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指标课件_第1页
生态学指标课件_第2页
生态学指标课件_第3页
生态学指标课件_第4页
生态学指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景观生态学与土地持续利用第九章景观生态学与土地持续利用人口—资源—环境土地处于基础地位,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土地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依据,是合理、可持续利用土地的基础与重要手段。1976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颁布了“土地评价纲要”,曾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土地评价,大大促进了国际上土地评价的研究。1993年,FAO发布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大纲”(FESLM)认为“可持续性是适宜性在时间方向上的扩展”,并强调评价的多目标、评价因素的综合性及在可预见将来的适应性,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管理评价的基本概念、原则、程序、指标与标准,初步指出了土地利用的生态、社会的可持续性问题。但是该大纲在过程和动态分析方面仍然不完善,尤其缺乏空间分析及景观整体的结构、过程和动态分析。人口—资源—环境土地处于基础地位,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第一节土地持续利用的景观生态学思维

一、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学反思

1从景观生态学观点来看,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存在问题有:乡村居民点布局散乱,城乡居民点体系调控不力。对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不够深人,说服力弱。

土地利用配置重数量优化,轻布局优化和格局过程分析。

本章以土地可持续性为目标,在传统土地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的基础上,将FAO的“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大纲”和“景观生态学原理”相结合,并进行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发展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第一节土地持续利用的景观生态学思维一、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二、可持续性科学根据其发展的顺序主要应用于三个不同的系统:①单项资源系统;②生态系统的资源组合系统;③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系统(即景观或区域)。1992年“可持续发展”,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EP)确定概念,认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与自然系统两者的稳定性,具有满足当代需要又不损害后代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核心为三大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能力归结为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人工资本积累程度、人力资源、科学技术水平、自然资源支持能力环境资源支持能力和人口压力。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方案有五种:①单一指标类型;②综合核算体系类型③菜单式多指标类型④菜单式少指标类型⑤“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类型。二、可持续性科学根据其发展的顺序主要应用于三个不同的系统:三、土地可持续利用基本概念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1990年2月在新德里由印度农业生态研究会(ICAR)、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Rodale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首次土地持续利用研讨会上正式确认的。由于不同学者对土地的认识角度的差异和对土地属性及其功能的侧重不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也各不相同。郝晋明(1996)认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就是作为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产品的生产、环境保护以及生物和基因资源保护)和人类直接联系的非农利用功能(人类生产与生活空间、生产资料、人类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在生态系统、生态经济系统和区域空间中的协调。三、土地可持续利用基本概念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1990年2四、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景观生态学基础

按照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和理论,土地持续利用就是协调人类当代与后代在经济、社会与环境方面的需求、同时维持和提高土地资源质量。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综合整体性尺度性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干扰与人类影响多重价值与多目标四、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景观生态学基础按1、综合整体性土地是一个综合的功能整体,与广义的“景观”概念是一致的,它不仅涉及土地的自然特征,还包括人类的干预。土地的性质取决于全部组成要素的综合特性,而不从属于其中任何一个单独要素。因此,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所有要素。不仅要分析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每个因素的可持续性,还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综合作用。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是一个多级、多阶段的综合评价。

包括土地利用方式评价,土地利用系统的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系统的持续性评价,以及景观或区域的现状稳定性与时间持续性评价。1、综合整体性土地是一个综合的功能整体,与广2、尺度性1)时间尺度: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存在时间尺度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系统和景观或区域具有可持续性,都是针对一定时间尺度而言的。可持续性程度不同,其级别可以用时间来表示作为指标,即置信度。2)空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的评价,其详细程度也不同。按照景观生态学的等级—尺度理论,大尺度上的持续性是小尺度上持续性的综合。从田块-农场-流域或景观-区域或国家-全球,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约束因子分别是农业技术-微观经济-生态因子-宏观经济和社会因子-宏观生态因子。3)重点尺度:区域或景观是土地利用持续发展最适宜的候选尺度,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有利于人类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规划和管理,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比较容易达到。2、尺度性1)时间尺度: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存在时间尺度任何级别置信度持续性长期持续性25年中期持续性15-25年短期持续性7-15年非持续性轻度不稳定性5-7年中度不稳定性5年高度不稳定性小于2年土地利用持续性的级别与置信度级别置信度持续性长期持续性25年中期持3、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1)空间镶嵌稳定性:①上级控制下级,下级影响上级,处于一定的稳态;②同一等级中,镶嵌分布的各土地利用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从整体上削减了外界干扰与环境变化对系统带来的波动,从而形成了空间镶嵌稳定性;③空间镶嵌稳定性不是一种状态,它还包含着变化过程。(爪形)2)空间格局评价法

