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儒家推崇的道德至善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幸福问题的深刻思考。“孔颜之乐”是一种克己向善、安贫乐道的德性幸福观,孔子旗帜鲜明地主张“贫且乐”的德性幸福,获得幸福生活的首要标志就是德性的完满,反对世俗的物质幸福,也就是强调道德境界的提升与精神境界的升华,将幸福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级。孟子的道德哲学力图建构的是一个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进一步追求个体向善的道德人格境界,进而实现“天人合一”的终极幸福。孟子提出“君子三乐”是对孔子的德性幸福观的创新与发展。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从自身的品行、家庭的美满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三个维度道出了人生幸福之真谛。孟子毅然将“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视为君子一乐,旗帜鲜明地将家庭幸福纳入到幸福观的范畴,把“孝悌”视为幸福起点,使幸福从虚幻世界拉向现实生活,使得每一个人都具备追求幸福的权利与能力。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德性幸福观,也使得儒家幸福观更加贴近实际,走近生活。孟子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幸福视为幸福之源,使得孟子幸福观具有平民化的特点,但孟子的幸福绝非仅仅包含功利幸福,其幸福的实质为精神的自由、道德境界的提升,因而又具有道德超越性。君子二乐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天人合一之乐,道出了天与人的紧密关系,天道与人道的互通,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蕴。孟子“天人合一”之乐主要是对道德问题进行考察,是道德完满后与天地合为一体的精神自由。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离娄下》)君子必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不为外物叨扰,犹如婴孩一样单纯洁净,具备天真淳朴的本性。“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孟子认为人人具有善良本心,即恻隐之心、羞愧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乃仁义礼智之端,犹如人之四体,甚为关键。人人都有道德需要,道德需要得到满足,内心会产生获得感、满足感,孟子将这种内心的愉快情感称作“乐”。孟子又曰:“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孟子道德哲学的至高境界就是“天”,而“万物皆备”体现的就是一种天地境界,人对幸福的追求超越了世俗的限制,通晓万事万物之本性,实现人精神的自由自觉。“诚”乃立身之本,处世之道,在“万物皆备”的基础上,反躬自省诚实守信,达到至诚境界,是人生一大乐事。人与天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性,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孟子看来“心”“性”“天”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尽心方能知性,知性即可知天。人之本心根源于人之本性,不断挖掘内在的恻隐、羞愧、辞让、是非四心,就会了解人的善良本性,而人心中的善即为天道,“养浩然之气”进而实现“天人合一”之道德境界。《孟子》一书中多次出现“教”字,并将育才视为君子第三乐,这是从社会幸福的角度出发的“教育之乐”。孟子为何将育才视为君子一大乐事?这就需要从孟子对于教育的理解角度出发来考察这一问题,君子自身可以节制欲望,躬行道德实践,进而获得幸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但怎样将仁爱之心惠及更多人呢?唯有通过教育这一途径。“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对于前来求学者不拒绝,怀着一颗广育英才之心去从事教育事业,培育贤德人才。“则斯道之传得之者众”,君子之间相互切磋交流,传播“善端”思想的过程也可称之为教育。“而天下后世无不被其泽矣”,圣人先贤思想、主张广为流传,也是人生一大乐事。育才之乐是对儒家德性幸福的创新与发展,为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提供了指引。(摘编自《从“孔颜之乐”到“君子三乐”:儒家德性幸福的现代生活化启示》)材料二中国哲学要求为生命、生存、生活而积极活动,要求在这活动中保持人际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作为环境的外在自然的和谐,与作为身体、情欲的内在自然的和谐)。因之,要求在现实的世俗生活中取得精神的平宁和幸福亦即“中庸”,就成为基本要点。实际上,它乃是一种体用不二、灵肉合一,既具有理性内容又保持感性形式的审美境界,而不是理性与感性二分、体(神)用(现象界)割离、灵肉对立的宗教境界。审美而不是宗教,成为中国哲学的最高目标。“乐”在中国哲学中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成果和表现。就“天”来说,它是“生生”,是“天行健”。