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办如何看炉料虚火烧天_第1页
特派办如何看炉料虚火烧天_第2页
特派办如何看炉料虚火烧天_第3页
特派办如何看炉料虚火烧天_第4页
特派办如何看炉料虚火烧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派办如何看炉料虚火烧天

武汉特派办来者面带朦胧,将沟通请求发送给值班人员。出人意料,举报人并没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他具名举报Z公司向境外某公司转移资金,3.6亿元国有资产流失以及企业领导利用基建谋私等问题。3.6亿元?!如果举报属实,这又是一个惊天大案。按照审计署的要求,武汉特派办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来访接待制度。根据这一制度,举报材料即被批转到特派办经贸审计处案头,经贸处立即着手进行分析研究。9月16日,举报人再到特派办,送来一份《举报责任担保书》:“如果调查结果不在一千万元以上,我愿以诬告罪承担法律责任。”署名举报且敢写下这样的担保书,特派办还是第一次遇到。举报人强烈的责任感,使特派办下定了追查到底的决心。调查的过程就是“炼”到了什么“炉料”特派办经贸审计处陈处长亲自出马,组成精干的“武工队”,到Z公司“探营”“观火”——进行了9天的初步调查,对举报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Z公司的前身是冶金部设在武汉的办事处,1991年改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物资流通企业,现为中国某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计划经济时期,其专管中南地区冶炼合金钢不可或缺的硅、锰等原料的配送,此地钢铁企业无不仰其鼻息。现在公司以经营金属材料、冶金炉料为主,职工一百多人,1999年末会计报表反映注册资金为12895万元,资产总额为38821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6.2%。如果单从报表上看,这还真是个不错的企业。1998年11月,武汉特派办接群众举报,曾对Z公司进行过专项审计。查出其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对其进行了处罚。同时发现公司用银行贷款与香港SY公司所属单位联营,大量的资金被其占用而没有效益。特派办要求其尽快收回资金,并向上级公司汇报。没想到,两年后双方又不期而遇。“观火”前,“武工队”对举报人提供的材料细细地推敲研磨,条分缕析之后,发现举报材料实际反映了9个问题,涉及到10个人。于是,带着一串问号,“武工队”来探看这“炉料”到底“炼”到了什么“成色”。初查的结果令他们暗吃一惊。中南炉料“虚火”烧天。首先是财务状况非常混乱,大量的原始凭证、资料如泥牛入海,不见踪影(不排除故意藏匿或毁证),取证很困难。其次,举报人所反映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有一些出入:材料中涉及的人,有的已经调走,无法寻找;有的合作公司已经撤销,无从查询;有的司法部门已经介入。另外,审计人员发现,被举报人很警觉,有一定准备。除举报人反映的问题外,审计人员还发现了另一股“阴火”——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偷税、诈骗金融资金等涉嫌犯罪线索。新发现让他们既兴奋又有些担心。办领导听取汇报后明确指示:一、抓住重点,对主要问题抓紧调查取证;二、工作要做细,要做好移送案件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三、抽调精兵强将,加强突击力量。经贸处为此制定了周密的作战方略:一、为不打草惊蛇,决定以审计调查的名义开展工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查清事实真相,寻机取证。二、因为初步调查发现的有关问题既涉及到Z公司,也涉及到其下属公司——武汉HG工贸有限公司。为防止两公司串谋,决定对两公司同时行动。三、调查的重点主要是融资问题,搞清楚“钱到底是怎么走的,走了多少?”“武工队”刘副处长带一个同志调查Z公司,“武工队”方科长“主刀”HG公司,陈处长则坐镇中军,负责接应协调。一场不见硝烟的攻坚战悄悄打响了。采用“炉烟”行为骗钱对审计组的到来,Z公司的法人代表汪某显得有些紧张。不打不相识,1998年的交锋,他已经领略过审计人员的“厉害”。而审计组为了稳住对手,举重若轻,轻描淡写:听到群众反映,来对对账。对账?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你们不怕麻烦就查吧。原来Z公司非法向香港SY公司融资的事,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而且1998年特派办专项审计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档事。当初双方是以经营协议书的名义来遮人耳目;为了将这出“戏”唱“好”,Z公司还在1999年和香港SY公司签订了一个还款协议书,2000年SY公司和Z公司的下属企业HG公司也签订了类似的还款协议书,尽管之前和之后SY公司并没有还过一分钱。