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II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项目规范目录1 总则 12 基本规定 22.1 建设规模 22.2 规划选址 22.3 建筑 22.4 消防 32.5 塔桅 42.6 安全 52.7 其他 53 中、短波发射台 63.1 一般规定 63.2 技术系统 64 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 74.1 一般规定 74.2 广播电视发射塔 74.3 技术系统 85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 95.1 一般规定 95.2 技术系统 96 广播电视微波站 116.1 一般规定 116.2 技术系统 117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 137.1 一般规定 137.2 技术系统 138 广播电视监测台 148.1 一般规定 148.2 技术系统 14起草说明 161 总则 192 基本规定 202.2 规划选址 202.3 建筑 202.4 消防 212.5 塔桅 212.6 安全 223 中、短波发射台 233.1 一般规定 233.2 技术系统 234 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 254.1 一般规定 254.2 广播电视发射塔 254.3 技术系统 265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 275.1 一般规定 275.2 技术系统 276 广播电视微波站 296.1 一般规定 296.2 技术系统 307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 317.1 一般规定 317.2 技术系统 318 广播电视监测台 338.1 一般规定 33PAGE1总则为保障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系统运行正常,实现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覆盖最佳效果,满足人民人身健康、公众权益和公共利益的控制性底线要求制定本规范。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的规划、建设、运行、拆除,必须执行本规范。当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采用的技术措施与本规范的规定不一致时,必须采取合规性判定。
基本规定建设规模应根据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任务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的场地应包括技术区、综合业务区、生产辅助区,有武警建制时应包括武警营房区。技术区包括技术用房及辅助技术用房、天线场区。综合业务区包括业务用房、技术培训和会议用房、车库、门卫值班室。生产辅助区包括值班员宿舍、职工食堂、变配电站、锅炉房、水泵房、职工健身场地及设施。武警营房区包括营房、武警食堂、训练场地及设施。规划选址应遵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城乡规划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选址应根据传输覆盖任务要求,获得最佳覆盖效果,周边环境、地质、交通、供水、供电和通信等条件综合确定,应满足电磁兼容要求,应避开灾害多发区,应避开危及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设施安全和损害其使用效能的场地。天线及其基础的定位测量应以真北方向作为起算方向,定位测量应符合精度控制要求。建筑应根据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大小、对抗震救灾的影响及使用功能恢复难易程度、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行业重要性等因素划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和适度设防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国家级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技术用房建筑及其天线基础应划为特殊设防类。省级以上的发射总功率大于等于200千瓦的中短波发射台、监测台、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省级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技术用房建筑及相应的中短波发射台、监测台、地球站的天线支持物或天线基础应划分为重点设防类。技术用房的防雷与接地系统应满足工艺要求。技术用房的楼面荷载取值应满足工艺要求。技术用房应采取保证室内温湿度和洁净度的控制措施。消防应根据建筑物重要程度、建筑高度、服务范围、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因素分类确定建筑耐火等级,分为A类和B类,并应符合表2.4.1的规定;A类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B类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表2.4.1建筑耐火等级分类表名称A类B类中、短波发射台省级及以上中波、短波广播发射台;总发射功率不小于100kW的中波、短波发射台除A类外的建筑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省级及以上的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总发射功率不小于10kW的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监测台