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贵阳传习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贵阳传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一部革命文化的产生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史。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革命文化来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有革命斗争实践才有革命成功。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革命斗争,包括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这些革命斗争实践为革命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蕴含的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特质。同时,革命文化也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例如,延安精神来源于党在延安时期坚持敌后抗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革命实践。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正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要素对延安时期乃至今天的奋斗实践产生的指导、鼓舞和借鉴意义。
没有理论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革命实践与革命文化的形成发展,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蕴含的核心要素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比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革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容。
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创造的。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中国革命,才孕育形成了革命文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曲折艰辛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不同历史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充分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革命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系统地领导人民群众在以不同方式参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革命文化。毛泽东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正是因为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和丰富发展的,所以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泛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创造性,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摘编自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文化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源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等革命实践。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当代的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于革命文化。
C.革命文化和革命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
D.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先给革命文化下定义,然后指出革命文化具有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B.文章用延安精神论证了“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并阐述了革命文化的作用。
C.文章从理论自觉的层面,列举事实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文化的重大意义。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文化内涵丰富,其主要内容是革命精神,其次还包括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等。
B.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就难以产生革命文化。
C.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但并不是其参加了活动,就可以创造革命文化。
D.根据文章的内容,“党指挥枪”的原则、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属于革命文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帝国末日
英国王储查尔斯有关他参加香港1997年移交仪式时所写日记的内容,最近被英国传媒公开。他在日记中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
香港《太阳报》报道了查尔斯日记的内容:一架英航747包机将大批官方代表由希斯罗机场载往香港。我发现自己和助手们身处只属商务客舱的上层,我要定一定神才意识到这并非头等舱,虽然我早已疑惑为何坐得这样不舒服。后来我发现连首相希思、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新任外交大臣罗宾库克以及麦理浩、卫奕信等前任港督,都舒适地安坐在我们下面的头等舱。我唯有独自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
告别仪式于傍晚时分在皇家游艇旁的“添马舰"上展开。彭定康离开港督府与随员告别后,在下午茶时偕家人登上游艇。他们黯然神伤,若有所失。彭定康抱着港督府的英国国旗上船,那面国旗是送别他的礼物……
他们喝了茶定过神后,我们出发到体育馆,在雨中参加豪华的仪式。毛毛细雨徐徐落下,所有东西都湿透了。我坐在讲台上,脚下的红地毯变成湿淋淋一团糟,吱吱作响。我们耐着性子看完不同仪式及表演,聆听彭定康令人动容的演说。我喉咙哽咽,听罢随即奏起的《义勇军进行曲》,更加激动哀伤。
在仪式进行中,我预感到当自己站起身讲话时,滂沱大雨就会倾盆而下。正如所料,当我走到演讲桌前的一刻,大雨随即猛降。我看着手上湿淋淋、黏作一团的数页讲稿,尝试辨认文中的内容。我生平从未试过在“水中”发表演说,这是首次。事实上,没有人听到我说了些什么,因为大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太吵了。
