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3400字(论文)】_第1页
【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3400字(论文)】_第2页
【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3400字(论文)】_第3页
【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3400字(论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综述目录TOC\o"1-2"\h\u1366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综述 1314061.1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127031.2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手段 217551.2.1西药治疗 3233241.2.2中药治疗 31.1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特应性皮炎作为一类经常发生于儿童时期的常见过敏性疾病,通常与免疫性缺陷、炎症因子分泌有关,不少临床资料表明,患者在儿童时期表现出过敏症状,其更有可能发生特应性皮炎,且7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存在过敏性家族史,这表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是一类涉及环境因素、遗传易感因素、皮肤屏障功能改变以及免疫因素等多方面该病的疾病,而这些因素受到多类细胞因子的调节,故而本文对其所发病机制所涉及的细胞因子改变情况进行阐述[1]。IgE属于一类通过多种因素影响特应性皮炎患者炎症细胞浸润的,一般认为IgE被巨噬细胞所携带,从而使得相关过敏原可在在这种快速直接因素下产生排斥,进而引起瘙痒与红斑的发生,并且在瘙痒期间产生依赖IgE而存在的一种迟发性反应,而这种反应与细胞因子持续性炎症浸润表达密切相关,其中IL-3、IL-4、IL-5等因子均在这类迟发反应中呈现出高表达。多类研究均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中检测出朗格汉斯细胞和巨噬细胞,且朗格汉斯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力的IgE受体,巨噬细胞表面存在低亲和力的受体,两者共同作用于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发病,进而对过敏性皮肤炎症产生重要作用[2]。特应性皮炎的瘙痒主要因为细胞释放的各类炎症因子介质所导致,而患者由于瘙痒症状不断抓挠,使得这种炎症因子受到诱导角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释放,导致皮肤炎症症状表现进一步加重,促进了IL-1、TNF-α、IL-4等因子对粘附因子的诱导,从而促进趋化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在皮肤炎症局部的浸润,进而推动特应性皮炎的发展[3]。干扰素γ(IFN-γ)主要由辅助T细胞(Th1)分泌,作为一类特征性细胞因子,可增加对辅助性T细胞2(Th2)的表型分化的抑制,而Th1及TH2则构成了人体最重要免疫细胞,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即是受到这两种细胞因子失衡的影响,Th2细胞可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进而导致IgE及免疫球蛋白G抗体增加,介导体液免疫,如果机体Th2细胞功能亢进则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疾病。临床一般认为Th2分泌的IL-13及IL-4可能导致B细胞分化,促使IgE水平的增高,而IFN-γ则通过其免疫调节作用,促使Th细胞向Th1转化,进而抑制IgE的表达,使得Th1/Th2水平发生失衡[4]。故而IL-13、IL-4与IFN-γ共同参与特应性皮炎免疫失衡的机制,首先由于IgE通过与效应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得炎性介质释放,从而引起IL-13、IL-4水平的升高,而IL-13、IL-4的过量表达又会使得B细胞活化,并且在转化过程中继续分泌过多的IgE,进而促进了Th2的表达,使得IFN-γ免疫调节机制减弱,不能支持Th细胞继续向Th1转化,使得Th1/Th2发生失衡,引起该类疾病的最终发生[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在调节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促炎细胞因子,可对不同细胞因子分泌来对炎症进行分泌,并完成诱导,除了对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进行诱导外,组织重塑、细胞运动、细胞周期凋亡也都有TNF-α参与的身影,人体皮肤中TNF-α可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进行诱导,从而使得皮肤屏障脂质组织受到影响,导致患者皮肤免疫受损,从而增加对免疫异常引起的炎症反应的敏感性。1型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HSD3β1)属于短链醇脱氢还原酶蛋白家族,通常参与了人体类固醇激素的还原和氧化反应,从而使得其得以参与激素活性及非活性的相互转换,作为一类膜结合蛋白,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及内膜之上,主要受到固醇内激素调节影响,从而使得机体发生异常症状[6]。一般研究认为IL-4、IL-13等均可通过对HSD3β1进行调节从而使得人体激素表达改变。IL-4刺激分支信号通路,其中Stat6信号通路参与分化和基因调节,而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蛋白介导IL-4的促有丝分裂作用,使得HSD3β1发生改变。临床已经有研究证实,皮脂腺中HSD3β1的表达提供了腺体控制皮肤中DHEA和其他类固醇局部浓度的能力。最近的研究表明,IL-4和IL-13能快速诱导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的HSD3β1活性,使得甾体激素生成受到影响,甾体激素在大量分布于皮肤的同时会导致局部或全身炎症性反应的产生受到影响,从而使得自身免疫性疾病产生[7]。HSD3β1在皮下脂肪的表达远高于内脏脂肪,故而也会因为IL-4和IL-13诱导而最终使得人体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加速,从而导致特应性皮炎产生。