: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重点。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基本模型;集中与分散格局是理论上的最佳格局。3)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分析:通过对结构和过程的相互作用分析与模拟,探讨合理的土地利用配置,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基础。3、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1)空间镶嵌稳定性:①上级控制下级,4、干扰与人类影响1)干扰与适应性

频繁如有规律的干扰有助于发展土地利用系统与景观的适应性机制。2)人类的影响

表现为四个方面: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核心②多层次和多领域人的参与和干预③人际关系的协调(凝聚力)④人类土地录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4、干扰与人类影响1)干扰与适应性5、多价值与多目标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利用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重价值,持续性追求多重价值的优化而不是单一价值的最大化。同时满足6个目标:①土地生产性(productivity)②生态适应性∕安全性(suitability∕security)③经济可行性(viability)④社会接受性∕公平性(acceptability∕equity)⑤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性(protection)⑥景观或区域稳定性(stability)5、多价值与多目标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利用镶嵌第二节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评价一、土地质量指标的基本概念

土地质量:土地的状态或条件(包括土壤、水文和生物特性),及其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包括农林业生产、自然保护以及环境管理)。自然保护与环境管理功能包括促进营养循环、污染物过滤、水的净化、温室气体的源-汇功能以及动植物基因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质量指标:描述土地质量及其相关的人类活动,描述土地满足人类需求的条件,这些条件的变化,以及相关的人类行为。第二节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评价一、土地质量指标的基本概念按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土地质量指标可分三组:压力指标: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施加的压力。对土地质量有直接影响,不采取措施就会直接危害土地质量的指标。状态指标: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其时间变化。包括现状指标与状态变化指标。响应指标:各级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和政策制订者对土地压力、土地质量状态及其变化所做出的响应。按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土地质量指标可分三组其他土地质量指标体系

FAO土地质量指标针对土地退化问题的土地质量指标全球主要农业生态区的主要土地问题及其土地质量指标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土地质量指标我国农业部耕地地力等级花粉中的土地质量指标黄土丘陵沟壑区县级整体土地质量评价指标实例土地质量评价指标实例的其他数据来源其他土地质量指标体系

FAO土地质量指标二、基于PSR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类型指标压力指标没有采取适宜保护措施的坡地的面积状态和影响指标实际观测或模拟的侵蚀率表土有机质与营养的流失,表层丢失的土壤剖面侵蚀现象的范围与强度响应指标土壤保护措施的采用程度(单位面积或农场数)热衷于土壤保护的农民协会的个数弃耕针对土地侵蚀的土地质量指标二、基于PSR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类型指标压力指标没有采取适宜针对森林退化的土地质量指标类型指标压力指标木材生产/森林更新燃材、家用材和木炭短缺,表现为价格高森林的非法采伐状态和影响指标国家和集体林的退化,森林调查或定性观察响应指标森林保护与管理的群体参与高涨农林复合经营增多针对森林退化的土地质量指标类型指标压力指标木材生产/森林更新针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土地质量指标类型指标压力指标农场需水量超出地下水储存量状态和影响指标在某些地方出现地下水位下降水井干枯灌溉不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报道响应指标水井加深加强管理,提高水利用率针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土地质量指标类型指标压力指标农场需水量超出二、生态指标

生态持续性:土地持续利用的基础,通常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立地条件、生物资源。反映了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太阳辐射温度降水量气候灾害土壤条件: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土壤污染土壤侵蚀土壤退化水资源:水资源量水质立地条件:地貌特征生物资源:动物植物生物组成生物多样性二、生态指标生态持续性:土地持续利用的基础,通常包括气候条件三、经济指标体系经济指标反映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在不会使土地退化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即从经济角度分析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包括: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经济态度和综合效益。经济资源:土地生产所需要的原料,考虑这些资源的变化性、可利用性、经济效果与利用。如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智力资源、效率。经济环境:是土地利用的外因。如生产成本、产品价格、市场状况三、经济指标体系经济资源:土地生产所需要的原料,考虑这些资源四、社会指标

社会指标反映土地资源利用是否具有比较完善的社会调控体系。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环境、社会承受能力、社会保障水平和公众参与程度等。

社会接受能力是指不同个人和团体观点的集合,反映了个人和团体对土地利用的表态度、知识、信仰和道德规范。

人类的基本需求不仅包括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而且包括文化和宗教等精神条件。在评价中,需要考虑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造成的压力以及人类不同需求目的所造成的冲突。四、社会指标社会指标反映土地资源利用是否具有主动环境效应:指评价区内的土地利用活动所引起的,对评价区以外的环境产生作用。施肥,灌溉和排水被动环境效应:指由于评价区外的活动获条件的变化,引起评价区内土地利用持续性的改变。建立水坝,采伐森林,城镇和公路建设五、环境效应指标主动环境效应:指评价区内的土地利用活动所引起的,对评价区以外六、景观指标包括:结构、功能、变化与稳定性指标四大类。六、景观指标包括:结构、功能、变化与稳定性指标四大第三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方法与过程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对象主要有:土地利用方式:由特定的土地利用目的与管理措施组成。

