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特点的语言学阐释_第1页
文学语言特点的语言学阐释_第2页
文学语言特点的语言学阐释_第3页
文学语言特点的语言学阐释_第4页
文学语言特点的语言学阐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语言特点的语言学阐释

一文学的语言——功能语体interpersonal的研究作为文学的“第一元素”,语言在文学诞生后必然引起了作家们的极大关注。随着科学的进步,文学语言便成为诸如文艺学、美学、哲学等许多门学科研究的对象。这无疑促进了文学语言研究的发展,但是,也不能不看到,这种研究是立足于文学并以指导作家创作为主要目的指向的,也部分地为文学鉴赏、文艺批评服务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形象、生动、准确”之类的说法,与其说是对文学语言特点的语言学概括,勿宁说是在语言方面对作家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所作的总的要求,或曰文学语言特点的文艺学总结。诚如高尔基所说:“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茅盾也说:“文学作品的语言应当是形象化的,富有表现力的,准确的和精炼的,然后可以传达作者所欲传达的思想情绪,然后可以构成鲜明的形象。”用作家、文艺理论家对文学创作的语言要求和用美学家对文学作品语言的审美指导来分析文学的语言,不是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文学语言”的研究,换句话说,语言学家们并没有真正地从语言或言语的角度来研究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没有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系统进行宏观的或微观的、并且是语言学的研究。当然,这不能全怪语言学家包括修辞学家的无能。众所周知,语言学(Linguistics)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下的语言科学,只是从十九世纪才开始的,在这以前两千多年间,研究语言的学问被称为语文学(Philology)。传统语文学的目的主要是对古书作校勘和训诂的工作,通过语言去研究古代的文化艺术、典章制度和风俗习惯等。因而无论中外,语文学都经历过一段漫长的作为经学附庸的岁月。一百多年来,经过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三大时期,语言学有了飞跃的发展,成为一门领先的科学。“语言”这一概念的范围也扩大了很多,成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信息系统,是人们用来进行交际和思维活动的有效工具。”从信息学角度,从思维与交际活动的动态角度来研究言语更是近几十年来语言科学发展的突出成就。在这时期,文学语言便成为语言功能类型的一种而被修辞学家们普遍重视。苏联学者阿赫曼娃等人认为:“近年来各国语言学的研究方向明显地从探讨结构转向研究功能。”功能语体研究或曰功能修辞学的日益兴盛,是现代修辞学的典型特征和发展的主导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从语言学(修辞学)而不是文艺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语言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能了。此外,如果说以文艺学为代表的“文学的语言”的研究侧重于创作者的编码方面,那么,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文学语言的研究应该突出读者解码的探索;假如不是矫枉过正的话,起码也得使编码与解码相并列。这是信息学的要求,也是语言学发展的必然。因为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文学语言也不例外。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从信息学的角度把文学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来研究,试图揭示文学语言的若干信息特点,以求教于行家。这些特点是:再生信息的无限性,潜在信息的多样性和情感信息的丰富性。二《秋思》对文学语言的改造信息,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解释说:“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从信息加工过程来看,语言信息可分为输入信息(即始发信息、信源)和输出信息(即再生信息、信宿)。所谓文学语言的再生信息,是指思维主体(解码者)对文学语言这一客观对象加工后的再生现象。为什么文学语言的信息比应用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的语言信息更具有再生的特点呢?这是由信息的一般特点和文学语言的特殊性造成的。