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胃论治呼吸系统疾病_第1页
从脾胃论治呼吸系统疾病_第2页
从脾胃论治呼吸系统疾病_第3页
从脾胃论治呼吸系统疾病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脾胃论治呼吸系统疾病

脾胃是先天基础、气血生化、脏腑经络起源于治疗和预防。脾胃病可影响其他脏腑,其他脏腑疾病也可影响脾胃。笔者将从脾胃论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体会简述如下。1脾胃与肺的关系1.1肺为解决水谷香精的作用脾属土,肺属金,二者属母子关系。脾肺主要在气和津液代谢方面有密切联系。肺主气,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充养,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则需肺气的宣发而输布全身,故有“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的说法。再者,肺的宣降作用,可通调水道,保证水液正常的输布与排泄。脾的运化作用,可吸收与转输水液,使水液正常的生成与输布。脾胃与肺的关系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1.2“脾为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与“痰气失宣”脾气益肺,肺气助脾。若脾胃虚弱,土不生金,致肺气不足。临床可见面色苍白,少气懒言,消瘦,咳嗽,便溏等。若脾失健运,则水湿凝聚化为痰饮,上逆犯肺,以致肺失宣降,产生痰饮,咳喘,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之说。例如小儿脾常不足,肠胃薄弱,乳食失节,易伤脾胃,脾运失常,水湿停聚,痰湿内生,上贮于肺,肺气失宣而致咳嗽等。另一方面如果肺气不足,也影响脾脏,而出现肺脾同病的症状。如虚劳患者,久咳肺虚,有时会出现脾胃不振,食欲减退,大便溏泻等。再有胃病多兼燥,燥则耗阴血,胃阴不足可致肺阴不足,从而出现手足心热,日晡潮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脉细数,此乃阴虚之证。2参茯苓、补阴、理脾化积补脾益肺:可细分为补阳、补阴两法。补阳:因肺主气,既主呼吸之气,又主一身之气,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肺气不足,应健脾益气为主。临床可用参苓白术散、黄芪建中汤、四君子汤等。补阴:多用于因脾胃阴不足而致肺阴不足之疾病,对此叶天士指出“常以琼玉膏液滋水益气,暂用汤药,总以勿损胃为上”。可投北沙参、麦冬、茯苓、石斛、天花粉以扶胃土,滋胃阴,使土健生金。理脾化积:多用于治疗水气痰饮病,如悬饮。“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治疗应以理脾化积、绝其生痰之源为主要原则,且要贯穿于整个病程中。临床较多见于小儿咳喘中,常用药如白术、茯苓、陈皮等。3临床应用3.1参茯苓白术散男,70岁,2006年12月6日就诊。1月前偶感风寒,出现咳嗽、发热,曾于外院予抗生素及口服退热、止咳化痰药,半月后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基本消失而出院。近十余日时有咳嗽,吐白痰,无发热,胸透示:心肺正常,服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物,疗效不佳。刻诊:患者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少气懒言,咳嗽,痰多色白,胸闷,气短,纳差,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濡缓。西医诊为感冒,中医诊为咳嗽,证属脾肺气虚,痰湿内阻。治宜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党参、薏苡仁、山药、茯苓各15g,制半夏、白术、白扁豆各10g,陈皮、桔梗、紫菀、生甘草各6g,砂仁(后下)3g。日1剂,水煎分2次服。3剂后咳嗽、痰多、腹胀便溏均减轻。继服5剂,咳嗽、痰多痊愈,纳食正常,腹胀便溏好转。改服参苓白术丸,每次6g,日3次。半月后随访,面色红润,诸症悉除。按:患者年老体弱,气血不足,易感外邪。发热易伤津耗气,肺气愈虚。肺气虚弱,子病及母,脾失健运,痰湿内阻,则咳嗽痰多,胸闷气短,纳差,腹胀便溏。