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科技为何能走多远_第1页
趋势科技为何能走多远_第2页
趋势科技为何能走多远_第3页
趋势科技为何能走多远_第4页
趋势科技为何能走多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趋势科技为何能走多远

一些企业家可能会以微笑的方式说出他们在职业生涯的原因。如果你娶了一个好妻子,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如果你不幸娶了一个坏太太,像我这样,那你就只好当企业家了。此话和苏格拉底遥相共鸣。不知这是男人的悲哀还是女人的悲哀,婚姻竟成了大熔炉,幸福的人在其中溶化为糖,不幸的人因而百炼成钢。“趋势”公司有自己的特点,引起自己“夫妻店”“夫妻店”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它似乎总围着小本经营打转转,假如天时、地利一齐来帮衬,发展成家族企业,利益、矛盾、情面、效率种种纠葛难以避免,许多“夫妻店”在发展壮大之后反而分崩离析。张明正、陈怡蓁夫妻带着“趋势科技”从上个世纪成功地跨入了新世纪。十几年前,他们兜里揣着2000美金离开台湾,带着2个孩子和6箱行李到美国创业,如今的“趋势科技”已经是市值百亿、跻身于全球计算机病毒防治前列的知名企业,他们的传奇故事成了夫妻创业的成功版本。创业就得要资本,搞“旁门左道”的张明正说服了在银行做事的岳父大人,邀请岳父母和大舅子成为“趋势”的股东,30万美元换20%的“趋势”股份。虽然现在看来,他们也许是台湾最先进的风险投资家,眼光奇准,投资自家女婿回报率最高.可当初,岳父大人心里可能也怀疑小小的杀毒软盘能卖出什么好价钱,之所以投资,多半是心疼女儿,怕她受苦。*+可是创业岂有不吃苦的道理。刚开始时“趋势”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公司小到没有卫生间,他们最发愁的是怕客户要来公司谈生意.每次他们只能跟人家说:还是外面谈比较好,我们请你吃饭。那时是真正的“夫妻店”,员工只有陈怡蓁一个,岂止是“廉价劳动力”,简直就是“免费”,直到“趋势”创业两年后,陈怡蓁才领到薪水。“趋势”公司的发展契机源于和英特尔的“联姻”。“趋势科技”在美国IT市场苦苦挣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发展机会,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明正从未见过英特尔的管理者,为了公司发展也得硬着头皮去找,每次结果都是被秘书拒之门外。最后一次,他足足在副总裁的办公室门口等了5个小时,才有机会向他演示自己的产品。也许是他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打动了英特尔,再加上英特尔急于扩大芯片的市场份额,觉得配合“趋势”公司的杀毒软件会更好卖,于是破天荒地与一家小公司合作了,一方有钱有名,一方有产品有技术,大家各有所需。“趋势”公司的知名度得益于“梅丽莎”病毒。“梅丽莎”病毒疯袭互联网时,是“趋势”公司首先把解毒程序放到网上免费供人下载,因而一举成名。“趋势”的技术人员先是通过电子邮件发现的病毒,并确定它会迅速蔓延破坏网络,于是迅速采取了对策。早在CNN公布消息前3个小时,也就是发现病毒12个小时内,“趋势”的解毒程序已放到网上静候下载。“梅丽莎”病毒肆虐之后,人们开始注重网络安全,“趋势”的销售额也提升了一倍。十几年来,“趋势”公司发展成为同行业领先的国际公司。尽管当初是“夫妻档”白手打拼起家,但是当公司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在管理上就要走入正轨。张明正和陈怡蓁尽量避免“夫妻档”的弊端,采用透明的管理。比如财务,他们请专门的财务顾问来处理,不像人们印象里老板娘总是把持财政大权。再比如在公司管理上,实行民主制,多听别人的意见,不能一人说了算。公司高级管理层有15人,老板娘陈怡蓁的意见只占1/15。“趋势”在日本上市后,股价不断上升,时至今日,“趋势”公司已造就了不少百万美金的富翁。在“趋势”中,张明正和陈怡蓁各有所长,个性互补:张做CEO,负责全面事务,陈大学中文系出身,负责行销。工作中是上下级的关系,请示汇报程序和别人一样。谈到人们对“夫妻档”的种种看法,他们两人都看得很开,丈夫说:如果改善“夫妻档”可以为股东带来更高价值,那么,这个“夫妻档”应该拆。相反,如果拆了也得不到什么好处,那就没有拆的必要了。妻子说:“夫妻档”拆与不拆,只要不是要我们离婚.大概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我的行销总监的工作并非不可替代,但是,做他太太我是惟一的、无法替代的。时至今日,身家百亿美金的张明正和陈怡蓁生活态度未因金钱而改变,两个人都爽朗直率,有时甚至有点口无遮拦。张明正上班时甚至接受采访时总喜欢穿着心爱的公司形象T恤,陈怡蓁也是一付平常打扮。在公司party上,他们两人童心不改,脸上涂满油彩,穿着舞台戏装露面了,“够酷!”员工们一致喝彩,两人越发得意。其实他们并没有把创业看成多么了不起的大事,重要的是生命中的一段奋斗过程和奋斗带来的享受。有人问他们对大学生创业有什么想法,张明正惊奇地说:“大学时代就创业太早了吧?