就人遵循这种“天道”说,它是孟子和《中庸》讲的“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而“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它所指向的最高境界即是主观心理上的“天人合一”,到这境界,人与整个宇宙自然合一,即所谓尽性知天、穷神达化,从而得到最大快乐的人生极致。可见整个极致并非宗教性的而毋宁是审美性的。(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颜之乐”超越了世俗物质层面的幸福,其道德至善的理念将中华民族的幸福观升华至道德和精神的崇高境界。B.“孔颜之乐”强调克己向善、安贫乐道;“君子三乐”起于家庭幸福,不再关注虚幻世界的幸福,更贴近生活。C.孟子之所以提出育才之乐,是因为他认为教育是将个人的仁爱之心、圣人先贤的思想主张广为传播的唯一途径。D.无论“孔颜之乐”或“君子三乐”,都以现实中世俗生活的精神平宁为基点,以体用合一的审美境界为最高目标。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贵在以血缘亲情为纽带,从自身、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构建了社会伦理道德体系。B.孟子秉持平民化幸福观,所以将家庭的“孝悌”看作幸福的起点,以让每个人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和能力。C.孟子以人之本性为源,以人心之善为天道,向往“心”“性”“天”内在的一致性,这种境界是人生极致。D.中国哲学的“乐”强调天道生生不息和人至诚至信的自然合一,孕育了主观心理上的“天人合一”的境界。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儒家德性幸福观有差别的一项是(

)A.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B.仁道莫先于亲亲,推其余,“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而况故旧乎?C.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4.相较“孔颜之乐”,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在德性幸福的对象和内容两方面有哪些开拓?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4分)5.李大钊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请结合材料,说说你对李大钊提倡的青年之“乐”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张铁匠贾平凹牛站在崄畔,伸嘴去吃酸枣刺。狗卧在门道里一直在啃骨头。骨头早已成了黑棒子,狗不在乎有肉没肉,它好的就是那股味道。东头的铁匠铺里一直在叮叮咣咣敲打,西头的弹棉花店里一直在嗡嗡作响,整个后晌石坡村都在软硬相间的声音里。石坡村之所以在白芦峪出名,就是有张家的铁匠铺和司家的弹棉花店。但是,张家看不起司家。张铁匠打铁打乏了,要喝酽茶,收拾了锤子,也让儿子歇下。儿子歇下就是吹唢呐,吹出的像放屁,唾沫星子都喷出来,风一吹又落在自己脸上。儿子是个笨家伙。张铁匠抬头看到远处的梁背上过来了人,说:把那些货都挂出来!新打造的扎锨、铲锨、板镢、犁铧、齿耙、镰刀、钢钎、撬杠以及碾滚子梿枷轴,解板的长锯,锥子央子钩子钉子,齐齐挂了铺门两边的木架上和摆了木架前的摊位上。来人果然是买家,要挑一把牙子镢。张铁匠明明知道是羊角村的,却要问:哪个村的?回答是:羊角村的。张铁匠又说:羊角村不是也有铁匠铺吗?那人说:这不是货怕比货嘛!爷爷是铁匠,爹是铁匠,张铁匠也打二十年铁了,要把手艺再传下去,儿子却越来越心不在焉。他常常用钳子从炉火里夹出一疙瘩铁,在砧子上用小锤子敲,让儿子抡起大锤子砸,敲两下,砸一下,他觉得节奏有致,叮叮咣咣着是戏台上一出戏,但后来,砸着砸着火锤子就乱了,他呵斥:咋啦?儿子说:我瞀乱。这些年里白芦峪里的年轻人时兴着出山进城去打工,他知道儿子受了诱惑,强压着没有让儿子外出,而儿子要么吊个脸,要么消极怠工,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三年。村子里已没了牛,连狗都没有了,来买锨、锄、镢头的越来越少,而齿耙犁铧、钢钎、撬杠几乎无人问津。铁匠铺的炉火再不日夜通红,大锤子小锤子的敲打声,响一会儿就消停了。而西头弹棉花店里的嗡嗡声依旧。这使张铁匠恨恨不已,他问儿子:咱村你那些同学去了城里,峪里别村的那些同学也都去了城里?儿子说:就是。他说:都不种地啦?儿子说:种一年地抵不住打一月工。他告诫儿子:这不会长久的,是农民么能不种地?种地能不用农具?咱多打些铁货放着。父子俩是打造了一批铁货,却一直堆放在柴棚里。到第四年,一件都没卖出去,铁匠铺就关门了。没了铁打,张铁匠腰却疼起来,脾气也比以前坏。儿子每天一早往镇上跑,天黑才回来,说县政府在发展旅游产业,镇街都开始改造老铺面房了,他和人正谋划着做些生意,张铁匠骂儿子:放着家传的手艺,做什么生意!腰疼得站不住,睡在躺椅上了,还在骂。儿子再也不怕爹骂了,先是出去偶尔夜不归宿,后来就十天半月不回来。终于回来了,却让爹打造一批铁叉,说游客要亲自去河滩体验叉鳖。打铁叉是小活,用不着儿子抡大锤子,他一个人能干,干着腰也不疼了。他打造了四十个铁叉,儿子和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久,儿子又订新货了,说是他们在临河岸上修三千米木头长廊,钉子的需求量很大。张铁匠再生炉火,开始打造钉子,叮叮当,叮叮当,白天打,夜里还点了灯打。这天下雨,铁匠铺外边的场子上积了水,雨还下着,水面上的雨脚像无数的钉子在跳跃,张铁匠突然就不打了。他耷拉着脑袋坐在里间屋去吃烟,里间屋黑咕隆咚,他就想在黑暗里,不愿见外人,自己也见不得自己。