故用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培土生金,加陈皮、半夏、紫菀燥湿调中、化痰止咳。3.2胃虚—慢性支气管炎男,56岁,2006年11月30日就诊。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咳嗽喘促,动则尤甚,每遇冬春季或气温转寒时加重,平素易感冒。2月前因偶感风寒而加重,经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而求诊。自述咳嗽,咳白色黏痰,动则喘促,汗出头昏,纳呆失眠,大便溏,小便利,口干不欲饮。舌质淡,苔薄白微腻,脉沉缓而弱。证属脾虚失运,升降失调,生化乏源,波及肺累及肾。治予培土生金,佐以温肾。药用:党参、茯苓、山药、白术、黄芪各15g,制半夏、紫菀、巴戟天、胡桃肉各10g,陈皮、干姜、蛤蚧、炙甘草、桂枝各6g,吴茱萸3g。方以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健脾益气升清,培土生金,制半夏合吴茱萸、紫菀化痰降浊,巴戟天、胡桃肉、蛤蚧以温肾纳气。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按: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老年人,由反复感冒或急性支气管炎迁延而来。临床见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属中医咳嗽、哮喘等范畴。《内经》曰:“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叶天士曾指出“久嗽是不可专理肺可知矣”,又曰“从来久病,后天脾胃为要”,故此病标在肺,其本在脾,脾气受损,则无以散精上归于肺,肺气虚弱,宣降失司。可见脾胃虚弱在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中是重要的环节。治予“甘温益气,培土生金”,佐以温肾。3.3健脾益饮,增强脾男,8岁。患儿2月前诊为支气管肺炎,经治疗仍咳嗽较频,午后低热。症见患儿消瘦,精神萎靡,咳声低怯,痰多清稀。平素胃纳较少,腹胀,易感冒,盗汗。左下肺听诊可及散在细湿啰音,心律齐,肝肋下1cm,质中等,脾未及。舌质淡,苔薄白有花剥,脉濡弱。X线检查示:左下肺炎,诊断为迁延性肺炎,属脾肺两虚。治予健脾益肺化饮。方用健脾益饮方(太子参、白术、茯苓、黄芪、苦杏仁、紫苏子、陈皮、制半夏、炙甘草、当归、槟榔)加减治疗。10剂后,咳嗽已瘥,低热渐退,盗汗停止,胃纳、精神如常,复查X线肺部炎症已吸收。继服以调理脾胃为主。按:《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肠胃薄弱,乳食失节,易伤脾胃,脾运失常。一方面阻碍脾胃气机,进而影响脾胃受纳腐熟功能,使积滞加重;另一方面脾虚日久,脾运失常,水湿停聚,湿聚为痰,内扰于肺。痰积互结,相互滋生,内扰于肺,肺气失宣,气道受阻而致咳喘。正如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咳嗽》中论述:“胃中水谷之气不能如雾上蒸于肺,而转输诸脏,只是留积于胃中,随热气化为痰,随寒气而化为饮,胃中既为痰饮所滞,而轻之气亦必不清而为诸咳之患矣”。由此可知,六淫外邪只是其诱因,脾虚积滞、痰饮内阻才是主要病因。所以临证中应治病求本,脾肺兼治。3.4慢性嘴唇炎,则色病结合,方以不足,请看女,35岁。咽痛反复发作4月,经用抗生素及激素雾化吸入等治疗,效果不显而来诊。患者因上感后咽部疼痛反复发作,屡治未愈。现咽痛,时痒,有异物感,痰多色白黏稠不易咳出,夜间咽干,舌质淡红,边齿印,苔白厚腻,脉弦滑。检查:咽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咽后壁散在淋巴滤泡,其色稍红。属中医喉痹范畴,由痰气郁结、虚火上炎所致。治以健脾化痰、行气开郁、养阴利咽为法,用半夏厚朴汤加减,药用:制半夏10g,厚朴10g,紫苏梗15g,茯苓15g,北沙参15g,赤芍10g,蝉蜕5g,桔梗10g,苍术10g,白术10g,苦杏仁10g,薏苡仁20g,生甘草6g。日1剂,水煎分2次服。嘱其忌生冷、辛辣之品,畅情志。服药2周后,咽痛减轻,咽中黏痰少。检查咽部充血减轻及咽后壁滤泡减少,舌质淡红,边齿印变浅,苔白微腻。原方加黄芪20g、丹参15g,续服1个月,症状消失,检查咽部未见异常征象,遂停药。按:慢性咽炎属中医学喉痹范畴。一般认为由于阳虚、气虚、血虚等引起的较为少见。大多都有急性咽炎的反复发作史,病程较长。久则体虚,虚则易受外邪侵袭。