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监测台广播电视发射塔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发射塔;主塔楼屋顶离室外设计地面高度不小于100m的广播电视发射塔或塔下建筑高度不小于24m的广播电视发射塔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广播电视微波站省级及以上广播电视微波站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省级及以上广播电视光缆干线传输网中心站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前端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中的高层建筑、广播电视塔塔楼、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建筑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下列设备用房应配置气体灭火器:1中、短波发射台的发射机室、控制室、节目交换室、天线交换开关室、天线调配室、变配电室、不间断电源(UPS)室等;2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的调频广播发射机房、调频广播控制室、电视发射机房、电视控制室、传输机房、变配电室、不间断电源(UPS)室等;3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的高功放室、小信号室、监控室、变配电室、不间断电源(UPS)室等;4广播电视微波站的微波机房、监控室、变配电室、不间断电源(UPS)室等。塔桅塔桅设施应在工厂内进行预拼装,桅杆的拉绳、锚具、绝缘子等应进行组合抗拉试验。塔桅设施应定期巡检维护,当出现气象风压达到当地基本风压60%以上、地震烈度6度以上、雷暴雨、暴雪等其他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火灾等情况时应及时检查维护。钢塔桅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可靠性鉴定:1用途改变或使用需求增加;2异地搬迁;3遭受灾害或事故;4出现影响结构安全性、适用性或耐久性的材料性能劣化、构件损伤或其他不利状态。塔桅设施拆除时应制定拆除方案,对可能出现倾斜、失稳或倒塌等不安全状况的,在施工前,应采取相应的临时安全措施。安全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应保证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的可靠运行。当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继续使用时,应对其进行安全评估。应根据信息系统重要性对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采取相应等级保护。应设置安全防范系统。其他场区内无市政给排水管网接入时,应设置独立的给排水设施。应配置维护所需的工具、仪器仪表和抢修材料,应定期检查补充、定期标校。
中、短波发射台一般规定天波服务的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其天线发射方向前方有障碍物(包括近处的和远处的)时,从天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中心到障碍物上界的仰角,不应大于3°。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建台,应论证地形对电波发射的影响。控制室、弱电设备间、节目交换室等房间应根据电磁环境采取屏蔽措施。安全播出保障等级为一级的发射台,应接入两路不同路由的外部电源,至少有一路外部电源为专线。技术系统中、短波发射机应配备必要的节目信号音频处理设备,包括音频处理器(或均衡放大器)、音频切换设备等;配备必要的射频配套设备,包括假负载、射频交换开关、变换器(阻抗或平衡/非平衡)等;配备监听系统,设置信号检测点,配置相应的播出信号监听、监看设备。中、短波发射台应有不少于两路不同路由或不同传输方式的信号源。中、短波发射台应建设包括运行调度管理、节目源交换、发射机运行、天线交换、电力监控、播出监测等在内的自动化系统。中波天线电气高度,应根据传输覆盖范围、发射机输出功率、地导系数、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中波天线应根据发射机输出功率、天线频率敷设地网。中、短波发射天线之间布局应满足最小距离要求。中、短波馈线导线与其他物体应满足最小距离要求。中波笼形馈线在水平面内的转弯角度不应大于30°,垂直面内转弯角度不应大于24°;短波馈线转弯角度不应大于60°。
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一般规定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塔周围1km范围内天线辐射方向的建筑物和其他障碍物高度不应高于最下层天线高度的三分之二。在有落冰情况的地区作平面布置方案时,应考虑落冰的危害。落冰危险区,以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塔的中心为圆心,以0.3h(h为塔高)为半径来控制范围。控制室、弱电设备间等房间应根据电磁环境采取屏蔽措施。安全播出保障等级为一级的发射台,应接入两路不同路由的外部电源,至少有一路外部电源为专线。广播电视发射塔钢结构广播电视发射塔建于建筑屋顶上时,屋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小时。广播电视发射塔塔楼、塔体及塔下建筑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燃油或燃气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使用燃油、燃气的厨房严禁设置在塔楼、塔体内。