儿子回来了,还领着一个人。儿子给爹介绍这是他的合伙人,张铁匠看了一眼,没搭理。儿子问爹生谁的气了,张铁匠说他生自己的气。儿子说他们是来收货的,看到的筐子里怎么只有那么一些钉子?张铁匠说:不打啦!那合伙人说:咋不打啦?我们急需的,货款都带来了。张铁匠说:丢先人哩,我这么大的铁匠,就打这些小零碎?他摊开手,脸色十分难看。合伙人却嘿嘿地笑,说:这有啥呀老爷子,发明了火药还不是做鞭炮吗?只要能赚钱,打啥还不一样啊!张铁匠一下子火了,扑过来一脚把火炉蹬倒,又一脚把淬火的水桶蹬倒。地上的红炭在水里吱吱冒烟,他老牛一样地呜呜,哭鼻子流眼泪。张铁匠到山上去看父亲和爷爷。父亲是一个墓堆子,爷爷是一个墓堆子。在墓堆前蹴了一整晌,站起来往远处看,能看到白芦峪河是一条线。那线的拐弯处是镇街,更远更远的云外是县城省城吧。他一步一步再下山回铁匠铺,拿了挂在墙上的唢呐,这是儿子的唢呐他不会吹,开口唱起小时候学会的山谣,唱得不沾弦。西头弹棉花店里好像还有嗡嗡声,也已经不是火把燎着蜂巢漫天轰鸣,而蚊子似的,声愈来愈细,愈来愈小。(选自贾平凹《秦岭记》,有删改)文本二:虽然贾平凹说,“农村的这场变革,严格地说,还正在进行,一切还未有定规,而未有定规的形势下硬定规出人物,那只能导致产生新的框式,落入新的俗套。”但是,在这些作品中还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一种模式和两组人物,这一种模式就是社会的变革尤其是经济生活的变革与古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伦理价值观的冲突。(节选自汪政《论贾平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石坡村牛和狗的生存状态,后文则写村子里牛和狗都没有了,可以看出石坡村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B.小说中对于新打造铁具的具体罗列,既表现出张铁匠的高超技艺,又表现出作者对于农村生产工具及劳作方式的了解。C.“张铁匠明明知道是羊角村的,却要问:哪个村的?”这一情节表现出张铁匠对手艺的自信,同时期待获得他人的称赞。D.文中张铁匠的儿子从小就是个笨家伙,因此张铁匠经常骂儿子,表现出张铁匠对儿子的不满,气恼他不能子承父业。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特点表现为表述口语化,运用了鲜活的方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为读者呈现原汁原味的秦岭风貌。B.小说运用细节塑造人物,通过描写张铁匠生气、哭泣等动作,将匠人晚年手艺欠佳的凄凉辛酸刻画得淋漓尽致。C.“西头弹棉花店里好像还有嗡嗡声,……而蚊子似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形象,灵动逼真。D.小说开头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描绘了石坡村的日常生活图景,充满朴拙的人间烟火气。8.文本二提到“一种模式和两组人物”,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两组人物”的形象。(4分)9.文中多次提到铁匠铺的敲打声和弹棉花店里的嗡嗡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答曾公立书①王安石某启:示及青苗事。治道之兴,邪人不利,一兴异论,群聋和之,意不在于法也。孟子所言利者,为利吾国、利吾身耳。至狗彘食人食则检之,野有饿殍则发之,是所谓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奸人者因名实之近,而欲乱之,眩惑上下,其如民心之愿何?始以为不请,而请者不可遏;终以为不纳,而纳者不可却。盖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不得不然也。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货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不可继则是惠而不知为政,非惠而不费之道也,故必贷。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则二分者,亦常平之中正也,岂可易哉?公立更与深于道者论之,则某之所论,无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书示及以为如何(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与王介甫第三书②司马光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货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今之散青苗钱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之息,谓之不征利,光不信也。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壬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盘庚遇水灾而迁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尽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已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选自《司马温公集》,有删改)[注]①曾公立,王安石同僚。该信写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之后不久。