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定位和发展建议及浅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_第1页
我国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定位和发展建议及浅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_第2页
我国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定位和发展建议及浅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_第3页
我国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定位和发展建议及浅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_第4页
我国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定位和发展建议及浅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我国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定位及发展建议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发展思路及做法,分析了当前我国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定位上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几个方面。根据WTO/TBT国际通行规则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工作原则,探讨了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制约我国技术标准战略发展问题的建议,强调了我国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中政府和产业界二元化的定位与作用。

关键词:战略;技术标准;定位;二元化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标准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标准已成为制定竞争规则和控制市场的有力武器。发达国家依靠较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制定了大部分的国际标准,主导着国际技术标准制度。加入WTO以来,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工作仍比较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激烈的竞争需要,必须加快实施我国技术标准战略,正确解决制约我国技术标准战略中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等问题,提高我国技术标准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1、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战略

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从保护自身核心利益出发,高度重视争取标准化话语权工作,并陆续出台了国家标准战略。日本发布了争夺型国际标准战略,核心是加强产业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力度,建立适应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技术标准体系,争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最高领导权和国际标准的控制权。另外,一些新兴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巴西、印度等,也都在研究和制定本国的标准化战略,以争取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提高本国技术标准对国际标准的影响力。

1.1欧盟技术标准战略体系

欧洲标准、欧洲合格评定方法和欧洲指令构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的三大支柱。欧盟的技术法规主要是欧盟理事会和委员会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形式有:条例——相当于议会通过的法令,公布生效后各成员国必须执行,无需变成本国的立法;指令——是对成员国具有约束力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法律,须使其变成本国的法律,一般给成员国一定的时间开始执行,实施方法各成员国可自行选择。例如:WEEE和RoHS指令等;决议——是有明确针对对象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例如:CENELEC中的OSM决议,是针对某个具体标准中的具体问题给出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建议与意见――本身不具有约束力,但它是立法文件有效的补充,与前三个构成完整的组成部分。1999年10月,欧盟发布了控制型国际标准竞争战略,核心是建立强大的欧洲标准化体系,以求对国际标准产生更大影响。

1.2美国技术标准战略体系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是其技术标准最重要的管理者和协调者,也是美国在世界标准组织如ISO和IEC的唯一正式代表。美国工业化的初期,各企业自行其事,成立了好几个独立的技术标准协会,其发布和维护的技术标准互不通用,这种情况造成了极大的浪费。1918年美国工程标准委员会(AESC)成立,就是今天的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的前身。1921年,第一个“美国安全标准”出台,这也是该学会发布的第一个重大标准。1931年,它吞并了“国际电气委员会美国国家分会”使自己成为在IEC这个重要国际标准组织当中的美国正式代表。1946年,美国标准协会和世界上25个国家的标准组织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作为发起人,美国标准协会也理所当然成为美国在ISO的唯一正式代表。20世纪80年代,美国产业界越来越认识到,技术标准实际上可以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无形壁垒,也可以成为攻占其他国家市场的利器,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大大强化了其国际合作的力度,1987年成功劝服了ISO和IEC两大国际组织,让它们成立了“信息技术国际标准第一届联合委员会”,并把这个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了ANSI,为美国在国际信息技术标准制订中,赢得了优势地位。90年代后期,技术标准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战略和竞争地位日益明显。应对这种趋势,2000年底,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制订并发布了《美国国家标准战略》。这是美国在技术标准领域,第一个宣言性的纲领文件,意在指导所有领域,以实现可信的、市场驱动的标准。它强调: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美国将继续执行其“自愿标准化”的战略。它提供了一些关键原则,用于指导开发出符合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的标准,并对怎样在国内和国际上贯彻这些关键原则,提出了战略思路。

