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_第1页
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_第2页
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_第3页
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_第4页
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件编辑说明1本课件需用office2010及以上版本打开,如果您的电脑是office2007及以下版本或者WPS软件,可能会出现不可编辑的文档,建议您安装office2010及以上版本。2因为课件中存在一些特殊符号,所以个别幻灯片在制作时插入了文档。如您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插入的文档,即可进入编辑状态。如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公式不显示或者乱码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您的电脑缺少字体,下载。3本课件显示比例为16:9,如您的电脑显示器分辨率为4:3,课件显示效果可能比较差,建议您将电脑显示器分辨率更改为16:9。如您不知如何更改,请360搜索“全品文教高中”,点击“常见问题”。4如您遇到有关课件技术方面的问题,,点击“常见问题”,或致有关内容方面的问题,请致新高考2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第十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内容要求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自主诊断 素养·全面提升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10-31-1化学元素无机环境全球性生物群落2碳循环过程分析1请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名称:a;b;c;

d;e;f。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和化能合成作用。图10-31-2生产者消费者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3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的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的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CO2含碳有机物CO2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的平衡。

2产生危害:导致,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CO2碳循环气温升高4与能量流动的关系1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2二者进行,彼此,不可分割。

载体动力同时相互依存正误辨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碳在生物群落中沿食物链传递,不能循环。3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最有效途径。 4只有在光照的条件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是同时进行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同时进行的。缓解温室效应的最有效途径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教材拓展1生物圈是不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生物圈在物质上可自给自足,但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2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能否循环利用为什么农民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能。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生命观念清概念明结论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B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根本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D无机环境中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A正确;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CO2,从而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B正确;从同化作用角度考虑,人是异养型生物,其体内的碳元素直接机物归根结底产生的有机物中碳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D错误。科学思维重理解拓思维角度一碳循环的过程与模型分析2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所以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以有机物形式流动2的过程,则该过程可能会打破碳循环的平衡A图10-31-3在碳循环过程中,生产者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库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而其他生物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图1~图3中属于生产者的分别是A、A、F,A错误;图1中C为消费者,其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图2中A为生产者,B和D为消费者,E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正确;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会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打破碳循环的平衡,引起温室效应,D正确。图10-31-3■题后归纳“三看法”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图10-31-4角度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综合分析3图10-31-5为某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湖中挺立着荷花,湖面漂浮着浮萍,水中金鱼藻起舞”,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意义在于。图10-31-5垂直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湖中挺立着荷花,湖面漂浮着浮萍,水中金鱼藻起舞”,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群落利用光能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图中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在之间。碳元素在A和B之间以的形式传递,E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图10-31-5A→D→E→FD和B有机物二图中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A→D→E→F,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在D和B之间。碳元素在A和B之间即在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E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3人们每年都要从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捕捞一定数量的鲤鱼,应使捕捞后鲤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2左右,这样做的原因是。

图10-31-5此时鲤鱼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鲤鱼种群数量的恢复鲤鱼的种群数量在/2时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鲤鱼的种群数量的恢复,故人们从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捕捞鲤鱼时应使捕捞后鲤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2左右。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形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过程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往返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题后归纳正确区分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返的动力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基础·自主诊断素养·全面提升 1信息的种类①—c—C②—a—A③—b—B2信息传递的作用图10-31-6生命活动繁衍生物的种间关系稳定3应用1提高的产量。

