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联考)生物试题_第1页
沧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联考)生物试题_第2页
沧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联考)生物试题_第3页
沧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联考)生物试题_第4页
沧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联考)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河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联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蓝藻和酵母菌,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A。细胞壁和叶绿体B.线粒体和中心体C.核糖体和拟核D。核糖体和细胞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要求考生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相同点与不同的,明确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蓝藻属于原核细胞,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藻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及拟核等结构,可观察到酵母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液泡等结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因此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蓝藻和酵母菌,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综上分析,ABC错误,D正确.【点睛】易错知识点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模式图解大小较小较大本质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植物细胞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细胞核拟核,无核膜和核仁有核膜和核仁DNA存在形式拟核:大型环状;质粒:小型环状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质);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统一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2.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并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其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把大肠杆菌的DNA和蛋白质分离C.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吲哚乙酸D.1957年,克里克提出了中心法则【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高中生物教材中相关的生物科学史,要求考生识记并理解相关科学家的贡献,掌握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科学家严谨治学的精神.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A错误;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其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把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B错误;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液中分离出吲哚乙酸,C错误;1957年,克里克提出了中心法则,D正确.3.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噬菌体、HIV和人体神经细胞共有的元素是C、H、0、N、PB。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C.常吸入汽车尾气,可能在体内积累Pb等元素,因此Pb是人体需要的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Cu、Ca等含量虽然很少,但不可缺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内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明确细胞鲜重和干重条件下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种类,掌握细胞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噬菌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DNA,HIV的成分是蛋白质和RNA;人体神经细胞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还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质、无机物等多种化合物,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0、N、P,蛋白质共有的元素是C、H、0、N,因此噬菌体、HIV和人体神经细胞共有的元素是C、H、0、N、P,A正确;正常人体细胞中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B错误;常吸入汽车尾气,可能在体内积累Pb等元素,但Pb不是人体需要的元素,C错误;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Cu等含量虽然很少,但不可缺少,而Ca是细胞内的大量元素,D错误。【点睛】(1)方法技巧——谐音巧记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2)易错易混——走出元素与化合物的三个误区:误区一:易混淆元素与化合物的干重和鲜重。①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O>C>H>N;占干重百分比:C>O>N>H。②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水>蛋白质>脂质>糖类,但在占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误区二:误以为生物体内大量元素重要,微量元素不重要.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据元素的含量划分的。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误区三:易混淆“数量”和“含量”。人体活细胞中氧的含量最多,但氢原子的数量最多。4。人体的Mx蛋白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上,可表达出一类由干扰素诱导宿主细胞所产生的Mx蛋白(包括MxA和MxB)。其中MxA可阻止Tho病毒核酸进入细胞核,从而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MxA抗Tho病毒机理与抗体的免疫机理不同B。Mx蛋白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MxA和MxB蛋白可能在空间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D.Mx蛋白是干扰素的一种【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题给材料综合考查蛋白质结构多样性、遗传定律及人体免疫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题给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的判断。根据题意,MxA可阻止Tho病毒核酸进入细胞核,从而抑制该病毒的增殖,而抗体是通过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的,可见两者的作用机理不同,A正确;根据题意,人体的Mx蛋白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随着第21号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B正确;根据题意可知,MxA和MxB是两种不同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取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所以MxA和MxB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可能在空间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C正确;干扰素由T细胞合成并分泌,其成分是糖蛋白,Mx蛋白不属于干扰素,D错误。5.尿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用含有3H-尿苷的营养液处理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下列结构中有几处含有放射性①细胞核②线粒体③叶绿体④核糖体⑤内质网A.2处B.3处C.4处D.5处【答案】B【解析】尿苷参与RNA的合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含RNA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选B.6。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常用试剂显色的方法进行,下列鉴定方法正确的是A.