2、我国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标准制定也正在由政府为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向以市场为主导、协会与企业等各方参与为主体的模式转变。面对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和我们要实现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从体制制度、法律支撑、制标理念及产业界参与等几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2.1标准化工作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以往我国标准的分权管理,并没有把国家技术标准提高到战略高度,形成了国家标准和国务院各部委行业标准为主体的标准结构,现在很多标准还是历次机构改革以前的部委发布的标准,造成标准失效、交叉、矛盾等。加入WTO以后,虽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作为中国标准发布和维护的主体,各部委管理标准的部门形式上改称为分委会,但体制上与国外的标准学会性质并不相同,导致了我国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制度上的制约。三聚氰胺事件以来,食品行业标准整合显得更加紧迫。食品添加方面不同的部委标准有不同的规定,如“黄花菜”,根据卫生部门的标准不属于“干菜”,不得有二氧化硫残留;而根据农业部门的规定,“黄花菜”又属于“干菜”,且明确了其二氧化硫残留标准。我国食品标准太多太乱,让一些守法企业无所适从,却给一些不法企业留出了空间。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将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避免标准相互“打架”,体现了我国政府运用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社会生活中突出的实际问题。除食品行业外,还有很多其他行业存在类似现象仍待解决。

2.2强制性标准不具有法律地位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标准化法”历经多次演变,从《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不同时期我国强制性标准在范围上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加入WTO实施国际通行做法以来,“强制性标准”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虽然我国已加入WTO多年,但标准查新许多老的不适用的GB标准、各部委发布的行业强制标准还没有作废或没有改为GB/T标准、行业推荐标准。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机构发布,国家标准由各方面自愿应用,标准体系为自愿性体系,体系自身没有强制性和自愿性之分,只有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法规引用到的标准,其应用才成为强制性。这也是WTO/TBT的一些成员为什么对我国用“强制性标准”这一“标准”形式的规范性文件规定强制执行技术要求(按TBT应属于“技术法规”范畴)提出异议的原因。

2.3标准制定的理念和思路有待改变

国外标准制定理念是除非证明是安全的,否则就是不安全的。我们的标准则是针对某个产品或者某种材料而制定的,以塑料的安全卫生为例,塑料作为一个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种类非常多,每一种材料制定一个标准耗费的精力、物力和财力是不计其数的,也不可能做到;再如食品安全,以前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仅规定了已知的添加剂限量,但新的添加剂不断出现,或者老的添加剂改一下配方换一个新名字,造成标准不适用,有的是没有规定添加剂种类,虽然某一种添加剂含量不超标,某些小作坊在食品中可能添加近十几种添加剂。所以即便标准数量再多、再全,仍然可能有遗漏。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出现了问题,才应对地去解决,缺乏足够的风险评估,预防方面做的还是不够,我们需要一种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来合理规范产品的质量及安全卫生环保要求。

2.4我国技术标准战略的主体——企业作用发挥不明显

以往我国的标准审定以行政审批为主,行业协会和政府一体化,对政府形成高度的行政依附,市场参与程度低,协会标准无法反映企业的需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它也是进行技术标准战略选择的主体,但目前我国的企业还没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企业缺乏参与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主动性,没有建立起以科技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技术标准,更缺乏以科技创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标准领军企业。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才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国外不乏一些企业运用自己的创新成果制定标准、运作标准达到出售技术、销售产品的目的。企业不能只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标准的执行者,还应该把自己看成是标准的主体和制修订者,努力让自己的核心专利技术体现在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中。

3、实施二元化的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定位

二元化,即政府和产业界。技术标准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产业界自治,技术标准战略的主体定位于企业,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工作的原则。

3.1政府在技术标准战略中的定位

3.1.1技术标准战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技术手段

美国的标准相关法律关系到重大公众利益和公共资源的领域,执行强制性的技术标准;欧盟近几年出台的RoHS、EUP、ReaCH等指令法规也是以立法为基础和依据,进而再衍生出一系列标准,这些强制性标准都是在国家立法的基础上发布和执行的,而且国外立法对政府相对应部门的分工管理很明确。

