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外,大部分历史建筑老化,但未得到及时修缮,极易引发火灾。1.4产权利不明确,消防责任不明确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居民的房屋所有权通过祖传和土改分房而得,老宅子由多户居住,产权多元混杂,如洪江老城区的房屋产权有私房、单位房、房管所公房3种,其历史建筑的形式主要是大体量的窨子屋,大部分窨子有多户共住,同一栋窨子多种产权并存,加之大部分居民为经济贫困的外来租住户,导致老城区居住人员复杂,消防责任不明确,给消防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1.5不穿管搭接老城区原有电线老化、绝缘破损现象严重,后期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电线未穿管,直接敷设于易燃木构件上,随意搭接。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区人口密度的增加,各种家用电器的广泛使用,用电荷载过大。例如:2008年洪江古城发生的4起火灾中,有2起因电线老化问题引起(表1)。1.6居民自身原因历史城区内的居民以经济收入低下的弱势群体为主,受教育程度较低,普遍缺乏消防安全意识,生活用火、用电不规范,大部分居民仍使用煤和木柴做饭,吃、住、经营混合,没有独立的厨房,极易引发火灾,自防自救能力差。如洪江,消防意识淡薄导致的生活用火不慎是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图1)。2山地历史城市火灾救援障碍分析火灾事故一旦发生,迅速有效的扑救是减小灾情的唯一途径,但是山地历史小城镇区别于平原城市,消防障碍较多,加重了火灾扑救难度。2.1火灾现场所处的地面立地条件差,造成了转台山地历史小城镇都是随山就势布局,其生长模式具有很强的自发性,所以大多数街巷迂回曲折,尺度狭窄,地势高差变化大,并且设置有台阶、坡道,有的通道常年被杂物堵塞或被乱搭建的私房侵占,给消防车进入火灾现场带来障碍。2.2消防设施不完善,影响了人口我国的山地历史小城镇都分布在区位偏远、经济落后地山区,尽管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但对于偏远山区的辐射力度较小,有限的资金也只能先满足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城区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存在市政管网建设不完善,消火栓少,水压和管径不符合规范等问题,如洪江,消防与生活用水管网并用,枝状连接,管径仅为65mm,很难满足消防规范要求。2.3消防电话数量不能满足消防规范要求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站设置数量不足,新老城区共用一个,很难满足消防规范要求,无法保证在接到火警电话后5min内赶到现场。同时,缺乏针对老城区火灾事故特点的专职消防队伍,很难做到在灭火的同时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3明清时期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文化价值洪江古城地处湘黔边境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区,山地占总面积的74.1%,是典型的山地历史小城镇,城市化水平74%,全区总人口7.24万人,总面积115km2,其中历史城区面积6km2。明清时期因水路优势成为滇、黔、桂、湘、蜀5省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一度成为湘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宗教中心,素有“西南大都会”的美誉。至今保存有大量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据洪江区历年灾害数据统计来看,火灾是所有灾害之首,仅2005—2010年1月就发生火灾(火警)14起,其中2008年、2009年都是4起,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消防在山地历史小城镇中具有代表性(表1)。下面以洪江为例,根据洪江的现状特点,提出相应的火灾事故的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历史小城镇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到组织落实、措施得法、施救有效。3.1格局2:点面规划+阻火膜历史城镇的每栋建筑不仅是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一个最小的防火单元,其防火能力的提高是减少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历史建筑与加强火灾防范是相辅相成,互为关系的。洪江古商城的历史建筑形式主要是窨子屋,过去有寺院、镖局、钱庄、商号、洋行、作坊、店铺、客栈、青楼、报社、烟馆等多种建筑功能,现存共380多栋,总面积20多万km2。该类建筑形式过去具有很强的防火防盗功能,但因年久失修、建筑老化和多户杂居等因素,历史建筑破坏严重。因此,消防工作的第一步是要对每栋建筑进行梳理,按照《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古建筑群保护规划》对毁坏的建筑进行修复。同时,为了提高耐火性能,可在其表面涂刷防火涂料,形成一层阻火膜,以降低其燃烧性能,阻滞火灾的蔓延。对于暂时没有资金修复的,可以先清理建筑内部乱搭乱建的部分间,按照文物建筑的承载能力,降低每栋居住户数,减少人为破坏的力度,消除消防隐患。