水浴条件下,酒精与重铬酸钾发生作用呈现灰绿色B.观察染色体时可以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或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C。常温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D.抗体、抗原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的检测,要求考生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7.脂质体是以磷脂等物质制备的中空膜泡状结构的人工膜。转基因技术中的做法是将磷脂、胆固醇或其他脂质的乙醚溶液加入到DNA溶液中,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带DNA的脂质体小泡,其可被受体细胞内吞而实现基因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原理是膜的流动性B.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过程起到了运载体的作用C。转移前对植物受体细胞去壁可提高转移效率D.动物对导入的脂质体小泡会产生免疫反应【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成分及功能,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题给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的判断.根据题意,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带DNA的脂质体小泡,可被受体细胞内吞而实现基因转移,细胞内吞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过程起到了运载体的作用,可将目的基因(DNA)携带进入受体细胞内,B正确;植物细胞工程中,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可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有利于原生质体的融合,因此利用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带DNA的脂质体小泡,将DNA携带入受体植物细胞内,转移前对植物受体细胞去壁有利于脂质体小泡与植物细胞膜的融合,可提高转移效率,C正确;根据题意,该脂质体小泡的膜表面不含糖蛋白,因此动物对导入的脂质体小泡不会产生免疫反应,D错误。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B。液泡是植物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内有无机盐、色素等,不含蛋白质C。小肠黏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D。活的动物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A正确;液泡是植物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内有无机盐、色素等,也含蛋白质,B错误;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错误;死亡的动物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9.如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会影响图中②和③过程的速率B.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C.呼吸抑制剂不影响①和②过程的速率D.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后,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③【答案】B【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①是自由扩散、②是协助扩散,③是主动运输、④是胞吞,可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根据题意分析图形可知,图中①是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②是物质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③是物质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④是物质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温度会影响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而酶的活性会影响细胞供能,因此温度会影响图中②和③过程的速率,A正确;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①和②过程均不消耗能量,因此呼吸抑制剂不影响①和②过程的速率,C正确;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后,钠离子和钾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③,D正确。【点睛】1)易错知识点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性比较:项目特点原因实例影响因素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的流动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的吸收和Na+的排出①内因: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②外因:温度、pH、O2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2)方法技巧——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1)根据分子大小与对载体、能量的需要进行判断:(2)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10.下图表示某植物的一片叶子在条件改变前后吸收C02和释放02的有关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光照强度的变化也可以影响暗反应的速率B.强光开始照射后,短时间内发生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3和C5的含量分别是减少和增加C。据实线AB段变化可推测,强光照射产生的ATP和[H]除满足还原C3需要外还有剩余D。B点以后该片叶子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曲线考查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要求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实线表示暗反应速率,虚线表示光反应速率,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此题难度较大。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需要光照条件同时产生氧气,暗反应则消耗二氧化碳;分析图中曲线可知,由弱光变成强光,则光反应加速,氧气释放速率迅速升高;由强光变成弱光,则光反应减弱,氧气释放速率迅速下降,故图中虚线表示释放02的速率曲线,实线则为C02的吸收速率曲线,因此从实线变化情况可知,光照强度的变化也可以影响暗反应的速率,A正确;图中曲线表明,强光开始照射后,氧气释放速率急剧上升,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上升相对缓慢,即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迅速增多,还原C3生成C5速率也迅速升高,而固定C02(消耗C5)生成C3速率上升相对缓慢,故短时间内发生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3和C5的含量分别是减少和增加,B正确;据实线AB段变化可推测,强光照射产生的ATP和[H]除满足还原C3需要外还有剩余,C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实线表示暗反应速率,虚线表示光反应速率,B点以后实线与虚线重合,说明此时段该片叶子的光反应速率等于暗反应速率,D错误.【点睛】解题思路点拨——环境因素骤变对物质含量动态变化的判断:(1)分析方法:①需在绘制光合作用模式简图的基础上借助图形进行分析。②需从物质的生成和消耗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如CO2供应正常、光照停止时C3的含量变化:(2)含量变化分析过程与结果:条件过程变化C3C5[H]和ATP模型分析光照由强到弱,CO2供应不变①过程减弱②③过程减弱,④过程正常进行增加减少减少光照由弱到强,CO2供应不变①过程增强②③过程增强④过程正常进行减少增加增加光照不变,CO2由充足到不足④过程减弱,①②③过程正常进行,随C3减少②③减弱,①过程正常减少增加增加光照不变,CO2由不足到充足④过程增强①②③正常进行,随C3增加②③增强,①过程正常增加减少减少11.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a、d点在纵轴方向上均上移B.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D。c点时该植物的02产生量为N1一N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要求考生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b点为光补偿点,c点为光饱和点,d点出现光饱和现象,a点的纵坐标代表细胞呼吸强度,可据此分析答题。