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1页
考点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2页
考点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3页
考点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4页
考点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考点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李溪考情·策略全国卷考情5年5考核心考点新思潮萌发维新思想命题规律本考点属于高考热点。尤其是维新思想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从社会现象折射的本质角度考查思想解放特征。备考策略维新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常考常新,备考时注意以下三点:(1)与甲午战争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2)与世界经济发展相联系及与启蒙思想对比进行命题。(3)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史上的地位进行考查。一、近代早期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一基础知识体系化派别抵抗派洋务派背景清朝闭关自守,愚昧无知中国面临__________的形势主张“_________________”“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活动编译书籍,介绍西方创办__________,开设__________影响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内忧外患师夷长技以制夷近代企业新式学堂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一个层面学习西方技术。两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两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迪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资本主义商战君主立宪2.康梁维新思想1代表①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撰写《_____________》和《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②梁启超:发表《__________》,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③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2影响①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②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新学伪经考变法通议思想启蒙维新变法思想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2.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3.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4.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5.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6.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7.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向西方学习推进到制度层次,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却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二重难点问题解读主题1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探究:1洋务运动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成功?①中体西用思想。②没有变革中国的封建制度。探究:2结合史料,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材料分别是什么?

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多元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他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主题2康梁维新思想探究:1据史料一,分析康有为对儒学认识的特点。回归孔孟原典,否定后人附会之说,探寻儒学精神实质,为变法服务。探究:2据史料二,梁启超评论科举制的目的所在?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探究:3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高考原题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1.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1继承: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二者都主张变法,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2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康梁维新思想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并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发展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2.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的不同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加剧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领导地主阶级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重点先进科技政治制度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西学,兴民权,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实践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影响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2016·全国Ⅲ·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三真题拓展提升C解析: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即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甲午战后”不符,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可以看出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意在振兴中华、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改良思潮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思想,而不是甲午战后,故D项错误。2.2016·上海卷·18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A.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B.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C.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D.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B解析:“中体西用”思想提出学习西方的“器物”。“造成新文化”,强调的文化层面变革,“中体西用”思想还未达到,故A项错误;“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故B项正确;“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与“中体西用”思想维护孔教地位不符合,故C项错误;“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体现学习西方涉及思想文化层面,“中体西用”思想还未达到,故D项错误。3.2016·江苏卷·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B解析:维新变法时期报纸比较多,除了《国闻报》,还有《时务报》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国外新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清政府对维新派活动是限制的,故C项错误;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国内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从创办的地点到稿件的传播,通过报刊对南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谭嗣同为首的,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项错误。4.2015·全国卷Ⅱ·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C解析: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不是为了考据历史,而是为了宣维新思想,其内容不一定具有真实性,故A项错误;引介西方理论,着眼点太小,不是主旨,故B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动摇了顽固派反对变法改革的根基,为维新变法减少阻力,因而不能被顽固派占主体的清政府所容忍,故C项正确;康有为没有否定颠覆孔孟儒学,而是利用儒学为其服务,托古改制,故D项错误。5.2015·江苏卷·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C解析:“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是郭嵩焘解职的原因,虽然郭“常写信给李鸿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故A项错误;“劝其扩大留学范围”,并不等于推崇西方体制,故B项错误;当时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郭嵩焘“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的确超越了“1876年”的主流思想,故C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一位驻外使节的人事调整并不能说明“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故D项错误。6.2015·四川卷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D解析: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可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外之间的交涉事务应该是呈增多的趋势,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总理衙门大臣……交涉事务”等信息,可知其主要描述的对外交涉事务,而不是洋务运动,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立宪思想,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尚有色然以惊者”可知当时的总理衙门大臣对西方事务完全不通,从而说明了当时洋务人才的缺乏,故D项正确。7.2014·全国卷Ⅰ·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