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导言课_第1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导言课_第2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导言课_第3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导言课_第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导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级高中历史【走近高中历史课】所谓“历史”,包含两层意思:一、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二、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即经过人脑的思考、加工而形成的主体化的历史。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是主观的历史是人生全部经验的总记录和总检讨。——钱穆《中国历史精神》【历史是什么】■今年山东、辽宁、海南、北京、天津、上海六个省市的高一新生将使用新的高中部编新教材,属于高中新教材的第一批试验区。■山东省新高考将实行语数外必考,其余六门选考的形式。分为合格考和等级考试,合格考是高考的通行证,等级考计入高考成绩。文理分科取消后,更考验学生对于自己兴趣特长、未来发展的选择和定位。■高考招生模式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指依据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什么是高中历史新课程】1、高中历史课程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选修Ⅰ课程模块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

模块3文化交流与传承

选修Ⅱ课程建议模块1史学入门建议模块2史料研读校本课程(学校自主开设)中外历史纲要基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承递进拓展延伸史学入门史料研读专业发展2、课程之间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和递进性3、课程设置与高考的衔接必修课程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共同基础课程,1学年,是对学业质量水平进行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经必修课程学习,经考核达到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2,可获得4学分,可以毕业。选修Ⅰ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选修历史)选择的课程。每个模块2学分,1学期,经考核合格,达到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3或水平4,可获得相应学分。是学业考试的内容,记入高考成绩。选修Ⅱ课程校本课程,课标建议的课程是学生根据专业发展(历史相关专业)或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选择的课程。每个模块2学分,1学期,经考核合格,达到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3或水平4,可获得相应学分。考试成绩记入综合素质评价,供高校招生参考。

初高中历史课程之区别

三初高中历史区别初中历史梗概、基础拓展、深入高中历史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异同3、课程设置方面:相同: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在高中课程中大都进行了相应的链接与拓展。区别: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并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大家的知识储备也要求甚高。1、知识目标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2、能力要求方面:差别也较大,初中主要在于识记、理解,尤其是识记层面;而高中要求则更多在于理解和应用层面。初高中历史课程比较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情感,坚定信念,拓展视野,……。基础性: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人文性:陶冶心灵,提高人文素养。综合性: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进行全面的认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地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未来打基础。基础性(柔性)、感性认识深刻性(刚性)、理性认识1课程性质:基础性、感性认识---深刻性、理性认识2教学内容:(1)角度拓宽(2)深度增加(3)逻辑性强3考评要求:判断、理解等---比较、综合、论证等初高中历史之区别衔接要点: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要转变;能力要提升;学科素养要突出

需要有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指导须将史事置于特定的时空下考察推理和论证须依据可靠史料作为证据历史叙述本质上是对过去事情的解释任何阐释都蕴含价值追求和人文情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历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

“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1、从知识中心到问题中心2、从教材中心到课程中心3、从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4、从刚性要求到个性解读5、从史观一元到史观多元

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目的以视角为方向以情境为手段以思维为核心

初中: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高中:认识“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具体课例:《五四运动》内容:1角度拓宽(政治、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等);2深度增加(前因后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等)3逻辑性强(单元之间、单元与课时之间等联系)2.课堂主打,全神贯注。1.课前准备,有的放矢。3.课后内化,高屋建瓴。问题明确、要点清晰、结构完整(二)具体步骤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4.规范训练,步步高升。能力和成绩可以练出来重理解分析: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为什么发生?(原因)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影响)重历史发展线索和特征: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从而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习历史是为了关注现实;1.会预习——寻找和提出问题;2.会听讲——掌握史实、概念、联系。上课一要“耳到”;二要“眼到”;四要“口到”;三要“手到”,历史课主要是记笔记;记提纲、要点、问题、提示。五要“心到”;【历史学法指导】3.会复习——温故知新;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4.检验学习效果——作业5.见多识广——课外活动(阅读、讲座、参观访问等)