根据题意,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则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细胞呼吸强度增强,所以a点上移;d点对应的纵坐标代表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因此d点在纵轴方向上也应该上移,A正确;由于b点时净光合作用强度为0,即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因此b点前植物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a点时叶肉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除受温度影响外,还受环境中氧气浓度、植物含水量等其他因素影响,C错误;c点为光饱和点,c点时该植物的02产生量(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释放的02量+细胞呼吸吸收的02量=N1+N2,D错误。【点睛】解题方法指导:(1)光合作用曲线中补偿点和饱和点移动规律:(1)补偿点的移动:①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CO2(或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左移.②呼吸速率基本不变,相关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CO2(或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左移。(2)饱和点的移动:相关条件的改变(如增大光照强度或增大CO2浓度)使光合速率增大时,饱和点应右移,反之左移。(2)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1)绿色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或非绿色组织测得的数值为呼吸速率(A点)。(2)绿色组织在有光条件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测得的数据为净光合速率.(3)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植物生长速率取决于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即“净光合速率",切不可盲目地认为总光合速率越高时,植物生长越快。1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淀粉溶液作底物B.在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C。分离叶绿体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纸层析时色素带颜色将变浅D.可以对菠菜叶片进行健那绿染色,观察线粒体的分布和形态【答案】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教材中的相关实验,要求考生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选择,能熟练操作并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若选择淀粉溶液作底物,则应选择碘液进行检测,而碘液加入会改变反应液的pH值,故不能选择淀粉作为底物,A错误;在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实物,不属于物理模型,B错误;分离叶绿体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色素提取液浓度降低,纸层析时色素带颜色将变浅,C正确;菠菜叶片呈绿色,会对观察健那绿染色后的线粒体颜色产生干扰,D错误。1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但物质运输效率降低B。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且蛋白质的种类有变化C。癌变的细胞中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代谢中有特殊的蛋白质产生D.细胞凋亡时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变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正确;细胞分化时细胞内遗传物质不变,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变化,B错误;癌变的细胞中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代谢中有特殊的蛋白质产生,C正确;细胞凋亡时与凋亡相关的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14.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d的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最适于观察染色体B。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是a、b、c、f、eC.细胞周期的长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D.秋水仙素对细胞a起作用,使染色体加倍【答案】C【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要求考生理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a处于间期、b处于前期、c处于中期、d处于后期、e处于末期,f是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据此分析答题。分析图形可知,c处于中期,d处于后期,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A错误;根据题意,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结束时染色体平分到两子细胞中去,所以图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细胞是a、b、c、f,B错误;细胞周期的长短不是固定的,其时间长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C正确;在细胞分裂前期,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因此秋水仙素会对细胞b起作用,使染色体加倍,D错误。【点睛】解题思路点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为例):①数量变化: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4N4N→2N染色单体0→4N4N4N00核DNA2N→4N4N4N4N4N→2N②曲线变化模型:15。如图是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均不同B.甲、乙和丙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不同但每个染色体组中均含2条染色体C。乙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极体D.丙细胞中基因A和a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本题结合图像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分辨出图中a基因出现的原因,进而判断各选项。结合题意分析图像可知,甲图细胞的每一极均含有染色单体但不含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细胞的每一极均不含有染色单体但含由同源染色体,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中含有2个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错误;甲、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4和8,核DNA含量均为8,A错误;甲、乙和丙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不同但每个染色体组中均含2条染色体,其中甲、丙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乙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B正确;丙细胞中基因A和a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根据该动物体的基因型AA可知,a基因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D错误。16.“细胞核重编程”是指将人类成熟的体细胞重新诱导回干细胞状态,它们就有再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细胞的可能,可应用于临床医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重编程和干细胞的再分化均与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相关B.干细胞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D。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分析细胞核重编程涉及到分化,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细胞的全能性只是最后得到完整个体,而“细胞核重编程"诱导体细胞回到肝细胞状态,B错误;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C正确;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D正确.17。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某个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或2条Y染色体B。若两图均表示减数分裂,则基因重组发生在两图的CD段C。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D.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含有2个或4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及核DNA含量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此题难度较大.