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对应RoHS、EUP指令相继出台,但还有一些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地方需要改善,我们的一些措施总是跟在西方国家之后,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应该考虑利用WTO中保护国家安全要求,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身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等相关条款,实施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战略。

3.1.2技术标准战略中的政府干预和政策引导

现代政府角色和职能定位是,政府主要提供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相关的公共物品和服务,而把其他的产品与服务完全交由市场和企业来完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有限管理和宏观管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构造我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新体系,建成一个以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为核心、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自愿性标准为主体,与法律法规相配套,以实施监督为保障,政府授权、标准化管理机构管理、技术委员会具体组织、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利益相关各方积极参加,公开、透明的标准化制修订机制。

3.1.3建立更规范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面向产业界的完善的标准制修订程序。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体系几乎都是自愿性的,这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合的。我国要实现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自愿性标准体系。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则通过遵循国际通行的一些原则来保证自愿性标准体系的自愿性特征。

以前我们都是参照国际标准制定我国标准,或者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就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起初可以学习引进,但不能一直跟着别人走,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靠自主创新,必须有自身核心的东西。采用“重点竞争型”的国际标准竞争策略,通过有效采用国际标准,提高我国标准的水平,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我国产品和技术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通过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使国际标准更多地反映我国技术要求;在我国优势、特色领域实现以我国标准为基础制定国际标准的新突破,使国际标准充分体现我国重点领域技术要求和经济利益,确保我国重点领域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优势。过多参照或者直接采用国际标准,这相当于强制实施国外标准,导致我国产业界掉入国外的专利陷阱,以后试图跳出陷阱,都要付出巨大的转移成本。技术标准竞争的前提是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技术,没有这种核心技术就没有技术标准国际竞争的优势,就只能采标而永远无法制标。我们的技术标准战略目标就是加大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掌握自主知识产权,采标实现同期发布,制标体现核心技术,采标向制标过渡。

3.2企业在我国技术标准战略中的主体地位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查找制约社会发展进步的地方,做到不越位,不错位,补缺位。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主导型技术标准管理模式,使企业缺乏参与技术标准制修订等工作的主动性,政府组织、社会力量及国外发展要求等各种因素,共同制约着我国标准战略实施。从国外标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经验来看,企业必须成为国家技术标准战略的主体。企业成为标准制修订的主体,既符合国家的相关精神,也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工作的原则。企业是技术标准战略的主体,企业作为生产和研发的实体,拥有大量的技术标准人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技术标准战略的核心要素。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在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一些中小型企业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中小型企业因为在规模与技术上并不占优势,往往容易对标准采取被动接受与执行的策略。其实中小型企业应当变被动为主动,虽然一开始不可能直接制修订标准,但也应该积极参与,先当学生,跟踪学习,从标准制修订开始就积极参与,这样一来可以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标准的要求;二来还可以使自身具有独创性的技术专利有机会被写入标准。自己的起点也会提高,产品也会更有竞争力。在国外,大多数企业都有专门的标准化工作部门,负责标准的研究、制定与跟踪等工作,从标准的起草到最后的执行,全程护航企业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标准不仅是一种产业和经济的秩序,还是产业存在的技术方案,对内可以促进产业分工和贸易发展,对外则意味着技术壁垒和产业壁垒。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是当今市场的主要特点。企业一定要转变标准化工作的观念,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企业应当多与国家标准化部门和行业协会沟通,及时了解标准的变化信息,争取在第一时间加入到标准制修订队伍中来,成为标准制修订的主体。

4、结语

国际的挑战,国内的需求,使得采取技术标准战略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它关系到我国的科技、产业、贸易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国际竞争的成败。通过实施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参与的技术标准战略,使我国的创新成果尽快形成拥有自主技术的技术标准,支撑创新成果产业化,使我国不但成为技术的引领者,还要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中争取一个有利的位置。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必将与我国各方面的战略形成合力,从而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建成创新型的国家,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达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和平崛起。参考文献:[1]顾孟洁.中国标准化发展史新探.中国标准化(J),2001(3)

