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型种子经营主体改革的思考_第1页
事业型种子经营主体改革的思考_第2页
事业型种子经营主体改革的思考_第3页
事业型种子经营主体改革的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业型种子经营主体改革的思考

专业种子管理主体是在中国的种子管理和种子公司的特殊种子机构形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体制的复杂性、滞后性及其不适应性也愈来愈明显。因此,必须进行改革,理顺关系,才能推进种子事业持续健康发展。1种子经营主体的构成和职能事业型种子经营主体单位是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兴办的从事种子科研、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的经济实体性法人组织。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采取一系列公有化措施,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的各级种子站,并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包办种子管理、生产、供应等一切事务。改革开放后,各地在原种子站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了“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种子公司,实行以县为单位的种子专营统繁保供。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种子管理陆续从国有种子公司中分离出来,种子公司专门从事种子经营。同时,受利益驱动或源于弥补经费不足,各地的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等公益性农业事业单位也开始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社会上的团体、个体、企事业单位也纷纷参与种子经营,逐步演化成各种不同形式的种子经营实体,打破了国有事业型种子公司包办专营、统繁保供的运行模式,构成现阶段种子生产经营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格局。事业型种子经营主体的基本构成是:依据种子法律法规组建各级种子管理站后,原“三位一体”的种子公司余下的编制和人员进行资源重新配置和资产重组,建立以盈利为目的的实业性种子经营主体,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但仍保留其原事业单位性质及其人员的国家干部身份不变;尚未改革的“三位一体”的种子公司仍按原职能,将种子行政管理、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捆绑在一起;原公益性的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开展种子经营活动,直接利用其科研成果生产经营种子,其科研和教学经费仍由国家承担,但其生产经营种子的最终目的已由社会化服务转变为最大限度地为其自身赚取利润;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原代销种子公司种子获取利润和经验后,以方便农民购种为由进行种子生产经营活动,其人员工资和技术推广经费仍由政府承担,但其经营性质却已变为有组织的盈利活动;由非农性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组建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种子科研和生产经营单位,为方便其自身经营活动,挂靠在农业主管部门,成为所谓的种子事业单位。事业型种子经营主体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是:职能交叉,效能低下,公益性服务弱化,政府负担过重。现存的“三位一体”种子公司没有明确而规范的责权利界限,政事企不分,机构性质和责任不明。种子管理站游离后的实体性种子公司虽然不再承担种子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等公益性职能,但仍享受财政差补性事业经费和国家干部资格的待遇。科研单位在把主要精力投向种子生产经营后,其科研经费仍由国家承担,科研成果为自身垄断,获取的利润留为己用,社会化服务已降至次要位置。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开展种子生产经营活动后,无暇顾及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便农服务已经成为其谋取自身利益的借口。挂靠在农业主管部门的非农性种子事业单位只管赚钱,不管公益事业,从未为政府部门承担过任何义务和责任。尽管国家曾多次颁发文件,要求对这类种子事业单位进行改制,但事业型种子经营单位的机构和人员依然存在,人员指数居高不下,开销越来越大。政府部门的行政化体制无法遏制超编的恶疾,伴随产生的财政支出也逐步扩大,占去了政府的大量钱财,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杠杆作用愈加突出,“三位一体”、统繁专营保供、官方包办一切的计划经济模式所固有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在科研单位自主生产经营新品种并加以法律保护、大专院校掌控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占据贴近“三农”优势的严峻形势下,国有事业性种子公司丧失了全部新品种资源和大部分种子市场,但又不能舍身放下官商架子,坐吃山空,债台高筑,经济窘迫,积重难返。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彻底改革,理顺机构设置、工作职能、隶属关系和经费来源,确定其独立的法人地位,减轻政府经费负担,迫使其主动摆脱对政府的依赖,自觉投向市场,广泛经营,广开财源,改善面貌。2公共种子经营主体改革的基本思路2.1种子经营主体的现代管理全面推广种子产业,促进种子产业的发展作为事业单位的职工,“铁饭碗”的优越意识根深蒂固。尤其转制为企业的原事业人,其趋于保守和害怕变革的思想观念痼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转变的。这不仅仅是由于变革能触动到切身利益,也是人性中深层次需求的体现。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种子经营主体的社会化、生产经营活动的商业化、种子资源流通与配置的市场化、经营目标与功能的多样化、种子事业投资的多元化以及种子市场管理的法制化等则既是各地事业型种子经营主体发展种子产业的共同经验和一般规律,又是传统的种子经营管理体制走向现代化的基本发展趋势。因此,在事业型种子主体改革过程中,应加大宣传力度,阐明利弊得失,让人们明确市场经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道理,牢固树立起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效益观念,主动融入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去,实现从抱怨到适应、从被动到自觉、从无视“生产经营”的“等、靠、要”到主动参与竞争的理性升华,人人关心企业兴衰,关注事业发展,争做现代企业的主人。2.2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应与原单位彻底剥离,重新转型事业型种子经营单位虽然以生产经营、谋取利润为生,但各地在机构形式、功能设置和管理方式上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给改革带来很大难度。