分析图形可知,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全部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一定含有1条Y染色体,雄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和中期细胞内可能不含Y染色体,也可能只含有1条Y染色体,而雄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后期细胞内可能不含有Y染色体,也可能含有2条Y染色体,A错误;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基因重组发生在图1的BC段;图2只能表示有丝分裂不能表示减数分裂,若图2表示减数分裂则只能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不能表示减数分裂全过程,此时基因重组可发生在BC段,B错误;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图1的CD段发生着丝点分裂,而图2的CD段为末期开始时发生的变化,即两极分别形成两个细胞核,C错误;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图1的DE段为后期发生的着丝点分裂,导致一个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而图2的DE段为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此时一个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D正确。【点睛】解题方法点拨:1)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根据上图曲线可得到下表结论:A→BB→CC→DD→E减数分裂对应时期MⅠ前的间期MⅠ全过程和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有丝分裂对应时期间期前期和中期后期末期2)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数目变化曲线:(1)图甲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①,表示减数分裂的是②。(2)图乙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③,表示减数分裂的是④。18.下列概念图中错误的是A。①④⑤B。①③④C。⑤⑧D.⑦⑧【答案】C【解析】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及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分析图形可知,有丝分裂后期,随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体分离,①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②③正确;受精作用过程中,随着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汇合,④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⑤错误,⑥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之自由组合,⑦正确,⑧错误;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19.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均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C.在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可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分别用含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来标记噬菌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并能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点睛】易错知识点拨:(1)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针对整个生物界的生物来说的,具体的一种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者RNA,没有“主要"这一说法.20。如图是某细胞中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酶b的结合位点是RNA上的起始密码子B。转录时需要酶a和酶b的共同作用C。图中3个过程都可以发生A—T、C一G碱基互补配对D。DNA中的碱基序列决定了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要求考生理解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酶a是DNA聚合酶,催化的是DNA复制过程;酶b是RNA聚合酶,催化的是转录过程;结构c是核糖体,其上进行的是翻译过程,可据此分析答题。分析图形可知,酶b是RNA聚合酶,其结合位点是DNA上的起动子,A错误;转录时需要酶b(RNA聚合酶)催化,不需要酶a(DNA聚合酶)参与,B错误;图中DNA复制过程会发生A—T、C一G碱基互补配对,但转录和翻译过程中A只能和U配对,C错误;由于转录和翻译过程均遵循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中的碱基序列会决定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D正确。21。下图表示生物界的中心法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健康的人体内可以发生图中所有过程B。烟草花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发生①→②→③→④的过程C.⑤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D.该图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中心法则”,要求考生理解中心法则的内涵,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①-⑥分别为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RNA复制、翻译,可据此分析答题。分析图形可知,健康的人体内可以发生图中①DNA复制、②转录和③翻译过程,A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是一般RN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发生⑤RNA复制和⑥翻译过程,B错误;④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C错误;该图(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D正确。【点睛】易错知识点拨1)中心法则与生物种类的关系:(1)细胞生物及噬菌体等DNA病毒的中心法则:(2)烟草花叶病毒等大部分RNA病毒的中心法则:(3)HIV等逆转录病毒的中心法则:2)明确不同细胞中的中心法则途径:高等动植物只有DNA复制、转录、翻译三条途径,但具体到不同细胞情况不尽相同,如根尖分生区细胞等分裂旺盛的组织细胞中三条途径都有;但叶肉细胞等高度分化的细胞无DNA复制途径,只有转录和翻译两条途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信息传递。22。-株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可以正常联会产生二倍体配子,也可异常联会形成三倍体配子和单倍体配子,二者都可以正常受精产生子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联会后形成AA、aa两种配子;异常联会后形成A、a、Aaa、AAa四种配子B。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发生了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C.该植株利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培养的个体均为纯合子D。若只进行正常联会,自交后代出现aaaa个体的概率是1/3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及遗传规律,要求考生理解染色体数目变异及其减数分裂过程,根据题意和图形判断出正常联会和异常联会时分别形成的配子种类和比值,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根据题意,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若正常联会可形成的配子种类及比值为AA:Aa:aa=1:4:1,自交后代出现aaaa个体的概率是1/36,若异常联会后形成的配子种类及比值为A:a:Aaa:AAa=1:1:1:1,A错误,D正确;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该植株利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培养的个体可能为纯合子(如aa或AA),也可能为杂合子(如AAa或Aaa),C错误。2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每只小桶分别代表相应的雌、雄生殖器官B.乙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C.