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编大学语文目录第一单元为人与做事第二单元思辨与口才第四单元诗意与美感第三单元情感与人性第五单元理性与思考第六单元社会与人生第一单元为人与做事《论语》五则《论语》五则【题解】《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一万多字。《论语》五则【原文】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注释】[1]周:合群。 [2]比(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赏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赏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看《论语》论君子与小人在日常交往中,经常能听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话语,倒底何谓君子?何谓小人?能给出明晰答案的人恐怕不在多数。近日,带着这个问题翻查《论语》经典,得出一个初步印象,现将《论语》有关君子与小人之所述罗列如下,与诸位同仁共同探讨。第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其大概意思是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团结出力量,团结出效益。现实工作中,领导班子团结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这个团体、这个集体甚至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班子战斗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班长的个人素养。俗话说,火车跑得快,还需车头带。可见班长的作用有多大。在一个单位,“搞拉帮结派易,搞五湖四海难”。孔子说过: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也是人之常情,关键是如何用好“制度反腐”这把利剑来规范“一把手”的权利与义务。换句话说,凡是善于团结他人的干部就是好干部,他所带领的团队必定是好团队。要真正能团结人,就必须把权利阳关化;要真正能团结人,就必须能忍受孤独与寂寞;要真正能团结人,就必须有正确的名利观;要真正能团结人,就必须有纯阔的胸怀。看《论语》论君子与小人第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大概意思是说:君子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和谐。和谐就是可持续发展,讲和谐是多数人受益;同流合污就是地方保护主义,搞同流合污是少数人得利。和谐是有原则的调和,同流合污是无原则的“和稀泥”。俗话说:父子亲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建屋;和得邻里好,犹如拾片宝;和气生财,争斗遭殃。其实,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要做到“和而不同”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一个“刺头”的雅号而成为圈内不受欢迎的人。第三“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其大概意思是说:君子安适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适坦然。俗话说,得势莫狂,失势莫悲。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也有人说,人何必活得这么累呢?为何不能活得通透些呢?确实,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丧事情绪低。这是人之本性,无可厚非。过去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人们又说:三年河东,三年河西;甚至是一年河东,一年河西。这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唯有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适度注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有一定道理的。记得老子也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第四“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大概意思是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懂私利。君子明白大义,最终能成就自己的私利,小人只懂私利,最终失去的是自己的大义。俗话说: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现实世界中,又有多少英雄名人能如此而为呢?又有多少伟人能站在延安塔上看历史——做到瞻前顾后呢?第五“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其大概意思是说: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惧不安。心胸的宽广与否是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志之一,而心胸是否宽广并非先天性的,需要靠后天的培养与自身的努力。一般地说,君子一定是饱读诗书之人,但饱读诗书之人不一定是君子。难怪老子会说:何谓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因此,孔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第六“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其大概意思是说:君子恋念仁义道德,小人恋念田宅乡土;君子恋念法令制度,小人恋念小恩小惠。这句话与前面几句意思相近,强调的是君子站得高,看得远,不被眼前小利所迷惑;强调的是小人目光短浅,看不到大利,容易被眼前小利所俘获。总之,对我等平民百姓而言,做君子也好,为小人也罢,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一个守法诚信与知足常乐的公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文】:天道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但不到处炫耀,而只在关键时刻施展出来。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译文】:君子专心致力于事务的根本,根本建立了,方法也就有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译文】: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译文】:仁人志士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对他人友好。
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译文】: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译文】: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译文】: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长久而亲切。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得像蜜酒一样,包含着浓重的功利之心。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译文】: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译文】:君子对别人一视同仁,而不要求别人和自己完全相同。小人要求别人与自己完全一样,并以此标准和别人拉帮结派。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必完全相同;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和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译文】:君子看重于义气,而小人只通晓于利益。