他们应该充分享受人生,去谈恋爱,去跳舞,创业是以后的事”。旋即开朗地哈哈大笑。“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基于的”当年汪潮涌和李亦非在美国谈恋爱时,有一位唐人街上的算命先生对他俩说:“你们如果结成夫妻,那就好比飞机在跑道上——马上就会一飞冲天。”这预言如今成了现实,不到10年的时间,这夫妻二人在各自的领域锋芒毕露,名气大噪,成为业界和媒体的宠儿。汪潮涌,曾任世纪最大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公司添惠公司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1999年5月,创建了信中利投资咨询公司,成立至今已为二十余家高科技企业提供财务顾问和直接投资服务,其中直接投资了10多家高科技企业,并成功地为十多家高科技企业募集超过2亿美元的资金。2000年,汪潮涌推出自己的网站一中华资本网,致力于提供网上投融资服务。李亦非,1994年底进入美国博雅公共关系公司北京公司,升至董事总经理。1999年上任全球传媒巨头维亚康姆公司中国区副总经理,现任MTV音乐电视频道中国区总裁。2000年,跻身《财富》每年评选的50位最佳女企业家之列,2001年,李亦非更是备受瞩目,与田朔宁、张朝阳、冯涛一起荣登《财富》评出的“25位全球企业新星”宝座,她的照片上了《财富》封面,出现在世界各地。成就和成就是不同的,但成功者身上却有相似的共性。李亦非的母亲曾告诉她:“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一生的导演。”汪潮涌和李亦非为自己导演的人生大戏接近传奇。汪15岁上大学,19岁获清华大学MBA硕士学位,20岁赴美留学,22岁已是华尔街的一员。李从小练剑10年,13岁成为全国武术比赛青少年剑术冠军,17岁出演电影《火烧圆明园》和《神秘的大佛》。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获硕士学位后在联合国总部公共信息部任职3年。在美国,李亦非认识了她至今仍认为是“相当完美的男人”汪潮涌,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一年之后共结连理,婚礼上人们由衷为这一对“来自中国的出色的年轻人”祝福。婚后的生活是完美的,这一对才子佳人式的夫妻互相欣赏,在异国的天空比翼双飞。然而在他们的家庭中,也面临过许多家庭所面临的选择:当夫妻双方都有事业发展机会时,如何取舍?牺牲谁?1993年,汪潮涌和李亦非从纽约回到香港,因为汪潮涌在摩根士丹利接受了亚洲的工作。为此,李亦非辞掉了自己在全美十大专业事务所——施科·赛门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对她个人而言是一个牺牲,丈夫对此非常感激,但是他们都清楚,丈夫当时的机会更好一些,这种选择对家庭而言是利益最大化的。他们相信两个人在一起的力量绝对大过一个人的力量。在香港时,汪潮涌的收入足以使他们的家庭维持高水平的生活,李亦非完全有条件悠闲地在家做太太。但她那样聪明好强的女人似乎更喜欢职场拼杀,更习惯显露才华,于是,在她怀孕期间,挺着大肚子就去面试,老板答应她等她生完孩子就可以来上班,这样,她得到了博雅的工作,并一步步在这个著名的公关公司中升职到在中国的头把交椅上。现在,她身为MTV中国区总裁,亦深受总部看重。维亚康姆董事长雷石东回答记者提问“选拔管理人才最看重什么素质”这个问题时,说“我们就是要亦非这样的人。”吴征和杨澜都曾:从“闪电结婚”杨澜很早就是公众人物了,这些年她的一举一动似乎都是在公众注目下。而她的夫婿吴征则没有那么高的知名度,尽管在某些商界精英圈子里他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尽管他拿各种中外学位如探囊取物般轻松,身兼数家公司要职,在香港获奖,但相形之下,杨澜是大众人物,吴征是小众人物。为此,杨澜为他叫屈:有的不认识吴征的人下意识地把他叫做“杨先生”!吴征也有点尴尬:陪杨澜签名售书时有人说杨澜的儿子应该姓“杨”。惟有在香港,吴征和杨澜共同出席的场合,杨澜被称为“吴太太”。这表明,吴征的主要业绩在海外,他在那里得到的认可更多。吴征曾任香港亚视总裁,打破了无线电视对香港收视率30年的垄断。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因而在1998年被香港旅游协会授予“香港亲善大使”称号,1998年10月获得“香港—澳门杰出人士评选委员会”颁发的“杰出传媒之星”奖。吴征和杨澜相识美国。美国是电视这种大众传媒的发源地和发达地,从技术、管理、运作及节目形式、内容等方面对世界各地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对于想在电视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在美国的学习和熏染是一份宝贵的经历。1994年,杨澜在荣获中央电视台第一届主持人“金话筒”奖后,激流勇退,到美国去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专业就读并获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她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共同创作的纪录片曾在全美电视网黄金档期播出。