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观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其研究对象有自然观、科学观及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及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2.自然观:(1)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根本观点成总体看法,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以及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科学技术哲学中所讨论的自然观,是对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哲学抽象而形成的观察自然界的基本观点。虽不能代替具体的自然知识,却能提供不同知识领域相互过渡的观念启发。(2)自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观形态的历史演替;自然界的本质、存在方式和演化发展;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自然:自身包含有生长、分化与演化的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是指各种物质系统相互联系的总体;是指各门自然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对象总体。3.自然观演化的历史形态:人类汗青上的自然观分类有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哲学的自然观、科学的自然观。具体汗青形状有:1、古代朴素自然观,如中国的五行说、易自然观、道自然观等,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如教的创世论。3、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自然界是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方向运转的机器。特征:机械性(和谐和次序性);决定性、因果必然性、可展望性;还原性;可逆性;简单性。4、现代的辩证唯心主义自然观:天下是物资的、物资是运动的、运动具有多样性和规律性、物资处于联系的普遍性与运动的永恒性。*三种自然观的比较:中国古代:整体观;古代和近代西方:原子主义;当代:系统观。4.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1)科学观是人们对科学的总体看法,它重点研究科学的本质,结构、开展模式和一般规律。(2)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具体研究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获取科学事实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方法、加工整理科学事实以提出假说和形成理论的科学抽象、科学思维和假说方法,以及构建理论体系和评价理论的方法等。5.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1)技术观是人们对技术的总体看法,它重点研究技术的本质、体系结构、发展模式和一般规律。(2)技术方法论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实际,它以辩证唯心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围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过程,研究技术展望、技术评估、技术原理的构思、技术方案的设计、技术实验和实施等方法,以及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和战略等内容。6.科学技术与社会:把科学技术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种非凡的社会建制,围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社会体制、社会运转、社会价值、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及伦理应对。7.找到应对科学技术开展的合适方法、根本立场我们应当尽可能发挥技术的正面作用,把它的负面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不是技术,而是人们的技术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是人们的哲学观念。自然辩证法从科技哲学角度研究科学技术问题。8.自然的概念:(1)纯粹的自然(天然自然)没有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自然,或自然界自身产生出来的自然。(2)人化的自然(人工自然)受到人的活动的影响的自然,或人工产生出来的自然。9.自然观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1)自然观:自然科学理论的思想基础近代产生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把整个世界看成是一种物质存在,从而构成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思想前提。从更具体的方面来看,有关物质结构的分子、原子乃至基本粒子的理论,则是在古代的原子学说等自然观思想的指导下提出并建立起来的。(2)自然观: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定的自然观不仅决定着其科学研究的选题和方向,而且决定着其假说的提出、实验的设计和结果的评价。10.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特定功用的有机整体。要点:任何系统必须有2个以上的要素构成;系统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性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用。11.系统的根本特点:1、整体性:系统思惟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要素区分于整体:2、层次性:高层次系统包含低层次系统,两者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层次和系统复杂性有对应关系。层次越高,复杂性越大。3、有序性:指系统各部分在空间、时间上漫衍规则性、组织性和确定性。4、动态性: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都有从孕育、产生、开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5、稳定性12.系统的种类:(1)伶仃系统——同环境没有物资、能量交换的系统。比如上了发条的机械钟。2)封闭系统——同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没有物资交换的系统。比如人在火炉旁取暖。(3)开放系统——同环境既有物资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比如人从空气中呼吸氧气。13.“生态危机”的多重根源:1、人口根源:人类要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总要消耗自然资源。人越多,消耗的资源也越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越大。2、经济根源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的工业的发展,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这就可能导致资源的枯竭。3、技术根源人类通过技术制造了自然界原来没有的、而自然界本身又很难甚至完全不能降解的有机物,这些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环境中积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4、观念根源人类中心主义!14.可持续开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既要考虑到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当代人的一时利益。15.建设生态文化:中共十八大阐述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妙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资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过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状态。16.科学的本质和属性:(1)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一种探索性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2)它有其共同体、结构和建制;(3)遵循一定严格的方法,具有实验性、探索性、理性和逻辑性等特征;(4)完整的、不断发展的由定理、定律和理论等构成的实证知识体系。属性:(1)客观真理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2)可检验性:重复接受实验检验;(3)系统性:有结构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的实验检验,并在主体间畅通地讨论、交流。17.技术的本质:指技能,艺术,当代技术是科学的应用。统统为达到某中目标所使用的手段、工具、规则和方法。技术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有用活动,是求功用的活动。18.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对象都是物,都是自然界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都要遵守自然界的规律,都需要正确的自然观作为哲学基础。二者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相通之处。(2)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利用、控制、改造、创造和保护自然的需要科学认识自然是技术改造自然的前提,技术改造自然是科学认识自然的最终目的。科学为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价值的进一步实现。19.科学与技术的区分:(1)分歧的性子和目的:科学是认识活动,是求知(西方)。技术是实践活动,是提高效率和获得功用。(2)分歧的成果形式:科学是知识创新活动,科学创新的成果是新知识;方法也是科学成果,但最终要转化为知识。技术是物资创新活动,技术创新的成果是新产品;新工艺也是技术成果,但最终要转化为产品。科学知识产权的核心是“荣誉”;技术知识产权的核心是“利益”。(3)分歧的评价标准:科学的评价标准是求真程度,包括精确度、深度和广度三维:;技术的评价标准是获利程度,包括价格、功用和操纵方便三维(4)分歧的生产力形状(5)分歧的更新速度和见效时间(6)分歧的合作形势(7)对研究者的素质要求有所分歧:科学研究者应具有好奇心、想象力、抽象能力和逻辑思惟能力。技术研究者应具有设计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经济头脑、市场认识。20.科学技术的二重社会效应:(1)积极方面①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开展和社会变革: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从近代产业革命产生以来,科学技术所表现出的最巨大、最惹人注目的社会功用,也是科学技术的主要社会功用。今天,科学技术的开展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财与否的重要标志。②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加: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增加的枢纽要素。事实表明,近几十年间,有些发财国家的经济增加速度,三分之二来自技术进步。科学技术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开展中国家要成为经济发财国家,必须依靠科技进步。③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化建设:汗青上科学曾经在反对宗教神学的统治中起着解放人们思想的重要作用。今天,仍然有必要在全体公民中大力普及科技知识,用科学技术战胜迷信、愚昧和贫穷,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向前开展。(2)消极方面:科学技术却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包括资源、环境等多方面。21.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1、选题:始于科学问题;2、获取科学事实:按课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事实材料;3、进行思惟加工:基于已有的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形成科学假说;4、验证:对已形成的假说进行检修;5、建立实际体系: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22.什么是科学问题、科学假说、科学观察、科学事实、科学实验、科学理论?1、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矛盾。2、科学假说: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自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所做的一种推测性说明。具有四个原则:理性原则、解释性原则、可检验性原则、简单性原则。3、科学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辅之以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典型性原则。4、科学事实:指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是科学研究的指向,具备四个特性:可重复性、精确性与系统性、单称陈述性。5、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科研目的,用一定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模拟客观对象的条件下考察对象,从而获取科学事实的种基本方法。具有主动性、重复性精确性三个特性。6、科学理论: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如实反映,是经过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