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赤肿痛麦粒肿耳鸣咽喉肿痛牙痛_第1页
目赤肿痛麦粒肿耳鸣咽喉肿痛牙痛_第2页
目赤肿痛麦粒肿耳鸣咽喉肿痛牙痛_第3页
目赤肿痛麦粒肿耳鸣咽喉肿痛牙痛_第4页
目赤肿痛麦粒肿耳鸣咽喉肿痛牙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学》第十章五官科病证第一节目赤肿痛

目赤肿痛是以目赤而痛、羞明多泪为主症的一种急性常见眼科病证。

本病俗称“红眼”、“火眼”。中医文献中,根据其发病原因,症状的急性和流行性,有称“风热眼”、“暴风客热”、“天行赤眼”。

4

本篇所讨论的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结膜炎,由细菌、病毒感染所引起或过敏而导致,多发于春夏之季,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假性结膜炎之分。本病预后多数良好,少数可迁延日久,若反复或剧烈的结膜炎,可后遗结膜干燥症;若炎症延及角膜,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6结膜炎(conjunctivitis)是眼科的常见病,但是其发病率目前尚未确定。由于大部分结膜与外界直接接触,因此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感染性(如细菌、病毒、及衣原体等)和非感染性因素(外伤、化学物质及物理因素等)的刺激,而且结膜的血管和淋巴组织丰富,自身及外界的抗原容易使其致敏。俗称红眼病。7本病是结膜组织在外界和机体自身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炎性反应的统称。虽然结膜炎本身对视力影响一般并不严重,但是当其炎症波及角膜或引起并发症时,可导致视力的损害。8病因因感染、过敏、外伤引起的眼结膜充血,渗出、乳头肥大和滤泡形成等改变。其原因可分为:①外源性。由于结膜外露,易受外界各种微生物、风尘、理化毒物等的刺激而产生炎症。②内源性。致病菌通过血行或淋巴使结膜感染,或对全身他处感染物发生过敏反应。炎症也可由邻近组织直接蔓延而来。9根据其病因分为:细菌性病毒性衣原体性霉菌性变态反应性10主要致病因素

1.感染因素由于急性结膜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转变为慢性。

2.刺激因素为最常见的原因。如居住或工作环境不良、空气污浊、风沙、烟雾、强光、照明不足、有害气体、过度饮酒和睡眠不足、游泳过程中水污染以及其它疾患引起的刺激。

3.药物刺激由于长期应用某些眼药如肾上腺素、缩瞳药和一些刺激眼药。

外感风热外感时行疠气经脉闭阻,气血壅滞,交攻于目内伤——肝胆火盛循经上扰

病理性质属实,久病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病因病机】12临床表现

一、急性起病、眼红、畏光、流泪、异物感、分泌物增多。多有与“红眼”患者接触史。多双眼先后发病。二、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明显。重者伴水肿及结膜下出血点或斑,乳头肥大,滤泡增生。三、分泌物为水性、粘液或脓性,可有假膜形成。13四、常引起角膜一过性损害或溃疡。五、严重病例,常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可有全身症状。六、鉴别不同病因引起的结膜炎,作必要的病原学检查。【辨证要点】主症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眵多。风热外袭肝胆火盛15161718风热外袭与肝胆火盛鉴别表证型主证兼证风热外袭起病急、患眼红赤灼热、伴见表证:头痛、鼻塞、多泪、眵多黄粘、眼脸或有发热、苔薄白或薄黄、肿胀、痒痛皆作脉浮数肝胆火盛起病稍缓、眼有异物感、伴见:口苦、咽干、烦

涩痛、白睛混赤肿胀热,舌红苔黄、脉弦【治疗】

基本治疗:治法:清热解毒,消肿定痛。取局部穴位及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太阳攒竹风池合谷太冲

