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及中药炮制学-第七章 液体药剂_第1页
中药药剂学及中药炮制学-第七章 液体药剂_第2页
中药药剂学及中药炮制学-第七章 液体药剂_第3页
中药药剂学及中药炮制学-第七章 液体药剂_第4页
中药药剂学及中药炮制学-第七章 液体药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第5页第七章液体药剂1-3分,25大考点小单元细目要点(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1)特点

(2)分类(二)表面活性剂1.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1)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

(2)亲水亲油平衡值及其应用☆

(3)起昙和昙点

(4)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5)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2.常用表面活性剂(1)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与特点

(2)表面活性剂常用品种与应用(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及影响增溶的因素(1)药物溶解的不同程度☆

(2)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及原理

(3)影响增溶的因素(四)各类液体药剂1.真溶液型液体药剂(1)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特点

(2)芳香水剂、露剂、甘油剂的制备要点2.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1)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分类与特点

(2)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制备

(3)影响胶体溶液稳定性的因素(四)各类液体药剂3.乳浊液型液体药剂(1)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组成与类型

(2)乳化剂的种类与选用、混合乳化剂HLB值的计算、乳剂的制备及应用

(3)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及乳剂的不稳定现象4.混悬型液体药剂(1)混悬型液体药剂的特点、适宜制成混悬型液体药剂的药物

(2)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及其应用

(3)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及应用

(4)影响混悬型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5.液体药剂的质检口服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考点回顾★

中药剂型的分类:

1.按物态分类

2.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型(糖浆剂)、胶体溶液型、乳状液型、混悬液型

3.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

4.按制法分类——浸出药剂(糖浆剂)第一节概述

学习要点:

1.液体药剂的特点

2.液体药剂的分类

一、液体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1.定义

液体药剂:在一定条件下将药物以不同的分散方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同分散程度的液体分散体系。可供内服或外用。

分散方式:溶解、胶溶、乳化、混悬

分散形式:离子、分子、胶粒、液滴、微粒或其混合形式

2.特点

①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

②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胃肠道刺激性

③便于分剂量和服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④稳定性较差,贮藏、运输不方便

二、液体药剂的分类液体类型微粒大小特征溶液剂<1nm真溶液、分子/离子,澄明,热力学稳定,扩散快,滤纸√,半透膜√高分子溶液(亲水胶体溶液、胶浆剂)1~100nm真溶液、分子,澄明,热力学稳定,扩散慢,滤纸√,半透膜×溶胶剂(疏水胶体溶液)1~100nm胶粒,多相,热力学不稳定(聚结),滤纸√,半透膜×乳状液>100nm小液滴,多相,热力学不稳定(聚结),扩散很慢或不扩散,显微镜下可见混悬液>500nm固体微粒,多相,热力学/动力学不稳定,扩散很慢或不扩散,显微镜下可见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对电解质、pH等因素非常敏感,很容易产生凝结沉淀,如溶胶加入少量电解质可破坏或降低溶胶微粒的ζ电位,产生聚沉。第二节表面活性剂

学习要点:

1.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

2.亲水亲油平衡值及其应用

3.起昙和昙点

4.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5.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6.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与特点

7.表面活性剂常用品种与应用

一、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具有“两亲性”。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1.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

低浓度:界面吸附

临界胶束浓度(CMC):形成胶束——亲油基团向内相互缔合、亲水基团向外对着水,定向排列。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

CMC↓,增溶能力↑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亲油基团对油和水的综合亲和力。

HLB值↑,亲水性↑;HLB值↓,亲油性↑

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有不同的用途

>15:增溶剂

8~16:0/W型乳化剂

3~8:W/0型乳化剂

7~9:润湿剂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背记技巧★

亲水亲油平衡值

数大亲水小亲油

13以上可增溶

7到9做润湿剂

8前8后各不同

油包水来水包油

最佳选择题:

HLB值在8~16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可作为

A.增溶剂

B.O/W型乳化剂

C.W/O型乳化剂

D.消泡剂

E.润湿剂[答疑编号70046910710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8前8后各不同,油包水来水包油

最佳选择题

有关HLB值的错误表述是

A.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

B.HLB值在8~16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作O/W型乳化剂

C.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有较低的HLB值,亲油性表面活性剂有较高的HLB值

D.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有加和性

E.根据经验,一般将表面活性剂的HLB值限定在0~20之间[答疑编号700469107102]

【正确答案】C

3.起昙和昙点

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加大,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下降,溶液出现浑浊或分层,但冷却后又恢复澄明。这种由澄清变成浑浊或分层的现象称为起昙,该转变点的温度称为昙点。