广播电视发射塔塔楼、体积大于5000m3的塔下建筑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塔楼、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发射塔或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塔下建筑内的微波机房、调频发射机房、电视发射机房、变配电室和不间断电源室等设备用房,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广播电视发射塔塔体与塔下建筑之间应采取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墙进行分隔;塔体内的电梯和疏散楼梯与塔下建筑各层不应连通,在首层应直通室外或设置扩大前室直通室外。广播电视发射塔塔楼的安全疏散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塔楼设置游览业务且每小时设计游览人数小于等于200人的广播电视发射塔,无游览业务仅有调频广播、电视或微波发射设备值班人员的发射塔,应设置一座消防电梯和一座疏散楼梯,疏散楼梯的梯段净宽度不应小于0.9米;2每小时设计游览人数大于200人且小于等于300人的广播电视发射塔,所有电梯均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设置一座疏散楼梯时,楼梯梯段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米;设置两座疏散楼梯时,每座楼梯的梯段净宽度不应小于0.9米;3每小时设计游览人数大于300人且小于等于400人的广播电视发射塔,所有电梯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并应设置两座疏散楼梯,每座疏散楼梯的梯段净宽度不应小于1.2米。广播电视发射塔塔楼内的餐厅、商业营业厅、观光厅等场所应设置应急疏散照明,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0lx。技术系统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应具备不少于两路不同路由或不同传输方式的信号源。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应建设包括设备管理、信号源管理、节目监测、天线倒换、电力管理、环境监控、安全防范、网络通信等在内的自动化系统。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形式、承载功率应根据覆盖任务要求、频率规划、发射机功率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馈线的型号应根据使用频率、功率及当地的海拔、气象条件确定。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一般规定地球站基准天线前方的近场区内,其近场保护体内不得存在任何障碍物。在近场保护区以外,基准天线电磁波管状波束范围及保护角内不得存在任何障碍物,在C频段时,保护角不宜小于5°;在Ku频段时,保护角不宜小于10°。地球站中相邻两副天线在其工作的可用弧段上不得相互影响。地球站应接入两路不同路由的外部电源,至少有一路外部电源为专线。地球站应配置柴油发电设备。技术设备负荷应配置不间断供电装置(UPS)供电,后备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地球站高功放室、小信号室和监控室等房间应采取电磁屏蔽措施。技术系统应配置自节目源前端至地球站独立的主备信号源地面传输引接电路,为地球站提供不少于两路不同路由或不同传输方式的信号源。地球站需配置传输适配设备和信号保护切换装置。地球站应配置主用上行系统和能独立承担上行播出任务的备份上行系统。地球站主用上行系统的调制器、上变频器和高功放均应配置在线备份设备,上行链路中各主备设备均应能通过所设置的切换环节实现自动、手动切换,上行设备系统中无备份设备的输入输出信号应接入跳线板或配备应急跳接装置。地球站应配置监测系统对本站上行节目的源信号、上行链路主要播出环节、不同口径天线接收以及同转发器上其他广播电视等信号进行实时质量监视、监听和测量。应配置对本转发器接收信号频谱的实时监测、记录设备。地球站应配置监控系统,对技术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机房环境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具备异态自动声光报警及数据存储、查询、统计等功能,具备将播出运行数据实时综合分析并传送对接能力。地球站应配置上行功率控制系统,实时判断异常情况,自动、手动提升上行功率,并具备异地接收、上行自环检测等防止功率误提升的技术措施。地球站天线场区因风力影响卫星传输性能时,应设置天线防风设施。地球站基准天线应具备自动和手动跟踪能力,天线跟踪设备的跟踪精度不应大于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的10%。地球站应配置波导充气机,并保持开启有效状态。在有冰雪的地区,天线应采取除冰雪措施。上行天线应满足卫星入网要求。
广播电视微波站一般规定广播电视微波站天线前方净空区内不应有森林、树木、建筑物、金属构筑物等障碍物。干线微波线路的首站应接入两路不同路由外部电源,配备可移动应急电源。干线微波线路只有一路外部电源的微波站应配置发电设备。无人微波站除配置外部电源外,还应配置自启动发电设备。广播电视微波站直流用电设备负荷应由直流电源供电,直流电源后备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交流用电设备负荷应配置不间断供电装置(UPS)供电,后备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无人微波站技术用房应采用全封闭式空间设计,满足无人值守条件下良好的防火、防盗、防虫、防尘、防潮、防雷、防漏、保温、防腐蚀等防护措施,设置远程安防监控系统。微波站技术用房应采取电磁屏蔽措施。技术系统干线微波站应采用具备抗衰落、自动发射功率控制等技术的设备,提高传输性能。干线微波线路的首站应设置网络管理中心,并在线路中另一微波站设置备份网络管理系统。干线微波站应至少在两处引入同步于基准时钟的外同步时钟信号,时钟源系统应具备优先级选择功能。干线微波线路波道应配置至少一个备份波道,具备主备波道自动手动切换能力。