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课件)_第1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课件)_第2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课件)_第3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课件)_第4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中国财富出版社“十三五”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精品规划教材2项目一休闲农业概述知识目标掌握休闲农业的概念理解休闲农业的特征掌握休闲农业的分类了解休闲农业的兴起过程能力目标掌握休闲农业的概念和分类能够理解休闲农业的发展特点3

任务一休闲农业的概念任务二休闲农业的兴起任务三休闲农业的特点任务四休闲农业的类型4任务一休闲农业的概念一、休闲农业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了饮食安全等基本需求之后,渴望走向田野放松身心。城市的急剧扩张,带来了经济繁荣的同时,缩小了市民的生活圈,人们渴望逃离烦躁都市,亲近乡土和自然田野;再加上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及城市私家车普及,使得市民能方便地参与休闲农业活动,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和生活,回归自然,调节身心,舒缓压力。一、休闲农业发展二、休闲农业概念5(1)休闲农业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背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和农村环境,以农林牧副渔和农村文化生活为依托,以休闲农场为载体,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兴产业形态。

(2)休闲农业是以与农业产深入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与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成果转化、艺术文化导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是一种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多功能性产业,其目的是结合休闲,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农业转型,扩大农村就业,提高农户受益,繁荣乡村经济。(3)休闲农业是以自然环境,农业景观,农事活动,农村生活,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农业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基础,以发展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前提,以市民休闲、度假、体验、求知为目的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4)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村建设,农民风情等“三农”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健身。购物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

二、休闲农业概念任务二休闲农业的兴起

一、休闲农业兴起6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带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也促进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包括收入的增长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城市化也导致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极端模式化,人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狭小空间里,天天面对大同小异的人造景观,逐渐失去了与自然的和谐相依。因而,各种类型的体闲活动应运而生,休闲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的新时尚,特别是周末休闲旅游已成为都市人调节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休闲农业旅游就是其中的一种。一、休闲农业兴起二、休闲农业发展历史三、休闲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二、休闲农业发展历史

休闲农业旅游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田野趣。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产业,兴起于20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地,随后逐渐遍布欧美等发达国家。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已经进入发展的最高阶段——租赁。截至1996年年初,意大利全国20个行政大区,已全部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尤以托斯卡那大区更为突出,每年接待的国内外农业旅游者达20万人次。法国巴黎城郊建有许多观光果园,专供游客观光、尝鲜、品酒休闲,1998年有33%的法国人在国内游中选择了乡村农业观光度假。英国伦敦城郊沿绿化带建有一大批公园和野餐地,供市民游憩。1997年美国有18019万人赴农场观光度假。华盛顿开辟10多处大型郊游区,供游钓、野营、骑马等郊游活动。另外,大城市郊区的澳大利亚牧场旅游、美国的农场旅游、以色列的乡村旅游,都已经发展成为农业旅游不可缺少的部分。78在亚洲,日本的休闲农业创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些年得到大规模发展。东京建成了“绿岛农业”和大批农业高科技园,并有旅行社组织农业旅游事务。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城郊外建立了农林旅游区,并举行国家农业节活动。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府就大力倡导花园城市运动,20世纪80年代政府又创立十大农业科技园,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成为享誉全球的花园城市、东方旅游王国。泰国、菲律宾、印尼充分利用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开发热带旅游农业,吸弓丨大批各国游客。9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特别是距离城市较近的交通方便的县、镇、村开展起来。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开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出现了上百个休闲基地和项目,并逐渐由观光农业旅游向休闲农业旅游过渡。90年代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三、休闲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10

一、季节性和地域性任务三休闲农业的特点农业生产是在人们定向干预和调节下的生物再生产过程,其生产的各阶段受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季节性和地域性突出。如南京江心洲镇的休闲农业旅游,主要就是靠每年夏秋之际为期两个月的葡萄节,2002年葡萄节期间,江心洲上岛人数达32万人次。2003年尽管由于“非典”的影响,上岛人数也达29万人次,其他季节,岛上旅游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可见休闲农业旅游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季节性和地域想二、消费适宜三、重游率高四、受淡季影响小五、社会文化性六、可持续性11农产品的消费价格一般较低,并且就地采摘与打捞,就地加工与消费,既保鲜又安全,价格低廉,安全健康,游客无不感到实惠,既喜欢又支付得起,与传统远距离的观光旅游相比,适合于大众消费,特别能满足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的需要。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之一四川郫县友爱镇的民俗旅游村(农科村),几乎家家从事花卉种植与农家乐旅游经营,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消费低廉,50元便足够一天的食宿与娱乐,多年来吸引了大量的成都市民周末前往休闲、度假。休闲农业旅游的这一特点从对南京休闲农业旅游者的旅游花费调查结果上也能体现出来。二、消费适宜12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生物生长的周期性规律导致了农田景观的季节性差异,甚至月月不同,游客一般不会产生厌倦心理,对农田可以保持持久的热情。周末到农科村休闲的成都居民就不乏一月内多次故地重游者。三、重游率高

四、受淡季影响小休闲农业将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在一起,二者在经济效益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每逢旅游淡季,一般的观光性旅游景区都会出现从业人员过剩的矛盾,而休闲农业旅游地则不然,它注重旅游功能的同时也注重农业的生产效益。如郫县农科村,在旅游淡季时,村民将主要精力从旅游接待方面转移到花卉、盆景、苗木等的生产上面,其收入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降,解决旅游旺、淡季节忙闲不均的矛盾,减少人力的浪费。13

六、可持续性五、社会文化性完美的旅游形象不只是偏重于自然景观的独特风韵,也不只是人文景观的内涵揭示,它要顺应现代世界旅游潮流的发展趋势,即追求娴雅温情和适情顺生的生活格调。这种格调就其文化本质而言就是和谐、优美,它昭示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亲密的融合。农村的自然景观、民风民情最适宜人们去欣赏和体验悠闲轻松、超凡脱俗的社会。休闲农业旅游能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保育、复育相结合,将农业景观欣赏与知识教育相结合,从而使生产、生活、生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既突出了第一产业在城市化和后工业社会时期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融合,同时也展示了21世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目标。14休闲农业旅游分为4种主要发展模式,观光果园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乡土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一、按开发类型分类任务四