2对进行控制。

农产品或畜产品有害动物正误辨析1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鸟类突然振翅飞起对同伴报警为行为信息,通过尖锐鸣叫的报警为物理信息。 3信息可往是双向的。 ×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4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 5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也可以提高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所以不属于化学信息。√教材拓展1蜜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不同方式的“舞蹈”告知同伴,蜜蜂“舞蹈”属于什么信息蜜蜂的这种“互帮互助”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蜜蜂“舞蹈”属于行为信息;蜜蜂的这种“互帮互助”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种内互助关系。2孔雀开屏一定是行为信息吗孔雀开屏对于雌孔雀而言是行为信息,但对于观赏的人而言不是。3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属于化学信息的是;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蝙蝠发出的声波、哺乳动物的体温、鸟类鸣叫、红外线、萤火虫发光、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电磁波、昆虫发出的声音、昆虫的性信息素、植物开花、蓟的刺、紫外线、蜜蜂跳舞蝙蝠发出的声波、哺乳动物的体温、鸟类鸣叫、红外线、萤火虫发光、电磁波、昆虫发出的声音、植物开花、蓟的刺、紫外线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昆虫的性信息素蜜蜂跳舞生命观念清概念明结论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向子代的传递B植物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实现信息交流C白天烟草植株释放的信息素可作为雌蛾的捕食信号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单向进行的A植物细胞有细胞壁,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D错误。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A正确;烟草释放的信息素,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捕食者,C错误;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盲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盲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引起其他盲椿象逃跑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起作用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信息传递引起的负反馈调节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B盲椿象被杀死后引起其他盲椿象逃跑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可来自生物群落,也可来自无机环境,B错误;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传递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信息传递引起的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D正确。■题后归纳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等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知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行为信息。4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5在噪音嘈杂的环境中如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交流信息。科学思维重理解拓思维3如图10-31-7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C图10-31-7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每种成分均能发出信息,也能接受信息,所以说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均能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节种间关系。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化学信息。图10-31-74图10-31-8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图10-31-8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循环往返、全球性的特点,在生物群落内是单向的,图甲可表示碳的循环;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图乙可表示能量的流动;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论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一般都是双向的,图丙可表示信息传递,故选C。■题后归纳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反复利用往往是双向的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及分解者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地位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的载体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自主诊断素养·全面提升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图10-31-9保持或恢复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限度2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0-31-10所示1图中曲线①所示为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的能力。

2图中曲线②所示为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的能力。

图10-31-10抵抗力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恢复力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3如图所示,两种稳定性的关系一般呈。但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

图10-31-10负相关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协调。

干扰自我调节能力物质、能量内部结构与功能正误辨析1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个体数目越多,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3极地苔原由于物种组成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小取决于生物种类的多少,而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有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很低,如苔原生态系统。4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5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湖泊污染后,鱼类的死亡加剧了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教材拓展1某地农业部门在防治棉铃虫问题上,提出了两种方案:Ⅰ喷洒高效农药;Ⅱ放养赤眼蜂其为棉铃虫天敌。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案是,说明理由。

放养赤眼蜂因为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暴发。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方案Ⅱ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温度可超过300℃的特别之处是。研究此类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是。

其能源:不是太阳能,而是生产者如硫细菌氧化体外无机物如硫化物所获得的能量;②其生产者不是光合作用的植物,而是化能合成型细菌对于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结构、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实例分析已污染的湖泊污染加剧草原上食草动物与植物的平衡1正确区分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类型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

联系

(1)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不同的作用力,其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2)二者一般呈负相关2两种稳定性的比较生命观念清概念明结论角度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说明其生态系统稳态易遭到破坏值附近波动说明其生活环境被破坏C森林火灾一段时间后会有新植株长成,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某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有机物净积累量为0,说明其稳态被破坏C捕食者的存在并不能说明其生态系统稳态易遭到破坏,一般生态系统都有捕食者,A错误。某种群数量在值附近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处于稳态,B错误。火灾后,森林中植物种群密度降低,一段时间后有新植株长成,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某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有机物净积累量为0,并不能说明该生态系统被破坏,D错误。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破坏后的生态系统不易恢复,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强B弃耕农田形成灌木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提高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控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仅由破坏后的生态系统不易恢复,不能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强,A错误;弃耕农田形成灌木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降低,抵抗力稳定性升高,B错误;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生态危机,C错误;控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题后归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4个易混点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表述“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4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辨析:某一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保持原状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视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角度二反馈调节3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已污染的湖泊藻类大量繁殖,使污染进一步加剧,导致鱼虾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A反馈调节存在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A错误。科学思维重理解拓思维4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授予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地球卫士奖”,55年里,他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这些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历史上,这里地域广袤,树木参天。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森林生态系统崩溃。这说明了生态系统的是有限的,是该能力的基础。

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限度,森林生态系统崩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当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植物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抵抗力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当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植物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3如图10-31-11所示,两条虚线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作用范围。当生态系统遭受干扰时,、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生物数量。与热带雨林相比,受到相同程度的干扰时,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热带雨林的y值。