甲同学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甲、乙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才科学准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要求考生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明确模拟的对象和过程,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实验中甲同学的Ⅰ、Ⅱ两只小桶分别代表相应的雌、雄生殖器官,乙同学的Ⅲ、Ⅳ小桶两只小桶代表的是同一性别的生殖器官,A错误;乙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随机结合,B错误;甲同学模拟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及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错误;甲、乙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才科学准确,以减少实验误差,D正确.24.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和纯合的绿色皱粒杂交(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产生的F1自交得到F2,然后将F2中全部的绿圆豌豆自交,则F3中纯种绿圆豌豆占F3的A。1/3B.1/2C。2/3D。5/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用,要求考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析分析、推理和计算。根据题意,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和纯合的绿色皱粒(yyrr)杂交(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产生的F1(YyRr)自交得到F2,则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然后将F2中全部的绿圆豌豆(yyRr:yyRR=2:1)自交,则F3中纯种绿圆豌豆(yyRR)占F3的2/3×1/4+1/3×1=1/2,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25.如图是某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态示意图(字母代表基因)。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染色体发生基因突变B。图中的四分体结构异常C.图中的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现型无异常D.该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要求考生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倒位”这种变异的特点,能根据图中的“倒位环"判断出所属的变异类型,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分析图形可知,该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联会时期形成的四分体中,一条(异常的)染色体形成了形成了“倒位环"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即染色体中的基因序列由abcdef变为adcbef,A错误,B正确;图中的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表现型会异常,C错误;该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的减数分裂中的联会过程,D错误。26。如图表示农作物育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育种途径Ⅰ→Ⅲ→Ⅵ和Ⅰ→Ⅴ都利用了杂交的方法,但目的不同B.育种途径Ⅰ→Ⅲ→Ⅵ所需时间明显短于Ⅰ→ⅤC。Ⅳ过程需用秋水仙素处理,着丝点不能一分为二导致染色体加倍D。需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只有Ⅲ【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育种,要求考生理解不同生物育种方式的原理和方法,明确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Ⅰ、Ⅴ过程为杂交育种,Ⅱ、Ⅳ过程为诱变育种,Ⅰ、Ⅲ、Ⅵ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可据此分析答题。分析图形可知,途径Ⅰ→Ⅲ→Ⅵ为单倍体育种,Ⅰ→Ⅴ为杂交育种,两者都利用了杂交的方法,杂交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实现基因重组,让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体上,A错误;图中育种途径Ⅰ→Ⅲ→Ⅵ所需时间(3年)长于Ⅰ→Ⅴ(2年),B错误;图中Ⅵ过程需用秋水仙素处理,使纺锤丝不能形成纺锤体而着丝点能一分为二,导致染色体加倍,C错误;图中需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只有Ⅲ,此过程可得到单倍体幼苗,D正确.2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B.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也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抗生素的使用诱导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与进化,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产生的不同抗药性个体进行定向选择,使细菌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错误。【点睛】易错易混——关于生物进化必明的六个易混点:(1)突变≠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3)形态、结构一致≠同一物种。形态、结构一致的生物,有可能具有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生物形态、结构相同,但繁殖期不同,这两个种群的生物具有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4)能产生后代≠同一物种。两个个体能够交配产生后代,有可能子代高度不育,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不育,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5)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6)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28。如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逐渐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代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B.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C。种群1、2承受不同的选择压力,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D。种群1、2、3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一个基因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要求考生理解种群、种群的基因库等概念,明确地理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根据题意分析图形可知,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代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A正确;由于环境条件差异,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B正确;种群1、2承受不同的选择压力,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C正确;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组成一个种群,图中种群1、2、3生活在3个不同的区域内,属于3个不同的种群,每一个种群内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一个基因库,D错误.29.如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及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表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对胚芽鞘的生长有促进作用B。②和③结果表明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物质分布不均有关C。若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D。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植物向光性实验,要求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分析实验,进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图中②和⑤、③和⑥均能构成对照实验,其自变量是琼脂块中是否含有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生长情况,对比这两组的实验结果,可知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对胚芽鞘的生长有促进作用,A正确;②和③也可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自变量是含尖端产生化学物质的琼脂块放置的位置不同,因变量是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生长情况,对比这两组的实验结果,可知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物质分布不均有关,B正确;由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只能是胚芽鞘的尖端,图中①〜⑥组胚芽鞘均已经去除了尖端,均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此若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该实验,会得到与黑暗处理时相同的实验结果,C错误;图中②和⑤、③和⑥均能构成对照实验,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D正确。