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译文】: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译文】: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在草上刮过,草必定向一边倒去。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译文】:君子敬畏三件事:敬畏天命,敬畏权贵人物,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没有敬畏,亵渎权贵人物,侮慢圣人的言论。孔子的君子观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指国王以下、大夫以上的官员,常与小人对举,如“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君子务治,小人务力”。但是孔子把这个只拥有身份和地位含义的称谓一变而为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提出了“君子儒”的概念。在孔子看来,儒是一个人外在的身份,而君子则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那么到底一个怎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君子呢?“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孔子这番话首先描绘出君子的形象:“质朴多过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过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孔子的君子观在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上,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同人相处时,既彼此协调合作,又不盲目苟同。而小人正好相反,小人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处人处事“度于礼”“约于礼”“君子笃于亲”“君子上不僭上,下不逼下”“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等,也就是维护人伦关系的和谐,做到爱亲、尊上、敬友、与人为善。在处事原则上,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以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孔子这里说的义是他所说的道,也就是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德仍指仁,君子怀德,君子所思的是道德,他的居处,必然选择在有仁德之人所居的邻里。小人怀土,土是地利,小人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以为居处,定居后,则安安而不迁徙。这两句就择居而辨君子小人。君子怀刑,刑即典刑,经典法则,君子知法畏法守法。小人怀惠,小人之行,只贪图眼前的小惠。这两句就行动而辨君子小人。在道义上,孝、悌、忠、信是孔子衡量做人的尺度,当然也是孔子心目中正人君子的美德。所谓孝,就是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悌,是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在封建时代,这是构成人际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所以孔子把他看做做人的根本。如果每个人都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而忠是臣子对君王的正确态度,信是对朋友的正确态度。孔子认为有了这种正确的态度才可以称为君子,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安身。对君王不忠,对朋友无信,便是小人。孔子的君子观孔子的君子观而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君子,孔子也有自己的看法。孔子认为,做一个仁人君子,必须在德行和学问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陶冶情操,修炼性情,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刚正的人。另一方面,君子还要学习知识,培养才干,造就治国经邦的本领。修身养性需要研讨学问,研讨学问为的是修身养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又比如孔子教导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做个品德优秀的知识分子,而不要做人格庸俗的知识分子。为此,孔子把得意门生颜回看得很高,认为他粗茶淡饭,褐衣简居,也能不迁怒,不忧愁,安贫乐道,也是君子式儒者的典型。“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说的也就是颜回能恒久地遵守仁义道德,是值得称赞和学习的。另外《论语》中还提到智、仁、勇,即“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因而孔学又被称为仁学。一般儒学研究者都以为,仁之核心体现在下面这句话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一种克己的工夫,也就是内修的工夫,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仁可以说是爱,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仁,有爱,有不忍人之心。孔子的仁是本体的爱,这种爱的体现就是孟子所说的“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爱,是从人自身开始的爱。知者不惑是指君子应当具有渊博宏富的学问,严谨求实的学风。孔子认为,“君子不器”,君子不是一般的器皿,只能做一种用处,而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宏富的学问,无所不通。所以孔子要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除了广博的学识,孔子还要求君子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这就是要求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要采取保留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不能信口开河,胡说一通。君子必须谨慎,对于他所说的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可见孔子对君子谦虚逊让是严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孔子孔子的君子观对君子的基本要求。而勇不是指孔武有力,不是不怕死的勇敢,而是指见义而为的勇气。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如果一个人有勇无义,那么他必然是一个莽夫,有道德修养的莽夫会给社会带来混乱,无道德修养的莽夫会以盗为生,为害社会。这是孔子在回答他的学生子路的问题时说的:“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除此之外,孔子还再一次强调君子有“三戒”,“三畏”,“九思”,一个人如果能遵循着“三戒”,“三畏”,“九思”去做,那就可以完成君子的德行了,这与“修己以敬”是一致的。在孔子看来,如果人人都能修成君子之德,那么人际关系就能和谐,人的欲望就能得到合理的节制,天下就会实现大同之治。对于君子,孔子不仅是停留在口头教导上,而是言传身教,以具体的生活现象展现其君子风度和圣贤风格。孔子的日常起居、言行、仪表等方面各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遵守礼仪,做人处事循规蹈矩,一言一行、时时处处以礼的规范为标准,真可谓非礼勿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做。二是中德体仁,孔子以古圣的行为为楷模,尽可能在自己的行为中展示仁德的内涵与风貌,吃饭,睡觉,坐车无不如是。