②司马光给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的回信。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这三处的字母。而世之A譊譊者B不足C言也D因书E示及F以为如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启,书信开头格式语。“某”,写信人自称,文中指王安石。“启”,指写信人的陈述,敬请对方看信。B.名实,意为名称和实际,儒家重视“名”“实”是否相符,如《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C.“岂可易哉”与《烛之武退秦师》“以乱易整,不武”、《齐桓晋文之事》“以羊易之”的“易”意思都相同。D.泉府,周朝时负责政府借贷的机构。《周礼》有相关记载。司马光认为“泉府赊贷”与青苗法有所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指出,青苗法的实施影响了一些人的利益,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这些人的用意并不在新法本身。王安石从为国利民的角度出发,肯定新法的意义。B.司马光不同意王安石“不征利”之说,他认为青苗法的实施中,官府不问百姓贫富、是否愿意,都强行借贷给他们,且收取高利息,这就是“征利”的表现。C.司马光在信中论述了用人和执法的关系。他认为官员任用很重要,如果选用不当,即使授以善法,最终也没有益处,王安石周围有很多歌功颂德、曲意逢迎之人。D.王安石和司马光持论时,都引经据典,条分缕析。王安石引孟子之语证新法合“义”,司马光以盘庚迁都事劝王安石应改变目前用酷刑威胁百姓服从的做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4分)(2)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4分)14.青苗法实施中收取“二分之息”,王安石陈述了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村行①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注]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名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尾联两句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C.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做铺垫,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D.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16.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若想对抗强秦,必须重视人的作用,对有智谋的大臣和有才能的人才需要“,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论时举盘庚迁都之例,用“,

”两句指出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对的声音。(3)《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可以是至情至性的,也可以是至善至美的,更可以是至理至明的。请写出你学习过的包含“水”这一意象的诗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近来,苏东坡又火了。苏东坡早已不仅仅是个古代的文学人物、政治人物,而且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苏东坡从众多文人中①

,除了他具有传奇丰富的人生故事、儒释道于一体的人生观和诗文书画俱佳的才华,还因为他塑造了令人神往的文化人格。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有何特别?首先,苏东坡虽“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的立世准则。朝堂上,他能在王安石变法时直陈得失,丝毫不计个人之利害;贬谪中,他并不灰心丧气,更未就此躺平,每到一地,他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力求造福一方百姓。其次,苏东坡有着超然物外、②

的人格魅力。纵览苏东坡的一生,他虽也曾深受恩宠,名头大,官位大,但也曾饱受贬谪之苦,人生起伏更大。他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其实,苏东坡的热度从未消减,历朝历代谈论、研究、追随他的人多得③

。今天,我们在各种文艺作品中讲述苏东坡、吟咏苏东坡,也是在呼唤苏东坡身上的那种文化人格。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另选一位古人,仿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突出其文化人格。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20.在论述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时,文中使用了“躺平”“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地鸡毛”等词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

