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所谓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实施“双证书制”制度,本质上是在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实施两种证书制,让学生在毕业后获得两种证书,即证书(大学专业证书)和职业证书(高级专业证书)。开展“双证书”衔接研究,实质上就是将两种证书的内涵(即综合文化水平与职业技术/技能等级)归一化,即学历教育过程中体现职业资格标准或考核的要求,使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时,能够掌握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内容和知识,最终促进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双证书”衔接的目标是真正实现两种证书的互通、互认,即持有学历证书的人可以顺利地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也可以经过适当补习某些课程(知识模块)获得相应等级的学历证书。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进行过研究,本文着重对进行“双证书”衔接的关键问题和问题解决途径进行探讨,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1“双证书”的含义和区别1.1内容上的不同“双证书”涵义的清晰是进行“双证书”衔接与沟通的最基本要求。学历证书是学历教育体系下的产物,它强调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强调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生产体系下的产物,是职业教育(培训)后的产物,它强调劳动者对从业技能的掌握,直接反映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及所需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两种证书制度在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各有侧重。1.2学历教育培训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功能作为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来源———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可从研究对象、研究目标、表现形式和认识方法等方面加以区别。学历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讲究的是理论和系统;职业教育(培训)注重应用,注重实践,注重人才在就职、技能、岗位等方面的训练,是一种应用教育。学历教育的研究对象是纯粹的自然体系,即利用自然科学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来使用自然资源、生产制造人工材料以及利用自然力来满足人类的需求;而职业教育(培训)的研究对象是由人类建立的技术体系,如建立健全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学历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有关物质和自然界规律的知识体系;而职业教育(培训)的目的是获得有关设计、操作和评价技术系统(如机器设备、工艺流程等)的知识,因此,它的主要功能是方法功能。学历教育的研究成果表现为描述和解释自然界现象、物质和规律的概念、定律和理论等;而职业教育(培训)的研究成果常常是由科学规律推导出的工艺和操作方法,是规范性的职业行为,多以操作标准和工作计划的形式出现。2外部经验为我国“双证”衔接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从各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情况来看,“双证书”的衔接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而且这种衔接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已具备了实现条件,可以成为现实。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教育总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所制约,并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它必须以不同的形式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我国的社会现实需要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该类人才在“量”和“质”上的缺乏已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建设,所以实现“双证书”的衔接,培养高质量人才,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如英、法、德、澳、美等的情况来看,可以得出一条普遍经验,就是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建“双证”一体化的有效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有助于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国外的经验为我国实行“双证”衔接提供了有益借鉴。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基本上具备了进行“双证书”的衔接的软硬件条件。如:(1)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日益健全、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初见成效。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建立了8000个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可对2000个以上的职业和工种劳动者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全国累计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超过了6000万人,其中,4500万人获得了不同等级,不同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2)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发展速度加快,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3)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双证”并重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具有充分的政策支持;(4)各类职业学校积极推行“双证”并重制度,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5)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行,为推行“双证”互通提供了有效的管理经验。3“双证书”衔接的实践路径为了改善“双证书”衔接的粗放性,更好地实现“双证书”内涵上的、柔性的衔接,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从教育学、认知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进行“双证书”衔接宏观、微观理论研究。(2)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科学化、规范化、健全化,虽然目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还不完善,某些专业学生仍然无证可考,更谈不上“双证书”衔接,某些专业即使有证书可考,但证书考核内容与工作岗位要求相差较远,考核过程的相关环节也不太规范科学,含金量不高。(3)“双证书”衔接的实践方面,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1)在教师内部,改革传统“重学历轻资格”的观念,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发展观。(2)建立有效的“双证书”衔接的教学运行机制,如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体系的开发、教材的开发、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评模式的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学历衔接模式的创新。(3)提供实施“双证书”的保障条件,如教师的培养、实验、实训条件的保障。(4)加强高职院校的资格证书制度管理,改善高职院校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微观管理和监督制度,切实有效地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的相互融通。(4)建立一套确凿、可行的“双证书”衔接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和监控机制。