咽为肺胃所属,外邪侵入肺系,咽喉首当其冲,邪毒搏结于咽,以致咽炎急性发作;失治或屡治未愈而停药以致邪热缠绵,邪热留恋,日久伤阴,虚火上炎或热邪煎熬津液成痰,形成本症。久病本虚,脾气虚弱,肝气失调,气机不利,气滞湿停痰凝或脾失键运,津液无以输布,积聚成痰,阻于咽中,故见上述诸症。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减获效。方中半夏、厚朴行气导滞、化痰散结;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佐半夏除湿散结;紫苏梗、苦杏仁舒降郁气;北沙参养阴生津,以制上炎虚火;赤芍凉血祛瘀止痛,与北沙参共同制约半夏、厚朴辛燥伤阴之弊;桔梗既能宣肺化痰,又引诸药上行,以达病所;甘草既化痰又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化痰散结、养阴利咽之功,从而使脾胃健旺,气机顺畅,痰郁消散,诸症自除。3.5胃阴不足—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男,73岁,因“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闷1年”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吸烟史50年。口唇紫绀,杵状趾不明显,HR90次/min,律齐,无杂音,双肺呼吸音低,右肺底可及特征性Veclo啰音。胸片示:双肺可见条索状,外带呈毛玻璃影,胸膜凹陷。胸部CT示:双肺野显示多发蜂窝状高密度区,右肺下叶示片状高密度区,边缘模糊,两侧胸膜局限性增厚钙化,纵隔淋巴结钙化。血气分析:PaO211kPa,PaCO23.8kPa。吸氧5L/min。入院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并右肺下叶炎症。予以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后,症状无改善,并出现腹泻,日均六七次,质稀如水。中医诊断:肺痿(气虚津亏血阻)。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用:黄芪20g,南北沙参20g,麦冬10g,知母10g,陈皮6g,制半夏10g,当归15g,丹参20g,赤芍15g,川芎15g,黄芩10g,川贝母10g,夏枯草15g,瓜蒌10g,郁金10g,甘草6g。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6剂后,自觉症状有所减轻,上方去黄芩加虎杖12g,服1个月后,患者紫绀、呼吸困难减轻。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属中医肺痿范畴。病因为胃阴不足致肺阴生成乏源或脾虚肺气生成不足,肺气虚冷,气不化津。其病机为气虚津亏。治以益气生津,佐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中黄芪、沙参、麦冬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达扶正祛邪目的,陈皮、半夏理气健脾化痰,丹参、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余则软坚散结,诸药合用,效在培土生金,活血祛瘀生新。3.6结核性软型胸径软湿,面水常规复合男,57岁。咳喘、胸痛、发热月余,加重6d。诊断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予抽胸水及抗痨治疗未见好转。诊见:咳嗽,发热,体温38~39℃,午后热甚,气短息促,胸胁胀痛,痰多如白沫,盗汗,纳少。舌暗紫,苔白,脉弦滑。检查:左侧胸廓饱满,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胸片示:左侧第3肋以下大片致密影。B超示:左侧胸腔8.8cm液性暗区。胸水常规:李凡他试验阳性,淡黄色,白细胞计数0.7×109/L,中性分叶0.32,淋巴细胞0.68。西医诊断: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医诊断:悬饮。证属肺气失宣,脾失健运,血瘀水停。药用葶苈子10g、车前子(包)10g、泽泻10g、薏苡仁10g利水渗湿;沙参、麦冬、枸杞子各10g以滋阴液,防利水伤阴;加桂枝、丹参、桃仁温阳通脉,活血化瘀。并配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