题。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楚国地方特色,屈原及其后学宋玉是楚辞最主要的创作者,与《诗经》迥然不同。它不是集体的歌唱,①

;不是现实主义的,而是浪漫主义的;不重自然的写实,而是重主观的抒情;不是表现北国风光,而是表现南方景象。楚辞句式灵动,结构宏大,风格宏博丽雅。楚辞这种诗体的代表作是《离骚》,故后人

。在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相提并论。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文献,把屈原、宋玉所创作的骚体诗和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所创作的拟骚体诗汇编成集,定名为《楚辞》,由于《楚辞》一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楚辞的历史绵延悠久,研究楚辞的论著汗牛充栋,从而

,即楚辞学。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屈原及其后学宋玉等人创作的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楚国地方特色,风格与《诗经》迥然不同。B.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诗歌体裁,屈原及其后学宋玉是其最主要的创作者,楚辞与《诗经》迥然不同。C.屈原及其后学宋玉等楚辞的主要创作者经过对楚国民歌的加工、提炼,有着浓郁楚国地方特色的楚辞发展起来了,与《诗经》迥然不同。D.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楚辞是在楚国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屈原及其后学宋玉是最主要的创作者,与《诗经》迥然不同。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某机构针对当今的阅读特点和影响因素开展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当今时代的阅读特点和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人人都是作者:受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作品”,作家不再是一个专属的群体。②碎片化阅读:读者很少读整本书甚至整篇文章,多读片段式的、鸡汤式的语段。③读屏读图为主:主要通过手机等电子产品阅读,更多阅读图片或者视频,较少读文字。④信息获取式阅读:阅读主要以获取信息为主要目的,鉴赏审美较少。⑤悦读:喜欢各类搞笑、幽默的段子,对于严肃的、有深度的、哲学类的文字不感兴趣。⑥单向性阅读:主要看与自己观点相同的文章,较少阅读甚至拒绝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文章。这些因素和特点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从中选出两三个方面,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阅读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与解析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1.B据原文第3段“因此,孟子毅然将‘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视为君子一乐,旗帜鲜明地将家庭幸福纳入到幸福观的范畴,把‘孝悌’视为幸福起点,使幸福从虚幻世界拉向现实生活,使得每一个人都具备追求幸福的权利与能力。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德性幸福观,也使得儒家幸福观更加贴近实际,走近生活”,原文只是说“使幸福从虚幻世界拉向现实生活”,但并没有说不再关注虚幻世界的幸福。2.CA,由原文“孟子的道德哲学力图建构的是一个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可知,是力图构建,并非构建了。B因果倒置,原文为“孟子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幸福视为幸福之源,使得孟子幸福观具有平民化的特点”。D中国哲学的乐感文化是成果,由原文“‘乐’在中国哲学中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成果和表现”可知,不是乐感文化孕育,而是“天人合一”产生了“乐”的成果3.DABC的观点都注重以自我的向善、家庭的孝慈为首或为起点,是儒家德性幸福观的理念;D强调以爱他、利他为起点,达到兼爱的境界,是墨家的理念。4.①幸福的对象平民化。“孔颜之乐”是圣人之乐,“君子三乐”包括君子和普通百姓,是力争让每一个人都具备追求幸福的权力和能力。②幸福的内容生活化。由道德理想境界到现实生活的转变,更加贴近现实,走进生活。③幸福的内容多元化。将家庭之乐、育才之乐纳入德性幸福观,是对儒家德性幸福观的创新与发展。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给4分。5.李大钊所提倡的青年之“乐”渗透了儒家的德性幸福观。①主张青年塑造青春之“我”,即主张青年以个体向善为根本,修身正己,追求人的精神自由自觉,保持青年的活力,在生生不息的奋斗中塑造青春的自我。②主张青年创建“青春之家庭”,即主张青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营造和谐的家庭,开掘幸福的起点。