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第三单元 第11~12课-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五周第三单元 第11~12课-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五周第三单元 第11~12课-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五周第三单元 第11~12课-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五周第三单元 第11~12课-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周第三单元第11~12课—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解析)第五周第三单元11~12——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周练

考查范围:第三单元11~12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ǔ)其奇(qí)者。

C.怀民亦未寝(qǐn),相(xiāng)与步于中庭。

D.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中藻、荇/交横B.实是/欲界之仙都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宋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

B.《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5.下列句中加粗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有时见日B.猛浪若奔C.横柯上蔽D.互相轩邈

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7.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B.蝉则千转不穷

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8.下列对《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清"“鱼多”“急"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的“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奇山异水的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D.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1段写富春江山水的总体特点,第2、3段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奇山。

9.填空。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字_____,他的文章以写景见长,文体清拔而有古气。

10.根据提示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2.《答谢中书书》一文作者发出的慨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描写光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他是赤壁泛舟的游者,是竹杖芒鞋的达者,是饮酒扣弦的歌者,是眺望大江东去的哲人……苏东坡,以他不朽的才情落下了北宋文学永恒的一笔。班级开展以“遇见苏轼”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文章中相逢]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被贬的苏轼月夜游寺排遣抑郁心情。为此,有同学根据《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及内容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______

(2)[书法中邂逅]苏轼是书法大家,小帆同学搜集了他不同时期的三幅书法作品,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将这三幅作品按时间顺序排列:_。(填序号)

资料苏轼到黄州第一年,他心存朝廷很快便能召回他的期盼,内心并不沮丧,在黄州遇到朋友时还十分兴奋与激动,当时的书法作品,行笔轻快流畅,给人轻松之感。在黄州的第三年,苏轼的生活穷困潦倒,对于自己贬谪三年愤懑惆怅,书法作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结字亦大亦小,或疏或密,参差错乱,变化万千。晚年被贬谪到惠州之后,苏轼心境已然平和,少有情绪上的大起大伏,其书法作品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通篇没有太多变化,字形大小,相对统一。

(3)[故事中相识]苏轼自认为“一肚子不合时宜",后人却评价他: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诗和远方。读下面的小故事,谈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故事一据传,苏东坡因触犯了皇帝,被贬到黄州,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他自己开荒种地,便因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也是“东坡肉”名字的由来。

故事二一天晚上,苏轼饮酒醉倒,回家时天色已晚,敲门无人应,于是写诗如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⑤尘念,此际暂生。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解释加粗的字。

①猛浪若奔_______

②大抵若是_______

③或坐或睡_______

④尽在其中_______

(2)给文中画线句断句,断三处。

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___________

②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译文:___________

③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译文:____________

(4)《与朱元思书》和本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做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与”应读yù。

2.答案:A

解析:正确的停顿应为:水中/藻、荇交横。

3.答案:C

解析:“来自"与“前来”重复,删去“来自"。

4.答案:A

解析:“南宋思想家”有误,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5.答案:A

解析:A.见:看见,没有词类活用现象。B.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C.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D.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6.答案:B

解析:A.绝妙/断、停。B.看见/看见。C.一百/极言甚多。D.向上/在上边。故选B。

7.答案:D

解析:A项中“反"同“返”,返回;B项中“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C项中“阙"同“缺”,空隙、缺口。故选D。

8.答案:B

解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从正面描写水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侧面描写水清;“急湍甚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猛浪若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急。所以本文主要从水清、水急两个方面来表现富春江水的“异"。故选B。

9.答案:南朝梁;吴均;叔庠

解析:略。

10.答案: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解析:

11.答案:(1)(示例)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2)②③①

(3)读出了一个率真、可爱、乐观豁达的苏轼。

解析:(1)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及写作背景拟写,宽对即可。

(2)①字形大小相对一致,没有什么变化,可见作者书写时心境平和,情绪稳定。根据材料中的“晚年被贬谪到惠州之后……相对统一”可知,这是苏轼晚年被贬到惠州后的作品。②行笔轻快迅疾,笔意连绵恣肆,活泼跳动,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轻松与快意。根据材料中的“苏轼到黄州第一年……给人轻松之感"可知,这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第一年的作品。③字体或大或小,字与字之间的间距有密有疏,有的字工整,有的字狂放,多有变化。根据材料中的“在黄州的第三年……变化万千”可知,这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第三年的作品。故排序为②③①。

(3)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能力。由故事一可见其乐观豁达,由故事二可见其率真、可爱。

12.答案:(1)①飞奔的马;②这样;③有的人;④全、都

(2)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

(3)①没有一点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②于是建造一座草堂,前面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

③平生老朋友,距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此时突然产生。

(4)《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避世退隐的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的生活),亦含对朋友的劝说之意。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思念,以及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流水周于舍下"与“飞泉落于檐间”两句话结构、句式相同,描写“流水环绕茅舍"“飞泉洒落屋檐”的美景,“红榴白莲"则描写水池中的植物。据此分析,断句为: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落实重点词:①俱,全、都;净,消散;共,同样。②因,于是;置,建造;修,修长。③故人,老朋友;去,距离;瞥然,一时间;际,时。

(4)本题考查情感的把握。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与朱元思书》的主旨句“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既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和归隐的志趣,也从侧面表达了爱慕美好自然之情,委婉表达了劝说友人放下功名之意。本文从“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中可知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之情,对挚友的怀念,以及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乐观豁达情怀。

[参考译文]

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美景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一座草堂,前面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