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_第1页
历史文化学院_第2页
历史文化学院_第3页
历史文化学院_第4页
历史文化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北疆史研究基地2015年度学术报告会专门史重点学科会议手册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二零一五年四月

会议议程会议地点:盛乐校区行知楼221会议时间:2015年4月16日星期四上午:8:30——12:00下午:14:00——18:00报告人及题目:序号报告人职称题目1张文生教授试论李大钊史学思想形成的职业条件2胡格吉勒教授哈撒尔分地及故城研究3丁晓杰教授侵华战争期间日军的军票使用问题4郭永胜教授中亚五国伊斯兰教发展的思考5史风春教授“承天太后(燕燕)以楚国公主嫁其弟萧徒姑撒”辨析6张建军教授民国北京政府翊卫处述论7乌兰其木格教授评述蒙古国对蒙古史分期问题8白玉双副教授内地移民北上与蒙古社会变革——以清代喀喇沁地区为中心9巴泽尔副教授再论百灵庙高度自治运动的性质问题10李艳洁副教授民国时期土默特总管署整顿归化城房产11李岭副教授李穑《牧隐诗稿》所见之元丽关系12王海凤副教授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呼和浩特地区地名为例13王洁副教授北魏孝文帝迁都之际“北巡”之解读14哈达副教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初中等和高等学校对蒙古族中小学的招生以及升学情况15于志勇副教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农牧交错带形成与脆弱性分析16包梅花讲师呼伦贝尔巴尔呼迁移过程17潘梅花讲师喀尔喀赛因诺颜部的设立原因18金泉讲师中蒙关系史部分档案资料述略19唐彩霞讲师辽代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20哈斯格日勒讲师区域文化定位以及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宁城县为例21李晓亮讲师简析苏联驻德军事卫戍机构的组建及活动,1945-1949年22齐溶青讲师内蒙古大堡山墓地相关问题研究——兼谈考古学研究方法23杜洪涛讲师兀良哈南迁再探内容摘要:试论李大钊史学思想形成的职业条件张文生[摘要]李大钊的史学思想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过程之中。此间,李大钊正在北京大学史学教授的岗位任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北京大学教授的岗位为李大钊史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和合宜的职业条件。职业条件是背景条件与个人条件的居间环节,起着中介的作用。中国近代以来,随着各学科的专业化,使得从事每个专业的研究者或工作者就是以此为职业的。历史学科亦是如此,特别是新式学校教育普遍实行以来,许多的史学家都是以史学专业教育或研究为职业而成名成家的。诸如王国维、梁启超、胡适、陈独秀、朱希祖、柳怡徵、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等,当然李大钊也不例外。李大钊1920年7月开始了近七年的北京大学史学教授的生涯。北京大学史学教授职业为李大钊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契机与舞台。李大钊史学思想的形成与北京大学史学教授职业的职责要求,以及其本人的尽心尽责的履职是密不可分的。李大钊在史学教授的岗位上,积极参与北京大学史学系的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认真教诲学生,大力提携青年。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师者李大钊也受到诸多启发,成为丰富其史学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蒙元时期拙赤哈撒儿家族封地及其城池胡格吉勒一、拙赤哈撒儿家族简介。拙赤哈撒儿(1164—?)为成吉思汗的同母长弟,1164年出生,较成吉思汗小两岁。原名“拙赤”,由于他十分勇猛,故称为“哈撒儿”(意为“猛兽”),善射。蒙古汗国建立分封功臣时,拙赤哈撒儿原分到蒙古民户4000户。二、拙赤哈撒儿家族的早期封地。新中国成立后,在五十年代原苏联考古工作者和我国考古工作者组成了联合发掘组,在史料记载的13—14世纪时期拙赤哈撒儿家族的封地范围内发掘和挖掘出黑山头、吉尔吉拉、康堆等古城遗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与考证蒙元时期拙赤哈撒儿家族封地的具体范围以及历史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浅析抗战时期日本在华中的货币政策丁晓杰抗战时期,日军在华中的货币政策经纬比较复杂,经历了从1937年8月日军占领上海后使用日银券、军票到设立昙花一现的华兴商业银行;1940年4月设立汪伪政权的中央银行“中央储备银行”,但未马上进行“货币统一事业”;到1942年6月才开始通过储备银行券着手回收法币进行“货币统一事业”。这与当时日本侵华战争的进展状况、华中地区特殊的经济形态、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相关。