1.2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手段1.2.1西药治疗当前西医主要通过免疫治疗方式对特应性皮炎患者,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润肤剂、钙调神经磷酸抑制剂、止痒剂等,内服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外用药物是当前治疗特应性皮炎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主要将药物喷涂于局部皮损区域,从而实现对皮损的修复、止痒作用,糖皮质激素是当前西医治疗的一线药物,主要通过外用糖皮质激素使得皮损可对其进行吸收,可以明显缓解病患皮肤发炎症状,但是患儿皮损部位一旦好转应该尽快减少其用量,从而降低糖皮质激素使用过量相关不良反应。局部长期频繁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系统发生不良反应,从而导致皮肤红斑、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糖皮质激素耐受等状况的出现。润肤剂治疗特应性皮炎尽管缺少直接证据,但是由于润肤剂对于水分恢复的直接小样,可使得局部皮肤区域的干燥得到延缓,从而增强糖皮质激素对于特应性皮炎治疗的效果,故而两者联合使用具有增强疗效的效果[8]。以他克莫司为主要代表药物的钙调神经磷酸抑制剂可通过抑制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降低朗格汉斯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从而实现对于局部皮损的治疗,该药一般用于急性症状控制后的维持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短时间内的局部烧灼或刺痛感,而长时间使用也会导致相应的皮肤萎缩[9]。莫匹罗星软膏、益康唑、咪康唑等外用抗生素对于渗出性皮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为其可以通过对超抗原作用引发的细菌或真菌进行抑制,从而改善患者皮损。内用药物主要通过调节患者全身免疫功能实现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抗组胺药物为主要内服药物,能通过对表达和趋化因子活性进行抑制从而减少气道内炎性细胞的浸润和聚集,使得炎性细胞和炎症组织的趋化得到抑制,并通过调节细胞膜稳定性使得气道内炎性细胞的活性被释放,使得淋巴细胞的活性得到明显改善。抗生素主要针对那些皮损表面伴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进行使用,一般来说在外用抗生素不足以对其进行治疗的情况下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可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真菌剂也能明显降低。免疫抑制剂中黄孢素A疗效较为确切,但停药后可能存在短期复发的风险,故而应当采取长期用药来维持对于患者的治疗疗效。1.2.2中药治疗中医将特异性皮炎的病因归结为禀赋不耐、胎毒遗热、外感淫邪、饮食失调导致心火过旺,脾虚失运而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近年随着中医治疗的作用得到临床众多学者的关注,有关中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方法也开始被临床所探讨应用[10]。中药内服方式中医药最传统的治疗方式,它主要根据病情灵活的对药物用量和组方进行调节,育阴化湿汤最早被中医药用来治疗特应性皮炎,被不少报道证实可用于改善患者IL-4、INF-γ水平,从而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实现患者免疫指标的平衡。健脾祛风汤具有调节Th1/Th2细胞平衡的作用,其主要通过调节两者间的平衡实现对特应性皮炎的抑制。脾胃失和、湿气聚集可导致特应性皮炎的发生,故而应当努力对病变范围进行缩小,并对激素的长期使用进行克服,对于减少皮损、瘙痒,降低复发率有重要意义[11]。外用的重要包括乳膏、脐敷、药浴等,不同方式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别。重要乳膏主要用于保湿剂的制作,雅漾三重特润霜即可通过对皮损进行改善,从而减少激素用量,实现对于皮肤屏障的修复,降低相关炎症反应。膏方致病在中医药中拥有悠久的历史,既往有报道将防风、神曲、白芍、麦芽糖等20味中药进行制作,使得其可被制备呈半流质稠膏,具有健脾渗湿之功效,从而实现对于患者的治疗。脐敷可通过经络使得药物直通病位,达到治病目的,而现代医学认为脐部角质层薄,皮下脂肪少,屏幕功能弱小,动静脉丰富,故而在此部位将黄柏、苦参、防风、当归、蜂蜜等制备而成的药糊进行脐敷,能实现对于免疫功能的调节,抑制瘙痒,实现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1]TorresT,FerreiraEO,GonçaloM,etal.UpdateonAtopicDermatitis[J].ActaMedPort.2019,32(9):606-613.[2]FrazierW,BhardwajN.AtopicDermatitis:DiagnosisandTreatment[J].AmFamPhysician.2020,101(10):590-598.[3]FurueM,ChibaT,TsujiG,etal.Atopicdermatitis:immunedeviation,barrierdysfunction,IgEautoreactivityandnewtherapies.AllergolInt.2017,66(3):398-403.[4]王相华,李冬芹,张金凤,等.Th1/Th2/Th17/Treg平衡在特应性皮炎中的变化规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32(5):503-506.[5]KasperkiewiczM,SchmidtE,LudwigRJ,ZillikensD.TargetingIgEAntibodiesbyImmunoadsorptioninAtopicDermatitis[J].FrontImmunol.2018,9:254.[6]NomuraT,WuJ,KabashimaK,Guttman-YasskyE.EndophenotypicVariationsofAtopicDermatitisbyAge,Race,andEthnicity.JAllergyClinImmunolPract.2020,8(6):1840-1852.[7]KimJ,KimBE,LeungDYM.Pathophysiologyofatopicdermatitis:Clinicalimplications.AllergyAsthmaProc.2019,40(2):84-92.[8]CabanillasB,BrehlerAC,NovakN.Atopicdermatitisphenotypesandtheneedforpersonalizedmedicine.CurrOpinAllergyClinImmunol.2017,17(4):309-315.[9]SidburyR,KodamaS.Atopicdermatitisgu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