而吴征的海外留学生涯开始得很早,他1986年毕业于法国萨伏大学法语系,1989年获美国卡尔文一斯多克顿学院工商管理学士学位,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华盛顿大学硕士学位和美国巴灵顿大学博士学位。因为专业相同,志趣相投,吴征和杨澜几乎是“闪电结婚”,婚后他们来到香港发展自己的事业。吴征在亚视出任总裁,开始媒体管理的实践,杨澜在凤凰卫视推出《杨澜工作室》,继续电视主持人生涯,主持风格开始转型,向成熟理性深刻靠近。这一时期他们在香港传媒界并驾齐驱,各自的事业都上升了一个层次。吴征对电视事业兴趣浓厚.并有独到的见解,在美国业界有一定的影响,为美国国家电视科学艺术学院国际董事会董事,及该会全球互动电视研究与发展委员会主席、美国广播电视博物馆国际董事、美国广播电视科学艺术基金会董事。杨澜的采访也做得有声有色,采访对象包括贝聿明、索罗斯、张艺谋、金庸等大师,她站在了与这些影响世界的风云人物平等对话的位置。难怪杨澜后来出版的第二本书名叫《我问故我在》,她在提问中吸取人生智慧,她在提问中探讨文化、财富、成功、进取,她的职业大大丰富了她的人生阅历。一直到阳光文化的出现,吴征和杨澜才真正携手做他们自己共同的一个事业。吴征在亚视已经赫赫有名,后曾任天地数码CEO,现任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执行主席兼集团行政总裁。杨澜任主席。阳光卫视在2000年引起的关注颇多,国内各媒体纷纷报道杨澜和阳光卫视的动态,对这位前著名主持人涉足商海的大举动赞誉有加,赞誉声中,阳光卫视表现不俗,市值陡升,杨澜进入《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首富排行榜。面对热炒,杨澜非常冷静,她说这不过是股票市场的纸面价值,而现实中,她只拿作为主持人和制片人的报酬,而吴征在公司没有赢利之前是不拿工资的。似乎和往常一样,各个报刊凡是提到阳光卫视的配图都是杨澜自信而灿烂的笑脸,吴征隐身幕后,帷幄风云。不过,似乎没有什么动静的吴征在学术界却很走红,现在33岁的他同时受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的客座教授,在经营企业和讲学之余出版了专著《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国际传播战略》和《告别荒漠:新媒体与精神生态的重建》等书。创业很刺激,但创业也很艰苦。尤其像吴征和杨澜,原先在各自的位置上都做得很好,并且有了知名度,和别人相比这是有利的条件,但也带来一定的压力。现在.他们两人自身的知名度折射到阳光卫视公司上,但是关注过度可不是好事,今年传出阳光卫视亏损的消息,不明底细的人们都将此当作新闻去传播。杨澜不得不又站了出来说明真相:卫星电视行业一般都要通过6到7年的时间才能做到收支平衡,而阳光卫视的计划是在第18个月然有天赋、勤奋,但最重要的是具有识别机遇的慧眼,并抓住了每一个上升的机遇。他们感到幸运的是他们有共同的理想,能够共同创业,这样的机会并不是每一对夫妻都有的,等到将来年纪大的时候再回望这段日子,一定是非常难忘的。现在谈到成功,他们觉得早了点,但是只要做的是自己喜欢事情,就不算浪费人生。吴征和杨澜现在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阳光卫视对他们而言,就像第3个孩子,他们的时候就达到年度的平衡,从我们的不断增长的广告收入来看,前景是非常乐观的。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也对阳光卫视青眼有加,将它评选为将于2001年表现出众的20家“未来之星”小型上市企业之一(惟一一家中国公司)。吴征和杨澜的人生经历一步一步安排得特别紧密,几乎从未走过“废棋”,因此在三十多岁已经达到许多人奋斗一生才能取得的成功。这其中固为此付出的心血和时间甚至超过给予孩子的,这令这对正在奋斗的父母有些内疚,可生活没有十全十美,有得就会有失。阳光文化的定位是涵盖两岸三地,并且面向世界的节目公司,阳光文化的道路是讲好的故事,成为经营历史人文类节目的内容提供商。吴征和杨澜的传播理念是“网络时代,内容为王”,而在这竞争激烈的时代,“成王成霸”的道路是艰难的,但人们可以断定,阳光文化决不会离开这条道路。可是谁规定爱情、婚姻和事业一定要对立呢?我们这个世纪的偶像不是苦行僧也不是钻石王老五,他们生下来时并没有含着金勺子,他们曾经和我们一样是普通的男人和女人,他们聪明、受过良好的教育、目标坚定、野心勃勃,他们有非凡的嗅觉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伴侣,自己的同类,他们的爱情、婚姻成为事业成功的催化剂。他们以夫妻的形式出现,但更多意义上是已经超越男欢女爱的事业伴侣,不论谁在台前谁在幕后,他们之间心有灵犀,他们的婚姻助他们一飞冲天,成为时代的宠儿。他们令单打独斗的创业者艳羡不已,令找不着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