3.2道路和路面均为铺设,商业银行和巷道个体较难进入困境洪江古城背山面水,呈“七冲八巷九条街”的格局。城内各支巷都垂直于两条沿江主干道,呈树枝状交织布局,各巷顺应山坡走势灵活多变,弯多坡陡,幽深曲折,地势高差处有旱码头连接,旱码头由多级台阶组成。除正街外长度最长的500余米,一般200~300m,宽1.6~4.0m,路面均为石板铺设,满足消防通道宽度的不多。同时,巷道内乱搭乱建严重,有的预留消防回车场被占用,阻碍了消防车进入事故现场,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因此,必须对现有街巷进行疏通,拆除乱搭建建筑,确保预留消防空地不被占用,保证安全出口和消防通道的畅通。3.3山地城市公园消防建筑的组织策略山地生态环境区别于平原,在编制消防规划时,应尊重山地原有生态,针对古城的自然、地理条件,提出相应的消防措施。针对山地城市形态复杂的特点,消防规划必须经过充分的前期调查,综合古城的建筑密度、交通道路、水源分布、建筑形态、地势高差、现有基础设施、文物保护级别等情况将古城划分为多个消防区,各区采取适应性的消防策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3.4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洪江古城的消防基础设施匮乏,目前仅设消防栓9个(且多数因水压不足、锈蚀等原因不能使用)、壁式消防栓7个,且无安防防雷设施,低于国家市政消防中古城保护区范围内消火栓间距应小于120m,重点地段小于80m的要求。应尽快结合总体规划和保护规划的内容,加快进行消防给水管网、消防栓、消防水源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消防供水与生活用水分离,满足消防供水管网环状设置,管经不小于100mm。同时,增加灭火器、火警器等器材装备。对消防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等重点保护建筑做到定点、定人、定措施,设置自动报警、自动喷淋装置重点防范。文物建筑应尽早组织防雷安防设计,安装防雷设施。电力电信线路采用地埋铺设,以免造成对古城风貌的破坏,保证电力充足、稳定。3.5消防管理工作不落实洪江古城历史建筑产权复杂,有单位房、房管所公房、公私混合房、私房等多种产权并存,导致消防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虽然每栋窨子屋指定了一个消防负责人,但由于消防责任不明,消防管理困难重重。因此,应当理清每栋历史建筑的产权,按照产权责任人负责,消防管理人监督管理的原则,建立分级管理体系,这样有利于明确事故责任制,确保消防工作在责任人的监管下落实到每个居民参与。3.6消防法规、知识的宣传据问卷调查统计,洪江古城68%的居民不会使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消防安全意识淡漠、消防知识匮乏(图2)。因此,采取广播、专栏、节目表演、消防演习等各种形式向当地居民、工作人员、游客进行消防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同时,文化部门可以通过设立传统消防文化馆,展示传统消防工具(如老式手摇消防水车、太平缸等)、编排传统民间消防扑救的艺术节目表演等,发掘、整理、保护古城特有的消防地方文化,延续和发扬古城消防传统,提高居民的消防意识。4山地历史小城镇消防总体规划的原则1)目前我国的消防建设工作仍存在重大城市轻小城镇,重新区轻老区,重平原轻山区,重发达地区轻落后地区等问题。蕴涵丰富历史文化的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建设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有针对性的专项研究,尚无科学规范的指导,这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应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削弱并逐步清除城镇差距。2)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建筑风格差异性大,国家标准很难涵盖各种类型的历史街区的特殊情况。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工作因地貌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而区别于其他小城镇。因此,在编制消防规划时必须采用灵活多样、因地制宜的“适应性”消防方法,坚持分区消防的原则,综合房屋产权归属、消防车能否进入、文物保护级别、台地高差、消防水源类型等现状情况分多个消防区,针对不同的消防区采用相适应的消防措施。同时,消防规划技术人员必须深入实地考察调研,通过多种渠道,全面了解消防隐患和扑救障碍的现状情况,综合利用现有消防资源,统筹规划,做到消防规划的经济性、科学性、实用性,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大的消防效益,避免造成宝贵资金的浪费。3)我国的山地历史小城镇都是历史悠久,极富文化底蕴,对中外游客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地方名胜,是地域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其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失火,古城多年的保护工作将毁于一旦,有的甚至一栋建筑起火,殃及一片,不仅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致使古城的历史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