普朗尼克F-68:易溶于水,不起昙

含有能产生起昙现象表面活性剂的制剂,由于加热灭菌等影响而导致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或乳化能力下降,使被增溶物质析出或乳剂破裂,当温度下降后可能恢复原状,但有些则难以恢复。因此,含有此类表面活性剂的制剂应注意加热灭菌温度。

4.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毒性:阳>阴>非

溶血作用:阳、阴>非>聚山梨酯类

最佳选择题

表面活性剂具有溶血作用,下列表面活性剂溶血作用从大到小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A.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芳基醚>吐温80>吐温20

B.聚氧乙烯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吐温20>吐温80

C.吐温80>吐温20>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芳基醚

D.吐温20>吐温80>聚氧乙烯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E.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吐温20>吐温40>聚氧乙烯芳基醚[答疑编号700469107103]

【正确答案】B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阳离子型:消毒、杀菌、防腐

其他类型:增溶、乳化、润湿、起泡与消泡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亲水基团:甘油、PEG、山梨醇——多元醇

亲油基团:长链脂肪酸/脂肪醇、烷基、芳基

★背记技巧★

阴:肥皂、硫酸、磺酸

阳:新、旧洁尔灭

两:豆、卵磷脂

非:司盘亲油油包水,吐温卖泽水包油

最佳选择题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商品名称是

A.吐温20

B.吐温40

C.吐温80

D.司盘60

E.司盘85[答疑编号700469107104]

【正确答案】C

最佳选择题:

属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

A.聚山梨酯80

B.司盘80

C.卵磷脂

D.新洁尔灭

E.月桂醇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答疑编号700469107105]

【正确答案】E

最佳选择题

主要用作消毒剂或杀菌剂的表面活性剂是

A.十二烷基硫酸钠

B.聚山梨酯

C.卵磷脂

D.泊洛沙姆

E.苯扎溴铵[答疑编号700469107106]

【正确答案】E

配伍选择题

A.司盘20

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C.苯扎溴铵

D.卵磷脂

E.吐温80

1.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

2.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

3.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阳离子型表面性剂

5.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答疑编号700469107107]

【正确答案】1.A2.E3.D4.C5.B第三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学习要点:

1.药物溶解的不同程度

2.影响增溶的因素

3.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及原理

溶解度: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

一、增溶

1.增溶的原理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以上后即开始形成胶束,不同极性大小的药物以不同方式与胶束结合,进入胶束的不同部位,胶束的形成使得一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

2.影响增溶的因素

(1)增溶剂的性质、用量及使用方法

HLB值:15~18

极性药物,HLB大增溶效果好,极性小,则相反;

将增溶质分散于增溶剂中,然后再用溶剂分次稀释至规定体积。

(2)被增溶药物的性质

分子量大,增溶量小。

(3)溶液的pH值及电解质

弱碱性药物:pH值↑,增溶效果越好

弱酸性药物:pH值↓,增溶效果越好

电解质能够降低CMC,使增溶剂在较低的浓度时形成大量胶束而产生增溶作用。另外,电解质还可中和胶束的电荷,增大了胶束内部的有效体积,为药物提供更多的空间,从而提高增溶效果。

(4)温度

温度影响胶束的形成、增溶质的溶解以及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注意起昙现象。

最佳选择题:下列有关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系物增溶剂的碳链越长,增溶量越小

B.同系物药物的分子量越大,增溶量越大

C.增溶剂的加入顺序对增溶量的影响不大

D.有的增溶剂能防止药物氧化、水解

E.增溶剂的用量越多,增溶效果越明显[答疑编号700469107108]

【正确答案】D

二、助溶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第二种物质(助溶剂)的加入而使其在水中溶解度增加。

原理:难溶性药物+助溶剂—→络合物、复合物、可溶性盐类—→助溶

KI(助溶剂)+I2→KI3

三、制成盐类

难溶性弱酸、弱碱类药物,可制成盐类而增加其溶解度。

四、应用混合溶剂

溶质在混合溶剂(潜溶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的现象,称为潜溶性。

潜溶剂:水+乙醇/丙二醇/甘油/PEG400第四节各类液体药剂

学习要点:

1.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特点

2.芳香水剂、露剂、甘油剂的制备要点

3.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分类与特点

4.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制备

5.影响胶体溶液稳定性的因素

6.乳状液(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组成与类型

7.乳化剂的种类与选用、混合乳化剂HLB值的计算、乳剂的制备及应用

8.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及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9.混悬型液体药剂的特点、适宜制成混悬型液体药剂的药物

10.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及其应用

11.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及应用

12.影响混悬型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

13.口服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一、真溶液型液体药剂(均相)

1.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特点

药物分散形式:分子或离子

药液:均匀、透明并能通过半透膜

均相

常用剂型: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醑剂、甘油剂

2.芳香水剂、露剂、甘油剂的制备

芳香水剂:挥发油或其他芳香性或挥发性药物的澄明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

制法:溶解法

露剂: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饮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成的芳香水剂。