本文从金融政策角度出发,对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华中占领区实行的货币政策及其特点进行阐述、分析,揭示日、中双方以“货币战”形式表现出的“物资争夺战”,从货币金融政策这一特殊视角揭示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承天太后(燕燕)以楚国公主嫁其弟萧徒姑撒”辨析史风春[关键词]承天太后楚国公主萧惠萧孝惠萧徒姑撒[内容提要]《契丹国志·兴宗文成皇帝》和《续资治通鉴长编》均载有“承天太后(萧燕燕)以楚国公主嫁其弟萧徒姑撒”,然萧徒姑撒究竟是谁之弟学界颇有争议。经研究认为:萧徒姑撒有可能是圣宗元妃(钦哀皇后)之弟萧孝惠,下嫁于他的是燕国公主,而楚国公主下嫁过萧惠,由于人们把萧惠与萧孝惠混为一谈,从而出现楚国公主下嫁萧徒姑撒之误。又由于楚国公主先嫁萧绍业,再嫁萧惠,而承天太后有可能主持楚国公主下嫁仁德皇后(齐天)之弟萧绍业,于是出现上述这句话,实际萧绍业并不是萧徒姑撒,该句话是几件事混为一起的产物。评述蒙古国学者对蒙古史分期问题的观点——以论文集《蒙古史分期》为例乌兰其木格摘要:蒙古国相关学者针对蒙古史分期问题,撰文论述了各自的观点,本文中简单介绍了其论文集《蒙古史分期》,简单评述了其主要观点。关键词:历史分期问题《蒙古史分期》蒙古国内地移民北上与蒙古社会变革——以清代喀喇沁地区为中心白玉双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任何形式的移民活动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对于蒙古社会而言,十八世纪以来的移民流动引发了蒙古传统社会的完全崩溃与新型复合社会的重新确立。因此,在清代以来的蒙古社会变革当中,移民流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清代蒙古移民问题包括内地汉族移民北上与蒙古内部移民北上两个方面。其中,内地移民北上是喀喇沁地区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而喀喇沁等南部蒙古人北上带动和推进了整个东部内蒙古的由牧向农的社会转型。喀喇沁地区,是指清朝在自称为喀喇沁人的兀良哈蒙古人中设立的喀喇沁右翼旗、喀喇沁左翼旗与喀喇沁中旗三个扎萨克旗地方,与土默特部二旗,统属于卓索图盟。为什么选择喀喇沁地区,那是因为,喀喇沁的历史,就像是一部缩小的蒙古政治史,也是一部缩小的蒙古社会史,是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已经农业化的蒙古人的历史缩影。清代以前,喀喇沁地区曾是传统的游牧社会,喀喇沁蒙古人以牧猎为生,不知耕种。但因该地处于内蒙古最南端,气候宜牧宜农,这样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为其移民开垦与由牧向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其成为了有清一代东部内蒙古各盟旗当中,内地汉民移居最早、最多的地区。自清康熙朝中后期开始,喀喇沁地区曾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蒙地开垦与急剧的农业化过程。大规模内地移民的流入与开垦蒙地,给这里传统的游牧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从蒙旗蒙古社会外部逐渐向内渗透,无孔不入地影响着蒙古社会每个角落,并与来自蒙旗社会内部的变革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该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巨大变革,使其呈现出了与以往的游牧时代完全不同的景象,成为了东部内蒙古,甚至整个内蒙古地区农业化的先驱与典范。内地移民北上的直接结果,就是形成了诸多蒙汉杂居村落,而蒙汉杂居村落的形成,能够近距离影响蒙古社会每个角落,从而使传统蒙古社会的变革进一步提前和加快。内地移民涌入喀喇沁地区,并与喀喇沁蒙古人杂居,以及清朝政府因移民社会的形成与管理而出台一系列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喀喇沁地区原有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喀喇沁地区移居汉民的增多,以及蒙汉杂居村落的形成与发展,对已经入住蒙地内的汉民的管理,以及对频繁发生的蒙古、民人交涉事件的审理,成为了清政府对蒙政策中最关键,且最棘手的问题。这在东蒙古移民开垦先驱的喀喇沁地区表现得更加突出。清朝政府在喀喇沁地区率先摸索制定的一些政策措施,成为了东蒙古其他地区汉民管理与蒙古、民人交涉事件审理方面的经验和典范。在清代以来的东部内蒙古地区内,曾出现了波浪式的移民历程。其中,内地移民北上,可看做是清代东部内蒙古移民流动的第一波浪潮,它全面改变了喀喇沁地区旧有的社会面貌。而在内地移民的冲击下引发的喀喇沁·土默特等南部蒙古人的北上,可看做是清代东部内蒙古移民流动的第二波浪潮,这一浪潮也深深地影响了喀喇沁以北尚未农耕化的昭乌达盟缓冲地带与哲里木盟未开垦地区,带动与推进了这些地区农业化与农耕村落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但这一浪波并未就此停止脚步,而是越过大兴安岭,将喀喇沁·土默特等岭南蒙古人的影响带到了呼伦贝尔等牧业地区,促进了呼伦贝尔地区多民族聚居区与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致为今天的内蒙古地区传统蒙古社会的变革,以及多民族聚居与共生的复合型社会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再论白灵庙高度自治运动的性质问题巴泽尔白灵庙高度自制运动是20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蒙古族历史上的一次规模比较大而且影响比较深刻的反应全体蒙古族人民群众解放意识的独立运动:又是一次反对国民党大汉族主义民族压迫政策的一次民族独立运动。