上、下节目的微波站应按一主一备热备份方式配置信号分配、切换、编解码、复用及适配等设备,并在相关节点配置应急人工跳线端口。信号切换设备应具有主备路自动选择功能和告警功能,分配、切换设备应具有断电直通功能。微波天线馈源喇叭口应设有效密封装置,馈线系统应密封,各连接头应做严格的密封处理,波导型馈线应配置充气机。在气候环境条件恶劣的高山、沿海地区和强迎风面的微波天线,应设计防风、防雨雪且韧度强的防护措施。上下节目的广播电视微波站应具有录音、录像或者保存技术等功能,记录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质量。广播电视微波站的本地监控系统应具有对本站的信号、设备、电力、安防、机房环境的监控功能。无人微波站应配置远程设备监控系统,实现对信号源、设备、供配电、环境等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一般规定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市政道路、综合管廊等应预留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道;民用建筑内应预留有线广播电视的配线管网、配线间、设备机房等基础设施。国家光缆干线网中心站的引接光缆线路不应少于三路不同路由,其中一路应为管道路由;国家光缆干线网节点站、省光缆干线网节点站、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的有线前端的引接光缆线路不应少于两路不同路由,其中一路应为管道路由;国家光缆干线网、省光缆干线网中心站、节点站的业务系统光缆接入不应少于两路不同路由,其中一路应为管道路由。省级及以上广播电视光缆干线传输网的中心站和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前端应接入两路不同路由的外部电源,至少有一路外部电源为专线。省级及以上广播电视光缆干线传输网的中心站和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前端应配置应急电源,播出设备负荷应采用不间断供电装置(UPS)供电,后备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2000个有线电视信息点以上的民用建筑应规划有线广播电视机房。技术系统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应支持网络节点设备的冗余、备份、切换和网络线路保护功能。国家光缆干线网、省光缆干线网的波分复用系统(WDM)、光传送网络(OTN)传输系统每条传输系统链路至少应配置1个备波。干线网传输系统的保护倒换时间不应大于50毫秒。国家及各省级广播电视光缆干线传输网、全国广播电视宽带数据骨干网的内容、平台、网络、终端全流程应全面支持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光纤到户网络(FTTH)中,入户光纤芯数不少于两芯。
广播电视监测台一般规定监测台应选择在地势开阔、场地比较平坦、土壤电导率较高且有利于信号正常接收的地区。监测天线接收方向上的山体、建筑物高度应符合监测台场地技术要求。监测台场地应符合监测台电磁环境要求,到达监测台场地上的电磁波场强不应超过100mV/m(100dBµV/m)。监测台天线场地上的中波、短波、调频及电视背景噪声场强值应符合监测台场地技术要求。以中短波场强室为中心,半径300m以内不应有任何建筑物、架空线路、铁路及树林,地形平坦,坡度不应大于2°。场强室应满足如下要求:1场强室建筑应为一层,场强室下建高度不少于1.5m夹层;2场强室采用木质材料或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与木质相似的材料建设,场强测试区其他房间采用的材料应满足电磁波接收的要求。省级以上监测台应接入两路不同路由的外部电源,至少有一路外部电源为专线。技术设备负荷应采用不间断供电装置(UPS)供电,后备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监测台应根据需要设置遥控监测站、数据采集点和测向站。技术系统监测台技术系统应能够实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的数据采集、存储计算、分析研判和信息发布等功能。技术系统根据业务需要配置监看大屏幕。监测台应建立技术业务网并通过专用网络与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连接,应具备与互联网连接条件。监测台应建设流动监测系统,用于流动监测广播电视信号。监测台技术系统核心设备采用主、备方式配置。监测台应根据任务需求配置不同频段和方向的监测天线,保证监测信号有效接收。遥控监测站、数据采集点的监测设备采用双机并行运行方式配置,保证监测数据不中断。测向站与各种无线电干扰源和障碍物的电磁环境保护间距应满足测向技术要求。距测向天线前沿300m以内为测向站电磁环境保护禁区。在保护禁区内,不得有无线电干扰源和障碍物。测向站与监测台之间应通过专用网络连接。
起草说明一、起草过程根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要求,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建标[2016]166号),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启动了构建强制性标准体系、研编工程规范工作。2017年底,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申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8年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7]306号)正式下达了《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项目规范》的研编工作。规范研编组于2018年8月启动研编工作,2019年4月形成规范研编草案,2019年5月通过中期评审,2019年11月完成审查验收。二、起草单位、起草人员和审查人员(一)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广西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二)起草人员:徐忠、毛旭辉、张荣建、丁武、方欣、张学旻、何文兴、韩勇、李杨、何红宇、杨志刚、张宇敏、夏大桥、周伟荣、潘邦红、梁永忠、刘昕三、术语中、短波广播发射台MWandSWbroadcasttransmittingstation使用中波或短波广播波段频率,向空中发射广播电波信号的综合设施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FMbroadcastandTVtransmittingstation使用米波、分米波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向空中发射广播电视电波信号的综合设施。广播电视发射塔RadioandTVtransmittingtower