合谷、太冲—名曰“开四关”,调阳明经气以疏散风热,通导厥阴经气以泄火疏肝,四穴相配疏散一身热邪;风池—属足少阳经胆经,导肝胆之火下行;攒竹——宣散眼部之邪热,有消肿止痛明目的作用;

太阳——点刺出血,以泄热消肿止痛。

配穴及操作:配穴:风热者,加少商、上星;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操作:毫针刺,用泻法。太阳、少商点刺出血,或太阳刺络拔罐,睛明应严格注意操作规程,轻刺。根据病情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min。23针灸治疗

风热外袭治则:疏风散热,清热解毒。处方:合谷LI4、风池GB20、太阳EX-HN5、睛明BL1。随证配穴:兼鼻鼽、鼻衄者,加迎香LI20、印堂EX-HN3。24肝胆火盛治则:清泻肝胆,散邪解毒。处方:侠溪GB43、行间LR2、合谷LI4、曲池LI11、上星DU23、太阳EX-HN5。随证配穴:兼腹胀胁痛者加支沟SJ6、天枢ST25。25

(1)三棱针:可在肩胛间按压过敏点,或大椎两旁0.5寸处选点挑治。本法适用于急性结膜炎。

(2)耳针:选眼、目1、目2、肝。毫针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亦可在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其他治疗:271.刘炳权用穴位注射治疗流行性结膜炎352例。将352例分为太阳穴组206例,耳穴组146例。太阳穴注射组,取双侧太阳穴常规消毒后,每次注入低浓度维生素B120.5ml,每天一次;耳穴注射,在耳针眼穴,耳垂中点,按皮肤常规消毒后,在双侧耳穴注入低浓度维生素B120.2~0.3ml,每天1次。连续治疗3天,统计疗效。同时两组均配合0.25%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每天4~6次。结果:太阳穴组基本治愈率66%,耳穴组基本治愈率78%,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性。【经验介绍】2.孙法轩用刺血法治疗急性结膜炎,治疗组203例,主穴取印堂,配穴取瞳子髎(双),皮肤常规消毒后,三棱针点刺放血1~2滴,每日1次,3次后观察疗效。对照组144例,用五官科超短波治疗,功率40W,波长50兆赫,圆形电极中号7cm×2×2眼部并置法,温热量,时间20min,每日l次,7次后观察疗效。两组同时配合病毒灵眼药水,金霉素眼膏点眼,l日3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5%,对照组有效率80.5%,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1.疗效评价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常在治疗1~2次后,红肿疼痛即可明显减轻。有些病例在针治后半小时即能睁眼,异物感消失。

2.预防与护理本病在流行期,应注意接触传染,洗脸用具要隔离,宜勤洗手,不用手或衣袖拭眼。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之食物。【附注】32预防1.避免眼部外伤,如有倒睫或慢性泪囊炎者,宜及早治疗。2.异物进入眼睛须处理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消毒。3.保持良好情绪,勿躁勿怒,以免加重病情。4.忌食辛辣、煎炸、烧烤及腥发之物,以避免助热生火,烟酒更宜戒之。5.如发现一眼患病,须对另一眼也密切观察,以防急性发作。

33护理注意1.冲洗眼睛: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冲洗前用消毒棉签擦净眼睑缘上的分泌物。冲洗水的温度应接近室温,这样可使患眼舒适。2.注意避光:应在光线较暗的房间休息,避免强光刺激引起的不适。若需外出时,可戴墨镜遮光。3.避免传染他人: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手帕等物品要消毒,家庭可用煮沸消毒法。不与其他人共用洗脸毛巾和脸盆,避免传染给他人。

344.不能遮盖患眼:不能用敷料、手巾等遮盖患眼。因为遮盖使眼分泌物不能排出,同时又增加眼局部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细菌或病毒繁殖,加重病情。5.忌用手揉搓眼睛:揉眼,很容易使手中的病毒或细菌带人眼球而加重感染。6.切忌游泳:因为游泳池水中有细菌和病毒,会造成重复感染。7.用茶水冲洗眼部:结膜炎多为细菌或病毒所引起,因茶叶中的鞣酸有消炎和抗菌的作用,有清利明目的功效,可作为辅助治疗的一种措施。35[按语]