③主张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即主张青年投身家国,努力奋斗,追求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④主张“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创建“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即主张青年将个人的仁爱之心、自由自觉的活力推广惠及到世界,惠及到人类;心怀天下,为构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给6分。要求结合材料的观点,不能完全脱离材料。仅答概括句得1分,如有其他符合题意答案,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6.D.“文中张铁匠的儿子从小就是个笨家伙,因此张铁匠经常骂儿子”错误。由原文“爷爷是铁匠,爹是铁匠,张铁匠也打二十年铁了,要把手艺再传下去,儿子却越来越心不在焉。……这些年里白芦峪里的年轻人时兴着出山进城去打工,他知道儿子受了诱惑,强压着没有让儿子外出,而儿子要么吊个脸,要么消极怠工……”可知,应是张铁匠的儿子向往外面的世界,不能安心打铁,才使得张铁匠生气。7.B“将匠人晚年手艺欠佳的凄凉辛酸刻画得淋漓尽致”错误。张铁匠生气、流泪不是因为手艺欠佳,而是因为气愤、痛心于自己空有一收纳好技艺,却大材小用。8.①张铁匠:传统保守而又执着,不愿舍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往乡村的生活方式。②张铁匠的儿子:善于接受新的经营方式,能够洞察经济生活变革的动态,顺应时代潮流。9.①营造氛围:形象地写出了石坡村的环境特点。②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故事在软硬相间的声音中展开。③丰富人物形象:打铁的声音渐停,而弹棉花的声音依旧,写出了张铁匠的焦虑、怨恨。④深化主题:结尾处写弹棉花店的声音越来越细小,和铁匠铺的没落一致,引发人们对城乡发展中传统产业面临转型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答出三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答案】10.BDF11.C

12.D

13.(1)至于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果然能做到这样,那是国家和百姓的福气。(2)我哪里是要劝您不顾念国家大事,而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呢?只是说对于天下不同的议论,也应当稍加留意,采纳察知罢了。14.出于长远考虑,为国家理财。国家开支项目多、耗费高,充实府库,以备饥荒石赈济百姓。沿用过去常平的常规手法。【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B.正确。句意:读书人争论的问题,主要在于名称和实际的关系。C.“意思都相同”错误。“改变/代替”句意:怎么可以改变呢?/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劝王安石应改变目前用酷刑威胁百姓服从的做法”错误。由原文“盘庚遇水灾而迁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尽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已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可知,盘庚遇到水灾而要迁都,臣民有愿意的,有不愿意的,盘庚不忍心使用刑罚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最终还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顺从,并不是说废弃所有人的意见,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哪里是劝您不以国事为重,以媚俗从众为荣?只是说天下有不同的意见,也希望您能多少留意体察而已。所以司马光以盘庚迁都事劝王安石要听取不同的意见。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辟”,批驳;“难”,排斥;“是”,这样;“乃国家生民之福也”,判断句,那是国家和百姓的福气。(2)“恤”,体恤,顾念;“异同之议”,不同的言论;“少”,稍微;“垂意”,留意。【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不可继则是惠而不知为政,非惠而不费之道也,故必贷”可知,因为都送出去,以后就不能继续维持了。不能继练维持的话,这是恩惠但不懂得如何为政,不是施惠于人而无所耗费的办法,所以一定要借贷。可见,是出于长远考虑,为国家理财。由原文“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可知,这里有官吏的俸禄、运输的费用、水旱灾年的拖欠、老鼠鸟雀的损耗,因此一定要增加储营,准备饥荒到来民众匮乏时直接送给人们。这样的话,没有两分利可以吗?课件,国家开支项目多、耗费高,充实府库,以备饥荒石赈济百姓。由原文“则二分者,亦常平之中正也,岂可易哉”可知,两分利,也是过去常平的常规做法,怎么可以改变呢?可见,沿用过去常平的常规手法。参考译文:答曾公立书王安石王某启:来信说到青苗法的事。新法的实施对奸邪之人是不利的,他们一提反对意见,就有一群不明事理的人随声附和,他们的用意其实不在新法本身。孟子所说的“利”,是有利于我们国家、我自身罢了。至于说到狗或猪吃掉人的粮食要禁止,野外有饿死的人要开仓赈济,这是所谓的政事。