用作电视或调频广播信号发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的建(构)筑物。一般由桅杆、塔楼、塔体和塔下建筑等组成,常利用塔高兼作游览等使用。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Satelliteearthstationtransmittingvideoandaudiosignals具备信号上行发射和下行接收能力,且上行业务为视频、音频和数据的固定式卫星通信地面站。高功放Highpoweramplifier卫星上行射频高功率放大器。将低电平载频信号放大到远距离传输所要求的高功率电平载频信号的器件。天线Antenna在无线电收发系统中,向空间福射或从空间接收电磁波的设备。上变频器Upconverter将低频载波信号转换为适合卫星信道传输所要求的高频载波信号的器件。近场区nearfieldregion抛物面天线前方的水平面上,距离天线口面的距离不大于D0的区域。其中D0按:D0=0.283D2/λ计算,式中,D为天线直径(单位:米);λ为地球站上行工作波长(单位:米)。近场保护体nearfieldprotectionspace在近场区内,抛物面天线前方以天线口面为出发点向前延伸形成圆柱体;然后该圆柱体再以10°的保护角向四周扩大所形成的截圆锥体称为近场保护体。干线微波线路mainmicrowaveline省际、省内干线的微波传输线路为干线微波线路。广播电视微波站radioandtelevisionmicrowavestation具备微波接力传输,且传输业务为广播电视信号、语音、数据等业务的微波站。微波首站microwaveoriginstation将广播电视节目源接入微波电路下行传输的起点站。光缆干线网fiberbackbonenetwork光缆干线网是以光缆为媒质、跨区域连接两个及以上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大容量光传输网络,可分为国家光缆干线网和省光缆干线网。运行单位包括广播电视光缆传输中心站、节点站、中继站等,其中中继站是具备光传输信号再生、放大功能的站点,节点站是具备中继站基础上实现广播电视信号接收、传送、交换和转发功能的站点;中心站是具备节点站功能基础上承担网络管理、全网业务调度任务的站点。前端headend指具备接收、处理、传输广播电视信号与数据信号,具有业务运营和综合管理功能的广播电视设施。分前端hub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负责在前端和接入分配网之间下行或者上传信息,并可以与网络中其他的分前端互通信息的网络基础设施。监测台Radio,TVandnetworkaudiovisualprogrammonitoringstation通过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方法来监测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传送的技术质量、覆盖效果和频谱负荷状况,如实反映广播电视播出质量、效果发射特性和频谱状况等。通过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方法来评判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合规性的综合设施。场强室fieldstrengthmeasurementroom为保证中波、短波广播信号电场强度精确测量需要,能装置场强仪和标准天馈线等设施,对电波无阻挡、无吸收、无反射、无干扰源的房屋。测向站radiodirection-finderstation利用无线电技术手段测定中、短波发射台和其他中、短波辐射源所在方位的综合设施。遥控监测站和数据采集点remotemonitoringstationanddataacquisitionpoint按照监测台的控制指令自动完成目标区域的广播电视监测任务的综合设施。四、条文说明为便于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和建设、设计、施工、科研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规范起草组按照条、款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但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PAGE22总则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是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乡的重要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为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工程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强化政府有关部门监管执法的“技术底线”,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涵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的全过程和全生命周期。