三是孔子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讲究规范,认真谨慎,因此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行什么礼,都很到位,从不马虎,这也体现出他的人品。孔子的君子观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一直维系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名人。君子是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孔子的君子观同样也影响了后世中国的历代人,引导并激励着我们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不断努力奋进。《论语》五则【原文】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1];使于四方,不能专对[2]。虽多,亦奚以为[3]?”【注释】[1]达:通达。这里是会运用的意思。[2]专对:独立对答。 [3]以:用。【赏析】诗,也是孔子教授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教学生诵诗,不单纯是为了诵诗,而为了把诗的思想运用到指导政治活动之中。儒家不主张死背硬记,当书呆子,而是要学以致用,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2]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语矣。”【注释】[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2]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4]事:从事,照着去做。《论语》五则【赏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原文】颜渊喟[1]然叹曰:“仰之弥[2]高,钻[3]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4],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5]。虽欲从之,末由[6]也已。”【注释】[1]喟(kuì):,叹息的样子。[2]弥:更加,越发。 [3]钻:钻研。[4]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5]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6]末由: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论语》五则【赏析】颜渊在这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思考与练习】1.请找出《论语》中有关“君子”与“小人”的论述,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谈谈你这些话的理解。2.《论语》书中闪烁着非常多的有关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的语句,请找出来,并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论语》五则【原文】颜渊喟[1]然叹曰:“仰之弥[2]高,钻[3]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4],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5]。虽欲从之,末由[6]也已。”【注释】[1]喟(kuì):,叹息的样子。[2]弥:更加,越发。[3]钻:钻研。[4]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5]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6]末由: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赏析】颜渊在这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思考与练习】1.请找出《论语》中有关“君子”与“小人”的论述,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谈谈你这些话的理解。2.《论语》书中闪烁着非常多的有关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的语句,请找出来,并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晋公子重耳之亡(节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亡(节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题解】《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管所写)。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原文】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1]。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2]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3],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4]。狄人伐廧咎如[5],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于取季隗,生伯俦、叔刘[6]以叔隗妻赵衰[7],生盾。将适齐[8],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9]。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10]。晋公子重耳之亡(节选)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11],乞食于野人[12],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13]。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14],以告姜氏[15]。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16]。醒,以戈逐子犯。及曹[17],曹共公闻其骈胁[18],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19]僖负羁之妻曰[20]:“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候而诛无礼,曹其首也。于盍蚤自贰焉[21]”乃馈盘飧,置壁焉[22]。公子受飧反璧。及宋[23],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24]:“臣闻大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25],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26],而天不靖晋国[27],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28],而从之,三也。晋、郑同齐[29],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晋公子重耳之亡(节选)及楚,楚子飨之[30],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31],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32],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33]。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34],右属藁踺[35],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36]。