几年下来,SY公司到底欠了自己多少钱,连Z公司自己都不清楚。所以审计组以对账的名义来行调查之实,Z公司信以为真。透过浓重的“炉烟”,审计人员发现,Z公司早已“穿炉”:企业经营难以维系,债台高筑。如果说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其在计划经济时期呼风唤雨的“三味真火”效力大打折扣,那么一系列包藏私心的“投资”和工于心计的大肆侵吞使Z公司已经灯枯油尽。到审计时企业现有债权2.04亿元,而债务则达到了2.4亿元。工资没着落,人心动荡。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企业1999年末的会计报表中却反映为:资产总额38821万元,负债总额为25705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6.2%,销售收入为13530万元,利润为71万元。这些滑稽的数字游戏正是汪某一伙蒙哄上级,欺骗银行的“得意”之作:他们虚构供销活动,制造生意兴隆的假象,其目的是为了让上级公司为其担保,骗取银行贷款。他们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孰料正是这种“游戏”最终锁住了自己的咽喉。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及时调整作战策略,考虑到企业非法融资在当时的证据基础上尚不符合移送立案的条件,决定将该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偷税作为调查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集中火力,全力突击。城墙就要被“炸”开了。审查组:关闭洞烛和昏迷障碍审计组追根溯源,Z公司自1997年以来的真实经营状况初露端倪。汪某是z公司的员工,但依法、角色混同1997年Z公司的经营已经日渐式微。3月10日,Z公司作甲方,与乙方SY公司,丙方市YL物资公司签署了合作经营协议书,商定由乙方提供担保,甲方出资,并由乙方负责,丙方协助经营钢材、有色金属及相关制品。甲方向乙方放账额度为3000万元左右,期限四个月左右。甲方同意按滚动方式计算,乙方不论盈亏,须向甲方每年返利不低于200万元,合作经营期限2至3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时,Z公司出的“资”,已经不是自有资金,而是银行贷款。可以说,这是一把如意算盘拨打出的鬼域之声。作为这次合作的主角,Z公司如此信任的SY公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来历,真的像其所说实力雄厚吗?审计调查中得知,香港SY公司的董事长许某原是Z公司的员工,后来定居香港,后取得了美国护照。职工们形象地说,他的公司公章随身带,走到哪就可以盖到哪,其公司的运营主要就是靠Z公司的“输血”来维系。对于这样一个公司,SY的法人代表汪某却给予了异乎寻常的信任,直到审计人员进行调查时,还信誓旦旦地保证:SY有实力,绝对能还得了。但审计人员询问他是不是真的了解SY的经营情况和还款能力时,他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只是拍胸脯。这样一个协议,从一开始就隐患重重:一、乙方提出由深圳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作担保,实际该公司根本没有担保能力。二、乙方不论盈亏均须每年向甲方返利不低于200万元,其实根本无法兑现。据公司账面反映,从1997年到2000年的4年里,乙方只向甲方出具了3次返利条据(三张白纸!),金额为430万元,“白条利润”,又一个令人瞠目的新发明在Z公司新鲜“出炉”了。三、甲方向乙方放账额度为3000万元,仅Z公司截止到1997年底时就已放账达4380万元。现在合作期限已过,SY并无还账的诚意与能力。更令人费解的事还在后头。作为Z公司的子公司,HG公司与SY公司并无购销业务往来,但由于Z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汪某兼任HG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了遮人耳目,汪某就把对SY公司的非法融资活动部分转移到HG公司来进行,玩起了障眼法。1997、1998两年间,SY公司就从HG公司融入现款6153万元。到2000年底,SY公司欠HG公司现款部分就达4401万元。还有贴现转贷的1500万元,如果加上利息、手续费等,经测算已达2100万元。审计查明,Z公司(含HG)共向SY公司非法融资1.26亿元,现有账款无法收回。应该说,Z公司如果能够在1998年,按照特派办下达的审计意见,及时刹车,清理收回融资款项,也许损失还不至于达到无法织补的程度。但是Z公司汪某对上级隐瞒了审计处罚和下达审计意见书的情况,依然我行我素,在SY公司没有一分钱返利的情况下,继续变本加厉地加速向SY公司融资,直至酿成今天的祸端:Z公司经营资金枯竭,陷入绝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怎么办?Z公司不是从中吸取教训,积极地追收巨额融资款项,而是想出了另外的“高“招:隐瞒事实真相,欺骗集团公司和金融单位,以获取更多资金。