[2]郑卫华.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新思维.中国质量与品牌(J),2005(6)

[3]黄艳艳.企业技术标准战略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08(29)

[4]曹聪.思考中国的技术标准战略.科学时报,(2009-1-9A3周末评论)

[5]Iteer.美国是怎样搞技术标准“战略”的?/浅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也应运而生。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流动,以合同方式委托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现在其发展中企业物流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物流业还不具备向企业提供高质的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对外委托是实现物流社会化,合理化的有效途径,企业要实现经营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满足生产经营对高度化物流系统的需要,有必要在物流对外委托范围方式上做出新的尝试。关键词:物流;电子商务;信息化;配送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commerce,logisticsalsoarisesatthehistoricmoment。Thethirdpartylogisticsenterprisereferstoconcentrateproductionandbusinessintheoriginalownindustry,thelogisticsflow,tohandlemeansentrustaspecializedlogisticsservicecontract,andthroughtheinformationsystemandlogisticsserviceenterprisestokeepclosecontactandthewholeoflogisticsmanagementandcontrolofakindoflogisticsoperationandmanagementofthethirdpartylogisticsenterprise。Inthelogisticsdemand,fromsimplestorage,transportation,etc。Toprovideindividualactivitycomprehensivelogisticsservice,includinglogisticsactivitiesoftheorganization,coordinationandmanagement,designtheoptimallogisticssolutionsandSuggestionsofinformationcollection,thewholelogisticsmanagement,etc。Nowthedevelopmentofenterpriselogisticsmanagementlevelisrelativelybackward,logisticsstilldoesnothavetoprovidehigh-qualitycomprehensivelogisticsserviceability。Thesocializationoflogistic,isaneffectivewaytorationalizebusinessenterprisetorealizetheeffectiveutilizationofresourcesandsatisfytheproductionmanagementofthelogisticssystem,thedirectioninlogisticsisnecessarytomakeforeignentrustedscopewaytotrysomethingnew。Keywords:LogisticsE-commerceInformationDistribution目录一、连锁经营和配送中心概述 1(一)什么是第三方物流 1(二)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出现原因 1二、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2(一)配送中心对连锁经营的作用 2三、影响和制约物流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 3(一)企业对物流和配送缺乏正确和充足的认识 3(二)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大障碍 3(三)物流和配送发展所学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 3(四)物流配送信息化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4四、我国企业实施第三方物流的对策和前景 4(一)第三方物流的再认识 5(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作策略 6(三)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前景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一、连锁经营和配送中心概述(一)什么是第三方物流所谓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现代物流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服务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大生产的扩大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做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做合同制物流。(二)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出现原因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化都是物流对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取胜的决定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从本质上说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主要是由产品的质量,价格以产品的供给三个因素决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对企业的竞争能力都起这种要得影响作用,而这三个因素都分别直接受到物流得影响。具体来说,第三方物流市场出现是以下因素促成的:(1)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在Out-souning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而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划分工协作带来得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物流业。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可降低物流成本,完成本,完成物流活动服务功能。(2)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新型管理理念的要求。