1.针刺治疗目赤肿痛效果较好,可明显缓解病情。2.取眼眶内穴位时,针具应严格消毒,以防止感染;进出针须缓慢,轻捻转不宜提插,出针时用棉球按压数秒钟,以防止出血。

本病是以急性目赤肿痛,羞明多泪为主要特征,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因主要是外感风热或时行疫气。亦有因内伤而致肝胆火盛,病机为经脉痹阻,气血壅滞为病。病理性质属实。治拟清热消肿,散郁止痛。其主方中以“四关”穴,清泄风热,局部用穴以祛邪通络,再随证加减,针用泻法,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以祛邪散郁。【小结】37

患者男,22岁,于四天前自觉因上火,晨起两眼睁不开,用温水洗开后,两眼畏光、流泪、疼痛。点眼药后仍无好转,故来就诊。查体两眼结膜充血肿胀,有脓性分泌物。诊断急性结膜炎(中医称风火眼痛)中医学认为本病为风热之邪侵袭眼络,使眼络瘀滞不通而成。治疗宜祛风热,通眼络。取穴大椎DU14、心俞BL15、肝俞BL18祛风热之邪,太阳EX-HN5、攒竹BL2、外关SJ5疏通眼络。38治法(一)大椎、心俞、肝俞刺血拔火罐15分钟。(二)太阳、攒竹、外关用毫针针刺,留针30分钟。以上两组穴交替应每次取一组穴,每日一次。第二节麦粒肿

本病是指胞睑生小疖肿,形似麦粒,易于溃脓的眼病。临床以眼睑缘硬结、充血水肿、压痛为主要特征,因其形似麦粒故名。中医文献中将本病的轻症称为“针眼”,重症称为“眼丹”。

本病多因因脾胃蕴热,或心火上炎,又复外感风热,积热与外风相搏,气血瘀阻,火热结聚,以致眼睑红肿,熟腐化为脓液。病理性质属实。

外感—风热毒邪,客于眼睑内伤—脾胃蕴热,心火上炎火热结聚气血凝滞熟腐化脓【病因病机】

临床分类:本病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内、外麦粒肿之分。其中生于皮脂腺、变态汗腺者为外睑腺炎,即外麦粒肿;生于睑板腺的为急性化脓性睑板腺炎,即内麦粒肿。本病发病急,多生于一眼,也有两眼同时发生,常表现为复发或多发。【辨证要点】

临床主症表现本病初期,睑缘部痛痒,或局部皮肤红肿,触之有硬结,推之不移,压之疼痛。继则红肿热痛加剧,拒按,数日后轻者未成脓可自行消散;重者睑缘处出现黄色脓点,形如麦粒,破溃排出脓液后肿消而愈。

外感风热与脾胃蕴热鉴别表证型主证兼证外感风热病初起,局部红肿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伴痒痛,触之有硬结发热恶寒、头痛、脉浮脾胃蕴热眼睑红肿灼热疼痛伴有口干、口臭、便秘、尿赤、苔黄、脉数【治疗】

基本治疗: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散结。以局部穴及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太阳攒竹厉兑

配穴:

配穴:脾胃蕴热者,病在脾胃、责之太阴、阳明。局部取足阳明之承泣、四白,远取足太阴之三阴交、手阳明之曲池以清利脾胃湿热。外感风热者,病在表,责之太阳、少阳,局部取风池、商阳、丝竹空与太阳穴以疏风清热。对症取穴:行间以清热泄火;合谷以解表退热。

