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控制权的行使与管理
公司管理的目标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自下而上的股东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第一种观点认为,股东是真正的所有者,经理是为股东服务的;第二种观点认为,公司有多个利益相关者,公司决策被描述为多个利益相关者合力的结果。笔者通过对企业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及所承担的不同风险的分析,论证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合理性。一、资源性的冲突企业的契约理论将企业看作是各要素所有者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效用而结成的一张契约网,各要素所有者的签约行为都是自愿的,而且在法律上具有平等的签约地位,他们之所以愿意走在一起组成企业而不采取单干的方式,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的协作劳动可以创造更高的生产率,从而能够增加每一个人的收益。但是各要素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利益是不同的,因此存在各种代理关系,包括股东与管理者、股东与债权人、企业与非投资的利益关系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由于各利益主体在企业中的地位权力是不对等的,拥有更大权力的一方就有可能去侵害其他利益主体的权益。对于股权分散的公司,公司的控制权实际上是由管理者掌握。所以Hamilton强调,对美国公司来说,公司治理指的就是公众化公司中职业经理与公司所有者、公司董事之间的关系。虽然公司法赋予董事会管理公司的职责,但是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公司股权的分散化导致单个股东参与管理的搭便车现象存在,公司管理者实际上控制着董事会成员的选择,因此这种结构主要体现为管理者控制。在管理者控制下,管理者就有可能侵害股东的利益。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系列公司经营丑闻,以及近两年暴露出来的广泛存在的安然式公司造假和财务丑闻就与管理者控制密切相关。在Jensen和Meckling的研究中,公司内部的利益冲突与对立除了存在于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外,资产的所有者和债务所有者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资产所有者倾向于将通过负债获取的资本投向高风险的项目中。如果项目成功,资产所有者获取收入的大部分而债务所有者只获得固定的利息;如果项目失败,因为有限责任规则,债务所有者将负担巨大的损失。因此从债权的安全性与收益性考虑,公司债权所有者也存在参与或影响公司内部治理过程的利益驱动。施雷弗和维施尼认为:在大多数国家的公司中最基本的代理问题不是外部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而是外部股东和控制性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余明桂和夏新平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大量样本进行了分析以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有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其市场价值显著小于控股股东存在的企业。平均而言,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约在6%~16%之间。由于企业是利益相关者之间互相合作的组织,任何一方的权益受到损害,他就会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进而损害企业效率。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公司间“恶意收购”浪潮。由于被收购公司股东可以高价将股票卖给收购者,他们往往同意收购者的计划。但是,这种股东接受“恶意收购”的短期获利行为往往是和企业的长期发展相违背的。一些企业在发展中,已经建立起一系列的人力资本、供销网络、债务关系等,这些安排如果任意被股东的短期获利动机所打断,必将影响企业的生产率。研究发现,“恶意收购”中股东收益的增加额是由工人工资的减少额带来的。也就是说,“恶意收购”只代表财富分配的转移,并不代表新财富的创造。因此,美国工人反对“恶意收购”,是不难理解的。一些高级经理人员也反对“恶意收购”。斯蒂格利茨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尤其适合于转轨经济。他认为股东中心理论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认为公司从国家所有转移到个人所有,新的所有者必然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事实上,多重委托代理理论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厂商理论模型。将所谓的“所有权”从中央政府手里转移给私人所有者并未使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有所改进,他们被抛弃在资源重新配置之外,就会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例如:地方官员的掠夺性行为,雇员的消极怠工行为)。许多新股东趁机侵吞公司资源———拿走他们所能拿的一切东西,而实际上,他们的合作正是公司在新环境中进行真正的重组所必不可缺的。相反,任何一方的权益得到保护,他就有更大的积极性参与合作,进而提高企业效率。