基本规定规划选址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乡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需要在经过调研后,结合本地的规划总体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已纳入城乡规划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路工程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确保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效果和运行安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选址应避开灾害多发区,防止发生自然灾害时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在抗震救灾中,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设施在及时传递政府和社会的抗震救灾信息、稳定人心、增强人们抗震救灾信心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应当考虑交通、供水、供电和通信等外部条件,方便建设和运行;并且考虑工程特殊性,为保证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的效果,应选择电磁环境良好的地方建设,满足电磁兼容要求,应避开周边环境危及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设施安全和损害其使用功能的的场地。为保障天线的设计、施工、安装和调试,实现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覆盖最大效能,其定位测量起算方位采用真北方向。建筑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建筑工程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和《广播电影电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Y5060-2008并结合广播电视行业的特点,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1特殊设防类:指地震破坏后对社会有严重影响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要求地震时不能中断其使用功能,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且地震破坏后会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3标准设防类:指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防雷与接地系统是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设施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应根据不同的传输覆盖系统设置满足要求的有效防雷与接地系统。消防广播电视建筑的分类主要以建筑规模、服务范围、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不同等因素为主进行分类。对一些建筑规模、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不太大,但服务范围、政治和社会影响大的广播电视工程建筑如省级及以上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也列为A类。广播电视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差别较大,所以本规范对不同的建筑,采取的安全防火措施是不同的。对火灾危险性大的建筑,采取火灾监控和灭火设备的措施就多些,对于影响范围较大的省级及以上的中波、短波广播发射台和总发射功率不小于100kW的广播发射台及总发射功率不小于10kW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本标准都定为A类建筑。由于安装有重要广播电视设备,属于不宜用水扑救的技术房间,或其建筑规模较小,火灾危险性及扑救难度较小,或本身可燃物较少,停留人数极少的房间,规定采用移动式气体灭火器。塔桅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中的塔桅设施一般采用螺栓连接的现场拼装方式,为保证现场施工的安全、有效,应进行预拼装;对于桅杆,拉绳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中的桅杆,容易出问题的往往是拉绳、锚具、绝缘子这一套构件的抗拉能力,故要求对这一套结构构件做组合抗拉试验。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中的塔桅设施一般为钢结构,且处在无防护的室外露天环境当中,为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正常使用,应加强管理和维护,不仅要巡检,在异常情况时还应及时检查维护。安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的管理者应对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设施定期进行检查、检测、维修和维护,确保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安全运行。为保障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的安全性,当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拟继续使用时应评估,再确定继续使用、进行改造或新建更换。