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37],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38],其将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秦伯纳女五人[39],怀嬴与焉[40]。奉匾沃盥[41],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42]。他日,公享之[43],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44],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45]。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注释】[1]及于难:遇到危难。[2]保:依仗,依靠。[3]校:同“较”,较量。[4]狐偃:重耳的舅父,又称子犯,舅犯。赵衰:晋国大夫,字子余,重耳的主要谋士。颠颉:晋国大夫。魏武子:魏诌,晋国大夫。司空季子:名胥臣,晋国大夫。[5]廧咎(qiángjiù)如:部族名,狄族的别种,隗姓。晋公子重耳之亡(节选)[6]俦(chóu):读。 [7]妻:嫁给。[8]适:去,往。[9]就木:进棺材。[10]处狄:住在狄国。[11]五鹿:卫国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南。[12]野人,指农夫。[13]乘:古时用四匹马驾一乘车,二十乘即八十匹马。[14]蚕妾:养蚕的女奴。[15]姜氏:重耳在齐国娶的妻子。齐是姜姓国,所以称姜氏。[16]遣:送。 [17]曹:诸侯国名,姬姓,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南。[18]骈:并排。胁:胸部的两侧。 [19]薄:逼近。[20]僖负羁:曹国大夫。[21]蚤:同“早”。贰:不一致。【注释】[22]盘飨(sūn):一盘饭。置壁焉:将宝玉藏在饭中。[23]宋:诸侯国名,子姓,在今河南商丘。[24]叔詹:郑国大夫。[25]姬出:姬姓父母所生,因重耳父母都姓姬。[26]离:同“罹”[li],遭受。[27]靖:安定。[28]三士:指狐偃、赵衰、贾佗。[29]齐:类,等。[30]楚子:指楚成王,飨:设酒宴款待。[31]波及:流散到。[32]治兵:演练军队。[33]辟:同“避”。舍:古时行军走三十里就休息,所以一舍为三十里。[34]弭:弓梢。[35]属:佩带。藁:箭袋。踺:弓套。[36]子玉:楚国令尹。[37]晋侯:指晋惠公夷吾。[38]后衰:衰落得最迟。[38]后衰:衰落得最迟。[39]秦伯:指秦穆公。纳女五人:送给重耳五个女子为姬妾。[40]怀嬴:秦穆公的女儿。[41]奉:同“捧”。匾(yi)[A1]
:洗手注水的用具。沃:淋水。盥,洗手。[42]降服:解去衣冠。[43]享:用酒食宴请。[44]文:言辞的文采,指擅长辞令。[45]《河水》:名已失传,《六月》:《诗•小雅》中的一篇。注音是否正确,请确认。晋公子重耳之亡(节选)【赏析】《晋公子重耳之亡》是《左传》中著名的篇目,主要讲了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被迫离开故国逃亡在外,历经各种波折最终回到晋国成为国主并最终成为当时霸主的曲折经历。它不但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形象地表现出重耳如何由一个平庸稚嫩、贪图安逸的贵族公子,历尽磨难成为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曲折过程。文章善于在列国矛盾斗争的旋涡中叙写历史人物。公子重耳离开晋国逃亡、重耳在流亡过程中,卫成公、曹共公、郑文公等,皆“不礼焉”;而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则善待之。表面上是某些君主目光短浅,实则是各国在当时尖锐复杂的诸侯争霸头争中策略的体现。第二,文章善于在对照和映衬中不断深化公子重耳的形象。重耳的哥哥太子申生以愚忠自裁,其弟夷吾[晋惠公)忘恩负义,以至众叛亲离,他们的形象都衬托出公子重耳的卓尔超群和远见卓识。正因为重耳是晋国诸公子中的佼佼者,所以跟随他出亡的从者数量众多且才力超群。正因为他在群公子中与众不同,跟随其出亡者也是人才济济。最后,文章在行文中常插入一则则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如“乞食野人”“退避三舍”“醉遣重耳”“曹共公观裸”“怀赢不卑”等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小故事的插入,大大加强了叙事的趣味性,使历史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思考与练习】1.请结合原文,谈谈你对重耳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2.请结合原文体会《左传》简洁生动,工巧严谨的艺术风格。淮阴侯列传(节选)司马迁淮阴侯列传(节选)【题解】《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巨大。《史记》对历史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是历史巨著,也是文学名著,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年青时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游踪遍全国,观察各地风土人情。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为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参与制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后因替李陵辩,得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完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淮阴侯列传(节选)【原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1]时,贫无行[2],不得推择[3]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4]。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5]。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6]漂[7],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8]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9]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10]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11]怯耳。”众辱[12]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13],蒲伏[14]。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15]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16]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17]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18]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淮阴侯列传(节选)【原文】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19]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20]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21]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22]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23]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24],设坛场[25],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淮阴侯列传(节选)【原文】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26],因问王曰:“今东乡[27]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28]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29]叱咤,千人皆废[30],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31],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32]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33]彭城。