30.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肯定不同B.茎的背地生长和根的向地生长均说明生长素有两重性的特点C.生长素与其他植物激素共同作用调节植物的生长D.生长素通过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导致植物的生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要求考生理解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不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仅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含义及常见实例.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也可能相同,A错误;茎的背地生长只能反应出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反应出抑制作用,而根的向地生长可说明生长素有两重性的特点,B错误;生长素与其他植物激素共同作用调节植物的生长,C正确;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不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但能调节植物的生长,D错误。31。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通过人工合成获得,也可从植物体内提取获得B.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激素进行调节,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C。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效果稳定,无副作用,应大力推广D。用赤霉素处理大麦,通过促进大麦种子发芽,进而产生更多的α-淀粉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及其应用,要求考生理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掌握不同植物激素的功能和应用实例,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来源及其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人工合成的,A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激素进行调节,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B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的特点,但使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人们原来没有预料到的影响,因此应有控制的使用,C错误;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D错误。32.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体侵犯的最重要的保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清除自身癌变的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C。呼吸道中的溶菌酶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D。二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浆细胞不全来自记忆细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免疫,要求考生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明确人体免疫的三道屏障,掌握二次免疫过程及其特点。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正确;清除自身癌变的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B错误;呼吸道中的溶菌酶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二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浆细胞不全来自记忆细胞,还可以来自B细胞,D正确。3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液组成B.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有关,蛋白质的影响较小C.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要求考生明确内环境的组成,理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及其意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A错误;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B错误;饮水不足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经过神经—体液调节,会导致内环境稳态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D正确。34。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长时间处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产热量〉散热量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C。下丘脑是体温的调节中枢,而大脑皮层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D。据图可知,神经递质能使肌肉收缩或者腺体分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的体温调节,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长时间处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说明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上图中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激素,b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该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B正确;下丘脑是体温的调节中枢,而大脑皮层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C正确;据图可知,神经递质能使肌肉收缩或者腺体分泌,D正确.35。反射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如图为人手指意外触碰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兴奋在M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B。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在b上无膜电位变化C。与神经递质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线粒体D。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缩手反射,要求考生理解反射弧的组成,理解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过程,明确缩手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M是传入神经,兴奋在M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A正确;N是传出神经,a是脊髓灰质后角,b是突触,c是脊髓灰质前角,兴奋只能由a→b→c,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在b上无膜电位变化,B正确;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神经递质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线粒体,C正确;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D错误。36.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调查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不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C。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D。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要求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实验操作过程,能熟练完成实验的能力。