继续使用应制定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广播传输覆盖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应根据国家网络安全管理相关要求,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具备防范和应对各种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相关系统应根据国家或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进行备案、运行维护、测评、技术改造和日常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1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2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3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4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5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PAGE24中、短波发射台一般规定3.1.4根据发射台的覆盖范围和影响程度,发射台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保障等级。保障等级越高,对技术系统配置、运行维护、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保障要求越高。中央直属发射台、位于省会城市的省直属发射台、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所属发射台应达到一级保障要求。为保证发射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发射任务不间断,安全播出保障等级为一级的发射台,从电源的可靠性要求考虑,应设置两路专线,但根据国情,有的地区满足此要求有困难,所以要求至少一路外部电源为专线,发射台为此专线上唯一的电力用户,上级变电站对应的出线开关仅给发射台供电。技术系统3.2.1目前发射台节目传送系统都采用数字音频信号,而在发射机输入端口还有大部分厂家的发射机采用模拟音频输入接口,因此要对节目传送系统送入发射机的音频信号进行再处理,包括信号整形、电平控制、响度控制、带宽控制等。当发射机音频输入接口是数字音频输入接口,则可由节目传送系统直接将数字音频信号送入发射机音频接口而不再采用中间音频处理设备。为保证发射机输出射频输出端口阻抗和天馈线系统阻抗的匹配,保证短波发射机之间的互相代播功能实现,保证发射机故障时能够连接假负载而及时维修处理,发射机输出端应根据系统需要配备相应的高频大功率输出设备。每个发射机房应配备标准假负载,并能够通过天线交换系统连接假负载,以保证发射机安装调试及验收工作,假负载的型号类型根据发射机输出功率类型选取,一般需随发射机同时订购。在发射机正常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发射机的播出的质量进行监控,需要对发射机目前播出的质量进行实时监听,以保证发射机出现故障时能及时被发现。3.2.2对于广播节目信号源传输,为保证节目源的不中断传输,应在卫星接收、光缆传输、微波传输等多种传输方式中,选择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传输方式同时传送节目源信号,互为备份。当不具备选择两种方式的条件,只能选择一种传输方式时,应保证两路信号的独立性,当选择单一卫星接收方式时,应选择两颗不同卫星上的C和Ku波段作为主、备传输方式;当选择光缆或微波方式时应选择两个不同的路由,避免同时损坏或被破坏。3.2.3发射台各技术系统都应有相应的自动化系统,各系统能够独立运行,同时还可以通过台一级的系统统一指挥,协同工作,可以实现全台技术设备的自动化运行。3.2.4中波天线电气高度为中波天线的实际工作高度,以波长计,区别于中波天线的机械高度。中波天线电气高度,应根据要求服务范围、发射机输出功率、地导系数、经济条件等因素在表3-1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表3-1中波天线电气高度发射机输出功率(kW)中波天线电气高度附注≤500.20λ~0.53λ机械高度不大于160.5m100~2000.30λ~0.53λ─>2000.25λ~0.53λ低高度适用于近距离天波服务注:λ为工作波长(m),以下均同。3.2.5中、短波广播发射台中波天线地网根数、长度、形式及埋深等技术要求。中波天线应敷设地网。地网自天线中心向外做辐射状敷设,相邻导线间夹角相等。1地网导线根数、每根长度应符合表3-2的规定;表3-2地网导线根数和每根长度发射机输出功率(kW)导线根数每根长度>2001200.5λ≤2001200.25λ~0.5λ(531kHz~747kHz)0.35λ~0.5λ(756kHz~1602kHz)2地网导线埋设深度应为300mm,在耕地上可加深到500mm~600mm,但自天线中心向外0.1λ以内仍应埋深300mm;多频共用天线应采用最大的工作波长进行计算;3地网导线应采用直径不小于3.0mm的硬铜线。PAGE30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一般规定根据发射台的覆盖范围和影响程度,发射台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保障等级。保障等级越高,对技术系统配置、运行维护、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保障要求越高。中央直属发射台、位于省会城市的省直属发射台、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所属发射台应达到一级保障要求。为保证发射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发射任务不间断,安全播出保障等级为一级的发射台,从电源的可靠性要求考虑,应设置两路专线,但根据国情,有的地区满足此要求有困难,所以要求至少一路外部电源为专线,发射台为此专线上唯一的电力用户,上级变电站对应的出线开关仅给发射台供电。