有背义帝之约[34],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35],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36]。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37],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38]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39]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原文】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40]。汉二年,出关[41],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汉之败却[42]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赵亦反汉与楚和。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43]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44]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鲊[45]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淮阴侯列传(节选)【原文】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46]夏说,新喋血[47]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48]。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原足下假[49]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50]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51],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原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52]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淮阴侯列传(节选)【原文】韩信使人间视[53],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54]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55]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56]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57]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58],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60],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61]。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62],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淮阴侯列传(节选)【原文】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63]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麾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诸将效[64]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65]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淮阴侯列传(节选)【原文】于是信问广武君曰:“仆[66]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67]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原足下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原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淮阴侯列传(节选)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68],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69],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70]兵,北首[71]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72]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73]。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淮阴侯列传(节选)【注释】[1]布衣:平民百姓。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指代平民。[2]无行:品行不好。 [3]推择:推举选用。[4]治生商贾:以做生意维持生计。[5]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蓐:草席。[6]母:对老年妇女尊称。[7]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8]竟:到底、完毕。[9]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敬称。[10]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11]中情:内心。 [12]众辱:当众污辱。[13]袴:通“胯”,两腿间。[14]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15]干:求取。
[16]坐法:因犯法而获罪。[17]上:皇上。此实指汉王刘邦。此时刘邦尚未一统天下,不该称“上”,应改为“王”。以下多处如此。[18]说:同“悦”。喜欢、高兴。[19]度:揣测,估计。[20]谒:晋见,拜见。[21]国士:国内杰出的人物。[22]策:指“长王汉中”和“争天下”两种策略。[23]素慢:一向傲慢。素:向来。[24]斋戒:古人祭祀等大典前,先行沐浴、更衣、独宿、素餐以清心洁身,表示敬重。[25]坛场:指拜将场所。坛:土台。[26]谢:谦让。[27]乡:同“向”,面向,面对着。[28]贺:赞同,嘉许。[29]喑恶(yīnwù):满怀怒气。叱咤(chìzhà):呼喊,咆哮。[30]废:伏,偃伏,不敢动。[31]呕呕:温和的样子。[32]刓[wán]:在手里玩弄,敝:磨损。[32]霸:称霸。臣:使……臣服。[33]都:建都。[34]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没有按“先入关者王之”的约定办事。有:又。[35]迁逐义帝置江南:灭秦后,项羽假尊义帝,而自己立为西楚霸王,派人迁义帝从盱眙至郴,并暗地令九江王等击杀之。[36]特劫于威强:只是在淫威下勉强屈服。[37]这一句是指章邯等投降项羽时,有秦军二十万,投降后被虐待,有怨言,项羽把他们全部活埋在新安城南。坑,挖坑活埋。[38]失职:指失去应得的封地和关中王的职权。[39]传檄:发布文书、文告。[40]定三秦:公元前206年,刘邦用韩信计,暗渡陈仓,打败雍王章邯入咸阳,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41]关:函谷关。[42]却:退,退却。[43]绝:断绝通路。[44]益:增加。[45]木罂缻(fǒu):木制盆瓮木制盆瓮。[46]禽:同“擒”。捉,捕捉。[47]喋血:形容激战而流血很多。[48]樵苏后爨(cuàn),师不宿饱:意思是临时打柴割草,烧火做饭,士兵们很难安饱。樵:砍柴。苏:割草。爨:烧火做饭。[49]假:借。[50]间道:隐蔽小道。辎重:军需物资,此指粮草。[51]深沟高垒:深挖战壕,加高营垒。[52]罢:通“疲”。[53]间视:暗中探听,窥伺。[54]萆:通“蔽”,隐蔽。[55]空壁:全军离营。[56]裨将:偏将,副将。[57]详:通“佯”,假装。[58]大将旗鼓:主将的旗帜和仪仗。[59]陈:同“阵”,打仗时的战斗队列。[60]平旦:天刚亮。[61]复疾战:此三字疑衍[A1]