制法:水蒸气蒸馏法

甘油剂:含有不低于50%(W/W)甘油的溶液或药液。

制法:溶解法、化学反应法。

最佳选择题: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

A.溶液剂

B.溶胶剂

C.芳香水剂

D.醑剂

E.甘油剂[答疑编号700469107201]

答案:ACDE

二、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分类、特点及制备高分子溶液(亲水)溶胶(疏水)是否均相均相非均相分散形式单分子形式多分子聚合体(胶体微粒)外观澄明澄明,有乳光(Tyndall)热力学稳定不稳定动力学稳定稳定(布朗运动强,无沉降)制备溶胀胶溶分散法(研磨、胶溶、超声波)、凝聚法举例明胶、淀粉、胃蛋白酶氢氧化铁

1.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索

高分子溶液中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可阻碍质点的相互聚集,水化膜的形成是决定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①脱水剂(乙醇、丙酮)可破坏水化膜;

②大量的电解质可因其强烈的水化作用,夺去高分子质点水化膜的水分而使其沉淀,这一过程称为盐析。

2.溶胶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溶胶胶粒上形成的厚度为1~2个离子的带电层,称为吸附层。在荷电胶粒的周围形成了与吸附层电荷相反的扩散层。吸附层和扩散层构成的电性相反的双电层。双电层所产生的电位差,称ζ电位。

ζ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粒之间斥力的大小,是决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水化膜。

影响溶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①电解质

扩散层变薄,ζ电位↓,水化膜变薄,稳定性↓,胶粒聚集

②高分子化合物

保护作用,稳定性↑;高分子量少,敏化作用;稳定性↓

③溶胶的相互作用

两种相反电荷的溶胶混合(电荷恰好相当)→沉淀

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疏水胶体说法正确的是

A.存在强烈的布朗运动

B.具有乳光

C.具有双分子层

D.具有盐析现象

E.非均相分散体系[答疑编号700469107202]

答案:ABE

三、乳状液型液体药剂(非均相)

(一)乳状液的组成与类型

乳状液(乳剂):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制成一种液体以液滴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液体药剂。

乳剂=油相+水相+乳化剂(能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乳化膜)

乳剂基本组成

根据乳滴粒径大小不同——

(二)乳状液的制备

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乳化剂的性质,其次是形成乳化膜的牢固性、油水相的容积比、乳化温度及制备方法。

乳化剂的种类

★背记技巧★乳化剂三大类

表面固体得高分

吐温司盘跑不了

水包油来油包水

再用肥皂洗月桂

阳鲸结合可防腐高分子显身手

阿拉亲水西黄黏

明白果胶琼海甲

固体粉末不电解

镁铝二硅喜欢水

硬镁钙辛喜欢油多项选择题:通常外用的O/W型乳剂使用的乳化剂是

A.明胶

B.硬脂酸镁

C.氢氧化镁

D.二氧化硅

E.氢氧化钙[答疑编号700469107203]

答案:ACD明白果胶琼海甲、镁铝二硅喜欢水

乳化剂的选用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B具有加和性:

例题:

计算用45%司盘-60(HLB=4.7)和55%吐温-60(HLB=14.9)组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解:

=4.7×0.45+14.9×0.55=10.31

混合HLB值为10.31,可用作0/W型乳化剂。

最佳选择题:已知Span-80的HLB值4.3,Tween-80的HLB值是15,两者等量混合后的HLB值为

A.9.65

B.19.3

C.4.3

D.15

E.10.7[答疑编号700469107204]

答案:A(4.3+15)/2=9.65

乳剂制备注意事项:

①分散相体积比:25%~50%

②选择合适HLB值的(混合)乳化剂

③调节乳剂的黏度和流变性

④加抗氧剂、防腐剂

⑤确定适宜的药物添加方法

乳剂的制备方法

干胶法、湿胶法初乳油水胶比例:非常重要!

最佳选择题:

关于乳剂的制备方法,不正确的是

A.油中乳化剂法——干胶法

B.水中乳化剂法——湿胶法

C.相转移法

D.机械法

E.新生皂法[答疑编号700469107205]

答案:C

(三)乳剂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1.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①分层(乳析):乳剂在放置过程中,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象。

主要原因:密度差

解决方法:减少乳滴的粒径、增加连续相的黏度、降低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的密度差——降低分层速度。

