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套种香榧复合栽培技术_第1页
茶园套种香榧复合栽培技术_第2页
茶园套种香榧复合栽培技术_第3页
茶园套种香榧复合栽培技术_第4页
茶园套种香榧复合栽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园套种香榧复合栽培技术

茶园地套种香榧(Torreyagrandis)与一般香榧造林不完全相同,不仅要兼顾茶、榧和谐,还要考虑茶园类型和营茶水平,才能高效发挥茶、榧复合经营的增收优势。休宁县近年来紧抓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大力推广茶园套种香榧复合经营模式,在产业脱贫和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总结了笔者多年来从事茶园套种香榧复合经营技术,现介绍如下。1茶园选择基本条件:海拔900

m以下,交通便捷,坡向适宜,土层深厚,选择肥沃、疏松、湿润并排水良好的壤土、沙壤土及砾质壤土茶园。中、低山区海拔600

m以上阴坡、700

m以上半阴坡茶园以及丘陵平畈区平地(含水田改建)茶园和阳坡茶园不宜用于套种香榧。覆盖度高于90%且集约管理的茶园不建议套种香榧。2香榧品种选择及规格要求2.1品种选择选用优良品种,主要有:米榧、和尚榧、花生榧以及细榧、珍珠榧、象牙榧和东榧系列等。未经审定、认定的品种不建议使用,尤其是财政扶持性项目禁止使用非优良品种。2.2规格及要求选用2+2以上嫁接苗,地径(基部土痕处砧木直径)≥1.5

cm,苗高超过40

cm,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若为一般带土苗,根部宿土球不能小于5倍地径,起苗后要用草绳绑定宿土球,防止掉土并保护苗木根系。如中转运输及栽植前的储苗还要做好苗木的喷水或遮阴保湿工作,防止暴晒失水而影响成活。若为容器苗,则从起苗到栽植的整个过程都要小心持重,保持营养土完整无损。3套栽密度香榧套种密度应按照茶园覆盖度和管理水平确定。覆盖度高于70%的茶园,套种密度≤225

株/hm2,株行距≤6.5

m×7

m;覆盖度在40%~70%之间或低于40%,但正常管理的茶园,套种密度300株/hm2左右,株行距5.5

m×6.0

m;覆盖度低于40%且粗放管理甚至抛荒的低产茶园,套种密度>300株/hm2,株行距<5.5

m×6.0

m,直至变更目的树种,按照一般香榧造林确定栽植密度。4栽植点定位香榧栽植点定位应以少挖或不挖茶丛并能有效发挥茶树对香榧苗的遮阴效果为原则,不同类型茶园的香榧栽植点不同。一是自然地形单丛栽植的老茶园,栽植点根据茶丛高度和大小确定。若茶丛高大,对香榧苗有遮阴作用的(无需遮阴的茶园地除外),栽植点应选在茶丛的阴向或半阴向(北、东北、西北和东向);若茶丛低矮,对香榧苗不具遮阴作用,或尽管茶丛高大但属于无需遮阴的茶园时,则应选在茶丛之间的空旷位置,且与相邻茶丛尽量保持对等距离。二是自然地形单行条栽的密植茶园,栽植点选在2行相邻茶丛之间。若茶丛明显高于香榧苗(无需遮阴的茶园除外),则栽植点的阳向或半阳向(南、东南、西南、西向)应靠近茶丛;若茶丛较低矮或无需遮阴的茶园,则根据行间空地宽度,以将来少挖或不挖茶丛为准则确定栽植点位置。三是自然地形双行条栽的密植茶园,栽植点在大行之间,其他要求同单行条栽。四是坡改梯单丛栽植的老茶园,栽植点在两相邻茶丛间,一般无需挖除茶丛。坡改梯条状密植茶园,栽植点一般选在茶丛之中,需挖除长度0.6

m以上的茶丛;若坡改梯前坡度较小,梯面较宽,茶丛外侧有足够空间的阴坡或半阴坡茶园,则栽植点亦可选在茶丛外侧,无需挖除茶丛。坡改梯茶园香榧栽植点不能落在梯田内侧梯壁下和排水沟内。5挖穴与施底肥5.1挖穴挖穴时间要比栽植时间提前1个月以上。如栽植点位置有杂灌或茶丛占位,开挖前先挖除杂灌或茶丛,整理出无障碍空间,再挖出规格为60

cm×60

cm×50

cm的栽植穴。5.2施底肥底肥即基肥,是在栽苗前施于栽植穴底层的有机肥,施肥时间一般要前于栽植时间1个月以上。用肥量由肥料品类决定,菜饼或干燥的鸡、鸭粪每穴2~3

kg;刚出栏的猪粪、鸡、鸭粪等每穴5~10

kg。挖好穴,根据底肥用量回填相应的表土,将肥料施入后均匀混合,然后再回填10

cm以上表土覆盖肥料。对于管理精细,土壤深厚肥沃的茶园地,亦可相应减少底肥用量。6栽植6.1栽植时间在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上旬的无风阴天或蒙蒙细雨天栽植为最佳,为防止冻害,要避免在冬旱或冰冻等恶劣天气栽植。6.2栽植方法采用植苗法,浅栽为宜。一般带土苗放入栽植穴后,根系距穴平面下5