。[62]遁走:潜逃。
[63]购:悬赏征求。[64]效:呈献,贡献。首虏:首级和俘虏。[65]拊循:抚慰,顺从。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66]仆:自我谦称。
[67]何若:即若何,如何。[68]情见势屈:真情暴露,威势要受到挫减。见,同“现”。出现。[69]案甲休兵:停止战争。甲:铠甲。兵:武器。[70]飨:宴请。醳(yì)兵:用酒食慰劳士兵。[71]首:向,向着。[72]喧言者:指辩士。[73]靡:草随风倒。引申为降服。【赏析】《淮阴侯列传》是《史记》的名篇。在这篇人物传记中,司马迁纵开笔墨,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独具匠心地安排叙事结构,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叙事方法,完美地叙述了韩信的成长过程和生活经历,展现其卓越的军事才华、佐汉破楚的巨大功绩,与此同时,也对他被杀的结局深表痛惜。作为一篇成功的人物传记,它在客观叙述的基础上表现出巨大的艺术性;有纷繁复杂的结构安排,又有条理性;结合多种叙事方法而突出主题的集中性。这样,《淮阴侯列传》就成为传记文学史上的杰作,对后世的人物传记写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淮阴侯列传(节选)传记的开篇,叙述了韩信为平民时的三件小事:他为亭长妻“不为见食”而怒;对漂母“进食”,他表示日后要重报;受淮阴屠中少年之辱,他竟忍耐。在这里,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将韩信人穷志不短、有恩必记、大智若愚,能忍辱负重的性格特点真实的展现出来。当然,史公不仅重视细节的真实性,亦重视战事描写的真实性。在下文的井陉之战中,通过一系列的对话情节描写,将广武君的智慧、成安君的庸儒、众将的愚钝和韩信的用兵如神真实地体现出来,成功地塑造了韩信一代“兵仙”的形象,字里行间透出对韩信的佩服之情。【思考与练习】1.请阅读《淮阴侯列传》的后半部分,并结合文中节选的前半部分,谈谈你对韩信这一历史人物形象的理解,并分析韩信之所以被杀的原因。2.以下几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漂母之恩、胯下之辱、妇人之仁、多多益善、逐鹿中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请结合原文,解释这些成语的形成。为学与做人
梁启超为学与做人【题解】
这篇文章是梁启超应苏州学生联合会之邀所做的演讲。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为学与做人
【原文】诸君!我在南京讲学将近三个月了,这边苏州学界里,有好几回写信邀我,可惜我在南京是天天有功课的,不能分身前来。今天到这里,能够和全城各校诸君聚在一堂,令我感激的很,但有一件,还要请诸君原谅:因为我一个月以来,都带着些病,勉强支持,今天不能作很长的讲演,恐怕有负诸君期望哩。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替你们回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你在学校里头学的什么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的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成个人还是个问题。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个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到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育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为学与做人
【原文】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到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知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的学识。例如我想做农吗,怎么的改良土壤,怎么的改良种子,怎么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做工、做商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我想做财政家吗,何种租税可以生出何样结果,何种公债可以生出何样结果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说,也是如此。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知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刻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这种总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浑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原文】怎么样才能不忧呢?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用都包在里头。“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孔子说:“仁者人也。”意思是说人格完成就叫做“仁”。但我们要知道,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现的,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来看。所以仁字从二人,郑康成解他做“相人偶”。总而言之,要彼此交感互发,成为一体,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所以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换句话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们的人格,和宇宙无二区别,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始“乾”而终“未济”。正为在这永远不会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是失败了。“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为学与做人
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得。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会“无人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教人做到“仁者不忧”。【原文】怎么样才能不惧呢?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会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会才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又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俗话说得好:“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着。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论语》记: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伸枨。子曰:“枨也欲,焉刚。”一被物质上无聊得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成刚也会变成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一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必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为学与做人