土地利用系统:由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特定的土地单元组成。

景观或区域:由土地利用系统空间镶嵌组成。他们组成了景观或区域土地利用的3级结构。第三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方法与过程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对象主相应地,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也主要有3步:

土地利用方式评价:分析土地利用目的与管理措施的协调性,确定土地利用方式,诊断当地主要的土地利用问题。

土地利用系统评价:是诊断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地单元的适宜性,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单元组成的土地利用系统在时间上的持续性。

景观或区域评价:分析由土地利用系统组成的景观或区域整体的现状稳定性及将来的持续性。相应地,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也主要有3步:土地利用方式评价:分

土地利用方式评价确定土地利用目的确定土地管理措施确定土地利用方式诊断土地利用问题土地利用方式评价确定土地利用目的确定土地管理措施确定土地利土地利用问题土地利用系统不适宜:不适宜的土地利用系统可以给土地质量带来压力,造成土地退化。土地退化:土地的生产能力或环境管理潜力下降,即土地质量降低。土地利用政策不健全:指国家层次上的政策效应及其对农场层次上土地使用者的影响。土地利用问题土地利用系统不适宜:不适宜的土地利用系统可以给土土地利用系统评价土地利用系统的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系统的持续性分析持续性评定与调整证实土地利用系统评价土地利用系统的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系统的持续性土地利用系统的适宜性评价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和环境的要求描述土地评价单元及其土地特征比较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特征进行土地效益比较与社会经济分析,提出土地管理和改良的措施土地利用系统的适宜性评价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土地本身因素的持续性分析景观单元的持续性分析环境效应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的持续性分析土地本身因素的持续性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的持续性分析如果最后的分析结果是持续的,那么进行环境变化预测与置信度判别。持续性评定与调整如果最后的分析结果是非持续性,那么进行下述步骤:首先调整土地利用方式然后重新进行持续性分析。最后依次对其他土地利用系统,重复以上两步。如果最后的分析结果是持续的,那么进行环境变化预测与置信度判别景观或区域评价景观或区域评价是对土地利用系统组成的景观或区域整体,分析其结构、功能、变化、稳定性及环境效应,进行现状稳定性与持续性评价。景观或区域评价景观或区域评价是对土地利用系统组成的景观第五节景观评价景观评价是指根据特定的程序、按照景观生态学的有关原理,对景观的现状及可能利用方案、生态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第五节景观评价景观评价是指根据特定的程一、景观评价的时空尺度

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一、景观评价的时空尺度空间尺度二、景观评价指标及程序1、景观评价的程序确定待评价景观的空间地理范围及时间跨度收集资料,构建景观信息系统,划分景观类型构建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景观属性分析景观健康或景观适宜性或景观价值评价及等级区划报表及景观评价图的编制二、景观评价指标及程序1、景观评价的程序2、景观评价指标(1)生态过程指标完整性:是系统的一种综合能力,是指景观系统支撑并维持与区域自然生境相一致的平衡、完整、有适应能力的具有一定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特性的生物群落的能力。破碎度:是影响景观完整性的一个常见的生态学过程。敏感度与稳定性:敏感度是景观对干扰的响应特征,也是景观的时间特性。评价景观的稳定性与敏感度特别注意时空尺度,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下,景观的敏感度与稳定度的影响因子可能不同。恢复力与抗性:干扰指标2、景观评价指标(1)生态过程指标(2)景观格局与动态指标演替与干扰土地利用变化植被格局变化土壤性质变化其他的指标(2)景观格局与动态指标演替与干扰(3)生物指标关键种评价区域景观的生物多样性指标(4)其他景观评价标准(3)生物指标关键种评价三、景观评价内容(一)、景观健康评价1、景观健康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保护领域新兴的科学,反映生态系统内部秩序和组织的整体状况。可以以之监测或评估生态系统和景观的状况和质量。三、景观评价内容(一)、景观健康评价2、景观健康的特征及其评价

特征:提供生态系统商品和服务,以满足现在和将来的需求;景观的外部补贴最小甚至无需提供补贴就能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对邻近景观和生态系统没有负面影响或者破坏最小化。2、景观健康的特征及其评价特征:景观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非生物环境指标:如水质、大气状况、土壤理化性质等

生态学指标:营养循环的变化、能量流动、初级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稳定性、抵抗力、恢复力、调节功能、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