休闲农业的类型一、按开发类型分二、按照地域分布为标准的分类三、按照经营模式划分四、按旅游功能分类15观光果园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优美的乡村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及独特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旅游吸引物,吸弓丨城市居民前往参观、参与、购物和游玩。观光果园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依托,利用农业生产的场地、产品、设备、作业及成果获取收益的发展模式。观光果园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对观光种植业、观光林业、观光牧业、观光渔业、观光副业和观光生态农业进行统一规划,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为主。主要以水果以及蔬菜、茶、花卉的采摘为主题,让游客在农场收获期间接近自然、亲近泥土。类似的项目主要有北京的锦绣大地、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等。1、观光果园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162、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农业资源为载体,以形式多样的参与型旅游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游客休闲娱乐、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等需求的发展模式。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也可称为农家游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特色的发展模式。在我国类似于“茶乡农家乐”“花乡农家乐”“水乡农家乐”“竹乡农家乐”之类的休闲农业现已初具规模。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由农民提供或出租耕地,让游客参与耕作,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参与经营家庭农业,主要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享受由播种、管理到收获的农作乐趣。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已成为许多都市人利用双休日消除身心疲劳、逃避都市烦嚣的一种常设旅游项目。此类经营模式投资不大,接待成本低,游客的花费亦较少。17

3、乡土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乡土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及传统民族文化为主题,将休闲农业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乡土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依托特色村寨及其群落等特色人文资源的发展模式。乡土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以文化探秘的境内外游客和研究学者为主要经营对象,是一种文化特性非常突出的乡村深度体验型产品。随着国际休闲农业市场的发展,这种结合传统文化的旅游活动与村寨田园风光的休闲农业产品表现出特有的发展潜力。该类休闲农业主要以少数民族名人故居、民族风情、民居建筑为核心,集教育、休闲、饮食、娱乐为一体,是一种文化体验型的现代“农家乐”。184.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展现先进生产技术与科学文化为主题,拥有现代农村聚落景观与现代科技农业景观,为游客提供休闲、学习等特色型服务的发展模式"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兼顾生产、科技示范与科普教育功能,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是一种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利用科研设施作景点、融入现代审美观念的特色型发展模式。如苏州的“未来农业大世界”珠海的“现代农业王国”等。这种发展模式对农业工作者进行实地作业、对中小学生进行教学实习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自然资源依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依托周边原始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景观与原始的乡村习俗,是以乡村生态体验游为主题的发展模式。或者说自然资源依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将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交通便利,保留着近乎原始而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醇厚、完美民族习俗的地域进行科学规划与经营,构成一个特色浓郁、带有极强的文化与生态色彩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如广西桂林的阳朔、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平安村、贵阳市的镇山村及井冈山的拿山盆地等。1、自然资源依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二、按照地域分布为标准的分类202、古建筑文化景观依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古建筑文化景观依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古建筑文化景观为主,周边农业景观为辅,对当地保留比较完整的古代民居群和传统的民俗风情进行开发的发展模式。古建筑文化景观依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历史上曾是经济、文化和商贾云集的重地,后因改朝换代或交通改道,失去原有的地位与功能的特色地域。如江苏昆山市的周庄、山西的平遥古城、安徽黟县的西递村、江西乐安县的流坑村等。213、古建筑文化景观依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风土民情依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乡村田园风光为载体,依托本土乡村民俗、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设立具有本地民族特色的乡村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4、风景名胜依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风景名胜依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对于不具备市场区位优势,利用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互补组合优势和产业区位优势进行休闲农业开发的发展模式。22三、按照经营模式划分按照经营模式划分为:个体农户经营模式,农户十农户模式,公司十农户模式。1、个体农户经营模式个体农民经营模式是最简单和初级的一种模式,它主要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农民自己经营,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景点)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通常呈现规模小、功能单一、产品初级等特点。通过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附近闲散劳动力,通过手工艺、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的“农家乐”就是这一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如湖南益阳赫山区的“花乡农家”和内蒙乌拉特中旗的“瑙干塔拉”,通过旅游个体户自身的发展带动了同村的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232、农户+农户模式农户+农户模式是由农户带动农户,农户之间自由组合,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这也是一种初级的早期模式,只是通过农户间的合作,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在远离市场的乡村,农民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有一定的顾虑,大多农户不愿把资金或土地交给公司来经营,他们更信任那些“示范户”。在这些山村里,通常是“开拓户”首先开发乡村旅游并获得了成功,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农户们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示范户学习经验和技术,在短暂的磨合后,就形成了“农户十农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最真实,游客花费少还能体验最真的本地习俗和文化,是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形式。但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通常旅游的带动效应有限。如湖南汉寿县的“鹿溪”农家。243.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十农户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公司开发,经营与管理,农户参与,公司直接与农户联系与合作。这种模式的形成通常是以公司买断农户的土地经营权,通过分红的形式让农户受益。它是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实践中,由高科技种养业推出的经营模式,因其充分地考虑了农户利益,在社区全方位的参与中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它通过吸纳社区农户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开发,在开发浓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时,充分利用了社区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丰富了旅游活动,向游客展示了真实的乡村文化。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对农户的接待服务进行规范,避免不良竞争损害游客的利益。四、按旅游功能分类

251.观赏型按旅游功能分类,休闲农业旅游可划分为观赏型、体验型、休闲型、度假型和综合型。观赏型以国内外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停留的时间较短。观赏的主要内容为农村自然景观、农事活动、现代农业技术成果,是传统的类型。它要求强化生产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主要是通过郊区建立的小型农、渔、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副产品,又可以获取部分观光收入。例如新加坡兴建了10个农业科技公园,公园里不仅有名优花卉和珍稀动物供游客观赏,还生产名贵蔬菜和水果,配有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养鱼池由纵横交错的水道组成,用计算机控制养分的菜园由新颖别致的栽培池组成。游人漫步其中,不仅心旷神怡,还可以大饱口福。其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产品和手工品的销售。262、体验型体验型以希望了解和学习农业生产的城市居民和学生为主要对象。旅游活动主要是采摘、购物和务农体验。如让游客亲自参加农耕作业(松土、播种、育苗、施肥、除草)、亲自驾驭农耕机具(收割机、牛车、耕耘机、中耕机、插秧机等)、采茶、挖竹笋、拔花生、剥玉米、采水果、放牧、挤牛奶、捕鱼虾、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分类包装等。在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品尝,并将自己酿的酒带走,其乐趣自然与商场购物不同。同观光型农业相比,体验型旅游者停留时间较长,由于他们以学习、了解为主,并且按照农业生产的要求参与生产活动,所以对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影响较小。其经济来源以提供食宿为主。休闲型以希望回归自然的都市居民为主要对象!这部分游客的目的是在农村度过一段悠闲的时光,接触自然,感受自然。因此决定了其建设的特殊性,一般可与现有村落分离,采用农场、农园的形式效果更好,可按照游客的需要制订种植计划,调整农作物构成,开展一些采摘、垂钓、手工制作等活动,应注意控制其面积,统一规划。经济来源以农产品、手工品、娱乐项目的销售和食宿为主。例如位于深圳市大南山山麓的青青休闲农场,就是一家以农业为主题的休闲地,于1995年5月建成,年接待能力达300万人次。在这里,人与自然充分接触,置身于这片清新高雅的自然空间里,使人完全跳出城市生活节奏,远离都市的喧哗、繁华与拥挤,独自在松林间品香茶,观海景,抛开工作的压力,放松心情去体会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含义。