方义:点刺太阳出血,可清热解毒,活血散结。鱼腰疏调眼部气血,为治疗眼病常用的有效奇穴。风池是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可泻头面之风热。(1)三棱针:在两肩胛间,第1~7胸椎两侧,探寻淡红色疹点;用三棱针点刺,挤出少量血液,可反复挤3~5次。

(2)耳针:选眼、肝、脾。毫针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3)拔罐:其他治疗:

【经验介绍】1.贺舜歧用放血疗法治疗麦粒肿,方法:取患眼同侧耳尖穴,患眼对侧肝俞穴,用三棱针刺入2毫米,放血6~7滴。每天一次。结果:1次治愈147例,占79%;放血两次治愈33例,占18%;其余5例,放血3次以上治愈,占3%。2.刘玲玲用针挑法治疗麦粒肿42例。治疗部位:背部第l~12胸椎至腋后线范围内寻找反应点,多为粉红色或暗红色充血性疹点。治疗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挑破疹点放血2~3滴,1次未愈可隔二日再挑治1次。结果:治疗二次后总有效率为100%。

【按语】1.疗效评价麦粒肿初期,针灸可使其消肿散结,已成脓者亦有止痛和促进早期排脓的效果,但疗效不如初期,建议转眼科处理。

2.预防与护理患处切忌挤压,以免炎症向眶内甚至颅内扩散,引起蜂窝组织炎,甚至海绵窦栓塞及败血症等。注意眼部卫生,屈光不正者,应合理纠正。

【小结】

麦粒肿乃是一种常见的睑腺病之一,证属实热者为多。针灸以疏风清热,解毒散结为原则,处方以近部足太阳、阳明经穴为主,配合对症取穴,针灸多用泻法。第八节耳鸣、耳聋

耳鸣是指听觉器官并未受到外界声响刺激,而自觉耳内鸣响,可由听觉器官本身和神经传导径路的病损以及全身其他系统疾病引起。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消失。耳聋往往由耳鸣发展而来。两者在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方面大致相同,故合并论述。

耳鸣——自觉耳内鸣响(蝉鸣、海潮声、气笛声)。耳聋——听力减退或听觉丧失。耳鸣、耳聋——听觉异常的一种症状。

中医的病名、分类:中医文献中,依病因、症状不同,分类甚多,称法不一。如:暴聋、风聋、劳聋、久聋、气聋、虚聋、湿聋、毒聋、干聋、卒聋、阴聋、阳聋等,有些书中“啸”、“聊啾(jiu)”等名亦指耳鸣而言。常见疾病:内耳疾病(中耳炎)听神经病变(颅脑外伤、耳部外伤、药物中毒)老年人(听神经功能紊乱)先天性(听神经发育不良)内耳血管痉挛—耳鸣的重要原因

西医学的分类:耳鸣分为颤动性和非颤动性。耳聋依病变性质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依病损部位分为传音性聋和感音性聋。后者又分为耳蜗性聋、神经性聋及中枢性聋。既有传音性又有感音性者,称混合性聋。

讨论范围:耳聋、耳鸣既是一个病,又可是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本篇所讨论的是以耳聋、耳鸣为主要症状者。若因脓耳、盯聍所致者,不在讨论范围。58

器质性依病变性质功能性传音性聋依病损部位耳呙性聋感音性聋神经性聋中枢性聋传音性聋混合性聋感音性聋

1.所致病因较多:可因外感风邪及内伤恼怒、惊恐,肾虚气弱,肝肾亏虚引起。

2.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为风、火上扰,蒙蔽清窍致病;虚为精、气、血不足,不能上承,耳失所养致病。

3.病变部位在耳:论经络,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但主要为少阳所辖。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病因病机】内因暴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走窜少阳经脉→少阳经脉闭阻不通肾精亏损→精气不能上达,髓海空虚,耳失润养,耳窍失聪。嗜食肥甘厚腻味辛辣痰热郁结→痰火上壅,阻塞耳窍。