当时国民党政府因为日本的侵略和蒙古族独立运动的规模比较大,及其声势比较大和事情比较突然等多种原因被迫允许了蒙古族的独立请求。中国共产党也提出了正确对待和实行正确政策的口号。因此本文通过论述和分析百灵庙高度自治运动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简单过程和评价等问题。表述了百灵庙高度自治运动的性质。因为百灵庙高度自制运动的性质问题上。过去出现过很多的不同和认识和看法。比如说常见的一种看法是蒙古族上层贵族为了保护自已的利益而发动的一次蒙古族的独立运动,基本上采取也否定的态度。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近期以来这种传统的旧看法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认为白灵庙高度自治运动是一次反对国民党大汉族主义民族压迫政策,反应广大蒙古族人民群众解放意识的独立运动,基本上保持了肯定的态度。因此重新认识和评价百灵庙高度自治运动的性质问题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问题。民国时期土默特总管署整顿归化城房产李艳洁摘要:民国时期,清旗务衙署变为土默特总管署,负责原清朝归化城土默特副都统事务。在归化城绥远城房地清理整顿的背景下,归化城土默特总管署负责清理整顿归化城官房地产和召庙产业。通过清理,官房地产有所增加,庙产权利归于总管署,这次清理深刻了清朝留存下来的三方管理体制,保护了蒙民的利益。关键词:民国时期土默特总管属归化城房产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文化传承与保护——以呼和浩特地区地名为例王海凤内蒙古是多民族地区,是一个多种经济形式的地区。内蒙古地名富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呼和浩特市处于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之一。呼和浩特地区地名,除导向功能外,其见证、传播、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它不禁见证民族文化的载体,还传播或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关键词: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传承保护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初中等和高等学校对蒙古族中小学的招生以及升学情况哈达摘要:普通中小学学业水平考查、升级留级、毕业等教育评价问题关系到学生平时的学业问题,也是常规的基础性教学最基本环节。对学生平时的学习和成长有直接或间接影响。而中等或高等学校的选拔性考试和招生工作关系到学生未来,更是国家选拔高级人才的主要渠道,对于整个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蒙古族中小学的中等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纳入到了全国教育招生考试制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于此同时招生和就业也有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本文以《内蒙古日报》公开发表的招生通知为主线,结合当时自治区招生就业等社会情况,对“文革”前的蒙古族中小学招生和升学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关键词:内蒙古蒙古族招生升学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农牧交错带形成与脆弱性分析于志勇摘要: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是自中生代——新生代以来,在剥蚀夷平作用下形成的准平原。属于典型的农牧交错生态过渡带。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处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因而整个生态环境系统脆弱度高、不稳定性强,往往某一环境要素一旦出现波动,整个系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并造成灾害。整个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集中表现在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和土壤各个方面的脆弱机制上。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形成机制;脆弱性;内蒙古中西部北魏孝文帝迁都之际“北巡”之解读王洁摘要: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正值迁都之际,孝文帝曾对盛乐、阴山及“四镇”的巡幸,历时长达月余。学界对其此举说法不一,故此,值得深入探究。