273.休闲型

284、度假型度假型以城市中产阶层为主要客源,收入的增长、休假制度的不断完善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使他们有了足够的财力和时间去享受田园生活。这类度假场所要求有秀美的风光和便捷的交通,建筑以不破坏整体农村自然景观为原则,且要求设施齐全。安全卫生,符合城里人的生活习惯。可以对多余农舍进行改造,也可以修建专门的度假庄园。在日本,农户耕作面积比较小,但是比较突出秀丽的景色、农村文化和农副产品特色。在这些地方,农民将多余农舍加以改造,提供给都市休闲度假者住宿。在德国、丹麦等国家,一个农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休闲度假场所,农户经营农场的规模在20〜30km2,加之农场景观优雅瑰丽,更具吸弓丨都市人的魅力,因此许多农场都成为都市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5、综合型29综合型应从整体区域规划着手,结合地理、人文景观将农业生产和上述的几种类型的休闲农业整体规划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将指定区域建设成具有地区特色的、自然环境保护和生产相结合,借此吸引游客。目前国内外正在开发的休闲农业项目有不少正在朝着综合型、多功能型方向发展,使其不仅具有生态、生产、加工、销售、生活功能,还具有文化、娱乐、交流等功能。位于湖南省湘潭市西郊泉塘子镇的农博村,由农业科技示范区、绿色食品开发区和白鹭湖度假村三部分组成,是一个集观赏、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休闲农业园。游客到这里登山观景,尽览绿水青山与蓝天白云,或到田头看超级水稻共享丰收乐;或到果农家的果林采摘水果;或到奶牛场看奶牛,挤牛奶,到奶制品厂喝新鲜牛奶;或到农家品尝购买土特产;或自己动手到绿色食品开发基地采摘蔬菜,还可打开沼气自己炒菜,尽情享受乡间的奇趣、土趣、乐趣。30按发展进程分类,休闲农业旅游大致可分为农产品提供型、农村空间提供型、经验交流型、综合多功能型四大类型;按农业旅游开发的主题分类,休闲农业旅游可分为生态旅游型、绿色农业型和休闲度假型三种类型;

按区域与内涵分类,休闲农业旅游可分为资源特色型、城郊型和文化特色型三类。31

复习与思考1、什么是休闲农业?2、休闲农业有哪些类型?3、调研本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谈谈你的建议。项目二休闲农业的发展32知识目标掌握休闲农业的功能认清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形势以及现状问题熟悉休闲农业发展的原则和对策能力目标分析梳理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能够理解和分析休闲农业发展的宏观性问题能够举出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能够提出一些休闲农业发展的原则和对策建议33任务一休闲农业的功能任务二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起任务三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任务四发展休闲农业的宏观对策任务一休闲农业的功能34一、休闲农业的经济功能二、休闲农业的社会功能三、休闲农业的文化功能四、休闲农业的生态功能

一、休闲农业的经济功能休闲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的延伸产业,一方面改进了生产组织方式,走高端化、特色化和品牌化之路,是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形态;另一方面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拓展,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价值,又成为一种新型的消费业态。休闲农业具有很强的经济功能,对增强农村的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收人和促进农业产业转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提高农民经济收入3、促进农业产业转型35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展休闲农业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必经之路,农村通过带动餐饮、住宿、交通、商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36

2、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发展休闲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休闲农业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展了农民的经营范围,使原本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向从事农业和服务业并重转变。发展休闲农业,使农民不仅能够卖产品,更能够卖服务、卖资产使用价值,极大地拓展了农民的创收途径。一斤草莓批发价只有几元钱,但通过开展观光、采摘等活动,售价能够翻几倍。而村民可利用自家宅基地及闲置劳动力开展住宿餐饮服务,成本低、不需要大量资金投人、收益高,旅游旺季有的农户餐饮住宿收人可达几十万元。而通过参与休闲农业发展,农户可获得政府的农业补贴和无息贷款,帮助其改进生产和接待设施,鼓励其进行产品创新。不少地区涌现了一批由休闲农业致富的农民典型,如阳朔的月亮妈妈,怀柔的单淑芝、诺邓的黄先生等,他们在当地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他们的倡导和带领下,周围的居民大多通过参与休闲农业发展摆脱贫困,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案例:杯柔区雁舾镇通过佈闹农业发展实现经济