图10-31-11有关大于图中表示恢复力稳定性,y表示抵抗力稳定性,当生态系统遭受干扰时,、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生物数量也有关。与热带雨林相比,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受到相同程度的干扰时,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考点四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素养·全面提升 1实验原理1生态缸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特别需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分解者。2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2实验流程铺垫沙土和花土→注水→放置动植物,密封生态缸→将生态缸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观察记录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3设计要求及分析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是透明的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放置位置要光线良好,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减少对O2的消耗,避免生产量<消耗量4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1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段时间的活性。科学探究抓探究提实践1某小组的同学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瓶,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所用瓶子应是透明的,以便使瓶内生物得到充足光照B瓶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瓶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D瓶内各生物之间应存在营养上的联系C生态瓶制备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置于透明瓶中,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放置;②瓶内应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成分,且它们之间可以构成食物链关系;③生态瓶不宜过大,投放的生物宜小不宜大,且数量不宜太多等等。、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瓶中的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BA瓶应放置在通风且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位置瓶长,原因是A瓶的物质和能量能自给自足D两组生态瓶进行对比实验,说明光照是所有生态系统必需的成分B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注:“”表示有,“-”表示无。生物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两个生态瓶中分别含有的生物各自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为保证生态瓶中的生产者生存状态良好,需提供光照,但要避免阳光直射,因为阳光直射会使瓶内温度升高过快,导致生物死亡,B正确;生态瓶只能满足物质的自给自足,能量由外界提供,C错误;两组生态瓶的差异在于有无光照,只能说明在该实验中光照是必需的成分,D错误。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真题·新题五年真题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D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正确;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正确;生物多样性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基本不变,D错误。2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3图10-31-12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图10-31-12有机物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蚯蚓为异养生物,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它不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除蚯蚓外,分解者还有细菌和真菌,它们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

图10-31-1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若要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首先要考虑生活垃圾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引进所需的分解者,还要考虑到分解者分解垃圾所需的外界环境,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解者才能快速高效地分解生活垃圾。主动植物根系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新题精选1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B“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值时开始捕捞,最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D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仅能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能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A错误;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B错误;在鱼群数量超过/2后开始捕捞,且捕捞后控制剩余量在/2时,最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C错误;由于沙漠环境比较恶劣,恢复力比较弱,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D正确。2图10-31-13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2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B伴随甲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C乙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图10-31-13B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A错误;伴随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B正确;乙过程可以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也可以代表化石燃料的燃烧,C错误;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若是蓝藻或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则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D错误。3我国“嫦娥四号”运载火箭内设计了一个密封的生物科普载荷罐,搭载了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蝇等生物作为样本。载荷罐内棉花种子率先发芽长叶,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输入能量B罐内的有机物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C载荷罐中含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其中酵母菌和果蝇属于消费者D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A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不断地输入能量,A正确;物质循环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的循环而不是有机物的循环,B错误;酵母菌属于分解者,C错误;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种类以及搭配比例,D错误。4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可传播登革病毒,雌蚊吸血,雄蚊不吸血而吸植物汁液。某科研团队培育了携带新型共生菌的白纹伊蚊,其中的雄蚊与野生雌蚊交配,产生的受精卵不能发育。该团队在试点小岛上大量释放携带新型共生菌的雄蚊,降低了野生白纹伊蚊的种群数量。该实验探索出的防治白纹伊蚊的新途径,有助于控制登革病毒的传播。1研究人员释放雄蚊后连续监测白纹伊蚊种群数量的变化,以检验实验效果。该实验选择封闭性较好的小岛而不是更开放的环境作为试点,从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考虑,其原因是。

小岛封闭性好,迁入率和迁出率低,对该实验结果影响小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在封闭的小岛上进行试点,是避免白纹伊蚊的迁入和迁出影响种群数量。2有人担忧降低白纹伊蚊数量后,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而多年的实验结果表明该举措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这主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其基础为调节。

自我调节负反馈白纹伊蚊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种群,其数量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但研究发现这种变化是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内的变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不会偏离正常功能,保持稳定。3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请据此原理设计一个降低白纹伊蚊种群数量的方案:

信息传递模拟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吸引雄蚊达到灭雄的目的,从而降低种群的数量雄蚊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辨别雌蚊的方位,这是白纹伊蚊间的物理信息传递,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所以根据这种信息传递方法人类可以利用音响设备模拟雌蚊扇动翅膀相同的声波,吸引雄蚊,进行诱杀,降低白纹伊蚊的出生率,降低种群数量。1核心概念1P101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P10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重点易错语句1P10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2P101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单方向的、逐级递减的,而不是循环流动。3P10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形式。物理信息的。4P107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P109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6P111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3边角知识1P10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2P107苹果园放置一个仪器,该仪器能产生与蜜蜂跳圆圈舞和摆尾舞相同频率的振动或声音,可以吸引蜜蜂采蜜,有助于苹果的传粉,从而提高产量。3P111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遭到破坏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低。4P113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物质、能量的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相对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光合作用量可用④-①表示B若②的量减小,则该生态系统消费者死亡率降低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③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积累有机物的量可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