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记录实验结果,A错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食物来源和生活条件有差异,也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B错误;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C正确;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趋湿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错误。37.某水库已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其中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库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空间特征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利用大网眼的渔网进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结果比实际种群密度偏大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种群的概念和种群的特征,明确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过程,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水库中所有的鱼种类不同,属于多个种群,A错误;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在发生变化,但物种丰富度基本不变,B错误;利用大网眼的渔网进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不会改变,因此得到的结果也不变,C错误;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38.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迁入新环境中的种群一定呈现“J”型增长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速率越来越小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D.种群K值只受生物的生存能力等遗传因素影响,不受环境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要求考生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明确两种曲线的特点及其前提条件,知道种群“K”值的含义及影响因素。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J”型增长,迁入新环境中的种群不一定呈现“J"型增长,A错误;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会减小,B错误;在自然界中,受环境条件限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C正确;种群K值既受生物的生存能力等遗传因素影响,也受环境影响,D错误。3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的是A.初级消费者未被利用的能量B。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明确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来源和去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值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初级消费者未被利用的能量属于其用于生长繁殖的能量,因此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A不符合题意;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也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B不符合题意;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C不符合题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D符合题意。【点睛】解题思路点拨-—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分析:(1)过程图解:(2)相关分析:①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②同化量(b)=摄入量(a)-粪便量(c)=呼吸消耗量(d)+净同化量(e)=呼吸消耗量(d)+流入下一营养级(i)+被分解者利用(f)。③净同化量(e)=同化量(b)-呼吸消耗量(d)=流入下一营养级(i)+被分解者利用(f)。4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但恢复力稳定性高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要求考生知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明确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丰富度低,营养结构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A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C错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二、必修题41.图1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的部分代谢活动,其中a、b、c代表不同的细胞器,①〜⑤代表不同的物质。图2表示该植物一昼夜(0时至24时)内C0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图3表示一昼夜内密闭容器中02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物质②、⑤分别表示_________,结构c表示___________。写出a内合成④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2)图2:曲线CE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植物一昼夜内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是___________(填字母).(3)图3:该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0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02量相等的点是__________,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02、ATP(2).液泡(3)。C02+H20(CH20)+02(或6C02+12H20C6H1206+6H20+602)(4).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减弱(5).G(6).B、C(7).否(8)。密闭装置内的02含量比实验前低(说明该植株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多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因此没有有机物积累)【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过程,要求考生能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实践应用;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1中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c是液泡,①-⑤分别是水、C02、02、葡萄糖(糖类)、ATP;图2中B、G两点时净光合作用为0,图3中B、D两点时净光合作用为0,可据此分析答题.(1)分析图1可知,图中物质②、⑤分别表示C02、ATP,结构c是液泡,a是叶绿体,物质④是葡萄糖(糖类),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为:C02+H20(CH20)+02(或6C02+12H20C6H1206+6H20+602)。(2)分析图2可知,曲线CE段变化的原因是环境光照过强,环境温度过高,植物叶表面的气孔关闭,C02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图中B、G两点时净光合作用为0,此时实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B、G两点之间的时间段植物净光合作用一直大于0,即一直进行有机物的积累,而G点以后净光合作用小于0,因此植物一昼夜内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是G。(3)图3表示一昼夜内密闭容器中02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因此曲线上升说明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而曲线下降说明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小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因此曲线走势的折点表明此时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等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故该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0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02量相等的点是B点和C点;植株经过一昼夜后,D点的氧气含量低于A点,密闭装置内的02含量比实验前低,说明该植株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多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因此没有有机物积累.42.