社会发展373、促进农业产业转型案例: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农业被认为是较为低端的产业,对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来说,要不要发展农业,发展怎样的农业一直是讨论的焦点。发展休闲农业,使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乡村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满足了城乡居民认识农业、体验农趣、休闲娱乐和追求绿色产品的需要。因为休闲农业发展带来了较高的经济利益,能够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运用高新技术、保护产地环境的积极性,带动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平台(杨绍品,2014)。休闲农业也重新定义了农产品销售的产业模式,近年来,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发展CSA(社区支持农业),极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业也走上了高端发展之路。休闲农业满足了对高端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高端的农产品销路也将越来越广,很多大型公司也跨界做起了农业经营。38二、休闲农业的社会功能1.帮助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2、提高社区的旅游参与水平3、不断增加农村就业岗位4、显著提高农村建设水平5、增强区域的知名度6、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7、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39一直以来,城乡二元经济模式使得乡村在城乡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乡村向城市提供较为低廉的农产品,而又要购买城市生产的高附加值的工业和服务产品,这种“剪刀差”使得乡村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甚至人们一度认为乡村就意味着落后和贫穷。那些在大城市周边的农村受到的冲击更大,随着物流条件的不断改善,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无法与外来产品相抗衡,也体现了休闲农业发展的迫切性。休闲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乡村的竞争力。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减少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延缓了“空心村”的出现。随着休闲农业发展带来的村容改善、设施水体提升,以休闲农业促进的城镇化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乡村吸引了比自身人口更多的外来人口,聚集了大量从事休闲农业的雇员,使农村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在城乡关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与城市的关系显得更为平等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乡村和城市的联系和交流,推动了城乡互动和一体化发展,有助于构建新型的城。1.帮助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402、提高社区的旅游参与水平著名景区周边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休闲农业是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发展的社区带动问题历来是旅游管理者无法逃避的难题,在旅游发展中,有些村民因为拆迁失去住所和土地,成为产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有些村子紧靠景区却享受不到景区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对旅游发展产生抵触的情绪。而发展休闲农业可以说是解决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问题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村民主要服务于景区的“顺访”客源,为他们提供食宿、商品售卖和采摘、垂钓、真人CS等部分娱乐产品。如果村民自己不愿意经营,还可以将住房以租赁的形式转给外来投资者和旅游公司。采用这种方式,村民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参与地区的产业发展,提高对农村的归属感。而休闲农业本身的特征也决定了这是社区参与旅游最为便捷的方式,因为休闲农业依托于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投资少、见效快,个性鲜明、因地制宜,是宾馆饭店和度假村等接待服务设施的有效补充,也丰富了旅游接待服务产品的类型和层次,彰显了区域个性,是乡村生活的活舞台。虽然距离城市较远的休闲农业能够成为旅游吸引物的可能性较小,但可凭借其区位条件成为景区发展的配套设施,这也是旅游发展无法拒绝休闲农业的原因之一。413、不断增加农村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面临着消失的境地。随着生育率的不断下降、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产业逐渐出现空心化,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出现了“三留守”现象。与此同时,休闲农业却在一些地区蓬勃发展起来,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口,为农村提供了更丰富的就业渠道。服务业是就业的蓄水池,根据统计,旅游业每一个直接就业人口,就可以带动五个相关就业人口,而根据我国的测算,这个乘数因子在2!3之间。休闲农业的产业链很长,从农业种植到销售、餐饮,甚至有配套的住宿和娱乐设施,都需要大量的就业岗位。开办一个采摘园,农业工人、售货员、服务员、厨师等直接就业人员的需求很大,至少要7—8人,而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原材料配送、餐具配送等人员就更多了。休闲农业的服务人员,一般年龄较大,这部分人出门无技术,很难融入城市,休闲农业发展为他们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女性提供了就地就业的机会。因此,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维护农村的产业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2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的建设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城市游客来到乡村,虽然他们追求乡村的生活环境,但还保留着城市的生活方式。他们对于乡村的村容、设施的水平、交通的需求和通信的便捷要求很高。为了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发展休闲农业,客观上就要倒逼农民改善水、电、路、气、房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美化村貌、绿化道路、净化环境,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同时,引导农民把耕读文明作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不断提高乡村的文化内涵,整体上带动了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不断成长,提升了乡风文明水平(杨绍品,2014)。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政府也更加重视乡村的发展,以往向城市市政的投资也会向农村地区部分转移,政府通过旧村改造、区域治理、村村通、农业补贴等方式加大农村投人,使农村的村容、设施、交通不断向高水平迈进。4、显著提高农村建设水平案列:北京旧村改造建设新农村——玻璃台村43休闲农业带来的巨大人流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知名度,这就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能够吸引外来投资不断涌人,提升区域的价值,让城市居民和政府正视“三农”问题,还能够获得政府的关注,政府会加大对当地的财政资金的投人。很多农业产品拥有“地理标志”,实际上是对产业发展区的变相宣传。一旦休闲农业发展产生集聚力量,会产生强大的市场影响,“垂钓村”“烧烤沟”“桃花乡”“草莓镇”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区域形象广泛传播,对农村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量。如大兴区庞各庄镇在西瓜产业上做文章,每年借西瓜节的活动,先后建成西瓜博物馆、老宋瓜园等景区景点,依靠西瓜创造的品牌效应,推动了农产品和旅游商品销售,吸引北京全城瞩目,获得了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5、增强区域的知名度446、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休闲农业发展带来大量的城市人流、物流,随之而来的是城市文明的传播以及全新的理念,城市居民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服务对象,农民耳濡目染,自己的行为习惯也渐渐向城市人靠拢,城市的思想观念有助于改变农村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发展休闲农业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让农民有了学习提高的动力,扩大了农民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提高了农村的文明程度"457、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我国城市居民数量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环境质量差、人口密度高,城市居民渴望逃离城市,亲近自然的需求非常迫切。而自然山水和文化遗产并非处处都有,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乡村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休闲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有别于惯常生活环境的差异化景观,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更提供了采摘、垂钓、徒步、亲水、吃农家饭等休闲活动。城市居民还在日益增加,人民对于休闲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以北京市为例,2012年,加入统计的民俗村和休闲农业园共接待中外游客1944.4万人次,其中绝大多数是北京居民,经营总收入达到27.36亿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葡萄酒庄、汽车营地十大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可以说,休闲农业已经融入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46三、休闲农业在的文化功能1、农村生活方式的传承2、农业生产技艺的保护3、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从文化视角去探讨休闲农业的功能,实际上是休闲农业更深层次的作用和价值。过去文化功能总是被人忽视,如今人们越来越惊叹于乡村文明的遗失,不断去反思、去创新。只有当传统融入了新生活,这种传统才拥有了更加永久的生命力,休闲农业就是传统农业的创新,就是传统的延续。471、农村生活方式的传承农业文明日益衰落的今天,城市文明却也面临着挑战,大城市的快节奏、环境污染、堵车、高房价,侵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当经历了城镇化快速发展之后,农村也遭受着城市文明的入侵,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提升了农村本身的价值,而农村的生活方式才得到真正的保存。北京的郊区乡村,不乏那些逃离中心城市的人,他们租住着农民的房屋,在仍旧是租赁来的土地和山头上耕作,过着农村的生活,有些人并不是完全置身农村了,而是节假日才来体验一下这种生活。至少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城市和乡村文化的共生和融合。农村的生活方式,如今演变成城市人的生活哲学,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是永续性的生活。休闲农业所倡导的有机、绿色、低碳、精耕细作、慢节奏、小规模等理念,确实是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人们应该反思的问题。当人们面临着诸多的工业化挑战之时,休闲农业似乎给人们开启了一扇窗,虽然不大,但也是喧嚣世界的一片净土,而这片净土到底能够维持多久,就要看这种生活方式到底能够何时普及、普及多广了。482、农业生产技艺的保护生产技艺随着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传承,一旦有了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方式之时,生产工具、生产组织、生产效率势必会发生变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技艺将逐渐被人遗忘,渐渐消失。随着当今社会对传统文化保护呼吁的加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了休闲农业的重要任务。传承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情况是这种生产技艺虽然不能够适应机械农业的发展,但属于精细农业的生产方法,依旧在小量种植中广泛使用;第二种情况为需要投人资金去保护这种传统技艺,以避免在现代化浪潮中消失;第三种情况是将农业生产技艺艺术化、舞台化,虽然在生产中已经很少使用,但能够广泛传播。案列:惠州南坑村客家传统妙茶工艺493、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俗风情浓郁,休闲农业发展有很好的客源基础,在这类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核心是展示民族风俗和风貌,利用民族和宗教传统节日,语言文字、文化艺术、时令习俗、耕作习俗和传统民居等要素,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综合发展。