关键词:北巡阴山四镇迁都雍正时期清廷移驻巴尔虎人之设想及受挫包梅花雍正八年(1730)喀尔喀巴尔虎人逃亡至俄罗斯,雍正九年,俄罗斯方面依据1689年涅尔钦斯库条约,将这些巴尔虎人由俄罗斯遣返回国。该事件暴露了清朝北部边疆的不安定隐患,使雍正皇帝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促其采取进一步的处置措施。这样移驻巴尔虎人的问题随之被提出。由此,雍正皇帝开始酝酿使巴尔虎人彻底脱离喀尔喀,纳入清朝直接统治之下的办法。移住呼伦贝尔、仿索伦八旗编制,将巴尔虎人亦编为八旗,成为当时最好的选择。但是,当雍正皇帝第一次提出移住设想时,由于巴尔虎人的一些担心而受到抵制,最终这一计划未能实施。喀尔喀赛因诺颜部的设立原因潘梅花内容摘要清代的外蒙古——喀尔喀蒙古,是清代蒙古的重要组成部分。雍正三年(1725),在喀尔喀原有三汗部之外设立的赛因诺颜部,是清朝对蒙政策所产生的结果。赛因诺颜部不仅在当时的喀尔喀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清朝对准噶尔的战争,以及清朝通过该部王公间接统治喀尔喀蒙古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赛音诺颜部先人累世在喀尔喀倡导和保护黄教而得到了独立地位,以及忠实效力于清政府的结果;清朝实行“众建以分其势”的对蒙政策的考虑;清朝有意削弱和剥夺土谢图汗部的势力及权力;当时清朝对准噶尔用兵之需要等几个方面着重分析了该部的设立原因。中蒙关系史部分档案资料述略金泉提要以一手档案文献构成学术论著的叙述主题是冷战国际史研究的基本要素,研究强调综合利用双边档案或多国档案从事学术考察。目前,各国档案的开放、收集、整理、翻译及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冷战史研究领域首先关注的事情。而国内研究状况却相反,由于语言方面的限制难以接触和了解蒙古国各主要档案馆所收藏的基里尔文(新蒙古文)中蒙关系相关档案资料。因而影响中蒙关系相关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关于借助蒙古文历史档案资料,向学术界系统介绍中蒙两国关系并着重介绍蒙古国几个档案馆所收藏基里尔文有关中蒙关系历史档案资料的情况,,就显得很有必要。关键词蒙古国档案馆藏中蒙关系史部分基里尔文档案介绍辽代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唐彩霞内容摘要: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立国二百多年间,在诸多领域均有建树。史料的缺乏使辽史研究成为中国古代史研究中极为薄弱的一环。由此,借助对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进而了解辽代历史与文化成为目前辽史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辽代城址、墓葬的调查与发掘,证实了《辽史》的某些记载、补充了部分缺漏,纠正了一些讹误,也修正了一些学术上的认识问题。非富多彩的出土文物更是辽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宗教习俗及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区域文化定位以及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宁城县为例哈斯格日勒一、宁城县概况。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缘,介于东经118°26″~119°25″、北纬41°17″~41°53″之间,属于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的过度地带。二、宁城县历史沿革。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的遗迹,更有发达的青铜时代遗址,金、元、明时这里一直是军事重镇,派重军扼守。三、宁城县地貌水文环境。宁城县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缘,属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带,地势西高东低,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达到2800-2900小时,年平均气温2.8-7.5℃内蒙古大堡山墓地相关问题研究——兼谈考古学研究方法齐溶青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一直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交流的频繁地带,但直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置郡县、修长城,北方游牧人群才真正开始受到中原王朝的重视,除了短时间的国家战争、迁徙行为,和平交流一直该地域人民交往的主要方式。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是不同文化、不同人种共同碰撞的结晶,闻名遐迩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早期文化的一次大碰撞,这次碰撞前后按照时间和地域的差别是不同的,并且这种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