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8列举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课件_第1页
考点18列举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课件_第2页
考点18列举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课件_第3页
考点18列举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课件_第4页
考点18列举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考点18)2017年中考社会思品一轮复习精品系列——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2017年中考社会思品考点解析考点18:列举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等史实,知道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a)社会八上P60—61、P68—71、P93—95、P107,八下P3、P52—55考点解析考点18:列举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社会八上丝绸之路(西汉)——古代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1.丝绸之路的开辟——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西汉)——古代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1.(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西的地区称西域。(2)原因:为了联络西域大月氏,东西夹击,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概况:①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西行,首次出使西域,历尽艰险而返回,虽未完成使命,但了解了西域各国情况。②公元前119年,张骞奉命再次出使西域,西域各国派使节回访长安。(4)意义:

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开辟了丝绸之路,并为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奠定了基础。(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

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从此,这一地区(包括今新疆地区等)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这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新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5)西汉对西域的管理: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敦煌今甘肃敦煌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鄯善今新疆若羌身毒古代印度大秦古罗马,今地中海地区塞琉西亚今伊拉克巴格达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乌孙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丝绸之路示意图2.丝绸之路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敦煌今甘肃含义汉朝和西域沟通(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今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起讫点起点:长安(今西安)。终点:古罗马(汉人称大秦)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贸易往来①中国传运到西方: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养蚕技术等,②西方传运到中国:毛皮、香料、药材、珠宝、马匹、瓜果蔬菜、音乐、舞蹈、宗教等。文化交流唐代与外国的频繁交流,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互通的特点。唐代流行的打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的。含义汉朝和西域沟通(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西汉保障丝路畅通的措施①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构筑河西长城;沿线构筑军事防御设施,设置官员镇守,保护去外国的使者,并提供给养。②政治上:设置西域都护府;沿线设置驿站等。③经济上:在河西地区大规模屯田开垦,沿线发展农业、畜牧业,保障“粮食自足”。重要城市(丝路古镇)①龟兹(新疆库车县):地处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通要冲,是西域都护府的治所,是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东西方商品集散地。库车所在的阿克苏地区是浙江省结对援疆的地区。②楼兰古城(新疆罗布泊西北)。③敦煌(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有敦煌壁画(敦煌奠高窟)为证。④武威(甘肃河西走廊的东端)。能在丝绸之路图上找到所在的位置。西汉保障丝路畅通的措施①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构筑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等商品通过这条道路运送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则利用此路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2)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唐代非常流行的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的。(3)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4)丝绸之路的畅通,推动了沿线地区的经贸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时也稳定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秩序。

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见证(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陶瓷、知识拓展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一陆一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30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逐步形成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国家的区域大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打造现代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知识拓展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唐朝)——加强与南亚、东亚地区的交流①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时期,经济高度发展,社会开放,文化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②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世界各国交往。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相互影响。③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对后世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唐朝高僧在佛教传播及文化交流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玄奘和鉴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背景(或原因):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唐朝)——加强与南亚、东亚地区的交流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概况从长安出发,西行到天竺(今印度半岛),传播唐朝文化;学习佛法,成佛学大师,取回佛经,促进佛教的传播。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作用促进了中国与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玄奘西行概况从长安出发,西行到天竺(今印度半岛),传播唐朝文鉴真东渡日本送经概况历经艰险,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同时,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的制度和文化。作用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概况历经艰险,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受到日马可·波罗来华(元朝)——元代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写照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交通畅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保障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还开辟海运航线,“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盛,中国的丝绸、陶瓷销往各国;许多外国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留居中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国许多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外文化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背景(或原因):马可·波罗来华(元朝)——元代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写照

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沿古老的丝绸之路东行,翻越帕米尔高原,穿过河西走廊,历时4年来到元帝国。留居17年间,马可·波罗多次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各地,并在扬州做官3年。后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返回威尼斯。回国后,他的一位朋友将他在中国的神奇经历和见闻,笔录成书,写成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引起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2.概况: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2.概况: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马可波罗行记》中关于东方遍地黄金的描述广为流传后,更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促使欧洲人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3.影响: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马可波罗行记知识拓展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APEC会议和G20峰会上,强调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互通互联,加强亚太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丝路基金”,加强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逐步形成亚太以及欧洲国家的区域大合作,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知识拓展习近平主席在北京APEC会议和G20峰会上,郑和下西洋(明朝)——促进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1405—1433年间,明成祖先后七次派郑和率领船队远航西洋。从江苏刘家港出发,经过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洋(当时称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途经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船队的规模也大得多。郑和远航带去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货物,行销各国;载回了香料、染料、药物及大量供皇室享用的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奢侈品。1.背景:明朝建立后,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商业繁荣,国力强盛。2.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弘扬国威;获得香料、珠宝等物品供皇室享用。3.概况:郑和下西洋(明朝)——促进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吕宋今菲律宾吕宋岛文莱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榜葛刺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一带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麦加郑和远航路线示意图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占城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主要是为了弘扬国威,不计经济效益,每次远航的花费很大,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难以为继而停止了。4.作用(意义):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5.性质:和平交往,公平交易。不同于新航路开辟时的暴力掠夺、殖民扩张侵略。6.结局: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主要是为了弘扬

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有关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讲话;中国推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举措。结合地图,联系地理、历史知识、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今世界的主题等,理解中国推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热点链接“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