经过一轮情绪起伏后,全身湿透的我第一时间返回游艇,在出发参加4000人的晚宴前先洗个澡。一如所料,当我浸在浴缸中时,烟花表演随即开始,在我整装待发时,表演亦已结束。盛大的晚宴上,我坐在中国外交部部长的身旁。在经过多轮祝酒后,我们离开宴会厅,等待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会面,盘算着如何令双方不失面子。
在移交仪式每个细节的安排上,中国人也要争执一番。他们坚持要我走到一个房间拜会国家主席,英方上下对之强烈反对。最后我们同意折中方案,由我们分从两边进入一个房间,在中间碰头。
国家主席和他的亲信与我们(即外交大臣、国防参谋长与我)面对面而坐,宣读预先拟定的声明。我知道无可避免一定要回应,懊恼地左思右想,思量着说什么好,而又不会引发外交事件。我说了几句有关莎士比亚的轻松趣语,一行人就走向会展中心新翼的主礼堂——又一次长征,从我们的位置出发,可真长路漫漫。
为了移交仪式,这个会场被改成类似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模样。我们发表演说后,江主席走到演讲来前发表讲话。此后,我们还要观看中国士兵上台,把英国国旗降下,升上中国国旗。在典礼结束时,我们合影留念,互相握手,然后从不同门口离去。我们就此离开。
码头上聚集了专程来送别的民众、彭定康的友人及前同僚。我紧随彭定康登上游艇,与他的几个女儿碰面,她们均非常激动及疲惫。“不列颠尼亚"号游轮徐徐驶离港口。我站在甲板上,一边眺望着缓缓远去的香港地平线上的景观,一边告诉自己,在同一年告别这一切以及我心爱的游艇,是好事。可能吧。
(有删改)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尔斯王子在前往香港的包机上坐在非头等舱,这是他节俭、朴素的表现。
B.查尔斯王子此行前去参加把香港交还给中国的仪式表明英帝国管治的结束。
C.查尔斯王子当时的心境是疲惫的、沮丧的,同时带着对香港的留恋和对结束这一令其伤感场面的期盼,悄悄离去。
D.“他们喝了茶定过神后”中的“定过神"“听罢随即奏起的《义勇军进行曲》,更加激动哀伤”,说明查尔斯王子当时的心境是心神不定、沮丧的。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查尔斯的日记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英国代表从英国启程前往香港参加交接仪式和离开香港的过程。
B.在查尔斯的眼中,隆重庄严的交接仪式是“豪华"“漫长”的,这从正面表现了他情绪的低落沮丧。
C.“我们耐着性子看完不同仪式及表演"一句,充分说明查尔斯并不欣赏当时的演出,急于离开香港。
D.“又一次长征,从我们的位置出发,可真长路漫漫”,高度概括了香港交还给中国时这位王子的留恋。
6.本文一再浓墨重彩写雨势,请简要分析“雨"在文中的作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穗的故事
初夏的乡村,只见一片片黄金色的麦浪。村子东头的一户人家人头攒动。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孩就在同村人的叫好声中出生了。
孩子的奶奶从地里往回跑。听着大家的贺喜,老太太望着地里丰收的麦子,给孙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麦穗。
麦穗和地里的麦子一样,茁壮成长。一晃,麦穗18岁了。村里同龄的男孩子都已经外出打工了,有的人盖了房子,娶了媳妇。麦穗的娘却一次次婉拒上门提亲的媒人,坚持让麦穗念完高中。
“当兵去,出门长长见识!”有一天,麦穗的娘望着一身虎气的儿子,想把他送到部队。麦穗听后,直接去人武部报了名。
人武部政委看着麦穗,很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小子,叫麦穗!部队需要你这样的好小伙。"
麦穗听了,憨憨地笑了。
麦穗戴着红花,踏上西去的火车,成了一名西藏士兵。雪域高原的广阔和神秘,是他闻所未闻的。这里没有家乡常见的麦子,农田里生长的是一种叫作青稞的作物,麦穗感到很新奇。
麦穗所在的汽车连在山脚下,营区外是一片戈壁滩,只有一条公路通往最近的县城。当兵的第一年,麦穗刻苦训练,进步明显。在夜里,他经常梦见家乡的麦子。麦穗和副连长谈心次数最多,有时会说起自己的梦。副连长是陕西人,个子不高,说话也少。每天都可以看见他在检查营房、车场;晚上熄灯后,他认真地查铺,还在营区来回转。
第二年春天,副连长找到麦穗说:“考军校去。”麦穗不懂,副连长又说,“那里有另一片天地,可以实现很多梦想,军校也需要你这样的好小伙子。"麦穗听后,又想到人武部政委的话,开心地笑了。
营长得知连队有战士报考军校,高兴地说:“好好学,加把劲,咱们营有好多年都‘剃光头’了。”
连队车场后面有一座单独的小房,为了方便麦穗复习文化课,连里让他单独搬进去住,连里的战士经常给他送来好吃的。在复习文化课的日子里,麦穗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开始了长跑。
在高原上练长跑是需要勇气的。他敲开连部的门,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连里的干部。过了一会儿,副连长开口说:“去吧,注意安全。"
于是,每天熄灯前这段时间,麦穗就自己在营区前的戈壁滩跑步,那真是寂寞的长跑。跑步时,麦穗想了很多,想起了娘,想起了地里的麦子,也想到自己的梦——麦穗低下头,一块块麦田整整齐齐,像士兵站成的方阵。
戈壁滩多风,麦穗顶着风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在风中,他对着旷野大声地唱,有时会唱到自己泪流满面。
麦穗原以为不会有人听见,有一次一回头,吓了一跳。原来,副连长一动不动地站在身后看着他跑步,在风中站成了一个“沙人”。副连长也是汽车连走出来的兵。当年,他考上了军校,四年后又回到戈壁滩的汽车连。
麦穗渐渐从副连长身上看到了一种戈壁滩的精神。每天长跑后,麦穗就回到小房,看书到深夜。又是一年麦收时节。雪域高原冰消雪融,道路解冻。汽车连又全连出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全连将在野外穿梭,他们要赶在大雪封山前,给在一线哨所坚守的官兵送去亟需的生活物资。麦穗因为要参加全军统一考试,没有随连队一起出发,而是作为留守人员看守营房。空荡荡的营区十分安静,麦穗继续坚持长跑,更加用功地准备考试。
不久,成绩公布了,麦穗如愿考上军校。
从干部科领到通知书以后,麦穗给在外执行任务的连队写了一封信。又过了一个月,麦穗却没有收到回音。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麦穗准备去报到了。在车站准备登上火车前,连队的回信才被车站主任急匆匆地交到他手里。信是副连长写的,上面写道:连队得知麦穗的喜讯都很高兴,全连加了餐。营长还说,咱们营终于不再是“光头"了。
看到这儿,麦穗哭了。他紧握着信,心想:一定要学成归来。
火车飞驰,穿过一片片希望的田野。麦穗知道,此时的娘一定在田野中劳作。在火车上,麦穗睡着梦见了麦子,梦里的麦子谦逊地低下头,站得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当兵的好小伙子。火车奔向远方,麦穗还在甜甜地做着梦,梦中的麦子依然金黄。
(选自《人民陆军》长城文艺版2018年1月26日,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一个憨厚的乡村男孩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军人的过程,塑造了一个坚韧、进取、富有责任感的军人形象,同时也热情讴歌了边疆战士。
B.小说中多处自然环境描写,有乡村的麦浪,也有雪域高原的青稞和戈壁滩的风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C.小说中交代副连长军校毕业、重返汽车连的经历,并着力刻画他工作认真、关心士兵的形象,以个体展现群体,展现了边疆战士的戈壁滩精神。
D.复习时,麦穗为磨炼自己的意志开始长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因生活艰苦、单调寂寞,他边唱边流泪,但始终坚持不放弃,最终顺利考上军校。