案例:吉林延边州地区,发展休闲农业彰显朝鲜族的传统习俗,大力发展农家乐经营,实际上保存了朝鲜族传统家庭的生活场景;大力发展民俗风情展示,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歌舞、礼仪、民间工艺等吸引游客;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营模式,出现了“天下第一烧烤村”和“东方第一村”的特色村落(沈权平,2013)四、休闲农业的生态功能50休闲农业的生态功能最容易被人忽视,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不断提升耕地的价值能够有效保护耕地红线,构建城乡生态骨架,营造大地景观,保存乡村景观。1、保护耕地红线2、保护乡村景观,维护生态安全511、保护耕地红线为了保障和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国家对耕地的保护十分严苛,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基础之上又设立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挖掘耕地的价值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休闲农业是发展立足于耕地等集体土地之上的现代化农业,在耕地传统的种植功能之上,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价值,拓展了观光、采摘等服务业功能,使耕地面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威胁大大减轻了,休闲农业的发展使地方政府和农民乐于保护耕地,不断提提升耕地的价值。52

2、保护乡村景观,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乡村景观,维护生态安全乡村作为一种低密度的人类聚集地,在城乡生态系统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乡村之中,人对自然的干扰很少,耕地作为一种绿地形态维护着城乡之间的生态平衡。在大规模城市化推进之前,城市边缘就是农田,城市与自然的隔离并不遥远,而随着城市建成区的蔓延,这种隔离造成了严重的城市问题,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定义乡村的价值。都市农业是休闲农业的重要类型和重要体现,这种围绕着城市的农田就像城市的保护伞,对城市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北京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之时,利用农田生态系统规划了插入建成区的楔形绿地,也是考虑到农田对于城市生态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休闲农业丰富了大地景观,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使乡村以其独特的魅力一直存在和延续着。案例:浙江云和梯田53任务二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一、休闲农业迅速增长,已经成为重要的农村产业类型二、特定区位聚集,休闲农业发展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三、依托地缘关系,形成特色的田园风光体系四、逐步市场化和创意化,典型案例不断涌现五、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涉足休闲农业六、政府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54一、休闲农业迅速增长,已经成为重要的农村产业类型2005年10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重要举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将休闲农业第一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7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又进一步指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这也是我国政府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赵航,2012)。农业部发布的《休闲农业“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休闲农业将成为横跨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成为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5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休闲农业经历了萌芽、起步和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全国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了产业规模日渐扩大,发展内涵不断提升,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的情况。到2013年年底全国农家乐的数量已经超过150万家,年接待游客9亿人次,带动了2900多万农村收益(刘明国,2014)。未来“十三五”期间,休闲农业将呈现出更为独特的特征,第一,农业的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世界农业强国强在加工上,而不是生产上;第二,现代农业要发展,农民是主体。农业从落后到改变,休闲农业是平台和载体;第三,现代农业的一个重大特征性变化就是物流。物流不是实体的大市场,而是大数据与物联网为依托的现代化物流网络世界(刘明国,2014)。56二、特定区位聚集,休闲农业发展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依据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历史文化背景等条件,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总体布局分为四类区域,大中城市和名胜景区周边,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特色农区。571.大中城市和名胜景区周边大中城市周边的农业基础好、城镇化水平较高,已经构建起集农产品生产、休闲观光、生态环保功能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雏形。该区域要以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建设以大型设施农业为基础,以新、奇、特等高档农产品生产为主,集休闲、观光、度假、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农庄,努力打造现代农业新型产业模式。名胜景区周边客源丰富,需求量大,具备了发展休闲农业的条件。要以功能衔接和特色互补为重点,突出服务功能,强化休闲体验,满足多元需求。大中城市和名胜景区周边的休闲农业发展,依托的是休闲旅游需求的大市场,发展动力源自市场驱动。这类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并不好,但由于市场潜力巨大,促进了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的转型。以北京为例,2013年,全市共有观光农业园1299个,生产高峰期从业人员50406人,接待游客1944.4万人次,经营总收入27.36亿元。2013年全市从事民俗接待的家庭共有8530户,从业人员有19578人,接待游客1806.5万人次,营业收入10.2亿元。58北京民俗村分布592.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态区山区、滨水地区与草原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气候、植被、生态和人文优势,承载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生态涵养等重要生产生态功能。该类地区要以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紧密依托自然资源、生产资源、历史文化与独特民风,打破区域界限,营造特色休闲农业功能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大力发展以农业生态游、农业景观游、民俗风情游、特色农(牧、渔)业游为主的休闲农(山、渔)庄和农(牧、渔)家乐等。这类地区凭借自身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基础,依托特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有其独特魅力和不可替代性。顺应休闲需求的增长,依山傍水逐草的自然生态区的休闲农业发展有巨大的潜。60案例:四川绵竹清平“锻杏沟”清平乡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于是一家家新楼拔地而起,白墙红瓦,红墙蓝瓦,掩映于青山绿水之中,再加上宜人的气候,夏季避暑确属首选。虽然2008年汶川地震这里遭受重创,但依旧逐渐恢复起来。如今,这里每年举办银杏沟文化节,银杏沟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山歌迎宾、山货交易、川西名小吃、皮影及川剧演出,摄影展及重建成果展等。613.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独特基础。应依托丰富的特色民风、民俗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借助特有的资源优势和广阔的空间,创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有效途径。着力保护特色村庄和田园风光,拓展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以特色乡村游、民族风情游、村落风光游等为特色的休闲农业新兴休闲度假方式。少数民族地区一般保留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休闲农业发展依托独特的文化传统,其本身已经成为旅游吸引物的一部分。依托景区和城市的休闲农业一般以旅游设施配套功能为主,而少数民族地区的休闲农业却能够形成独特吸引力,是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案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休闲农业623.传统特色农业区传统特色农区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战场,要在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农耕文化、生产条件和自然景观,着力发展景观农业、农事节庆、观光采摘、特色动植物欣赏及农业园区等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强化农业生产过程和产品功能创意,增加文化内涵,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拓宽农民致富途径,努力在传统特色农区建成一批农业与休闲产业并举的多功能现代农业区,提升传统特色农区的社会经济效益。传统农业地区一般地处平原,有着悠久的耕种历史,农业文明深远,虽然传统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欠佳,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通过果品采摘、有机农庄等形式提升产品价值,吸引休闲旅游市场。这类地区农业生产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首要职能,服务业的发展原因一方面是提升农产品价格,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区域的知名度。案例:衡水市邓庄农业科技示范园63三、依托地缘关系,形成特色的田园风光体系过去几十年,城市化快速推进,照搬苏联和西方的城市规划模式,让我国的城市逐渐失去了特色,“千城一面”广为诟病。而我国的乡村,通过休闲农业的发展,保留了乡村的风貌,改善了乡村的生活。乡村成为彰显地域文化的主阵地,寄托着城市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故土的深深乡愁。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地势复杂,在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格局下,形成和保留了带有地方特色的田园风光地带。如东北黑土地、华北平原、内蒙草原、黄土高原、江南水乡、皖南古镇、沿海渔村、热带乡村、高原藏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区等,这些区域的乡村在人们的脑海中寄存着很多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了一种记忆、一种文化、一片土地,这种独特的地域符号一代又一代传递着,这个过程不仅是当地文明的传承,也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地域形象。这正是我们要彰显和保护的,也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如表2—1所示6465四、逐步市场化和创意化,典型案例不断涌现休闲农业根植于地方文化与农业基础,在发展伊始,很多休闲农业业态是在小农经济和村民互助组织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这一阶段,休闲农业的发展程度还比较低。比如在种植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摘业,能够给游客提供的体验种类非常少,采摘的农产品品种少,休闲产业链短,餐饮、住宿、娱乐设施缺失,这种意义上,采摘只不过是将农产品出售的环节提前、把出售的地点拉近了而已。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一些地区休闲农业的创意化和市场化已经逐步显现,休闲农业的工业化大生产和休闲服务特征显著。第一,休闲农业的规模不断增大。以前在小农经济模式下,一家一户只有几亩地,并不能很好地应用现在农业科技。而随着土地流转市场实践的实施,出现了数百亩、上千亩的大型农场、林场。大规模发展的休闲农业能够广泛应用农业科技!大幅度提高了种植效率。第二,休闲农业的设施不断革新。从过去的田间育苗、大水漫灌,到现在的温室育苗、滴灌喷灌等设施,甚至智慧农业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普及。市场上有了种菜、养猪等种养殖领域的APP,有些温室能够实现远程的监控和种植操作。第三,休闲农业的乡土性与休闲行业的时尚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农业本身是一种乡土的产业,背朝黄土面朝天,农村又是缺乏时尚元素的,但如今的休闲农业已经能够引领时尚的生活方式。66五、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涉足休闲农业休闲农业不仅是一种经济模式,更是一种宣传手段,这是越来越多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纷纷涉足休闲农业的最重要原因。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农业和食品企业设立休闲农业的部门和机构。休闲农业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首先起到展示企业文化、产品和发展理念的物质载体的作用。休闲旅游业并非大型企业集团的主营业务,而休闲农业的部门其宣传和象征的意义远远大于其经济意义。案例:中粮君顶酒庄有限公司67六、政府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休闲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产业功能,使得休闲农业的地位不断提升,作为一种重要的民生产业和新型消费业态,政府一直在鼓励和扶持休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自身的盈利能力还不强,但综合效益显著,还需要政府不断加大投人,培育这一新兴的产业。任务三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