4双证书连接问题的解决办法针对上述“双证书”衔接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关键,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对其解决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思考。4.1成立职业资格考核委员会针对不同的行业,应该由劳动部门、教育部门、行业、企业、高校等相关专家组成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委员会,来指导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制定与更新,考核内容的开发,考核过程的监督,考核效果的评价等工作。4.2教师的传统理念改革采用广泛宣传,集体讨论或座谈的形式,在教师内部进行“双证书”衔接观念的传播,为切实推行“双证书”的衔接奠定基础。4.3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发展,实现“双证书”内涵的融合(1)教学计划的修订:对照并分析相关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来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细节内容,如学制、培养目标、专业岗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结构等,使学生在完成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达到相应级别的职业标准要求。(2)课程体系的开发:用新的开发思路指导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可以对照参考相关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和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按模块式的原则制定课程体系。首先开发课程大模块(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然后在大模块下开发具体的小模块(课程),再进一步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应知应会要求,将课程内容细化为具体知识点,当然一定程度上需要考虑学科的完整性和可行性。这样才能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既满足学历教育的要求,又适应职业资格考证需要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体系。(3)教材的开发:在课程体系知识点开发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性、逻辑性、学习方便性等要求,便可将这些知识点汇聚成某一课程(模块)的一本教材,从而可以形成一套基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又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学科教育体系的教材及其教材开发方法(平台)。(4)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我院现行的教学方法,参考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并针对不同的课程或知识点,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来开发一套适用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模块教学等。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可以一定程度上改革传统的先课堂教学再实践教学的模式,考虑实施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模式,或部分课程内容先实践后理论的模式,千方百计使学生的学习环境与职业岗位、工作情景相贴近。(5)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在课程体系“模块化”的基础上,与教学管理部门沟通,实现以学分制为主,学年制为辅的管理模式,推行一定学年范围内的学分制管理,学生按照学习时间跨度的规定,只要按模块修满要求学分,即可毕业。实施开放的学籍管理制度,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相关等级证书者可根据高职教学管理制度,补修相关课程模块,取得相应学分后就可获得学历证书,即学分可以相互转换,发展终身教育体系,真正实现“双证书”内涵上的沟通与衔接。(6)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了实现学生和工作岗位的“零”贴近,可以考虑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改革现在广泛采用的2.5+0.5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模式设置成“2+1”或“2.3+0.7”式,甚至三段式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使毕业生掌握更多的生产实践知识。(7)考评模式:改变传统的课程内容理论考核方式,参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评模式与考试内容要求,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其他模式并举的模式,变“学过什么课程”为“能做什么事情”;采用连续考试的过程评价系统,而不是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当然如果能配合课程模块化,这一模式效果会更好。争取实现学生在课程内容考试合格后,可以轻松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最终在“双证书”衔接成熟时,实现学历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的等同化。从而克服目前学生考证的许多困难,比如重复培训、时间浪费、经济负担等问题。(8)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积极探索与实践不同行业“双证书”沟通与衔接的产学研结合模式。(9)学历衔接模式的改革:中高职衔接本身可以认为是“双证书”沟通与衔接的一个方面,可以会同一些中职院校相关专业人员,参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不同等级的要求,商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中职的基础上开发具有特色的高职教学计划,实现中高职“无缝对接”。4.4“双师”化培养,提高实操教师的实践能力(1)“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就很难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一体化”,当然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也比较多,如何提高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理论教师的实践水平本身就是一个课题。应该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双师”化培养,理论教师通过参与实操教学、实验室建设、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培训学习等途径来提高其实践水平。实操教师多参加理论培训或学习努力提高其理论水平。学校也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机构聘请一些理论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校任职。(2)实验、实习条件的保障:参考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应知、应会等要求,结合毕业生岗位要求来采购设备。同时,充分利用各高职院校大量的院外教学基地,并结合现有实验、实训教学设备,采用一些好的办法(如设备合理布局、学生合理分组、合理安排试验步骤或指导书等等)来实现教学、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利用效果最大化,实现投入与产出最佳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助力下的现代食品展台设计新趋势
-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结合的大气污染治理新路径
- 科技产品生产线上的效率提升策略
- 推动学校生物学科发展计划
- 社交媒体界面设计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 电力工程与智能化建筑
- 外贸购销合同范本
- 生涯规划与咨询计划
- 木材的健康和环境友好性考核试卷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2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
- 《环境影响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 XX小学法治副校长(派出所民警)法制教育课讲稿
- (2024年)肺栓塞的护理课件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课件)
- D502-15D502等电位联结安装图集
- 招生代理合作协议书
- 养老保险及职业年金相关解释PPT课件
- word花纹背景模板
- 自动控制理论52频域:伯德图
- 东南亚油气资源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