8.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9.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探究促使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节选自《礼记·大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B.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C.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D.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格而后知至"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两句中的“知"字含义不同。
B.“形于外”与“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形”字含义不同。
C.“食而不知其味"与“人而不仁,如礼何”(《十二章》)两句中的“而"字含义相同。
D.“一家让”与“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侧重内在修养,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侧重外在行为,这八条中,“格物"是根本。
B.要使意念真诚就不能自欺欺人,君子独处时要做到慎独;要修养德行就应端正内心,不应受自身喜怒忧惧的影响。
C.连自己家人都不能管教好,却想管教好别人,是不可能的;将一人一家的仁爱做法推广至爱民,国家就会治理好。
D.君主要喜好民众所喜好的,厌恶民众所厌恶的;得到民众拥护,方能拥有国家,若失去民众拥护,就会失去国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2)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独山梅花
王安石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
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注]上林,指上林苑,皇家园林,暗指朝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和状态,以“何所似”发问,意在强调独山梅花的与众不同。
B.即使处在寒日野风中,梅花仍是亭亭而立,虽然孤独寂寞,却依然花开艳丽,花香遍野。
C.尾联写梅花坚守自我,扎根独山直至老去,而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
D.这首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半开半谢的独山梅花喻人喻世,展示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寄托。
15.本诗以梅喻人,请结合颔联手法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个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__。”
(2)《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常事物,老子发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__,__”的结论。
(3)《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说旅行能让游客浏览各种美丽的风景,那么读书就能让我们遇见各种有趣的灵魂,探寻更深更远的存在。读一本好书,不亚于跟智者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有人滔滔不绝地说,有人聚精会神地听。在历史传记的跌宕起伏里,感受斗转星移的变与不变;在诗歌文学的悲欢离合间,体味百态人生的是与不是。透过薄薄的纸张、激扬的文字,()。
从更长远来看,读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连通过去、观照现在,还在于能够发现和创造未来。在一个知识更新和认知迭代交织、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叠加的时代,每时每刻都需要学习,每个人都面临着“重新发现自己"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正是刷新自己、发展自己的成长方式。持续追求、不断探索,我们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拥抱更多可能性。
17.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阅读使我们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与先贤畅谈、和自我对话,构筑起一个日渐丰满的精神世界。
B.我们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与先贤畅谈、和自我对话,阅读构筑起了一个日渐丰满的精神世界。
C.我们思接千载、心游万仞,通过阅读与先贤畅谈、和自我对话,构筑起一个日渐丰满的精神世界。
D.阅读使我们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构筑起一个日渐丰满的精神世界,与先贤畅谈、和自我对话。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一个知识更新和认知迭代交织的时代,在一个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叠加的时代。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一致,为什么说原文中的句子表达效果更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3个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高考考场上紧张,或许在所难免,①。在心理学中,压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倒U型曲线来解释。如果以完全放松的状态作为零点,那么随着压力的逐步提升,紧张感来袭,人体反而能够逐渐激发出潜在能力,思考和行动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所以适度的紧张对考生来说是好事。
面对压力,紧张是正常现象,刻意追求过于放松的心态反而违背常理,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紧张焦虑的心态。②,都要允许一定程度的紧张存在,不要对放松心态过于执着。尤其是对家长来说,切忌一味地反复劝诫考生不要紧张。
高考从来都不只是考学生,③。专家认为,高考期间,家长要负责好“后勤保障”工作,给予考生一个独立、安静、不被打扰的备考空间就是对其最大的帮助。不要总是围着孩子问“你考得怎么样?感觉如何?"给予考生过多的额外关注,会给考生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高考期间家长更应该像往常一样,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和规律。父母只有状态正常,考生才能正确的心态去应对考试。
20.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离职时,领导没有挽留你,说明你对他不是无可替代的。
B.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说话。
C.当你志天下时,小恩小怨,你怎么会挂在心头呢?