68一、产业低端重复二、发展空间受限三、市场监管缺失一、产业低端重复1、从业人员素质低下2、产业发展层次较低3、产业带动力不强4、文化和环境倍受挑战691、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休闲农业的从业者主要由本地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组成’从人员结构上看’以中老年人为主!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例很低。比如北京怀柔区雁栖镇从事休闲农业的人当中,几乎见不到年轻人,绝大多数是无法到外打工的中老年人,节假日还有相当比例的外来务工者,每天的收入仅100—200元。虽然政府对农民的免费培训很多,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都不高,他们接受现代产业发展观念的能力也比较差。蒋颖(2013)通过对当地经营者问卷调查中发现,从业基本主体集中在中老年群体,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专家评价综合得分也相对较低。这些情况使得服务质量不高,经常出现拉客、争客、宰客的现象,影响了游客的游憩质量,同时影响了休闲农业品质的提升。702、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目前,休闲农业的主要构成为农家院和采摘园,无论是企业规模、资金投入、服务水平,还是设施建设、产品类型、市场竞争能力,他们都处于较低的层面。几间民房,男的当厨师,女的当服务员,一个农家院就建起来了,把自家田地种上蔬菜果树,采摘的项目也增加了。这样的业态很容易被模仿,家家户户都这么干,市场很快饱和,恶性竞争的现象就会时有发生。这样的低端业态也很容易被市场淘汰,产品没有特色,抵抗风险的能力差,如果有大型企业集团投资休闲农业,低端的业态竞争不过外来投资者,当地居民就会在旅游发展中逐渐被挤出。713、产业带动力不强在休闲农业发展中,逐步探索出了几种模式,第一种是农民自营,这种方式虽然农民参与程度最大,但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第二种模式为农民合作社,这种模式下合作社可以出资整治环境,创新项目,但由于让农民放弃一部分权利,很容易沦为村干部的小团体;第三种模式是政府或旅游公司以租赁的形式租下农民的房屋、田产,统一规划设计,这种模式产业的层次最高,但农民的利益很难保证。在发展初期,外来投资者一般会许诺给予农民优先就业机会,但实际上,他们还是优先考虑青壮年劳动力。很多地方在休闲农业的探索中,出现了农民权益不能保障的问题,导致了休闲农业发展受损。案例:八达岭北京八达岭下岔道古村的“是与非”724.文化和环境倍受挑战休闲农业的发展初衷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村的文明水平,然而随着与外界交流的不断增多,人员往来密切,也给农村地区带来外来的文化冲击和环境问题。在文化方面,城市文明会不断地影响着乡村,村民的价值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村民追求更好生活的愿望无可厚非,但这样会带来农村生活方式的遗失,甚至一些地区的农村变成了旅游休闲的舞台。而随着商业思维不断浸染农村,村民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淳朴和善良,甚至有些精明、善于算计。当存在着大量外来游客时,村民的好客度也会急剧下降,一些没有参与到休闲农业发展中的居民会对周遭环境的改变持有负面态度,这种态度的存在对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受到的威胁。产业发展和人流密集,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加重,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大,建设用地也开始在农村蔓延,农村的土地承载压力数倍增加。73二、发展空间受限一直以来,我国的土地制度存在着二元结构,即城市和乡村两个体系。在城市体系中,土地为国有,受到城市建设用地,受城建、规划和土地部门管理,土地的主要用途为居住和产业,一般不能作为农业用途。而在乡村体系中,土地为集体所有,而乡村用地的主要形式为耕地、农村居民点和农村公共设施用地,其中能够进行开发建设的少之又少,而拿出进行农业产业化开发的更加稀有。上述情况使得休闲农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局促74三、市场监管缺失政府在政策上一直在倡导休闲农业,但实际上,在休闲农业发展中对这种新型的消费业态,市场缺乏监管,也导致了混乱的市场局面。第一,休闲农业园的建设标准不一。虽然各地均出台了地方性的标准和规定,也有国家级的休闲农业园等名号,但休闲农业园的建设标准还是非常低的,从而导致了消费者在选择时难以判断优劣。第—-,工商部门对农产品的品质也无法认定。究竟是不是本地的农产品,其产品到底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能够让消费者放心,问题一直存在,是否存在着“挂羊头卖狗肉”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只有商家自己知道。第三,休闲农业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一般休闲农业的经营者也是社区居民,他们的行为很难约束。在税收、消防、食品等领域,监管几乎是空白。75任务四