信息的一般特点是:它是活的,是由人脑观察、感觉到的并进行分析、归纳、综合的东西;它是可扩充的,极大多数信息都会在人的思维和运用过程中不断发展、扩充,而不象物质和能量那样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耗尽;此外还有:可分享、可扩散、可分为有效性和无效性等等。从这些特点以及维纳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一、信息资源(被加工的对象)是一种客观存在;二、这种客观存在的质量高低、适用程度和效用大小都难以预定,主要取决于使用者,取决于无效信息的过滤和有效信息的获取以及提炼信息的目的、水平等。这就决定了对文学语言信息的再加工就必然要受到文学语言这种客体和思维主体的双重制约。文学语言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它为再生信息的无限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如同其它体式的语言一样,文学语言也离不开语词,“任何语词都是在概括”,概括性的语词能为解码者提供最基本的再生信息,我们称之为语言的基础再生信息层,或曰第一再生信息层。文学语言除此之外,主要是运用形象性的语词,如红彤彤、叮叮咚咚、高山流水、长嘘短叹等。马致远的小令《秋思》就是由一组形象化的语词构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语词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联想。这种由形象、声音、色彩的语词带来的再生信息,我们称之为语言的类型再生信息层,或第二再生信息层,它较之前一信息层更具有形象性和再生性。需要指出的是:一个个语词本身所蕴含的形象还不能称为艺术形象,而只能是类型形象。因为形象性的语词也并不为文学作品所独有。科技语体中的许多语言也普遍使用这类词,如动物生理学著作和植物生态学著作,就离不开形象的描述和剖析。它虽然具有概括性和形象性,但没有个性,只有类型的特点,是一般形象思维而不是艺术形象思维的产物。陆一帆先生说:“许多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作家并未注意到这一点,以为文艺创作所用的就是一般的形象思维。”认识这两种形象思维的区别,对于我们理解文艺语体与其它语体在各方面包括语言方面的异同点具有重要意义。典型形象,或曰艺术形象,是作者运用艺术形象思维对现实生活长期观察、体验并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抽象加工、构思,艺术地表现的结果,它不是语词形象的一个个简单的组合。因此,《秋思》再现给读者的是秋风晚照下的萧条破败的农村景象,人与物在这里合谐地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别林斯基说:“诗人所应该表现的,不是局部的和偶然的东西,而是赋予他的时代以色彩和意义的普遍的和必然的东西。”小说中的艺术形象也是如此。这些形象越典型,就越具有概括性,也就越给读者带来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即越具有再生信息的能力。“形象大于思想”,“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等等,无不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我们称这种语言的再生信息为典型再生信息层,即第三再生信息层。这三种再生信息层与再生信息的能力、与各类语体的语言的关系,可用下面的平行四边形来表示:从这里可以看出:所有语体都有基础再生信息层,文艺、科学等部分语体还有类型再生信息层,只有文艺语体(文学作品)才有典型再生信息层,再生信息能力的大小按基础层、类型层、典型层依次递增;文学语言再生信息的无限性主要集中在第三和第二信息层上。文学语言再生信息的无限性还表现在:读者的参预是解码(理解)的必然需要。接受学告诉我们,读者是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他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主动地合作与创造,他要通过眼前的语言符号唤醒大脑中已有的各种形象信息,并对这种符号产生“相似效应”才获得具体可感的语象,还要运用已有的图式去同化、顺应、补充、生发获得的语象,从而再生出新的形象。由于每个读者的所处的时代不同和文化背景、生活阅历、语言修养、审美能力等等相异,便必然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阅读同一部作品,也会对艺术形象、作品意义、语言特色等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是可能的,也是必需的,可以说,没有读者便没有文学。但是,在科技、公文语体中恰恰相反,它是单义的、明确的,甚至是强制性的,试想,如果某个法律文件允许单位和个人有各自不同的理解的话,那非乱了套不可。无论是需要方面,还是可能方面,都说明了文学语言的再生信息较之其它语体语言的再生信息更具有无限性的特点。三文学语言的潜在信息特点语言信息类型还可以从信息的意义内容方面进行分类。我在《试论言语的潜在信息》一文中提出信息两大分野的主张,把言语信息分成语义信息(理性信息)和潜在信息(超语义信息)。