D.人生无非就是你笑笑我,我笑笑你,何必太较真?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云南姑娘南依从山区一路努力考上社科院的研究生,在学业进步的同时,还在社交媒体上小有名气,用自己的赚的钱带家人去看天安门。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让网友感叹这就是读书的意义,也是学习改变命运的最好案例。
但最近她宣布自己和一位同乡的理发师恋爱结婚,并且已经怀孕,要休学一年。这个消息一下击碎了网友们的憧憬与期待,很多人又转而表示学习救不了“恋爱脑”。
在南依身上我们看到了命运的一体两面。靠学习走出大山,是现代的、进步的、充满力量的一面。突然中断学业,选择和同乡结婚生子,又让人觉得回到了古旧的、无法挣脱的女性宿命中。但是南依只能代表南依,她是否幸福也只有她自己明白。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贵阳传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
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一部革命文化的产生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史。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革命文化来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有革命斗争实践才有革命成功。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革命斗争,包括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这些革命斗争实践为革命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蕴含的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特质。同时,革命文化也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例如,延安精神来源于党在延安时期坚持敌后抗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革命实践。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正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要素对延安时期乃至今天的奋斗实践产生的指导、鼓舞和借鉴意义。
没有理论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革命实践与革命文化的形成发展,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蕴含的核心要素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比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革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容。
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创造的。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中国革命,才孕育形成了革命文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曲折艰辛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不同历史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充分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革命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系统地领导人民群众在以不同方式参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革命文化。毛泽东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正是因为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和丰富发展的,所以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泛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创造性,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摘编自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文化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源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等革命实践。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当代的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于革命文化。
C.革命文化和革命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
D.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先给革命文化下定义,然后指出革命文化具有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B.文章用延安精神论证了“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并阐述了革命文化的作用。
C.文章从理论自觉的层面,列举事实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文化的重大意义。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文化内涵丰富,其主要内容是革命精神,其次还包括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等。
B.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就难以产生革命文化。
C.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但并不是其参加了活动,就可以创造革命文化。
D.根据文章的内容,“党指挥枪”的原则、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属于革命文化。
【答案】1.C2.B3.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错。原文第二段提到“革命文化也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并没有明确指出“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先给革命文化下定义"错。文中“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不是给革命文化下定义,而是呈现革命文化的意义。
C.“列举事实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文化的重大意义”表述错误,从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看,此段属于道理论证。
D.“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分析错误,如第二段列举延安精神“对延安时期乃至今天的奋斗实践产生的指导、鼓舞和借鉴意义”,引用论证如引用毛泽东、习近平的话,但文章并没有使用“对比论证"。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主要内容是革命精神,其次还包括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等”表述不当。原文第二段中革命文化包含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是并列关系,选项中的“主要……,其次还……"给其分了主次,改变了原文的逻辑关系。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帝国末日