外因风邪侵袭壅遏清窍突然暴响震伤耳窍

实证:外感风邪:起病较急,耳鸣呼呼作响,伴畏寒,发热,脉浮。肝胆火盛:发病突然,常于脑怒后发病或加重,耳鸣如闻风雷或潮水声,耳胀耳痛,时轻时重,伴头昏、头痛、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胁肋胀痛。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

【辨证要点】

虚证:肾精亏虚:起病缓,劳累、失精后加重,耳鸣声细、昼夜不息,以夜为甚、逐渐加重,伴头晕,腰膝酸软,乏力,遗精,带下,脉虚细者;肝肾亏虚:起病缓,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

基本治疗

(1)实证治法:疏风泻火,通络开窍。取耳区局部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听会翳风中渚侠溪

配穴:肝胆火盛者,加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加外关、合谷。痰火郁结---丰隆、阴陵泉操作:毫针泻法。

方义: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人于耳中,因此取手少阳之中渚、翳风,足少阳之听会、侠溪,疏通少阳经络,清肝泻火。

翳风——手少阳经穴疏导少阳经气主穴听会——足少阳经穴开通耳窍侠溪——荥穴、清泄肝胆风火中渚——疏通三焦,通利开窍

(2)虚证治法:补肾养窍。以足少阴经穴、耳区局部穴为主。主穴:太溪肾俞听宫翳风配穴:肾气不足者,加肾俞、气海;肝肾亏虚者,加肾俞、肝俞。操作:毫针补法。肾气虚可用小艾炷灸患处。

方义:肾开窍于耳,肾气和肾精的充足是耳之听聪的基础,耳鸣、耳聋之虚证责之于肾,太溪、照海可补益肾精、肾气。听宫为局部选穴,可疏通耳部经络气血。70临床治疗参考处方:近取--翳风、听会基本方远取--中诸、侠溪方义:随证配穴:(1)肝胆火盛:太冲。(2)痰火壅结:丰隆、三阴交。(3)肾精亏虚:脾俞、太溪。(4)脾胃虚弱:脾俞、足三里。临床常用方案(1)突发性耳聋选穴:主穴:耳三针—完骨、听宫、听会;翳风、侠溪、中渚。配穴:肝胆火旺加行间;风热加合谷、外关;肾虚加肾俞、太溪;脾虚加足三里。方法: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分钟。再用VitB1250mg与复方当归注射液2ml混合后,从上述穴位中另选2穴,快速刺入,待患者有酸胀感时将药液徐徐注入。隔日一次,交替取穴。10次为一疗程。(2)神经性耳鸣选穴:主穴:晕听区。配穴:风市方法:取耳尖直上1.5cm,向前向后各2cm水平线。针刺时手法取平刺,配合耳周腧穴可疏通耳部经气。选择适合穴位的毫针,快速刺入,使患者有酸胀感,快速捻针或用电针刺激。然后,取风市穴,针尖向耳部,进针后取强针感,向耳部传导者效佳。每次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1)耳针:选心、肝、肾、内耳、皮质下。暴聋者,毫针强刺激;一般耳鸣、耳聋中等刺激量,亦可埋针。