文学语言是民族语言中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除了具有一般语言的共性,更有鲜明的个性,特别是它的情感性,贯穿于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在对语词的情感寄托和注入上,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白居易在《与元九论作文大旨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把情感作为诗的根本和起因。另一方面,情感又作为创作的归宿贯穿于文艺欣赏(解码)的过程之中。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文学不是如科学那样通过思想直截了当地对理智发生作用,而是直接地对一个人的情感发生作用(别林斯基语)。因此,如果说我的言语信息的两大分野是着眼于一般语言的信息所作的分类的话,那么,对包括文学语言这一特殊现象在内的全部语言的信息从意义内容上进行分类,就会自然得出三大类型:理性信息、情感信息和潜在信息。较之其它语体,文学语言的信息特点除上文所讲的再生信息的无限性之外,还有情感信息的丰富性和潜在信息的多样性两点。潜在信息,我的那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以例释的形式把它分成七个次类:语体信息、风格信息、时代信息、文化信息、地域信息、情境信息和美学信息。对文学语言而言,这些信息都可以也必然地承载于语言之上,使其更丰富、饱满、更有余味。众所周知,文学是作家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所作的艺术反映,这种反映表现在语言载体上,除了语义、情感之外,必然烙上时代的、社会的、文化的和作家本人风格的印记;根据文学作品的人物语言具有二重性的特点。作品中人物语言也必然带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情境信息。例如鲁迅小说《故乡》中的闰土和“我”,少年时平等相待,兄弟相称,但二十年后的闰土见了“我”,喊了声“老爷!”这是多么辛酸的称呼啊!封建等级观念在这对好朋友之间堵上了高高的“墙”,闰土的麻木、痛苦、悲惨,全在这一声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是“老爷”的语义信息所不能代替的。又如美学信息——文学语言最重要的潜在信息,它具有音乐美、形式美、图画美、情趣美等特质。拿情趣美来说,反常合道、理乖情至、一箭双雕、相反相成、虚中见实、旁敲侧击、点铁成金、童心未泯……这一切都充满了情趣,美在情趣之中,情趣蕴含于言语,表现于言语。11以上论述,无不说明了文学语言具有潜在信息多样性的特点。如果阅读文学作品忽视潜在信息的体察与理解,不仅无法真正地把握理性与情感信息,而且必然要大大削弱艺术的审美价值,体会不出作家铸炼语言的良苦用心和文学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关于文学语言的这一特点:拙作《试论言语的潜在信息》中已有所涉及,这里恕不赘言。文学语言的第三个特点是情感信息的丰富性。情感是文学语言的编码和解码的生命(起因与归宿);情感体现在文学的各个要素之上,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等等无不带上情感色彩。这些上文已有简论,下面着重探讨情感的语言手段,这种手段表现在:第一,情感语词。从感情色彩上分,语词有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类,在文学语言中,不仅大量使用褒贬词,而且中性词也常常带上鲜明而丰富情感,褒义词当贬义词用或贬义词褒用,也是屡见不鲜的——这还是构成作家言语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鲁迅的杂文,由于对情感词的创造性运用,形成了犀利的讽刺、幽默的调侃这一种独特风格。文学语言还有一套完整的情感系统的词。我国古代学者认为人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恨,每种情感又都有组成各自系统的一系列语词,形成情感词的语义场,如“怒”,从弱到强可分为如下九个等级,并有相应的语词予以表现:不满、气恼、愠、怒、忿、激愤、大怒、暴怒。当然,人的情感并不止这些,而且每种情感都可以按照对比的性质,找到相反的情感,配合成对,如欢——悲、爱——恨。每一对反义词之间,由于情感强度的不同,又会形成庞大系列的情感色调及其相应的语词。可见,虽然其它语体,如法律条文的语言中也有不少情感词,但与文学语言相比,其数量非常有限,且不成丰富而完整的系统。第二,情感句式。感叹句、反问句之于陈述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之于肯定句,被动句之于主动句,倒装句之于一般句,描写、抒情句之于叙述、说明、议论句,前者总比后者具有更多的情感信息,而文学语言用得最多的就是前者。此外,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口语句与书面句、省略句与完全句、主谓句与非主谓句,独词句与复杂句等等,在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