发展休闲农业的宏观对策一、结合休闲农业发展实践,探索与产业相适应的土地流转模式二、适应休闲农业消费的变化趋势,科学规划建设三、扩大融资渠道,试点新型的组织结构,保障农民利益四、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顺应“互联网+”浪潮五、尽快出台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监管力度76一、结合休闲农业发展实践,探索与产业相适应的土地流转模式充分考虑休闲农业的发展特征和发展需求,研究制定适应休闲农业发展需要的土地管理举措,让休闲农业发展有空间、有潜力、有规范“应允许休闲农业园逐渐增加用于服务业的建设用地比例,并有相关的技术标准予以框定。不断推进土地流转制度的先行先试,休闲农业汇集土地开发,依托休闲产业优势,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手段,通过不断的更新技术和增加资本投入,形成大型规模化休闲产业(季超,2014)。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切实保证农民权益,将土地的确权放在重中之重。77二、适应休闲农业消费的变化趋势,科学规划建设尊重市场规律,不断探索休闲农业消费的新领域,在大中城市开展社区支持农业试点,提升休闲农业的科普价值。支持休闲农业的创意化发展,将农业和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农业搭台、服务唱戏,不断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78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突显特色,搞好整体规划。(1)认真调查分析当地资源条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和农耕文化,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突出自己的特色,增强吸引力;(2)科学地确定郊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功能定位,选择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划分旅游功能分区,搞好旅游项目和景观布局。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3)认真调查分析游客的来源、构成、消费取向,根据城市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项目和产品。突出特色,树立品牌,防止项目雷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79三、扩大融资渠道,试点新型的组织结构,保障农民利益鼓励采取“公司十农户”的方式发展休闲农业,允许农民以土地、农具、资金等形式入股,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不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确保劳动力能够适应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休闲农业发展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休闲农业真正成为改变农村面貌的先导产业。整合多项农业补贴,用好政府资金。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休闲农业领域。鼓励休闲农业领域的大众创业,做好金融投资产品配套。通过菜园认领、土地租赁、分时度假、农产品订购等方式,开展直接面向消费市场的众筹融资。80四、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顺应“互联网+”浪潮互联网行业方兴未艾,一时间改变和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互联网和休闲农业的结合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1)生产环节的智慧化。广泛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实施规模化的生产者组织方式。推广智能温室,实现灌溉、打药、温度控制的自动化,并实现农业耕作的远程操作。(2)销售环节的远程化。搭建有机农产品供销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的透明化,有利于维持稳定的价格和市场秩序。(3)消费环节的信息化。线上线下相结合,如北京智慧休闲乡村农业信息化试点项目选址在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将采取“互联网+”的模式,打造休闲农业营销生态平台、村务与村民社交的交流平台,实现热点区域WiFi覆盖,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并以二维码为人口,建设旅游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集成沟域经济休闲农业特色资源与服务,实现宣传推介、网上营销、互动体验,吸弓丨市民资源,提升村务智能服务与村民生活幸福指数。81五、尽快出台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休闲农业监管网络。监测全国农家乐(休闲农家)的数量、年接待人次和营业收人,监测全国休闲观光农园(庄)的数量、从业人数,各经营主体年接待人次、营业收人、实现利润和带动农民增收情况等。促进统计数据公开,提供行业决策参考。出台全国性的休闲农业管理法规。严格遏制休闲农业发展中的歪风邪气,保护耕地,又留有发展余地。出台休闲农业发展系列标准规范。对休闲农业园的开发建设,提供技术参考。82复习与思考1、思考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2、讨论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的农民利益如何保障?3、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83项目三休闲农业资源知识目标掌握休闲农业资源的概念理解休闲农业资源的特征掌握休闲农业资源的分类了解特色休闲农业资源能力目标掌握休闲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能够理解休闲农业和其他农业旅游的区别及特色休闲农业资源84任务一休闲农业资源的概念及特征任务二

休闲农业资源类型任务三特色休闲农业资源85任务一休闲农业资源的概念及特征一、休闲农业资源的概

念二、休闲农业相关概念

辨析一、休闲农业资源的概念1、资源:所谓资源,指任何时间可取用的任何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1)从广义上来说: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

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2)从狭义来看:资源仅指自然资源。862、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指的是农、林、牧、副、渔五大领域,但专业的林、渔、牧业的游憩形态较不相同,如林业偏向森林休闲;渔业偏向于水域活动及各种鱼产品的配合;畜牧业则偏向于较大规模的养殖技术过程的参观及产品的利用等。台湾农家要览中对农业资源的定义,“广义的农业资源,包括所有能够投入农业经营的物质、资源、劳力、技术等因素”。3、休闲资源:休闲资源是对休闲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各种自然、人文、社会元素。休闲农业所表现的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1)徐峰等人认为休闲农业资源可定义为能够对人们产生吸引力,并满足休闲需求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乡村民俗风情、农业生态环境等农业对象物,是吸引有闲人士休闲的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2)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休闲农业资源是由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及当地居民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个综合体。87二、休闲农业相关概念辨析休闲农业一词在国际上的提法有很多,比如常见的有AgricultureTourism,Agro­tourism,Agotourism,RuralTourism,FarmTourism,VillageTourism等,在我国也有很多相似的提法,比如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农业旅游、生态农业旅游、都市农业旅游,等等。这些类型虽然和休闲农业有很多共通点和交叉点,但是仔细分析,又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同。为了更好地明确休闲农业的概念和内涵,需要辨析休闲农业和其他类型的异同。881.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1)1994年,欧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乡村旅游