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推动着管理技术和思想的迅速更新,由此产生了供应链,虚拟企业等一系列强调外部协调和合作的新型管理理念,即增加了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又对物流活动提出了零库存,准时制,快速反映。二、第三方物流的作用(一)配送中心对连锁经营的作用企业把物流业务运作包给第三方物流主要有两大驱动力:第一,要把资源集中在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上,以使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那些不属于核心能力的功能应被弱化或者外。第二,事实证明,企业单靠自己的力量降低物流费用存在很大的困难。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获得如下优势:①集中主业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开展出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②拥有市场知识和网络通过专业化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公司已经开发了信息网络并且积累了针对不同物流市场的专业知识(包括运输,仓储和其他增值服务)和许多相关信息。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说,获得这些信息更为经济,因为他们的投资可以分摊到很多客户头上。对于非物流专业公司来讲,获得这些专长的费用就会非常昂贵和不和算。③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合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而这也表现在企业可以减少库存上。企业不能承担多种原料和产品库存的无限增长,尤其是高价值的部件要被及时送往装配点,实现零库存,以保证库存的最小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运作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库存,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以上种种原因极大的推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第三方物流成为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主流。三、影响和制约物流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一)企业对物流和配送缺乏正确和充足的认识虽然对物流和配送的研究早在80年代就已开始,学术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物流和配送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但就全社会而言,对物流和配送的认识还非常模糊,特别是企业。(二)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大障碍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二是部分商业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三是在各国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倡导下,全面开展了物流和配送的职业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和经济的方式。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10所左右,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据北京一家专门为外国企业服务的猎头公司介绍,一些外国公司或其所属合资企业时物流经理的需求近年来开始增加,北京市场上基本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经理人选非常少。(三)物流和配送发展所学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物流与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方面,也就是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制度环境或市场环境,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接重新配置。而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例如,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物流服务时,由于企业处置原有的仓储,运输等设施和人员时遇到障碍,必然会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改善。因此,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必要条件。戴尔公司成功的诀窍——高效物流配送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戴尔计算机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白手起家把公司发展到250亿美元的规模。即使面对美国经济目前的低迷,在惠普等超大型竞争对手纷纷裁员减产的情况下,戴尔仍以两位数的发展速度飞快前进。根据美国一家权威机构的统计,戴尔2001年一季度的个人电脑销售额占全球总量的13.1%,仍居世界第一。亨特在分析戴尔成功的诀窍时说:"戴尔总支出的74%用在材料配件购买方面,2000年这方面的总开支高达210亿美元,如果我们能在物流配送方面降低0.1%,就等于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0%。"物流配送对企业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四)物流配送信息化与传统物流的区别⒈传统物流配送公司需要制备大面积的库存仓库,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公司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都放大了。这样的公司在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所不可比拟的,相应的物流观念也必须是全新的。⒉网络对物流配送的实时控制代替了传统的物流配送管理程序。一个先进系统的使用,会给一个公司带来全新的管理方法。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是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的,受人为因素和时间影响很大。网络的应用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⒊物流配送的持续时间在网络环境下会大大缩短,对物流配送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物流配送管理中,由于信息交流的限制,完成一个配送过程的时间比较长,但这个时间随着网络系统的介入变的越来越短,任何一个有关配送的信息和资源都会通过网络管理在几秒中内传到有关环节。⒋网络系统的介入简化了物流配送过程。传统物流配送整个环节极为烦琐,在网络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里可以大大缩短这一过程:在网络支持下的成组技术可以在网络下淋漓尽致的被使用,物流配送周期会缩短,其组织方法也会发生变化;计算机系统管理可以是整个物流配送管理过程变的简单和容易;网络上的营业推广可以使用户购物和交易过程变的更有效率,费用更底;可以提高物流公司配送公司的竞争力。