(2)穴位注射:选听宫、翳风、完骨、瘛脉。用654—2注射液,每次两侧各选一穴,每穴注射5毫克;或用维生素B12100微克注射液,每穴0.2-0.5毫升。

(3)头针:选取两侧晕听区,毫针刺,间歇运针,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其他治疗:古代艾灸方法1.除了一般灸法外,《千金要方》中还记载采用隔泥灸,因为本证病变多在内耳,部位较深,而且耳孔凹陷,难以施灸,故以泥作饼,覆于耳,并于其上施灸。2.隔药灸,所隔之药有附子、地黄、槟榔、土瓜根等,《外台秘要》、《圣济总录》、《古今医统大全》、《串雅外篇》分别有记载。3.“箭杆灸法”、“苇筒灸法”、“蜡纸灸法”与“苍术灸法,”通过箭杆、苇筒、蜡纸卷、苍术,将灸火之热量引入耳内。《千金要方》、《古今医统大全》、《奇效良方》中分别有论述4.“太乙神针”法,如《太乙神针》载:百会主“目泪,耳聋”;肾俞主“耳聋”。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鸣针灸切入点耳鸣、耳聋为耳科临床治疗的难题,目前尚无特效的方法和药物。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鸣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以针刺和艾灸、耳针为主体的治疗中,古今均以局部取穴结合辨证取穴为主要思路,目的在于疏通局部之经气,通利耳窍,调理脏腑。这一思路与西医学改善局部循环、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的治疗思路吻合。

除此之外,由于耳鸣耳聋的病因极其复杂,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故针灸临床治疗该病时所采取的灵活运用虚实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等原则,恰能发挥针灸对本病整体调整的优势。古代文献中治疗耳鸣、耳聋除针刺外,并有多种灸法和刺络放血的运用,现代针灸临床方法更加丰富,如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穴位按摩、耳针、电针等,不同针灸刺激手段各自相对的特点,给复杂病因的耳鸣耳聋提供了多种选择。同时不同针灸方法的合理配合所形成的综合疗法,更为改善耳鸣耳聋的复杂病理创造了条件。其它如针灸与中药、心理治疗的结合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针灸治疗思路

要提高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和神经性耳鸣的疗效,首先要判断病变所涉及的经脉,在辨证归经的基础上方可正确选穴。针灸治疗耳鸣耳聋以耳区局部用穴为主,多选用阳经经穴,并根据脏腑虚实状态选用躯干和四肢穴位。

由于气滞血瘀是突发性耳聋的关键病理环节,临床可加用膈俞、血海、三阴交等养血活血;耳周局部穴位施行艾灸有明显行气活血功效,可采用艾条温和灸、苇杆灸等灸法。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每隔2~4周适当结合井穴点刺放血或在瘀滞络脉放血的方法,能明显促进气血运行。必要时还可配合中西药物以提高疗效。神经性耳鸣的治疗以针刺为主,可配合采用电针法。治疗中可结合掩蔽、松弛、生物反馈和耳鸣再训练法(tinnitusretrainingtherapy,TRT)等康复方法。同时,在把以耳鸣声能否消除作为疗效考量的标准时,还应对患者的心理症状加以治疗。一些特殊的腧穴选用方法是否对神经性耳鸣具有特异效果尚需观察,如取单穴风市治疗神经性耳鸣,头针、眼针等方法的使用也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鸣的疗效特点突发性耳聋虽有自愈的倾向,但听力自然恢复只占20%,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例将发展成永久性的严重感音神经性聋。治疗时间及年龄的大小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老年人的治疗效果较中青年人差,而治疗越早则效果越好,一般7天内开始治疗效果显著。虽然几乎所有的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报道均为有效,但由于耳鸣至今尚无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故其疗效的特点和规律尚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总结和归纳。也有学者认为:伴发眩晕、病程、患者年龄、听力曲线类型、声反射与8KHz听力存在与否、高压氧开始时间等均为显著影响疗效的因素。

孙元林等应用穴位注射治疗耳鸣1250例,主穴取用:翳风、听会、中渚与听会、下关、侠溪,两组交替。辨证取穴:耳鸣暴发型多属实证,如肝火偏亢配太冲、丘墟;痰热郁结配丰隆。耳鸣渐发型多属虚证,如脾胃虚弱配脾俞、胃俞、足三里;耳鸣呈高音调属肾阴衰亏,配肾俞、太溪、关元。取5%当归注射液4ml、VitB121000μg混匀,每次选4~6穴,面部每穴注0.5~lml,肢体每穴注1~2ml,隔3日一次,两组交替应用,5次为一疗程,休息5天进行第二疗程。结果显示:痊愈362例,显效93例,有效4例,无效4例,有效率99%。【经验介绍】1.疗效评价:针灸治疗耳聋、耳鸣有一定的疗效,但经查鼓膜损伤、内陷、混浊、增厚等,并且听力完全丧失者疗效不佳。