有关投资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的多个指标表明,对投资保护最好的法律是英国普通法系,最差的是法国法系,德国法系和斯堪的纳维亚的法律体系介于二者之间。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与企业从外部得到的资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说,外部人持有的股票价值占GNP的比例,英国普通法国家是60%,其中英国是100%,美国是58%,而法国体系国家平均只有21%,其中法国为23%,意大利只有8%。每100万人口拥有上市公司,英国普通法体系平均是35.45%,其中英国为35.68%,美国为30.11%,而法国法体系平均只有10%,其中法国为8.05%,意大利只有3.91%。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被认为是比较典型的共同治理模式,企业职工和产业工会的代表有权在公司监事会和董事会中占有一定席位并参与决策。职工参与企业的治理不但没有扼杀德国企业的活力,反而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归属感,从而使企业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人都被视为伙伴,都要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与其他主要工业国家相比,战后德国因劳动争议而损失的工作日和因罢工而损失的工作日都比较少。据统计,1993-1997年,英国因罢工而损失的工作日,每年1000个工作日中损失340天,而德国只有37天。共同治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的竞争力。虽然德国的小时工资是最高的,但由于职工工作负责,技能高超,其产品极具竞争力,形成大量外贸出口,所以工资在德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欧盟其他国家都低。二、非人力资本的剩余价值虽然剩余是由企业家创造的,但是企业家在创造剩余的时候需要对要素进行组合。从理论上讲,各种要素都对剩余做出了贡献,因此,都有权分享剩余。企业中的要素可以分为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作为出资者,之所以愿意将资金交给企业家,因为他预期企业家会给他带来更多的收益。由于企业家在使用别人的资金,因此,必须设计相应的制度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否则的话就不会有人愿意把资金交给企业家。股票和债券就是这样的制度安排,相应的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分为两类:股东和债权人。债权人获取固定收益,一般没有投票权,股东获取剩余收入,有投票权。债权人之所以选择固定收益是因为固定收益更安全,股东之所以选择剩余收入,是因为他期望比债权人获得更高的收入。股东获取的剩余是企业家为了吸引资金而让渡给他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同样有权分享剩余。但是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不同的是:非人力资本具有同质性。而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因此,非人力资本可以按照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分享剩余。对于人力资本来说,等量的投资不一定能获得等量的能力,因为能力包含着天赋的成分,只有一部分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比如说,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却有能力指挥一大批博士和硕士,我国也有很多企业家是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即使是同等的能力也不一定会产生同等的生产率,因为人会偷懒。所以,对人力资本应该按对产出的实际贡献分配报酬。而由于企业的团队生产特征,总产出是队员联合生产的结果,很难准确计量单个成员对总产出的贡献,因此需要一个监督者对队员进行监督以观察其投入。但是谁来监督监督者呢?为了激励监督者去监督队员,必须将剩余索取权赋予监督者。为了使监督有效率,监督者还必须掌握修改合约条款及指挥其他成员的权力,否则他就不能有效地履行他的职能。在古典企业中,监督者就是所有者;在股份公司中,由董事会监督经营者,而经营者指挥和监督生产者。从对偷懒的监督(监督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防止偷懒,二是防止其他利益主体对自身权益的损害)角度来讲,剩余的普遍分享不是一种有效率的安排。因为这样会导致由监督者增加偷懒所带来的损失,超过分享剩余的雇员偷懒减少所带来的收益。如果不是如此,雇员的利润分享就应更频繁地发生在西方社会,因为在这里这些组织既不会被阻止,也不会有政治上的偏好。利润分享组织(例如合伙企业)的自我监督在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和专业性或艺术性的企业中可能更有效。在现代股份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拥有股份更普遍,因为他们对剩余的贡献更大,也更难监督。三、企业所有权—利益相关者是否有权分享企业所有权首先应该区分企业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与产权是等价概念,指的是对给定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企业所有权是指对投入企业的资本,包括股东资本、债权资本和人力资本进行运营的实际控制权,分为剩余控制权和特定控制权。特定控制权是指那种能在事前通过契约加以明确界定的控制权力,即在契约中明确规定的契约方在什么情况下具体如何使用的权力,剩余控制权是指那种事前没有在契约中明确界定如何使用的权力,是决定资产在契约所限定的特殊用途以外如何被使用的权力。