四、我国企业实施第三方物流的对策和前景寻求突破口,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既需要我国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再认识,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国家应尽早出台物流运作标准及相关扶持政策,构建流畅的物流体系,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得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第三方物流的再认识诸多企业在实施第三方物流后却发现其物流成本"升高",于是对第三方物流产生疑问。据了解,像中海物流这样的专业公司多次寻求与国内生产企业合作,但均因无法计算企业现行物流运作成本而作罢。其实物流成本不只是运输费,仓储费,配送费等显性的一面,还包括为管理物流活动所需的管理费及信息传递,处理费等隐性得一面。而第三方物流更大的价值还在于其服务,风险分散,竞争力提升的价值。实施第三方物流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网络和结点网络,提高对客户定货的反应能力,缩短从定货到交货的时间,进行"门对门"的运输;通过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加强对在途货物的监控,及时发现,处理配送过程中的意外事故,保证定货及时,安全送达目的地,尽可能实现对客户服务的承诺;产品的售后服务,送货上门,退货处理,废品回收等也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保证企业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高水平物流服务。这种高水平的服务可以增强企业信誉,进而提高其产品市场占有率,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企业为了实现快速交货和防止缺货,趋于采取高库存策略,较高的库存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而存货随时就有贬值的风险,销售变现之前,企业冒巨大的市场风险。由于第三方物流的采用,企业库存降低甚至实现零库存,提高库存与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把这种市场风险分散或化解,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实施第三方物流后,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其物流系统开发设计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将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出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各相关企业的物流活动有机衔接起来,使企业能够形成一种更为强大的供应链竞争优势。在认识第三方物流后,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可通过招标的形式,选择最适应本企业发展需要,信誉良好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在"契约"的基础上,建立利润共生的长期合作关系。改革企业管理结构,重整物流资源,提高第三方物流作业效率,实现物资高效率,无障碍的流动。(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作策略建立和发展适应网络经济形式的物流业,是一个大的社会工程,因为这牵涉到像产业重组这样几乎涉及社会所有公司单位和人们的革命性变化,光靠公司自己干是很难实现的,政府应当出面组织策划和实施,首先是基础建设建网。要迅速组建覆盖整个区域的因特网和公司内部网。动员组织公司,家庭和个人上网,特别是动员公司,银行在网上建立网站,建立虚拟商店,虚拟银行,开展电子商务。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逐渐进行产业重组。要有计划的撤消一些实际商店,实际银行的分支,支行,营业点,同时有步骤的将这些公司的下岗富余人员组建合理的配送中心。几个配送中心就可以合并成一个物流公司和物流中心,逐渐形成完善的物流业。一般说来,第三方物流公司在运作上更注意以下策略的运用:⒈物流公司组建配送中心一开始就要合理规划布局。各个小区设一个中和配送中心,负责小区的供货送货;若干小区联合起来,建立大的物流中心,负责向各小区配送中心供货送货;还有更大的物流中心,例如港口码头,铁路站点,负责向全区,甚至向国内内地大进大出地转运物资。不同的物流公司承担不同的功能,彼此又互相支持,构成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有着等级层次结构的物流公司体系。⒉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生产公司专搞生产把生产公司的原材料供应,产品的销售送货等物流业务全交给物流公司去承担。物流公司是生产公司的大管家,既负责"后"勤,又负责"前"勤。这样做,物流公司才会充分合理有效地组织利用资源,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效益,又保证生产公司的经济效益。⒊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除传统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已有的货物储存,运输(及时进货和送货),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功能外,还要特别增加商品展示功能和销售零售功能,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这是因为人们通常都在网上虚拟商店中购物,但有时特别是节假日,人们也想逛逛商场,看看实物,而这些需求量不会太多。所以由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增设展示和零售功能来满足这些需求比较合适。⒋建立物流公司要立足于高科技,高起点。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物流公司要上网。要在网上建立站点,提供信息。除介绍公司,仓库,货物信息以外,特别要提供用户所关心的送货信息。当然,物流公司也少不了要有高水平的,先进的储运设施,舒适宽敞的商品展示和零售场所,强大先进的包装,装卸以及存放设备设施,舒适宽敞的商品展示和零售场所,强大先进的运输车队和强大的吞吐能力。另外,严格科学的管理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也要实现事务处理信息化,信息处理电子化,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来处理信息,要利用无线通讯,卫星通讯,数据传输和电子邮件等工具进行事务处理。中集的国内第三方物流服务就是这方面的典范。某家点企业在国外有着比较长的历史,品牌也有着相当的知明度。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国内,在国内投资建立生产厂。某产品种类齐全,质量比较好。但其品牌在国内比较陌生,并且国内同类产品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打开国内市场,该公司制定了一个长期战略,不依靠那种广告轰炸的方式,而是采取"精耕细作,加强服务"的策略来赢得市场。在全国各地设有30多个分公司或办事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