分层的乳剂经振摇后仍能恢复成均匀的乳剂。

②絮凝:由于乳滴的电荷减少,ζ电位降低促使液滴聚集,出现乳滴聚集成团的现象。

此时,乳滴的聚集和分散是可逆的,但通常是乳滴破裂的前期。

主要原因: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

由于乳滴荷电以及乳化膜的存在,阻止了絮凝时乳滴的合并。

③转相:由于某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乳剂类型。O/W→W/OW/O→O/W

主要原因:乳化剂性质改变。

如油酸钠是O/W型乳化剂,遇氯化钙后生成油酸钙,变为W/O型乳化剂,乳剂则由O/W型变为W/O型。向乳剂中加入相反类型的乳化剂也可使乳剂转相,特别是两种乳化剂的量接近相等时,更容易转相。

④合并与破裂

分散相乳滴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体的现象称为破裂。

主要原因:乳化膜破裂导致乳滴合并变大,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

解决方法:乳滴愈小乳剂就愈稳定;分散介质的黏度↑,合并速度↓。

⑤酸败

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相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

加入抗氧剂和防腐剂,防止氧化或酸败。

乳剂的不稳定现象:分层、絮凝、转相、破坏、酸败

最佳选择题:

下列关于乳剂分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入适量电解质可减慢分层速度

B.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可减慢分层速度

C.使乳剂的相容积比至50%左右可减慢分层速度

D.减小分散介质与分散相之间的密度差可减慢分层速度

E.分层的乳剂经振摇后仍能恢复成均匀的乳剂[答疑编号700469107206]

答案:A

配伍选择题:

A.分层B.转相C.酸败D.絮凝E.破裂

1.ζ电位降低

2.重力作用可造成

3.乳化剂变质可致乳剂

4.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5.乳化剂类型改变,最终可导致[答疑编号700469107207]

答案:D、A、C、E、B

配伍选择题:

A.乳滴破裂的前期

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C.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作用

D.乳滴合并与连续相分离成两层液体

E.乳化剂类型改变

1.分层2.转相3.酸败4.絮凝5.破裂[答疑编号700469107208]

答案:B、E、C、A、D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

(1)乳化剂的性质:适宜HLB值的乳化剂是乳剂形成的关键

(2)乳化剂的用量:0.5%~10%

(3)分散相的浓度:50%左右,过低(<25%)或过高(>74%)均不利于乳剂的稳定

(4)分散介质的黏度:适当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可提高乳剂的稳定性。

(5)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

(6)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

(7)其他:微生物污染

四、混悬型液体药剂

1.混悬型液体药剂的特点

混悬液: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干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末状物或粒状物,临用时加水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的制剂。

药物微粒:0.5~10μm

2.常用附加剂的种类与作用

(1)润湿剂:吐温、司盘

应用:疏水性药物利于分散

(2)助悬剂

常用的合成高分子助悬剂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等

助悬剂应用:

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从而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

被药物微粒表面吸附形成机械性或电性保护膜,防止微粒间互相聚集或产生晶型转变

使混悬液具有触变性,从而增加其稳定性。

(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同一电解质可因用量不同起絮凝作用或反絮凝作用,如: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和一些氯化物等。

絮凝剂→ζ电位↓→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絮凝

反絮凝剂→ζ电位↑→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絮凝

絮凝与反絮凝性质絮凝反絮凝沉降速度快慢上清液清浊沉降物容积大小沉降物性质微粒保留完整的结构,多空,容易再分散沉降物结块,微粒间无空隙,不易再分散

3.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1)分散法

(2)凝聚法

①化学凝聚法

②物理凝聚法(微粒结晶法)

4.影响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

(1)微粒间的排斥力与吸引力

吸引力略大于排斥力,且吸引力不太大时最好。

(2)混悬粒子的沉降

减小粒径;增加分散介质黏度;减小微粒与介质之间的密度差。

(3)微粒增长与晶型的转变

减小微粒粒径及微粒间的粒径差

(4)温度的影响:阴凉处贮存

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Stoke′s定律

多项选择题:根据Stoke′s定律,提高混悬剂稳定性的措施是

A.降低药物粒度

B.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C.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

D.增加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

E.增加药物的表面积[答疑编号700469107301]

【正确答案】ACD第五节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学习要点:口服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一、质量要求

口服溶液剂:澄清液体

口服乳剂:呈均匀的乳白色,以半径为10cm的离心机每分钟4000转的转速离心15min,不应有分层现象。

混悬剂:混悬物应分散均匀,放置后有沉降物经振摇后易再分散。单剂量混悬剂可不进行沉降体积比检查。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

干混悬剂:按使用时的比例加水振摇,应均匀分散。其沉降体积比≥0.90(混悬物最终高度/原始高度)。

单剂量包装的干混悬剂,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者,可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干混悬剂的干燥失重≤2.0%

以上均应密封,置阴凉处遮光贮存。

二、质量检查

1.重量差异

供试品20,超过平均重量±10%者≤2个,不得有超过平均重量20%者。

2.装量

3.干燥失重

4.沉降体积比=最终高度H/原始高度H0

5.微生物限度检查第六节液体药剂典型品种举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