在股份公司中,特定控制权通过契约授权给了职业经理,这种特定控制权就是高层经理人员的经营控制权,包括日常的生产、销售、雇用等权力,而剩余控制权则由所有者的代表董事会拥有,如任命和解雇总经理,重大投资,合并和拍卖等战略性的决策。Grossman和Hart将企业所有权定义为剩余控制权。按照该定义谁有权或有资格进入董事会,谁就是企业的所有者。股东至上论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所以标准的公司治理结构体现为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结构。之所以把股东看作是企业所有者是因为股东是剩余索取者,如果固定收入能百分之百的兑现,最大化剩余收入也就等价于最大化总价值。但是,事实上现代股份公司的股东不同于古典企业的所有者,股东的收益不只是剩余收入(股息),还包括股票市场的买卖价差,而且中小股东更关注的是后者。由于股票的自由交易,股东追求短期获利机会的行为会将风险转嫁给其他利益相关者,就像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恶意收购。应该如何分配企业所有权呢?由于经营者在经营管理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将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权赋予经营者应该是最有效率的安排。又由于经营者的效用函数和股东的不一致,股东有权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控制以防止其损害股东的利益,比如资产转移,在职消费等。但是,股东也有可能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谁来监督股东呢?产权的内涵所体现的是:每一个产权主体都有权获得其所拥有的资产的收益,但是在他获得自身收益的时候不应该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权益,也就是说每一个产权主体都有保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害的权利。另一方面,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承担了风险。企业的员工对企业进行了人力资本的投资。这种投资可分为专用性人力资本和非专用性人力资本。对于进行了非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员工来说,当他离开公司时可以相对容易地在市场上找到工资条件相同的企业。但是,对于进行了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员工来说,一旦企业被接管或破产倒闭,其人力资本会大幅贬值。一般来说,任何资源一旦成为企业专属的,他就会寻求某种形式的控制权。工会代表全体雇员通过限制雇主掠夺企业专属资源所带来的收益,以保护雇员从属于企业的价值。然而,组织起来的工人或工人在董事会中的代表,反过来可能会造成雇员掠夺雇主准租金的风险。尤其是在重型制造业中,由于沉没成本的数额巨大,从而产生大量的准租金,产生这种风险的可能性就更大。在有些企业中,劳动力对企业比资本对企业的依赖性更强。因此,劳动力就会成为这类企业的所有者,就像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那样。在这些事务所中,管理人—董事—所有者形成了配合默契的团体,并且他们相互之间是高度依赖的。那种认为资本就是老板,并且是资本雇佣劳动的想法是引人误入歧途的。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进行并积累了个人的企业专属投资。这将会引导管理者寻求对其企业专属投资的保护,例如他们会采取拥有更多的股份或者采取像保护伞这样的防御。管理层收购也可以由管理者的这种愿望来进行解释。债权人虽然可以在公司破产的时候通过清算程序掌握控制权,但这种相机控制权只能保证事后的控制,却无法控制管理层及股东在事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航空航天关键技术研发科研技术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诉讼保全行业专用担保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门面房租赁及智能管理系统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商业停车场车位租赁与增值服务协议3篇
- 2025版酒店集团股权激励及股权转让实施合同2篇
- 2024年版:货物运输服务全面协议3篇
- 建房安全合同范文简单版
- 蚌埠医学院《管理能力与沟通技巧》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版矿渣粉运输风险防控合同模板3篇
- 2025版茶叶文化节组织与赞助合作协议3篇
- 数据分析基础与应用指南
-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月考英语试卷
- 急救理论知识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春秋》导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消防水域救援个人防护装备试验 大纲
- DL∕T 5210.2-2018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2部分:锅炉机组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营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昌大学
- 机电样板施工主要技术方案
- 歌舞表演专业论文范文
- 涉税风险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