英国王储查尔斯有关他参加香港1997年移交仪式时所写日记的内容,最近被英国传媒公开。他在日记中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
香港《太阳报》报道了查尔斯日记的内容:一架英航747包机将大批官方代表由希斯罗机场载往香港。我发现自己和助手们身处只属商务客舱的上层,我要定一定神才意识到这并非头等舱,虽然我早已疑惑为何坐得这样不舒服。后来我发现连首相希思、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新任外交大臣罗宾库克以及麦理浩、卫奕信等前任港督,都舒适地安坐在我们下面的头等舱。我唯有独自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
告别仪式于傍晚时分在皇家游艇旁的“添马舰"上展开。彭定康离开港督府与随员告别后,在下午茶时偕家人登上游艇。他们黯然神伤,若有所失。彭定康抱着港督府的英国国旗上船,那面国旗是送别他的礼物……
他们喝了茶定过神后,我们出发到体育馆,在雨中参加豪华的仪式。毛毛细雨徐徐落下,所有东西都湿透了。我坐在讲台上,脚下的红地毯变成湿淋淋一团糟,吱吱作响。我们耐着性子看完不同仪式及表演,聆听彭定康令人动容的演说。我喉咙哽咽,听罢随即奏起的《义勇军进行曲》,更加激动哀伤。
在仪式进行中,我预感到当自己站起身讲话时,滂沱大雨就会倾盆而下。正如所料,当我走到演讲桌前的一刻,大雨随即猛降。我看着手上湿淋淋、黏作一团的数页讲稿,尝试辨认文中的内容。我生平从未试过在“水中”发表演说,这是首次。事实上,没有人听到我说了些什么,因为大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太吵了。
经过一轮情绪起伏后,全身湿透的我第一时间返回游艇,在出发参加4000人的晚宴前先洗个澡。一如所料,当我浸在浴缸中时,烟花表演随即开始,在我整装待发时,表演亦已结束。盛大的晚宴上,我坐在中国外交部部长的身旁。在经过多轮祝酒后,我们离开宴会厅,等待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会面,盘算着如何令双方不失面子。
在移交仪式每个细节的安排上,中国人也要争执一番。他们坚持要我走到一个房间拜会国家主席,英方上下对之强烈反对。最后我们同意折中方案,由我们分从两边进入一个房间,在中间碰头。
国家主席和他的亲信与我们(即外交大臣、国防参谋长与我)面对面而坐,宣读预先拟定的声明。我知道无可避免一定要回应,懊恼地左思右想,思量着说什么好,而又不会引发外交事件。我说了几句有关莎士比亚的轻松趣语,一行人就走向会展中心新翼的主礼堂——又一次长征,从我们的位置出发,可真长路漫漫。
为了移交仪式,这个会场被改成类似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模样。我们发表演说后,江主席走到演讲来前发表讲话。此后,我们还要观看中国士兵上台,把英国国旗降下,升上中国国旗。在典礼结束时,我们合影留念,互相握手,然后从不同门口离去。我们就此离开。
码头上聚集了专程来送别的民众、彭定康的友人及前同僚。我紧随彭定康登上游艇,与他的几个女儿碰面,她们均非常激动及疲惫。“不列颠尼亚"号游轮徐徐驶离港口。我站在甲板上,一边眺望着缓缓远去的香港地平线上的景观,一边告诉自己,在同一年告别这一切以及我心爱的游艇,是好事。可能吧。
(有删改)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尔斯王子在前往香港的包机上坐在非头等舱,这是他节俭、朴素的表现。
B.查尔斯王子此行前去参加把香港交还给中国的仪式表明英帝国管治的结束。
C.查尔斯王子当时的心境是疲惫的、沮丧的,同时带着对香港的留恋和对结束这一令其伤感场面的期盼,悄悄离去。
D.“他们喝了茶定过神后”中的“定过神"“听罢随即奏起的《义勇军进行曲》,更加激动哀伤”,说明查尔斯王子当时的心境是心神不定、沮丧的。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查尔斯的日记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英国代表从英国启程前往香港参加交接仪式和离开香港的过程。
B.在查尔斯的眼中,隆重庄严的交接仪式是“豪华"“漫长”的,这从正面表现了他情绪的低落沮丧。
C.“我们耐着性子看完不同仪式及表演"一句,充分说明查尔斯并不欣赏当时的演出,急于离开香港。
D.“又一次长征,从我们的位置出发,可真长路漫漫”,高度概括了香港交还给中国时这位王子的留恋。
6.本文一再浓墨重彩写雨势,请简要分析“雨"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4.A5.A
6.通过对交接仪式当时的天气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这场雨渲染了哀伤的气氛,烘托了查尔斯王子内心的悲凉。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这是他节俭、朴素的表现”错。结合原文“我发现自己和助手们身处只属商务客舱的上层,我要定一定神才意识到这并非头等舱,虽然我早已疑惑为何坐得这样不舒服。后来我发现连首相希思、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新任外交大臣罗宾·库克以及麦理浩、卫奕信等前任港督,都舒适地安坐在我们下面的头等舱",可见应为“这是自身地位被降低的表现”。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正面"错,感到“隆重庄严的交接仪式是‘豪华’‘漫长’的”应是“从侧面表现"。
C.“并不欣赏当时的演出,急于离开香港”理解不准确,此处表现了查尔斯的沮丧情绪。
D.“留恋"概括不准确,“又一次长征,从我们的位置出发,可真长路漫漫”表达此时查尔斯是尴尬和无奈的。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查尔斯在日记中一再描写“雨势"属于环境描写,可以从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的角度来分析。
写“雨”的句子有“在雨中参加豪华的仪式。毛毛细雨徐徐落下,所有东西都湿透了。我坐在讲台上,脚下的红地毯变成湿淋淋一团糟,吱吱作响"“当我走到演讲桌前的一刻,大雨随即猛降。我看着手上湿淋淋、黏作一团的数页讲稿,尝试辨认文中的内容。我生平从未试过在‘水中’发表演说,这是首次。事实上,没有人听到我说了些什么,因为大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太吵了”,这几处描写雨,这是交接仪式当时的天气,也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渲染了哀伤的气氛,表现了查尔斯王子的复杂、悲凉的心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穗的故事
初夏的乡村,只见一片片黄金色的麦浪。村子东头的一户人家人头攒动。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孩就在同村人的叫好声中出生了。
孩子的奶奶从地里往回跑。听着大家的贺喜,老太太望着地里丰收的麦子,给孙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麦穗。
麦穗和地里的麦子一样,茁壮成长。一晃,麦穗18岁了。村里同龄的男孩子都已经外出打工了,有的人盖了房子,娶了媳妇。麦穗的娘却一次次婉拒上门提亲的媒人,坚持让麦穗念完高中。
“当兵去,出门长长见识!"有一天,麦穗的娘望着一身虎气的儿子,想把他送到部队。麦穗听后,直接去人武部报了名。
人武部政委看着麦穗,很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小子,叫麦穗!部队需要你这样的好小伙。”
麦穗听了,憨憨地笑了。
麦穗戴着红花,踏上西去的火车,成了一名西藏士兵。雪域高原的广阔和神秘,是他闻所未闻的。这里没有家乡常见的麦子,农田里生长的是一种叫作青稞的作物,麦穗感到很新奇。
麦穗所在的汽车连在山脚下,营区外是一片戈壁滩,只有一条公路通往最近的县城。当兵的第一年,麦穗刻苦训练,进步明显。在夜里,他经常梦见家乡的麦子。麦穗和副连长谈心次数最多,有时会说起自己的梦。副连长是陕西人,个子不高,说话也少。每天都可以看见他在检查营房、车场;晚上熄灯后,他认真地查铺,还在营区来回转。
第二年春天,副连长找到麦穗说:“考军校去。"麦穗不懂,副连长又说,“那里有另一片天地,可以实现很多梦想,军校也需要你这样的好小伙子。”麦穗听后,又想到人武部政委的话,开心地笑了。
营长得知连队有战士报考军校,高兴地说:“好好学,加把劲,咱们营有好多年都‘剃光头’了。"
连队车场后面有一座单独的小房,为了方便麦穗复习文化课,连里让他单独搬进去住,连里的战士经常给他送来好吃的。在复习文化课的日子里,麦穗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开始了长跑。
在高原上练长跑是需要勇气的。他敲开连部的门,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连里的干部。过了一会儿,副连长开口说:“去吧,注意安全。”
于是,每天熄灯前这段时间,麦穗就自己在营区前的戈壁滩跑步,那真是寂寞的长跑。跑步时,麦穗想了很多,想起了娘,想起了地里的麦子,也想到自己的梦——麦穗低下头,一块块麦田整整齐齐,像士兵站成的方阵。