、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如何做到过目不忘?1、创造很重要,而整合自己吸收的东西是创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实验室做过的一个实验是有关冥想,研究冥想的时候噪音如何在脑子中减少,工作记忆和智商是如何得到提升。当你完全投入的时候,你的大脑会建立起更深厚的情感关系,强化你未来回忆起这些事情的能力。2、情绪的重要性我们对一些瞬间总会记忆犹新。演唱会上的一首歌,有可能是旅行当中难忘的经历。这些瞬间让你记忆犹新,因为它们让你开心、难过或是生气。当你将某种情绪和经历联系起来的时候,你的体内释放了荷尔蒙,在大脑中的一些部门起到了润滑作用,神经形成了新的记忆回路。这也就是为什么过去的一些事情总是在你思考的时候浮现——带有情绪的经历往往让人记忆犹新。如果你在投入的时候,能够更加关注,就能在情感上与这段经历建立关系,记住更多的东西,有利于日后创新。3、学习金字塔:吸收90%的信息⑴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别人或者马上付诸实践。⑵如果能够马上把知识传授给别人,就能吸收90%的内容;⑶如果能够马上把知识付诸实践,就能吸收75%的内容;⑷如果能够与他人进行小组讨论,就能吸收50%的内容;⑸如果通过范例学习,就能吸收30%的内容;⑹如果通过视频和音频学习,就能吸收20%的内容;⑺如果通过阅读学习,就能吸收10%的内容;⑻如果通过听讲座学习,就能吸收5%的内容。自学成才的人,通常是吸收信息的高手,因为他们能够不断反思,并且将学习到的知识付诸实践。达芬奇就是自学成才,他有自己的一套体系,通过付诸实践和奖励来吸收信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会犯错,但是正是这些错误巩固了他的知识。4、如何吸收自己看过的东西?⑴、都抱着一种看完之后要向朋友讲述的心态。这是最基本的,因为这样才能吸收自己看到的东西,而不是仅仅看看内容。⑵、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通常会从一本笔记本当中抽出一张纸,在读完每个章节之后,写上总结。研究表明,这个做法比不断阅读相同章节可以让你记住50%更多内容。看得时候就抱着自己要将知识传授给别人的心态。当你阅读的时候,脑子里想着自己要将看到的知识教给别人。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或是父母。看过之后,与他们分享,并且付诸实践。⑶通过实践和犯错的方法学习能够解释为什么研究表明,人们在旅行或是留学的时候能够产出更多的东西。研究者发现,人们在海外留学的时候,能够更快产生情感联系,说明全身心投入可以让你产出更多东西。付诸实践能够让你更好地吸收知识。正是通过犯错,才能真正学习。5猎奇:让思想碰撞研究发现,特殊的经历能够产生新的神经联络,会于你已有的思想产生碰撞。与不同的人交往,或者做一些你从未做过的事情,这样往往能够产生新观点。灵感可能。无论是和好朋友吃饭或者聊天,能够专注地投入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你的感官也会更加投入。吸收的数量并不重要,如何吸收知识才是重要的。事物人

When

Where

Why

how

What

Who历史学法指导历史学习中的几个基本要素:五个“W”,一个“H”五个W:when,where,what,who,why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谁参与了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背景或者原因)一个H:how,这件事情结果怎么样(影响)(典型事例:改革开放)改革开放:when——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Where——中国(内地和沿海)Who——邓小平总工程师What——对内改革,对外开放Why——(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及左倾错误的思想路线的困扰,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改革开放。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的出路也只能是改革开放。常见的纪年方式:1、公元纪年法2、王朝纪年法3、干支纪年法4、年号纪年法5、民国纪年法(三)应用市场1、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一种纪年方法。我们现行中学历史教材采用的就是这种纪年方法。相传是以耶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之前称为公元前ⅩⅩ年(BC),之后称为公元ⅩⅩ年(AD)。我国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采用公元纪年。2、王朝纪年法此种表示时间年代的方法在中国历史教材中比较常见。如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隋唐、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明、清等。在教材中有时用朝代表示时间,如“秦”末农民战争,生活在盛“唐”的李白。3、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又叫甲子纪年,是十天干依次相配十二地支而形成的纪年,六十年为一周期即俗话所说“六十一甲子”。它是中国历史上沿用下来的一种纪年方法。我国普遍地使用干支纪年是从西汉时期开始的。干支纪年方法在历史古籍中运用较多。“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庚子赔款”、“辛亥革命”4、年号纪年法中国使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年号为建元),直到清末宣统帝为止。年号纪年法以明朝为界,明朝以前的朝代一个皇帝往往有几个年号,如唐玄宗李隆基初年的年号为“开元”,后期又改为“天宝”,许多帝王在位期间常常因故更改年号。明清时,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常用年号称谓这一时期的皇帝,如崇祯帝、乾隆帝等。历史上许多年号是重复使用的,年号的名称相同但建号者和所记时间不同。5、民国纪年法民国纪年在辛亥革命后通用,在目前的杂志、报刊、电影、电视、小说中常常见到。这种纪年方法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式改用公元纪年为止。因为1912年为民国元年(1年),相差1911,换算公式为:公历年数=民国年数1911年民国年数=公历年数-1911年练一练:1937年12月,日寇攻陷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