(国家)之所以理财,理财就是所说的义。一部《周礼》理财的内容占了一半,周公难道是为了“利”吗?奸邪之人因为名称与实际非常接近,就想把事情搞乱,以此来迷惑君主和民众,(可这样)拿民意怎么办?开始以为没有多少人前来申请借贷,实际上前来申请借贷的人堵也堵不住;后来又以为不会有多少人给官府缴纳利息,实际上前来缴纳利息的人推都推不及。是根据百姓的利盖而有利于他们(把部分的利益让给他们),不得不这样吧。然而有人会说,两分利不如一分利,一分利不如一分不收就借贷给他们,借贷给他们不如直接白送给他们。但不白送给他们而必须收两分利,为什么呢?因为都送出去,以后就不能继续维持了。不能继练维持的话,这是恩惠但不懂得如何为政,不是施惠于人而无所耗费的办法,所以一定要借贷。这里有官吏的俸禄、运输的费用、水旱灾年的拖欠、老鼠鸟雀的损耗,因此一定要增加储营,准备饥荒到来民众匮乏时直接送给人们。这样的话,没有两分利可以吗?两分利,也是过去常平的常规做法,怎么可以改变呢?你再去和懂得灭多事理的人讨论下这件事,那么我所说的没有一个字是不符合法度的,而世上那些胡乱嚷嚷的人,不值得和他们争辩。借这封信把我的想法交代清楚,你认为怎么样?与王介甫第三书司马光制订法令并交给执行部门去施行,这当然是您的权限范围的事。但是应当抓大放小,保留好的,去除不好的,不应不分巨细,只图新奇而将所有旧的法令全部改变。况且法令需要人来执行,倘若介甫您能选择良才在执行部门任职,有弊端的法令自然去除;倘若执行部门任非其才,即便每天给他们好的法令,终究无所补益。介甫您所说的先王之政是指的周朝的泉府(戏说:周朝央银)所做的赊贷吗?我琢磨那时的赊贷,似乎与今日借贷青苗钱还是有差异的,况且先王的善政很多,反而要独独以此为要务吗?今日所贷出的青苗钱,不问百姓的贫富,也不问愿意不愿意借贷,便强行贷出,年利率40%,要说这还不是向百姓征利,我是不能相信的。至于说到排除邪说,责难奸佞之人,果真能如此那是国家和百姓的福分。但是恐怕介甫您与变法和逐利的人走得越来越近,身边少不了那些好歪理邪说的奸佞小人。他们都是一些歌功颂德曲意逢迎之徒。介甫您许是偶然没有察觉到吧。盘庚遇到水灾而要迁都,臣民有愿意的,有不愿意的,盘庚不忍心使用刑罚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最终还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顺从,并不是说废弃所有人的意见,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哪里是劝您不以国事为重,以媚俗从众为荣?只是说天下有不同的意见,也希望您能多少留意体察而已。(二)古代诗歌阅读15.D.“诗人的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错。诗歌前文写了“野兴长”。只因看到“似吾乡”的村桥原野的树,触景生情,才想家的。16.①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诗句的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②远近结合。诗句的第二联写远景,第三联写近景,既宏大开阔,又细致入微,景色层次分明;③拟人和比喻。数峰无语,将峰峦人格化,突出其静。作者又用“胭脂”“白雪”比喻“棠梨”叶色和荞麦花色,显得绚丽多姿,美不胜收;④各种感官的运用。“万壑有声含晚籁”听觉,“数峰无语立斜阳”视觉,“荞麦花开白雪香”嗅觉,视觉,听觉,嗅觉等的运用,多方位,多角度的描写出山村迷人的景象。(以上每点1分,答出4点方可满分)(三)名篇名句默写答案:(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2)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18.(3分)①脱颖而出②宠辱不惊③不计其数/数不胜数(评分建议:每写对一个得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19.(4分)示例:杜甫虽“艰难苦恨繁霜鬓”,但一生始终抱有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评分建议:内容2分,形式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20.(4分)①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②使苏东坡积极乐观的形象更为鲜活。(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21.B.(A“楚辞是……楚国地方特色”主宾搭配不当。C项“……创作者经过……加工、提炼”没有谓语,下一分句主语变为“楚辞”,中途易辙。D“与《诗经》迥然不同”前缺主语)22.①而是个人的创作(内容上,能体现个人行为即可,1分;形式上,需体现“不是……而是”的句式,1分)②常以“骚体诗”代指楚辞(“又将楚辞称为“骚体诗'”亦可,其它意思相近的表述也给分)③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问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某机构针对当今的阅读特点和影响因素开展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当今时代的阅读特点和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人人都是作者:受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作品”,作家不再是一个专属的群体。②碎片化阅读:读者很少读整本书甚至整篇文章,多读片段式的、鸡汤式的语段。③读屏读图为主: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