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归纳_第1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归纳_第2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归纳_第3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归纳_第4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归纳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归纳1、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2、中国古代“四大丑女”——远古中华始祖黄帝之妻嫫母、战国时齐国无盐县的钟离春、东汉梁鸿之妻孟光、东晋名士许允之妻阮氏。3、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4、中国古代四大丑男——晏婴、左思、包拯、刘墉5、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潘安、曹植、沈约和卫玠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7、祥瑞“四灵”——中国古代将麒麟、凤凰、乌龟和龙称为“四灵”,都是祥瑞的标8、中国古代四神兽——四神兽的大致简介:在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是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兽了。9、“鬼谷四友”——战国时孙膑与庞涓、苏秦与张仪四人乃鬼谷子之弟子,故称“鬼谷四友”。10、汉字书法四体——真、草、隶、篆11、文学作品四大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1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3、“文房四宝”——琴、棋、书、画14、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15、人生“四美”或“四难”——良辰、美景、赏心、悦事16、国画四君子——竹、兰、菊、梅17、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毛诗18、儒家四德——孝、悌、忠、信19、古代妇女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20、中医四诊——望、闻、问、切21、古代贵族四术——诗,书,礼,乐。22、花间四友——蝶犦海犙啵牱23、战国四君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24、中国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25、佛教四大名山——即通常所说的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县,文殊菩萨的道场。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地藏菩萨的'道场。26、道教四大名山——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被称为道教四大名山”。27、中国古代四大名琴——号钟犎屏海犅嚏玻牻刮28、中国四大名花——山东荷泽牡丹牳=ㄕ闹菟仙浙江杭州菊花犜颇仙讲杌29、传统工艺“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30、中国四大名菜——鲁菜牬ú耍犓詹耍犜敛31、中国四大名亭——安徽滁县醉翁亭、北京先农坛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32、中国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牷鸹扇(广东)犞袼可龋ㄋ拇ǎ犃杈钌龋ㄕ憬)33、中国四大名砚——端砚犾ㄑ猓犱砚牫文嘌34、中国四大名雕——浙青田石雕犆鍪偕绞雕犗婢栈ㄊ雕牬ü阍白花石雕35、四大动物香料——龙涎香狑晗悖犃槊ㄏ悖牶@晗36、二十四史“前四史”——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37、唐代“吴中四友”贺知章、刘虚、包融、张旭。38、唐初“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3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40、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41、北宋四大书法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42、北宋文坛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43、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赵孟頫44、“苏门四学士”是中国北宋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45、南宋诗坛四大家——指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46、南宋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亦称“南宋四家”4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位元代杂剧作家。48、“元四家”——元朝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49、临川四梦——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所著《还魂记》(即《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50、明四家——指继承“元四家”的传统,在绘画上有很高造诣的四位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51、明代“四大才子”或“江南四大才子”——一说是祝枝山、文征明、唐伯虎、周文宾。另一说唐伯虎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他们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诗词曲赋,样样精通。52、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53、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54、“清四王”——指清朝初期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55、中国戏曲“四大行当”和“四种艺术手段”——“四大行当”指生、旦、净、丑四种类型的角色;“四种艺术手段”指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56、四大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57、四大神话小说——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清代李汝珍著的《镜花缘》、清代郭小亭著的《济公传》、清代无垢道人著的《八仙传》58、《四库全书》中的四库——《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把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60、清末四公子——陈三立、谭嗣同、陶宝廉、吴宝初古代文化常识之常见错误以今释古(1)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借鉴:例(1)中,“南面”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方位名词,意为“南边”;但在古代汉语居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为南面。例(2)中,“关进监狱,然后再做考察”明显不合常理,其实这里的“考”不是现代汉张冠李戴(1)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2)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借鉴:例(1)中的“武”不是指古代军事家孙武,而是指古代明君周武王,古人常常将商汤与周武王这两位明君并称。例(2)中,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主持人应当是皇帝,而不是丞相。两例均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特指泛用(1)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3)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借鉴:例(1)中,“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是不准确的,在太子必须经过正式册立“被外的“其他儿子”的。