图1、图2分别表示1000m持续全速游泳对女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影响研究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2)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1000m持续全速游泳导致女运动员胰岛素水平__________,合理的解释有____________(填字母).a。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b.收缩肌群对胰岛素的利用量减少c.胰岛素为运动提供能量d。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3)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是GLUT4。结合图3分析,蛋白M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体内产生GLUT抗体,引起糖尿病,免疫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同生理期、运动情况(2).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3)。降低(4)。a、d(5).识别(结合)胰岛素并完成信号转导(或进行信息交流)(6).自身免疫病【解析】本题结合实验考查胰岛素的功能及血糖平衡调节,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实验结果和图形,经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根据题意分析图形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理期(即图1和图2的横坐标)和运动情况(即图1和图2的图例说明),因变量是雌二醇和胰岛素水平.(2)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图2表明1000m持续全速游泳会导致女运动员胰岛素水平降低,而剧烈运动会降低血糖浓度,因此女运动员胰岛素水平降低的原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以及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岛素作为信息分子仅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活动,不能为运动提供能量,收缩肌群也不利用胰岛素。(3)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是GLUT4,分析图3可知,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后完成信号转导(或进行信息交流),刺激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4,促进葡萄糖跨膜运输进入细胞。(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若体内产生GLUT抗体,则葡萄糖跨膜运输进入细胞会发生障碍,引起糖尿病,其原因是体内产生的GLUT抗体与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结合,使得胰岛素不能正常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这在免疫学上称之为自身免疫病。43.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正常人群中每70人中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限制酶MspⅠ作用于Ⅱ1、Ⅱ2、Ⅱ3及胎儿Ⅲl(羊水细胞)的DNA,产生不同的片段(kb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苯丙酮尿症,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2)Ⅰ1、Ⅲ1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3)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现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___________倍。(保留两位小数)(4)已知该家系也是红绿色盲症遗传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家族,其中Ⅲ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Ⅱ3与这两种遗传病有关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PKU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答案】(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Aa、Aa(3)。46。67(4)。AaXBXb(5).1/3360【解析】本题结合图形可题给信息综合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及发病率的计算,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给信息判断出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并结合图2判断出Ⅱ2、Ⅱ3和Ⅲ1的基因型都一定为Aa,可据此分析答题.(1)根据题意可知,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表达可产生苯丙氨酸羟化酶,催化正常人体内的苯丙氨酸代谢,而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则不能表达产生苯丙氨酸羟化酶,导致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引起苯丙酮尿症,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分析图1可知,Ⅰ1和Ⅰ2正常而其女儿Ⅱ1患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的基因型一定为aa,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一定为Aa;Ⅱ1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结合题意分析图2可知,由于Ⅱ1的基因型一定为aa,限制酶MspⅠ剪切后形成的19kb基因片段为a基因,则23kb基因片段为A基因,故根据图2可知,Ⅱ2、Ⅱ3和Ⅲ1的基因型都一定为Aa.(3)由上述分析可知,Ⅱ2和Ⅱ3的基因型都一定为Aa,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现正常,则这个孩子的基因型及比值为AA:Aa=1:2;这个孩子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由于正常人群中每70人中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2/3×1/70×1/4=1/420,而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为1/70×1/70×1/4=1/19600,因此该孩子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1/4201/19600=46.67倍(保留两位小数)。(4)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Ⅲ1是红绿色盲患者(一定含有Xb),由于其父亲Ⅱ2色觉正常(基因型一定是XBY),故Ⅲ1的红绿色盲基因(Xb)只能来自母亲,而母亲Ⅱ3色觉正常,因此Ⅱ3与这两种遗传病有关的基因型是AaXBXb。若Ⅱ2(基因型是AaXBY)和Ⅱ3(基因型是AaXBXb)再生一个正常女孩,则该女孩的基因型为AA:Aa=1:2,XBXB:XBXb=1:1;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BY,同时为苯丙酮尿症携带者(Aa)的概率为1/70,则该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基因型只能是XbY)的概率为1/2×1/4=1/8,生一个PKU患者的概率为2/3×1/70×1/4=1/420,因此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PKU患者的概率为1/8×1/420=1/3360。44。由于人类对能源过度的开采和利用,造成了环境污染,出现了雾霾等恶劣天气。某城市在城市周围建造了人工湿地,对城市环境的优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图1表示人工湿地的结构,图2表示该市生物科学研究所设计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图,集种植、养殖、休闲、环保于一体.图3表示图2的部分能量流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湿地中由浅及深生长着不同的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在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C元素是以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的.(2)在人工湿地中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可以提高景观的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3)图2中人和草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大大提高了_____________。(4)图3中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2)。水平(3).有机物(4).直接(5).捕食和竞争(6).能量的利用率(7).14%【解析】本题结合图形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利用等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进行分析、判断和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