戈壁滩多风,麦穗顶着风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在风中,他对着旷野大声地唱,有时会唱到自己泪流满面。
麦穗原以为不会有人听见,有一次一回头,吓了一跳。原来,副连长一动不动地站在身后看着他跑步,在风中站成了一个“沙人"。副连长也是汽车连走出来的兵。当年,他考上了军校,四年后又回到戈壁滩的汽车连。
麦穗渐渐从副连长身上看到了一种戈壁滩的精神。每天长跑后,麦穗就回到小房,看书到深夜。又是一年麦收时节。雪域高原冰消雪融,道路解冻。汽车连又全连出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全连将在野外穿梭,他们要赶在大雪封山前,给在一线哨所坚守的官兵送去亟需的生活物资。麦穗因为要参加全军统一考试,没有随连队一起出发,而是作为留守人员看守营房。空荡荡的营区十分安静,麦穗继续坚持长跑,更加用功地准备考试。
不久,成绩公布了,麦穗如愿考上军校。
从干部科领到通知书以后,麦穗给在外执行任务的连队写了一封信。又过了一个月,麦穗却没有收到回音。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麦穗准备去报到了。在车站准备登上火车前,连队的回信才被车站主任急匆匆地交到他手里。信是副连长写的,上面写道:连队得知麦穗的喜讯都很高兴,全连加了餐。营长还说,咱们营终于不再是“光头”了。
看到这儿,麦穗哭了。他紧握着信,心想:一定要学成归来。
火车飞驰,穿过一片片希望的田野。麦穗知道,此时的娘一定在田野中劳作。在火车上,麦穗睡着梦见了麦子,梦里的麦子谦逊地低下头,站得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当兵的好小伙子。火车奔向远方,麦穗还在甜甜地做着梦,梦中的麦子依然金黄。
(选自《人民陆军》长城文艺版2018年1月26日,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一个憨厚乡村男孩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军人的过程,塑造了一个坚韧、进取、富有责任感的军人形象,同时也热情讴歌了边疆战士。
B.小说中多处自然环境描写,有乡村的麦浪,也有雪域高原的青稞和戈壁滩的风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C.小说中交代副连长军校毕业、重返汽车连经历,并着力刻画他工作认真、关心士兵的形象,以个体展现群体,展现了边疆战士的戈壁滩精神。
D.复习时,麦穗为磨炼自己的意志开始长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因生活艰苦、单调寂寞,他边唱边流泪,但始终坚持不放弃,最终顺利考上军校。
8.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9.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探究促使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
【答案】7.D8.①采用顺叙,按照“麦穗"成长的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展现了主人公由一个普通的乡村娃成长为一个优秀边疆战士的过程;②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麦穗”的故事,自由灵活,客观冷静;③“麦子"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严谨,且使人物形象更饱满;④采用片断组合手法(或蒙太奇手法),将出生起名、人武部报名、长跑唱歌哭泣、梦境等情景相结合,叙事简洁明快,集中紧凑。
9.①青年的成长需要主观努力。主人公麦穗最后成为一个成熟的军人,有他本人积极上进、刻苦努力、勇敢执着这些内在原因。②青年的成长也离不开良好的成长环境。麦穗母亲坚持让麦穗读完高中,并建议他参军,都为麦穗的成长奠定基础;人武部政委的夸赞、副连长的关怀、营长的激励等都在麦穗的成长过程中作用重大。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因生活艰苦、单调寂寞,他边唱边流泪”概括不全。麦穗长跑时边唱歌边流泪,不仅因为生活艰苦、单调寂寞,更因为思念家乡与追梦路上的不易。选项列举的原因不够全面,也不是主要原因。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叙述特点的能力。
从叙事人称上来看,小说的主人公是麦穗,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展开叙述。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了麦穗的出生、读书、当兵、考军校、长跑的故事。这样叙述,不受时空限制,能按时间顺序,将麦穗的故事讲述得条理清晰;也能自由地描写麦穗的心理活动和其他人物的言行,能灵活地叙写故事,将情节交代清楚,显得客观冷静。
从叙事顺序上来看,小说采用顺叙,按照时间顺序,从麦穗在同村人的叫好声中出生了"写到麦穗18岁参军,再写到麦穗报考军校、“在高原上练长跑”,最后到“麦穗如愿考上军校",时间线非常完整。
小说以“麦子梦”为线索,麦穗在军营里“经常梦见家乡的麦子",副连长告诉麦穗“可以实现很多梦想”,麦穗为磨炼意志练习长跑时也想到自己的梦",在去军校的火车上,麦穗“睡着梦见了麦子”,“火车奔向远方,麦穗还在甜甜地做着梦"。“麦子梦”将全文的情节串联起来,虚实结合,结构严谨,清晰地展现了主人公由一个普通的山村娃成长为一个优秀戍边战士的过程。
从叙事结构上来看,小说采用了蒙太奇手法,选择了有关麦穗的几个重要情景片段进行叙写:一是选择了麦穗出生和起名的情景,在“一片片黄金色的麦浪"的“初夏的乡村”,麦穗“在同村人的叫好声中出生了"“老太太望着地里丰收的麦子,给孙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麦穗”。二是选择了麦穗去报名参军的情景,“直接去人武部报了名"“憨憨地笑了”。三是选取了麦穗练习长跑的情景,“在营区前的戈壁滩跑步,那真是寂寞的长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对着旷野大声地唱,有时会唱到自己泪流满面"。四是选择了麦穗的梦境“梦见家乡的麦子”“睡着梦见了麦子"梦中的麦子依然金黄”。将这些情景描写与叙事相结合,叙事简洁明快,集中紧凑。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青年的成长需要主观努力。结合“当兵的第一年,麦穗刻苦训练,进步明显"“在复习文化课的日子里,麦穗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开始了长跑”“每天长跑后,麦穗就回到小房,看书到深夜"“麦穗继续坚持长跑,更加用功地准备考试”“他紧握着信,心想:一定要学成归来"等分析,小说通过记叙麦穗一个憨厚的乡村男孩,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现代军人的过程,表达了对坚守理想、不忘初心与重视亲情、奉献边防的家国情怀的赞美和歌颂。
青年的成长也离不开良好的成长环境。结合“麦穗的娘却一次次婉拒上门提亲的媒人,坚持让麦穗念完高中”“麦穗的娘望着一身虎气的儿子,想把他送到部队"分析,麦穗母亲坚持让麦穗读完高中,并建议他参军,都为麦穗的成长奠定基础。
结合“人武部政委看着麦穗,很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小子,叫麦穗!部队需要你这样的好小伙’”“麦穗和副连长谈心次数最多,有时会说起自己的梦"“第二年春天,副连长找到麦穗说:‘考军校去’……又想到人武部政委的话,开心地笑了”“原来,副连长一动不动地站在身后看着他跑步,在风中站成了一个'沙人"“麦穗渐渐从副连长身上看到了一种戈壁滩的精神”等分析,人武部政委鼓励麦穗说“部队需要你这样的好小伙",副连长鼓励他考军校说“那里有另一片天地,可以实现很多梦想”。麦穗对副连长表示钦佩,因为副连长当年“考上了军校,四年后又回到戈壁滩的汽车连";麦穗考上军校,接到部队的信后心想:一定要学成归来”,可见麦穗是决定要像副连长一样,毕业后回到部队的。人武部政委、副连长、营长的夸赞、关怀、激励等都在麦穗的成长过程中作用重大。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节选自《礼记·大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B.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C.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D.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格而后知至”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两句中的“知”字含义不同。
B.“形于外"与“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形"字含义不同。