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孔子说:“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我老实告诉诸君说罢,做人不做到如此,决不会成一个人。但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非时时刻刻做磨炼意志的功夫不可,意志磨炼得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得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原文】我们拿这三件事作做人的标准,请诸君想想,我自己现时做到哪一件——哪一件稍微有一点把握。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连一点把握都没有,嗳哟!那可真危险了,你将来做人恐怕做不成。讲到学校里的教育吗,第二层的情育,第三层的意育,可以说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第一层的知育。就算知育罢,又只有所谓常识和学识,至于我所讲的总体智慧靠来养成根本判断力的,却是一点儿也没有。这种“贩卖知识杂货店”的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令人不寒而栗!现在这种教育,一时又改革不来,我们可爱的青年,除了他更没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诸君啊!你到底还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险呀,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方法自救,没有人救你呀!为学与做人
为学与做人
【原文】诸君啊!你千万别要以为得些断片的智识,就算是有学问呀。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罢;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你不信吗?试想想全国人所唾骂的卖国贼某人某人,是有智识的呀,还是没有智识的呢?试想想全国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专门助军阀作恶鱼肉良民的人,是有智识的呀,还是没有智识的呢?诸君须知道啊,这些人当十几年前在学校的时代,意气横历,天真烂漫,何尝不和诸君一样?为什么就会堕落到这样的田地呀?屈原说:“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天下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看着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地往坏路上走。诸君猛醒啊!现在你所厌所恨的人,就是你前车之鉴了。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成功。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不史,到处都可以发现诸君的良师呀!
诸君啊,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1922年12月为学与做人
【赏析】《为学与做人》是梁启超先生又一篇写给青年学生的文章。在当时那个混乱愚昧的年代,他以广阔的眼界,创新的视角,提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做人”的观点。梁启超先生继承了孔子的君子三道,提出判断力,人格和意志力是做人是三大标准。即做人要学会在“知育、情育、意育”上下工夫。即“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知者不惑的首要条件便是要有判断力。判断力的养成不仅要有常识的积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经过不断地磨练。当今社会,父母的宽大羽翼为孩子们遮挡了许多寒风暴雨,但同时,也让他们失去了许多接触社会,明辨是非机会的阳光雨露。独立个性的缺失,自理能力的下降是目前许多学生判断力差的根本原因。仁者不忧,就是要学会用真正大宇宙的角度来关照生命,关照人类的历史和现实。虽然时常会认识到自我的渺小,但从不戚戚于生命中的忧愁;虽然懂得拼搏进取,攀爬向上,却仍不忘在生命的匆忙行进中适时停下脚步,细细品味沿途的美景。有人说:对外部世界的坚信和对自我世界的放弃是人生焦虑的根本。而“仁”就是教会我们如何与外部世界和谐相处,如何浇灌内在心田,让我们在放轻自我感受的同时,学会重视他人的需要,宽厚待人,知足知止。【赏析】勇者不畏惧的人,必是一个不忧不惑,坦然面对生活的人。因为他明白生命的短暂,敢于抓住机会,展示自己。即使失败了,也永不丧失前进的热情和动力。因为自己曾经尽全力拼搏过。岂能皆尽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最后作者再次呼吁广大青年学子要抓住机遇,将学会做人当作自己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断奋斗进取。梁启超的笔不仅惊醒了中国那时长久睡梦的人心,也惊醒触动了当代一些迷茫的学子: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更要注重精神文明的追求与建设。在学习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自我人格的培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将自己明智淡定,勇敢坦然的心灵熨帖在大学这个美好的地方,为以后的人生旅途做好最完美的扬帆起航。为学与做人
【思考】
结合本文谈谈你如何度过大学的几年。金岳霖先生汪曾祺金岳霖先生【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原文】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金岳霖先生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好一些,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还没有改变。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闻一多先生有一阵穿一件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领子很高,袖口极窄。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龙云的长媳是清华校友,闻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那天穿的就是这件高领窄袖的旧夹袍。金岳霖先生【原文】朱自清先生有一阵披着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蓝色毡子的一口钟。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金先生教逻辑。逻辑是西南联大规定文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班上学生很多,上课在大教室,坐得满满的。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课很有兴趣。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请金先生解答。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很耐心。有一个华侨同学叫林国达,操广东普通话,最爱提问题,问题大都奇奇怪怪。他大概觉得逻辑这门学问是挺“玄”的,应该提点怪问题。