2.查明原因,明确诊断:导致本病发病的原因十分复杂,应明确诊断,如因耳内由实质性病变所致者当由五官科治疗,对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3.预防与护理:禁止挖耳,保持耳道清洁,避免劳倦,节制房事,对治疗和预防具有积极意义。【按语】

耳聋、耳鸣都是听觉异常的疾病。发病原因外感风邪及内伤恼怒、惊恐,肾虚气弱,肝肾亏虚引起。病机实为风、火上扰,蒙蔽清窍致病;虚为精、气、血不足,不能上承,耳失所养致病。耳为少阳所辖,针灸治疗当以疏利少阳经气为主,配合辨证取穴。实证针刺用泻法;虚证用平补平泻和补法。【小结】第十二节咽喉肿痛

咽喉肿痛是口咽和喉咽部病变的主要症状,以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为主症,属中医喉痹、急喉风、慢喉风、乳蛾、喉蛾的范畴。。

《诸病源候论》曰:“喉痹者,喉里肿塞痹痛,水浆不得入也。”“脏腑冷热不调,气上下埂涩,结搏于喉间,吞吐不利,或塞,或痛,故言咽喉不利。”特点发病较急。以咽喉肿痛、咽部不适为主症。多伴有发热咳嗽等会是哪个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多伴有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90

与西医学相应的病症:

本症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和单纯性喉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急性咽炎多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中医称“风热喉痹”;慢性咽炎主要为咽粘膜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多发于中年人,中医亦称“虚火喉痹”。急性喉炎是喉粘膜的急性炎症,中医亦称“急喉喑”。

1.本病总因火热为患,外多为风热侵袭,内可因烟酒辛辣,胃腑积热上壅,或肾阴亏耗,虚火上炎。

2.咽为水谷之道,喉为呼吸之道,病位在咽喉,病变脏腑主要为肺、胃、肾。病理变化为火热上炎,灼于咽喉,气血阻滞。然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为风热或肺、胃郁热为患,虚为虚火上炎所致。

【病因病机】

风热邪毒—侵袭于肺—熏灼肺系,脉络阻滞实内传烟酒辛辣—胃腑积热—肺胃热盛,炼液成痰—痰火蕴结,气血壅阻

体虚久病虚肺肾两亏—阴虚内热—虚火上炎,气滞血瘀用嗓不当

外因以风热邪气侵袭肺经为主风邪:咽喉肿痛发病突然,与风性迅疾的致病特性一致。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常挟寒热邪气,或与内伤之痰瘀相合,邪随风动,上壅肺经致其营卫失和,气血痹阻而发生。热邪:热邪为六淫之一,致病特点是出现热性、阳性的实症,多与火邪并称或混称,临床多见发热、红肿等。咽喉肿痛发病初期一般有红肿热痛等热邪征象。内因当分正虚与邪滞两端

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虚之所正是受邪之处。

七情内伤,气郁化火,肺胃郁热,热毒壅滞咽喉;或由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从肺胃经入手以疏通肺胃二经为大法咽喉肿痛病因以邪滞肺胃经为主,故治从肺胃经,祛邪通滞,畅通脉络,令血气调和,则病可向愈。主症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外感风热肺胃热盛阴虚火旺【辨证要点】

咽喉肿痛实证与虚证鉴别表证型主证兼证外感风热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伴寒热头痛,咳嗽,脉浮数;,肺胃热盛咽喉红肿疼痛,咽干伴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洪大;阴虚火旺咽喉暗红,微肿干痛,或口干、神疲乏力,手足心热,吞咽时觉疼痛,入夜为甚,舌红苔少,脉细数。无痰或痰少而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