C.“食而不知其味”与“人而不仁,如礼何"(《十二章》)两句中的“而”字含义相同。
D.“一家让"与“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侧重内在修养,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侧重外在行为,这八条中,“格物”是根本。
B.要使意念真诚就不能自欺欺人,君子独处时要做到慎独;要修养德行就应端正内心,不应受自身喜怒忧惧的影响。
C.连自己家人都不能管教好,却想管教好别人,是不可能的;将一人一家的仁爱做法推广至爱民,国家就会治理好。
D.君主要喜好民众所喜好的,厌恶民众所厌恶的;得到民众拥护,方能拥有国家,若失去民众拥护,就会失去国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2)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答案】10.D11.C12.A
13.(1)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2)居上位的人孝敬老人,百姓中就会孝敬老人成风;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中就会敬重兄长成风;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违背这一公德。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
句意: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看见君子之后才会躲躲藏藏,将他们做的坏事掩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其实别人早已看透了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这样掩盖又有什么益处呢?
“为不善"的主语是“小人”,中间不宜断开,故排除AC;
“人之视己"主谓宾结构完整,句意完整,不宜断开,故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虚词的能力。
A.两句中的“知”字含义不同,前一个是知识;后一个是智慧。句意: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
B.两句中的“形"字含义不同,前一个是动词,流露;后一个是名词,表现。句意:显露在外表上/不肯干与不能干的表现。
C.两句中的“而”字含义不同,前一个表转折,却;后一个表假设,如果。句意:东西吃下去,却不知道它的味道/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
D.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都是谦让的意思。句意:国君的家族里实行仁爱、谦让/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他说话不谦让。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格物’是根本”错误,前四目,是修身的方法;后三目,是修身的功用。“修身"是连接前四目与后三目的中间环节,故“修身”是根本。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第一个“明",弘扬;“明德”,光明正大的品德;“齐",管理。
(2)“老老”,孝敬老人;“长长",敬重兄长;“倍”,违背。
参考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人的根本败坏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
所谓意念真诚,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所以君子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十分小心谨慎。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看见君子之后才会躲躲藏藏,将他们做的坏事掩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其实别人早已看透了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这样掩盖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所谓的内心的真实情况,一定会显露在外表上,所以君子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一定要十分小心谨慎。曾子说:“一个人被众人注视,被众人指责,这是多么令人畏惧啊!"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德能使人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能体态安适,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诚。
如要修养好品德,则先要端正心意。心中愤愤不平,则得不到端正;心中恐惧不安,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偏好,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忧患,则得不到端正。一旦心不在焉,就是看了,却什么也看不到;听了,却什么也听不到;吃了,却辨别不出味道。所以说,修养品德关键在端正心意。
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这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孝顺,是侍奉君主的原则,尊兄,是侍奉长官的原则,仁慈,是控制民众的原则。一家仁爱相亲,一国就会仁爱成风;一家谦让相敬,一国就会谦让成风;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这就叫做治理好国家首先要调整好家族。
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因为居上位的人孝敬老人,百姓中就会孝敬老人成风;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中就会敬重兄长成风,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违背这一公德。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百姓喜爱的他就喜爱,百姓厌恶的他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这就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独山梅花
王安石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
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注]上林,指上林苑,皇家园林,暗指朝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和状态,以“何所似”发问,意在强调独山梅花的与众不同。
B.即使处在寒日野风中,梅花仍是亭亭而立,虽然孤独寂寞,却依然花开艳丽,花香遍野。
C.尾联写梅花坚守自我,扎根独山直至老去,而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
D.这首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半开半谢的独山梅花喻人喻世,展示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寄托。
15.本诗以梅喻人,请结合颔联的手法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14.C15.①“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颔联以比喻、拟人来写此地梅花命运悲苦。把梅花拟人化,比作美人、志士。②本句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③借写憔悴零落、无人欣赏的梅花的遭遇,表达了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士的同情,抒情较为含蓄委婉。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坚守自我”“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错误。尾联抒发感慨,独山之梅不能移植入皇家上林苑,其根欲老,深可叹惋;而更值得痛惜的是,上林苑中,此刻正缺少颜色美艳的奇花异木。所以不是“不愿意”“坚守自我"。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颔联以比喻来写此地梅花命运悲苦。把梅花比喻为“美人"“志士”,花开美艳却无人欣赏,只能自开自落;空有高远的志向却苦于没有施展的机会,只能独守荒野,与蒿莱为伴。美人、志士,既是拟物,也是将人的身世之感并入其中。