因此,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打破固有的传统模式。“三位一体”的种子公司应尽快将其种子管理和技术推广职能、编制、人员完全彻底地分离出来,组建种子管理站,并将余下的生产经营人员和财产进行企业化重组,直接推向市场。科研、教学和农技推广部门的种子生产经营人员和职能要与原单位彻底脱钩,变为企业,推向市场。已经分离职能和人员并专门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事业性种子公司、挂靠在农业部门的盈利性种子经营单位直接变为企业,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原事业单位的性质及其职能、人员编制及其国家干部身份、各级财政以往核定的事业经费及其各项事业性待遇随之而一并取消。种子管理和公益性科研、教育、种子技术推广单位在其种子生产经营剥离后,依据种子政策法规,在种子生产、流通各领域履行各自的公益性职能,不再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其经费列入国家财政预算。2.3转换用人观念,激发员工兴趣实行人性化管理是企业创建和谐的基础,其首要课题是如何转变人们的行为方式,激励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这是事业型种子经营主体转制后运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过去,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们习惯于被动地听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没有创新,也没有动力,人们的思维空间得不到充分发挥。人性化管理首先要转换用人观念,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用人制度,大胆选拔任用希望改革的年轻人和盼望改革的专业拔尖人才,实现用人制度的市场化和科学化,并彻底打破传统的僵化的工作方式,充分满足员工内心深处对于企业发展、信念、忠诚等方面的需求,发挥员工的最大智慧潜能,使员工产生更多的热情、更强的动力和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形成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团队。因此,应当以改革的视角来审视市场,以市场需求来配置资源,克服以前作为事业单位期间任由上级派遣人员、委派任务和发放工资的传统习惯,通过发掘市场取得“订单”,获取人才,发挥优势,群策群力,实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2.4以品牌与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增强企业凝聚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特的品牌是一项事业和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根本所在,知名品牌可以使一个企业死而复生或欣欣向荣。一个著名品牌的整个生命历程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反映出由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哲学所构成的企业文化核心的形象风格。所以说,品牌代表了企业的形象,而文化则代表了企业的生命。这也是树立员工信念、统一员工观念、增强员工凝聚力的根本所在。事业型种子经营单位在改革后,应组织优秀人才研发自己的核心产品,创建自己的知名品牌,通过品牌的创立形成自己的文化。通过品牌的创立和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断增强企业文化对职工的感召力,把职工引导到共同创业的目标上来,使企业成员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产生对企业目标、准则、观念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同时,在企业文化氛围的作用下,使企业成员通过自身感受,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在潜意识中产生对企业强烈的向心力,激励企业员工发奋图强,共同追求更高的目标,在企业文化的不断形成、完善、繁衍、增殖和传递过程中,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获得新生,并将其发扬光大,推向全国乃至全球种子世界。3种子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重点在于改革传统的事业型种子经营主体体制,首先必须打破国家对种子事业资源的行政化条块分割制,实现种子公共事业资源共享。因此,应重新界定和转换国家事业职能,广泛开辟和利用各种非国有事业资源,鼓励社会各界增加种子事业投入,并将一些能够形成产业化的事业资源转化为企业生产要素,实现市场化配置,进入市场流通,打破传统的只要投入、不讲效率的计划经济体制,扫清影响种业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提高种业运行效率。推进事业型种子经营主体改革,需要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其他与种业相关的各项改革相互协调,并纳入全国性的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范围。重新界定、合理调整、科学转换和有效收缩公益性职能,规范国家财政性种子事业经费的供给,净化种子事业经费的支出。通过性质转换和职能理顺,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种子经营体制。改革后的种子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为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传统的事业型种子经营主体体制是国家统包统供,统一所有,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国家同时承担各项“事业”的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等多重角色与职能,造成国家事业职能扩大化,政事企不分,国家事业单位成为政府机关的附属物。因此,应当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包办一切的局面,实现政事企三责分开,提高种子生产经营的运行活力和效率,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种子企业制度。自主掌控人事权力是事业型种子经营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的核心。破除终身制,通过竞争上岗,实行聘用合同制,是现代企业用人制度的普遍形式。所以,在改革中应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由群众考评计票,并结合个人的政治、业务素质、领导才能等形成综合评价,优胜劣汰。同时,应妥善处理好内退人员与在职人员的矛盾,防止人才流失和任人唯亲行为。在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时,要同时体现激励和约束两种机制,以单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员工积极性及其收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