cm,扶正苗木,使根系舒展自然,然后填土至1/2时轻提苗木后踩实,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再次填土、踩实,最后覆虚土至嫁接口下沿。容器苗若为塑料类容器,需撤除容器后再栽植;若为基质类容器,则可连同容器一并栽植。以营养土平面与穴平面对齐为准,在营养土(容器)四周分层填土踏实,注意不要踏破营养土,最后填虚土覆盖营养土(容器)至嫁接口下沿。6.3雄树配置应选择花期基本一致的雄树,按1~2亩茶园配置1株雄树的标准进行,雄树定植点应尽量选在山岗和地势凸起的临风处,以提高花粉飞传的效果。7香榧抚育管理7.1遮阴对丘陵平畈区茶园,中低山平地、阳坡茶园和海拔500

m以下的半阳坡茶园,在夏季到来前搭建遮阳网。若为当年修剪的茶园,可在春夏季茶园修剪后,将剪下来的茶树枝条整理后集中围拢于香榧苗四周,并将茶树枝条覆于香榧枝盘之上用以遮阳。若香榧定植点的阳向或半阳向有足够的茶树毗邻,且茶树明显高于香榧苗的则可无需另行遮阴。7.2松土除草初果期前,一般每年松土除草2次,5~6月份1次,8月下旬~9月份1次,方法为从距香榧苗基干20~30

cm开始逐次向外扩穴垦复,范围以略超植株冠幅为准,深度15~20

cm,并挖除香榧冠幅内茶丛。对基干附近的土壤只可浅锄或不锄,不可深翻,避免碰伤根系。对香榧冠幅以外地段以茶园抚育为准。盛夏季节不可以松土,如杂草过于旺盛,需割草1次。进入初果期后,松土除草可随茶园进行,茶园无松土的,则香榧每年需松土1次~2次,时间在8月下旬~9月份,扩穴方法同初果期前,但无须挖除冠幅内茶丛。套种香榧的茶园地禁止使用除草剂。7.3水分管理遇干旱季节,有条件的种植地应浇水灌溉保苗,若为平地或水田改建的茶园套栽香榧,则要开排水沟排水,防止水涝。7.4树体管理及时去除香榧根部砧木萌条,同时根据冠幅生长情况,一般自栽苗的第2年开始采用修剪或摘顶等方法有目的的打造树冠形状,尽可能将冠幅培养成多干圆头型或自然开心形。7.5追肥对于土壤肥力一般且管理较粗放的茶园,每年对香榧追肥2次,冬季用腐熟的有机肥,追肥量视树体大小,每株1.2~1.8

kg;春季用复合肥,每株0.4~0.6

kg

。沿树冠滴水线稍外位置挖半圆形施肥沟,沟深、宽均15

cm

左右,将肥料均匀施入沟内,盖土填平即可,注意肥料不能直接触碰根系。对于强度管理的茶园可结合茶园施肥,无须对香榧单独追肥。对土壤特别肥沃的茶园亦可不进行追肥或减少追肥次数和用肥量。8人工授粉对雄花不足的茶园套栽香榧林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4月上旬和中旬从早花和中花偏早的雄树上,在花蕾即将展开(将开未开)时进行采集。将采集的花蕾置于室内通风向阳处的棉布或白纸上摊开,当花粉散落达90%以上时,去除杂质后收集花粉。将花粉和干燥剂一起放入尼龙袋密封,置于冰箱保鲜层储藏。在传粉滴出现后的5~7d内,选择气温25oC以上的晴天,用清水调兑成1%~2%的花粉液用喷雾器喷雾授粉,也可采用多层纱布袋装粉(以见少许花粉撒出为宜)撒施辅助授粉。9茶园田间管理9.1茶园耕作茶园耕作原则上按套种香榧前的习惯和标准进行,无需改变。一是茶园有深耕(秋挖)习惯的,时间应尽量安排在与香榧第2遍扩穴抚育同步进行。二是如采用除草剂的要停用,改为人工浅耕除草,每年1~2次,分别为春茶后1次,时间为5~6月份;或春茶前1次和春茶后(夏茶前)1次,时间为3月和5~6月份。9.2茶园施肥茶园施肥主要以春季追肥为主,肥料种类为尿素或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用肥量可按照套种香榧之前各自的用肥标准进行。施肥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在茶叶采摘前的30~40

d皆可。为提高作业效率,尽量与香榧春季的第一次追肥同步进行。在茶丛上方根据茶丛大小和密集程度挖相应的长条形或略带弧形的施肥沟,深10

cm以上,将肥料均匀撒入后盖土填平。目前有不少茶农把肥料撒施于茶丛基部附近地表或只挖施肥穴而不覆土的做法要予以纠正,以提高施肥效果。9.3茶园修剪对于需要重修剪的茶园,如香榧苗尚需遮阳,且茶丛对香榧苗有一定遮阳作用的,则修剪时保留香榧苗四周茶丛暂不修剪,待香榧苗长至无需遮阳时再进行修剪。其他茶园的修剪按照原有的管理习惯进行即可。10有害生物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方针,以保护香榧和茶园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为目标,优先选择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辅之以化学防治,力求实现香榧和茶园病虫同步综合治理。10.1主要病虫害10.1.1香榧的主要病虫害对香榧结实和丰产影响较大的害虫主要有黑翅土白蚁、香榧瘿螨、金龟子、蚧类、香榧硕丽盲椿和香榧细小卷蛾等;病害主要有香榧绿藻和细菌性黑腐病等。10.1.2茶树的主要病虫害

对茶叶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的害虫主要有茶尺蠖、茶丽纹象甲、假眼小绿叶蝉、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