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先生想了一想,说:“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perpendiculartothe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什么意思?”林国达傻了。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原文】有一个同学,大概是陈蕴珍,即萧珊,曾问过金先生:“您为什么要搞逻辑?”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后半部全是符号,简直像高等数学。她的意思是:这种学问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逻辑,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是选修课。这门学问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选这门课的人很少,教室里只有几个人。学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金先生讲着讲着,有时会停下来,问:“王浩,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王浩现在在美国。前些年写了一篇关于金先生的较长的文章,大概是论金先生之学的,我没有见到。金岳霖先生王浩和我是相当熟的。他有个要好的朋友王景鹤,和我同在昆明黄土坡一个中学教学,王浩常来玩。来了,常打篮球。大都是吃了午饭就打。王浩管吃了饭就打球叫“练盲肠”。王浩的相貌颇“土”,脑袋很大,剪了一个光头,——联大同学剪光头的很少,说话带山东口音。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我实在想象不出他现在是什么样子。前年他回国讲学,托一个同学要我给他画一张画。我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火腿是很少入画的。我在画上题了几句话,有一句是“以慰王浩异国乡情”。王浩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原文】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有几个联大同学住在金鸡巷,陈蕴珍、王树藏、刘北汜、施载宣(萧荻)。楼上有一间小客厅。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金岳霖先生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联大教授里不少光棍,杨振声先生曾写过一篇游戏文章《释鳏》,在教授间传阅),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原文】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家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金岳霖先生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金先生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除了一本大学丛书里的《逻辑》,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本《论道》。其余还有什么,我不清楚,须问王浩。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赏析】金岳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作者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感情,本文即是这种感情真诚流露的见证。但是作者写作本文,采取了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的笔法,让世人看到一个极其富于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总的说来,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较为复杂,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但学生觉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致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金岳霖先生另外,本文语言也很有特色。汪曾祺是当代著名作家,其散文别具一格,经历了一辈子的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平实而有韵味。这种韵味有点像巴金的《小狗包弟》,自然而然,少造作。本文的语句都很短,描叙性和议论性的语言都很精粹,辞达而已,不事夸张,但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作者的本意。这样的语言粗看不见精彩,须细味才见功力,如描写金岳霖对学生讲《红楼梦》里的哲学时有一插曲:“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领,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事件、情境本身就很有趣味性,作者只是照直说来,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但留有阅读品味的余地。又如描写金岳霖与朋友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这些语句中间没有可有可无的文字,也许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具有感染力的简洁而畅达的文风已经凝聚在字里行间了。【思考与练习】1.作者为了使文章生动活泼,写人时用了什么笔法?2.从文章中可以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3.本文的当代阅读价值何在?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作者简介】王小波(1952—1997),男。汉族。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等。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原文】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来,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就它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这种生活主题是很悲惨的:前者的主题是干活,后者的主题是长肉。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甘肃客运从业资格证操作考试内容
- 2023年北京市初三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汇编:综合探究题
- 吉首大学《民法总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动态网站设计》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影视语言技巧》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书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车辆赔偿协议书范本文版
- 私人房屋转赠协议书范文模板
- 吉林师范大学《中国地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行政执法类卷)及答案解析
-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日本泡沫经济专题讲座PPT
- 电梯故障状态救援操作规程
- 车间现场作业指导书SOP模板样本
- 郎酒经销商大全国内各大城市代理商经销商
- 六年级英语总复习名词专项练习
- 《分镜头设计》PPT课件
- (最新整理)家装水电施工验收单(通用)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例9例ppt课件
- 《音乐之声》台词(中英
- 心理战常识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