广播电视发射塔本条规定的钢结构广播电视发射塔是建于建筑物的屋顶之上的,钢塔、塔架基础与塔下建筑结构上的技术问题由结构专业确定,本标准仅对钢塔塔下建筑屋顶的耐火极限的要求作了规定。本条规定是考虑到“烟囱效应”对建筑的威胁,电视塔下建筑各层开门多,在火灾情况下构成进风口,因此规定不能与各层连通,但考虑到电视塔垂直交通的特殊性,即承运大型设备的需要,允许设置专用通道和电梯与塔下相关层连通。同时规定了塔楼公共区域,通至避难层的联系楼梯的设置要求。本条明确钢结构广播电视发射塔安全疏散设施规定。由于广播电视发射塔塔楼每层平面面积有限,带来的垂直交通问题不可能按照一般民用建筑的条件来考虑,只能根据广播电视发射塔的具体情况,尽可能使其合理并考虑使用安全。对于游览设计人数超过400人的特大广播电视发射塔的疏散问题,建议由主管部门组织论证确定。本条提到的场所均为广播电视发射塔中人员较密集,且人员构成不固定的场所,对整个建筑的消防疏散通道和出口不熟悉,适当提高疏散应急照明的照度,可以避免火灾时的混乱,提高人员的疏散速度。技术系统对于广播节目信号源传输,为保证节目源的不中断传输,应在卫星接收、光缆传输、微波传输等多种传输方式中,选择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传输方式同时传送节目源信号,互为备份。当不具备选择两种方式的条件,只能选择一种传输方式时,应保证两路信号的独立性,当选择单一卫星接收方式时,应选择两颗不同卫星上的C和Ku波段作为主、备传输方式;当选择光缆或微波方式时应选择两个不同的路由,避免同时损坏或被破坏。发射台各技术系统都应有相应的自动化系统,各系统能够独立运行,同时还可以通过台一级的系统统一指挥,协同工作,可以实现全台技术设备的自动化运行。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一般规定基准天线分为主用和备用。主用基准天线的口径不应小于9米,备用基准天线的口径不应小于7.3米。基准天线的具体口径应根据系统要求、所承担的上行业务量以及卫星转发器的技术参数等因素经链路计算后决定。根据电磁场理论,抛物面天线前方的场强分布按距离天线口面的水平距离R分为近场区、中场区和远场区。其定义为:近场区:R≤D0;中场区:D0<R≤7.067D0;远场区:R>7.067D0。其中D0的解释按本规范术语中第8条的要求。在近场区内,电磁场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以天线口面为界,与天线主电轴同心的管状波束内;到中场区,能量开始扩散;到远场区能量充分扩散,形成方向辐射图。近场区障碍物对抛物面天线的增益、波束宽度、波瓣偏移及旁瓣电平等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当障碍物与天线距离较近或者障碍物偏离天线主电轴角度小的情况,影响尤其严重。因此,天线近场区需要严格保护,要求管状波束和其10°保护角区域内不准有任何障碍物。可考虑在卫星上行天线附近建设高功放小屋,尽可能降低波导和馈线的插入损耗。技术设备负荷主要是指地球站与安全播出直接相关的技术系统设备,如信号源系统、上行系统、天馈线系统及监测检测监控系统等需要不间断工作的用电负荷。技术系统信源引接传输系统可釆用有线传输(光纤传输或电缆传输)和无线传输(地面微波或卫星)等方式。当仅采用一种传输方式,如:光纤传输时,应具备不少于两个独立的光纤传输路由;当采用光纤传输加微波传输等组合方式时,每种传输方式可以只有一个传输路由。
广播电视微波站一般规定数字微波接力站天线的正前方要求有一定空旷地带(即净空区)。净空区要求见图6-1所示。在此范围内不应有森林、较高树木、建筑物、金属构筑物等障碍物。D——天线开口面直径,单位为m(D≤4m);λ——工作波长,单位为m;F1——第1菲涅耳区半径。d>l7.20D2/的区域净空区要求应为半径等于F1椭圆体空间。图6-1天线前方净空区干线微波线路的首站应有两路独立的电源。首站大多设在市内,且均能保证两路独立的外电,而且首站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因此可不设自备发电设备。直流用电设备负荷主要是指使用-48V直流供电的系统设备的用电负荷,交流用电设备负荷主要是指信号源系统及监测监控系统等的用电负荷。无人微波站应采用全封闭式空间结构,应具备机房防火、防盗、防虫(鼠)、防尘、防潮、防雷、防漏、保温的基本条件。技术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是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微波线路的安全播出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到信号传输情况,了解各站的设备运行情况,可以准确地调度分配应用传输线路。因此,应在干线的首站设置网络管理中心。为了防止网管中心出现故障时造成全微波线路的瘫痪,应在适当的站点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新一代智能家电研发合作的协议
- 2024年税务信息专用协议
- 2025网站会员服务合同合同网站
- 个人林地林权永久性转让合同
- 2025电影发行合同范文
- 2024年环保产业升级改造资金借款合同3篇
- 2025财务咨询顾问合同
- 2025服装销售代理合同书
- 2025二层别墅出售合同
- 数字化赋能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 分配利润合同范例
- 《中国丧葬礼仪》课件
- 华为ICT大赛(网络赛道)高频备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1月福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昆明理工大学《自然语言处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生涯发展展示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C程序设计》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年护士资格考试专业实务试卷及解答参考
- GB/T 44815-2024激光器和激光相关设备激光束偏振特性测量方法
- 住建局条文解读新规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