例(2)中,中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长子继承制不准确。例(3)中,说“尹”是知府的简称是错误的,因为“尹”这一职位是指少数特殊行政区指泛用的错误。概念不清(1)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2)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3)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借鉴:例(1)中,“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请求退职,这话是对的;但称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只说是因受到权臣诋毁不准确。例(1)犯了增加概念内容的错误。例(2)中,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是不准确的,因为决策中枢就不能称为“有司”。例(3)中,“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误,应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例(2)和例(3)犯了扩大概念范围的错误。生造臆断(3)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4)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借鉴:例(1)中,“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与“践祚”无关,是凭主观揣度添加的解说内容。例(2)中,“职位很高”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这些近侍有些时候虽然对帝王影响大,甚政权的稳定。例(3)中,“京”字单用可以称国都,但“师”字单用,是不可以称国都的。例(4)中,诸子百家中道、法、农三家固然有比较大的影响,但说是最为深远也言过其实,尤其是漏掉儒、墨二家更是不准确的。例(2)、例(3)和例(4)中的相关判断都没有尊重客观实情,而是凭主观揣度作出的一种判混杂糅合(1)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3)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4)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借鉴:例(1)中,土地、户籍等职事属于户部,与礼部无涉。例(2)中,“姻亲”是由于婚姻结成的亲戚关系,例如嫂嫂、舅母,它与血亲不同,血亲必须具有血缘关系,例如哥哥、姑姑。姻亲与血亲之间不是隶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例(4)中,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中国传统文化书单0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作为一本豆瓣评分9.3分的好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称自己为“常识”实在是太谦虚了。这本书简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衣食住行,都被这本书包罗其中。人与人的区别很大,有的人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有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有的人认为天地浩渺,人生有无穷的可能性;而有的人缩在井底,以为世界就这么大,人生只能这样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本书就是来提醒我们,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比如,为什么说风水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古人天地人合一的自然哲学?比如,如何区别皇帝和太子的龙蟒服饰?等等。翻开《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每一步都好像踩在前人的脚印上,俯身就能撷取昔日的生活片段,看真切了,才发现自己也不曾偏离片刻。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足以让我们对脚下的这片土地产生片刻难舍的羁绊。02《中国绘画史》平时,我们在朋友圈发照片不配上文字,总感觉缺点内容。这种仿佛来自本能深处的心理暗示,其实和古人作画是一脉相承的。古人作画与我们发朋友圈一样,传达的不仅仅是美感,还有托物言志的情怀。所以,我们欣赏中国画,一定要连带着画上的题跋一起欣赏。因为每一张画上的诗词和书法,都是这幅画意境的延伸。这部《中国绘画史》,是陈师曾先生于1922年在济南主讲“中国美术小史”课程的讲座记录稿。陈老从远古时期文字与绘画的起源说起,梳理先秦到清代中国画的发展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内容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纵观中国绘画史学,也是了解中国文化史,更是丈量中国历史。03《汉字书法之美》互联网时代,快捷的电脑打字取代书写,“无纸化”浪潮之后,再有灵性的水墨汉字也要叹息。其实,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汉字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延续,也成为了每个时代最集中的表现。在古人的刀下、笔下,文字编织成美好的历史画卷,带领我们在数千年的文明时空中肆意穿梭。在古代,汉字基本功能在传达和沟通。实用在先,审美在后。不过作者蒋勋从隶书的蚕头燕尾说起,到草书的龙飞凤舞,每一章、每一页告诉读者在实用之外的美感,还有书法家的性情。到了现代,汉字不论实用还是美感,都将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04《穿墙透壁》不知道大家在旅游时,喜不喜欢逛北京故宫、苏州园林这类古建筑。如果你只顾着欣赏美景,就可能错过了古建筑身上百分之六十的珍贵信息。古代的设计师,不只注重形式,更在建筑身上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位建筑师,他用简单的介绍和精细的图画,把大到威严的宫殿,小到因地制宜的民居,都详细介绍了一遍。时间上由秦汉到明清,空间上更是遍布中华大地。样式上,更是兼具尺度宏大的宫殿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台水榭的著名园林,还有体现藏传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等等等……夸张地说,这本书就像真的穿墙破壁,去领略古代匠师高超的工艺技术,体验每一座古建筑令人惊艳的空间美感。05《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就是凝结了他15年心血的成果。这部书,也是贯通数千年的中国第一部民族服饰史的研究著作。从殷商到清朝,沈老对各个朝代的服饰特点,都做了实打实的钻研和探讨,拉开了中国千年服饰的瑰丽面貌。06《文字的故事》汉字科普书里,《文字的故事》这本书绝对称得上独特了。因为,唐诺的这本书就是一本生动的书。但翻开正文,我们将快速得到了被知识冲击的快感。拿“死去的字”来说,其实就是指很多有意思的古字,都因为不常用而渐渐消失了。比如,从前有二十八个“马"字,对应二十八种颜色的马。黑白相间的马叫“骓”,悲剧英雄项羽的坐骑就是乌骓马;黄色带白斑的“骠”,长得比较英武,这个字就成了强悍、有气魄的意思;白身黑毛的“骆”,则被安到了骆驼身上,成了“马”字中辨识度最高的一个。作为世界上最长寿的文字,汉字身上的学问实在太深了,而作者这种天马行空的讲法,让我们轻轻松松就对汉字有了更通透的理解。07《潘金莲的发型》《潘金莲的发型》的书名,其实是一个噱头。这本书,实际上是一整套中国古代潮流史。作者孟晖,研究中国传统美学多年的学者,从“服饰”、“饮食”、“起居”、“鉴赏”四辑入手,对古代的名物、生活细节一一介绍。有银色发网裹起的青丝里,虚虚插着的几根轻薄发簪;也有半开的罗袖中,袅袅飘出的缕缕檀香;甚至还有那发髻、眉间点缀着的梅花状花饰。关于如何追求美,我们根本不用把视野放到国外,老祖宗早就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给我们做足了示范。08《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余秋雨曾经以整整一年时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艺术学院的部分学生,开设一门“中华文化史”课程。余秋雨通过四十七堂文化课,帮助我们唤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这四十七节课,如同春风化雨,把我们心中的文化种子蓬勃生长。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和集体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