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下的改造型民宿外立面设计_第1页
地域文化下的改造型民宿外立面设计_第2页
地域文化下的改造型民宿外立面设计_第3页
地域文化下的改造型民宿外立面设计_第4页
地域文化下的改造型民宿外立面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域文化下的改造型民宿外立面设计改造型民宿,即旧建筑以民宿的形式获得新生,通过改变原有建筑的结构、功能、形式等,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1],形成富有当地文化、满足功能空间使用需求的住宿类建筑。笔者从内部软装设计、内部空间设计和外立面设计三方面入手,探求旅居者对改造型民宿建筑要素的满意程度。通过118份有效样本的统计,得出旅居者对改造型民宿的外立面设计的满意程度(43.8%)远低于内部软装设计(75.3%)和内部空间设计(63.8%),且反映出外立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立面同质化情况严重,立面缺乏地域特色,部分传统风貌民宿立面破损严重。本文以地域文化的特征为入手点,旨在探索改善改造型民宿外立面问题的途径。1基于地域文化的民宿外立面设计途径探索“地域文化”强调特定地域范围的文化形态。“地域文化”具备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和时代特征,其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本土客观存在的或已湮灭于历史长河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总和,其二为移民文化和与时俱进创新的文化总和[2,3]。国内针对民宿外立面设计的研究少且缺乏系统性,现存与民宿立面相关的理论研究如下:戚山山在其编写的《民宿之美》中提出民宿立面设计中形式、材料、光影等为体现民宿特色的主要方式[4],同时民宿设计应考虑地域文化的因素;汪谦提出民宿外立面可采用“并置新与旧——叠”与“新旧交融——合”两种改造策略[5];田钧伊认为传统民居改造型民宿外立面改造应参考归纳整理的修复设计,同时兼顾“实用、有效、美观”[6]。基于地域文化的民宿外立面设计既能满足民宿对文脉主义的尊重、对立面特色的塑造,同时迎合旅居者对文化体验的需求,因此应重视民宿外立面设计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基于地域文化的特征,提出地域文化在民宿外立面设计中的三种转译途径:融入自然环境的民宿外立面设计、回应传统文化的民宿外立面设计和适应发展变1化的民宿外立面设计。2融入自然环境的民宿外立面设计2.1建筑形式适应气候查尔斯•柯里亚最先提出“建筑形式追随气候”,并将其理念运用到“管式住宅”中,使建筑适用于印度地区的热带季风气候[7]。民宿外立面设计应基于所处环境进行针对性设计。严寒地区应注重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立面上可采用小窗洞、厚墙等形式;炎热地区要关注建筑的通风与遮阳,可通过增加出挑、合理布置门窗洞口等达到效果。如高脚屋民宿,其毗邻智利科斯特罗南向航道,设计师克服了湿度大、北风强等不利的气候因素,在水面上架设了高高的“脚”。建筑形式参考当地传统建筑,营建出符合标准的棚屋轮廓。设计师设立了通往居住空间的通道,人们可以在这个过渡空间中躲避风雨,该空间同时可降低建筑热损失[8]。2.2建筑立面与场地各因素间的和谐共生改造型民宿外立面设计与场地各因素间的和谐共生主要从3个方面体现:一是外立面设计融入周边自然景观,如温州迷途后隆中的悬崖海景房,建于悬崖之上,民宿造型模仿天然防空洞的形状,与山崖融为一体;二是外立面融于周边建筑风貌,如不远民宿•新余庆里,民宿周围围绕着老式居民楼,为与周边建筑文脉相契合,改造中大量使用与周边建筑的旧砖元素相呼应的青砖元素;三是外立面设计场地规划要素灵活变通,如大乐之野三号楼,设计师考虑到民宿南侧住宅遮挡了大部分景观,且民宿东面拥有旖旎的小溪景色,将民宿的改为东西朝向,大面积的落地窗面东而立,主入口设置于东面小溪边,与溪边树林结合,满足游客亲临自然的夙愿。参考房间2.3立面设计结合当地材料2

当地材料是区域历史记忆的延续,决定着建筑的地域特征与气质,迎合人们对文化情感的追求。大乐之野一号楼立面改造中所用的原材料多为旧屋原材料和当地的旧木料、旧砖瓦等。设计师尽可能地保留了民宿原型的石材基础与毛石墙面,在局部节点点缀当地原材料的特性,古朴而雅致。3回应本土文化的民宿外立面设计3.1修旧如旧原貌修复,即通过修整,使建筑物尽可能复原至初始状态,并保留其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信息[9],历史建筑或传统风貌建筑通常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改造。修旧如旧依其破坏程度,由低到高选择现状保护、防显加固和复原保护的措施进行修复[10]。如“天空的院子”民宿,其原型为台湾地区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古老三合院,设计师为保留建筑原型的历史信息,外观采用古法修复,保留了原本的清水砖和竹编墙工法,木头结构皆采用传统榫卯方式进行交错,让入住者体验历史建筑之美。3.2新旧共生新旧共生是焕发老建筑生命力、消解新老元素对抗矛盾的改造方法,其主要针对具备一定历史价值的普通建筑。新旧共生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类是新旧元素的相似调和,另一类是新旧元素的对比反差。前者为新建部分采用传统的建筑语汇呼应原有的建筑肌理,营造和谐的氛围;后者为新建部分采用全新的建筑语汇而与原有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建筑活力[11]。如陈桑民宿,其保留了立面上红砖的粗糙质感、木材的古朴气质,新建部分为现代化的简约白墙、落地窗与金属窗框的搭配,旧元素激发了复古情怀,新元素则是低调的参与者,既保留了各自的时代特征,又营造出和谐的氛围。3

3.3文化符号的提炼与转化设计师通过对地域文化元素的提炼及转化手法,将文化转译成可识别的符号,其主要针对几乎没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普通功能性建筑。文化符号的提炼与转化通常通过两种形式:一是模仿与借鉴,以求实现与地域建筑的“形似”;二是抽象继承,通过新形式与传统语汇进行嫁接,以求实现“神似”。如黄山莲花山庄虽然采用现代材料,但其在色彩设计上采用传统徽派建筑黑白灰的色彩符号,立面简约大气,屋顶处采用黑色压顶,立面开窗较小,这些特点皆与传统徽派民居“神似”。3.4原型文化差异的设计由于原型建筑型的特色,提供给旅居者另一种建筑的新奇体验,是民宿可挖掘的魅力。宁波地区勤勇民宿的原型建筑为勤勇小学,设计师将教室改造成了客房,改造过程保留了其完整的教学楼立面形象,只在细部融入新元素,保留了原型建筑的文化韵味,勾人遥想青葱岁月。自身的文化属性差异,如何在进行民宿改造时保留建筑原4适应发展变化的民宿外立面设计地域文化随时间与空间而发展变化,新时代对改造型民宿外立面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建造技术多元化,即提倡合理利用技术,可通过传统技术的优化与改善、现代技术的引用和适宜技术的使用实现,如乡聚建设村中优化了长江流域地区传统“空斗墙”做法,面细部构造设计,由于功能转换,导致立面产生了增设遮阳、空调外机等新构件的需求,应将这些新构件考虑到民宿外立面设计中;三是立面风格的移民化与元化倾向,调研发现部分旅居者对异国风情建筑风格、国内特色建筑睐,期待本土民宿与其他地区文化的碰撞,本土文化与移民文化相结合的民宿外立面设计也具备可挖掘的潜力。强化建筑保温隔热效果;二是适应新功能的立多风格颇为青4

5结语改造型民宿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