此句也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在草木蓬蒿间零落憔悴、无人欣赏的梅花,表达了对怀才不遇、有志难伸、老死乡野的人才志士之士的同情。一方面国家需要杰出人才担负责任,另一方面,却又有许多优秀人才闲置草野,老死蓬莱!此句借写独山梅花的不幸处境,讽咏当今统治者埋没人才,这样写抒情较为含蓄委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个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__。”
(2)《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常事物,老子发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__,__”的结论。
(3)《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
【答案】①.士不可以不弘毅②.任重而道远③.故有之以为利④.无之以为用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⑥.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弘毅、庶、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说旅行能让游客浏览各种美丽的风景,那么读书就能让我们遇见各种有趣的灵魂,探寻更深更远的存在。读一本好书,不亚于跟智者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有人滔滔不绝地说,有人聚精会神地听。在历史传记的跌宕起伏里,感受斗转星移的变与不变;在诗歌文学的悲欢离合间,体味百态人生的是与不是。透过薄薄的纸张、激扬的文字,()。
从更长远来看,读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连通过去、观照现在,还在于能够发现和创造未来。在一个知识更新和认知迭代交织、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叠加的时代,每时每刻都需要学习,每个人都面临着“重新发现自己"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正是刷新自己、发展自己的成长方式。持续追求、不断探索,我们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拥抱更多可能性。
17.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阅读使我们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与先贤畅谈、和自我对话,构筑起一个日渐丰满的精神世界。
B.我们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与先贤畅谈、和自我对话,阅读构筑起了一个日渐丰满的精神世界。
C.我们思接千载、心游万仞,通过阅读与先贤畅谈、和自我对话,构筑起一个日渐丰满的精神世界。
D.阅读使我们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构筑起一个日渐丰满的精神世界,与先贤畅谈、和自我对话。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一个知识更新和认知迭代交织的时代,在一个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叠加的时代。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一致,为什么说原文中的句子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7.D18.C
19.①原文用两个定语修饰“时代”,集中体现了时代的特点,更能集中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一一知识更新和迭代交织、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叠加,而这个时代特征正是下文的论述基础。②改句两个“时代",语意重复,且会造成是不同时代的误解,原句更简洁,更准确。③原句语言更严谨、庄重、理性,与整个文段的语言风格更契合。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本好书”比作“智者",把“读书”的行为比喻成“对话"。
A.运用了借代修辞手法,以“丝竹”代指音乐,以“案牍"代指公务。
B.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万千山峰、层层树林全都变成了红色是夸张。
C.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帆”代指船。
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对故国的眷恋与愁思,比喻成滔滔东流的春水。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根据语境,括号前侧重的是读一本好书的感受与体会,“透过薄薄的纸张、激扬的文字"的主语应该是“我们”,而不是“阅读",排除AD。
“构筑起了一个日渐丰满的精神世界”的主语应该是“我们",而不是“阅读”,排除B。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在一个知识更新和认知迭代交织、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叠加的时代"是一个长句,状语部分“知识更新和认知迭代交织、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叠加”,用两个并列短语集中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一一知识更新和迭代交织、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叠加,起到突出强调时代特征的作用,而这个时代特征正是下文“每时每刻都需要学习,每个人都面临着‘重新发现自己’的挑战"的论述基础。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来说,长句修饰语多,更能体现出严谨理性的思维特征与庄重的语言风格,这个风格与整个文段的语言风格一致。
改句“在一个知识更新和认知迭代交织的时代,在一个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叠加的时代”将这两个特征分开叙述,给人的感觉,这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而且重复了两次“时代",给读者的印象不如集中起来深刻和简洁。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3个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物退款我们的承诺您的权益
- 购销合同中的供应链协同与优化
- 购销合同的便捷版式
- 购销合同违约金责任分配与合同履行
- 赞助商与被赞助方合作协议
- 路灯采购项目招标文件
- 软件产品开发与销售合同
- 还款协议保证书格式
- 返租合同协议
- 遵纪守法证明书
- 店铺管理运营协议合同范本
- 天津市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2024年全国烟花爆竹储存作业安全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 驿站旅游服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DB11-T 2315-2024消防安全标识及管理规范
-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结业考核模拟考试试题
-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部编版(2024秋)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阅读-7.两件宝课件
- 2025届湖南省新课标高三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电力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