(RuralTourism)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乡村性是其核心和独特卖点。2)英国人BramwellandLane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更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概念3)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的定义:归纳起来都包括了两个方面:发生在乡村地区和以乡村性做为旅游吸引物。89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1)从概念上看,乡村旅游属于旅游的一种形式,是发生在乡村区域的所有旅游活动,而休闲农业应该被看作农业生产活动的一个部分。2)从地理范围来说,乡村旅游侧重于发生的区域即乡村(和城市相对),而休闲农业可以发生于一切有农业生产活动的区域,包括位于城市的现代农业。3)从产业性质来说,乡村旅游属于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的一个部分,休闲农业则属于第一产业农业的一种类型“从包含范围来说,所有的非城市旅游包括野生地都属于乡村旅游,而野生地没有人类的农业活动所以不属于休闲农业范畴。3)从吸引物来说,处于乡村地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民风民俗、探险活动、打猎垂钓等,都属于乡村旅游的吸引物;休闲农业的吸引物范围则相对较窄,包括田园景色、农业资源、农副产品、农耕文化、乡土美食等。902、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可吸引消费者前来开展观(赏)、品(尝)、娱(乐)、劳(作)等活动的农业形式。观光农业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以文化为内涵。从观光农业的概念可以看出,观光农业也是现代农业的形式之一。只是较休闲农业来说,观光农业的范围略窄,内容也不如休闲农业丰富,消费者选择参与活动的时间也较短。从范围上看,休闲农业包含了观光农业的范围。从内容上看,观光农业多为简单的观光、采摘、品尝等内容,而休闲农业在包含了这些内容的同时,更注重消费者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更注重休闲和保健功能,增强了社会和文化的功能。从时间上看,一般来说顾客参与观光农业的逗留时间都比较短。观光农业的大多数消费者选择1—2天的短期逗留,而休闲农业的消费者可能会考虑停留较长时间达到疗养、保健、游学等目的。可以说,观光农业是休闲农业的一部分,休闲农业包含观光农业。913、休闲农业与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和休闲农业是相近概念。农业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它是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就是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从概念可以看出、两者虽然内容相似,但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休闲农业的本质是农业,农业旅游的本质是旅游业,两者的本质决定了其关注和侧重点的不同。农业旅游更加关注旅游者的诉求,关注经济效益。休闲农业有旅游的功能,但还有强烈的社会和文化功能。休闲农业在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城乡交流、保护农村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92二、休闲农业资源的特征1、生长性与季节性2、地域性3、多样性4、景观性5、生产性与实用性6、知识性7、参与性8、生态性931.生长性与季节性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都有不同的表征。休闲农业资源的生产性和季节性表现在各种农作物的萌时、茂时、花时、果时以及相应的农事活动、随四季的变化而形成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出生命荣枯兴衰,繁殖延续的特征。2、地域性休闲农业资源分布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等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休闲农业资源具有地域性,如不同气候带形成了相应的农业带。而由政治、宗教、民族、文化、人口、经济、历史等要素组成的社会环境的差异性又往往形成不同的乡村民俗文化,如民族服饰、信仰、礼仪、节日庆典等。943、多样性多样性是指休闲农业资源的组成既有物质成分、又有非物质成分,其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既有农田、果园、林带等不同农业景观,集镇、村落等不同特点的聚落景观,还有各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既有多种技术层次的农业形态并存,“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一露天传统农业一现代设施农业,还有多样化农业生产类型,诸如热带农业、亚热带农业、暖温带农业、温带农业、寒温带农业立体分布。4、景观性植物的花、叶、果,显露不同的色彩、分布、组合、形态,不论是单株或团块,均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动物的体色、大小、体态,不论是单只或群居,特别是动态的移动,均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为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的许多农业景观,如田园景观、民居、聚落等,也具有很高的955、生产性与实用性休闲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生产性是休闲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而且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部位,可作为餐饮、医药、服饰、建筑、舟车的材料。动物的乳、蛋、肉、毛、皮、骨、血等,可作为餐饮、医药、服饰的材料。6、知识性千秋万世以来,动植物与人类之间密切的互动,已形成互相依赖的亲密友伴关系。与动植物成长或发展相关的季节及地域因素、成长的变化、生命的活动、生物美学、资源利用等,均经人类长期深入研究探索,已形成系统的知识宝库。农民生活中衣、食、住、行,以及艺术、民俗信仰等行为,也具有极高的知识性。967、参与性休闲农业资源同一般资源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它具有参与性。虽然人们出游动机因人而异、内容丰富多彩,但参与活动几乎是一切休闲活动都不可缺少的内容,有时更是全部休闲活动的核心内容。参与性这一特征构成休闲农业资源吸引力的最基本要素。一般说来,休闲农业资源的参与性越强,对人们的吸引力就越大。8、生态性休闲农业资源是由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及当地居民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个综合体。其休闲农业资源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以整个生态系统为背景的。动植物的生长、栖息、繁殖均与环境维持特定的关系,这就是生态性。所以休闲农业要维护动植物的生态环境,甚至协助抚育。97三、休闲农业的功能作为一种由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有机融合而衍生出的旅游新业态,休闲农业从其自身的内涵和特点来看,具备以下几种主要功能1、生产功能2、生活功能3、生态功能4、旅游功能5、教育功能6、文化传承功能981、生产功能尽管休闲农业的经营范围已经超越了农业生产本身,但依然是以农业生产作为各项经营活动的载体,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有产物。因此,它基本上并没有离开农业产、供、销的活动范围,妥善应用农业资源就成为经营休闲农业所必备的基本生存条件,开发休闲农业资源依然需要把农业经营做为主体,将农业生产作为根本。特别是目前随着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精细化农业的大力发展,通过借助这些不断发展、更新的农业模式,休闲农业实现了功能上的极大拓展,同时为市场生产和提供的农副产品的品质不断提高,特色不断凸显,在很大程度上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