银行放贷需要担保,如果X公司经营的真实状况被银行和上级公司知晓,不用说担保,恐怕连官位都不保了。所以首先要让上级公司以为Z公司经营状况很好,肯为Z公司担保,这样Z公司才能得到银行的贷款。于是Z公司就开始了新一轮“演出”。自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Z公司伙同SY物产实业(武汉)有限公司(香港SY公司的下属企业)、HG公司、上海某交通工贸有限公司一起先后共计9次,“转圈”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74份,发票金额22115万元,虚记销售收入,制造正常经营、购销两旺的假象,欺骗开户银行和总公司。Z公司、HG公司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造成偷税共达2165万元。在审计中,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事实,Z公司的会计人员心知肚明;但面对审计人员的询问,却以“空转过票”这样的文字游戏、太极招法来掩耳盗铃,希图蒙混过关。为了不惊动对方,便于取证,审计人员顺水推舟,也有意避用“虚开”这样的字眼,故意不点破这张窗户纸。你不是说是“空转过票”嘛,好,那个票是怎么转的呀?跟谁转的呀?在周旋中,该取的证审计人员都悄悄地取了下来。由此,审计人员掀起了Z公司的“盖头”。没有实际业务发生,却又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Z公司甘心做这样的赔本买卖,是以此来掩盖更大的祸心。hg公司的风险为了能让骗局不穿帮,继续玩下去,Z公司使出了最卑劣、最危险的招数:做假。1996年3月至2000年12月,Z公司与SY公司联手,虚拟购销合同,由Z公司向所在的数家开户银行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204笔,金额共计5.6亿元,除1996年向三家银行办理的12笔、金额5357万元是真实购销业务往来外,其余均为利用虚拟购销合同欺骗各家银行办理的银行承兑汇票。截止到2000年底,Z公司即将到期和到期不能归还的银行承兑汇票共有25笔,金额合计5700万元。从1997年4月起,HG公司也开始走上向SY公司非法融资的不归路。截至2000年12月底,HG公司与SY公司、Z公司联手,先后虚拟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所必需的购销合同35份,由HG公司分别向三家银行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35笔,金额合计2.7亿元。其中,除去965万元是真实的货物往来,其余全部是水中月、镜中花。到2000年12月底,HG公司到期不能归还的银行承兑汇票金额合计4550万元,扣除保证金2095万元,剩余的2455万元已无力归还。Z公司一方面加速向SY公司非法融资,另一方面又挖空心思地骗取银行资金,拆东补西,周而复始,窟窿越补越大,终致无法收拾。Z公司早已是败絮其中;但为了能让上级公司为自己担保,Z公司做假做假再做假,制造出了年年盈利的金玉之相。为了将假戏唱得更真,SY公司还分别与Z公司、HG公司,在1999年、2000年签订了所谓的还款协议书,企图以此继续掩人耳目,遮风挡雨。就在审计人员进行调查时,汪某还是擎出这把“救命伞”,一再声言SY有能力还钱。一直被蒙在鼓里的总公司直到审计组进点审计之后,各家银行纷纷查封z公司和自己的账户后,才得知真相。银行的工作对象是审计人员,是不方便这次审计调查历时两个半月,审计人员的感受只有一个字:难。对Z和HG公司三年多的账目要一笔笔地审查,破假寻真,其难度和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这两家公司账目混乱,很多原始凭证、票据缺损丢失,要查找有关的数据无异于乱石寻尘,大海捞针。被调查单位的财务人员推三拖四,搪五挡六,玩太极,捉迷藏。要查清事实,就要找到原始证据。此路不通,审计组便改换方向,到银行去倒查汇票。银行的门实在难进。虽然在1998年10月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审计机关在审计执法过程中查询被审计单位存款问题的通知》。这个通知要求审计人员在金融单位查询有关情况时要出具:工作证件、协助查询通知书和审计通知书副本。但是这次特派办为了声东击西,便于工作,选用的是审计调查,而不是专项审计。这个“方便”到了银行就变成了“不方便”。别的可以出具,但就是无法出具审计通知书。就因为没有这个审计通知书,到几家银行调查时,让审计人员吃尽了苦头。对方拿出这个《通知》:你们看,这可是你们的上级机关和人行联合下发的,这上边写得明明白白,你不出具审计通知书,我们不能接待。任由审计人员跑细了腿,磨破了嘴也难以“通融”。银行的做法有自己的道理,不能说是刁难。为求得对方支持,他们一遍遍地跑,一次次地“磨”。门总算进啦,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银行对承兑汇票业务有严格的规定,出了问题,承办人要承担很大责任,所以,相关人员有顾虑,配合消极;另外,审计调查需要某一账户资金往来的相关情况,需要的是大量活的信息,才能剥茧抽丝,去伪存真,依照银行的规定,审计人员只能查对某一个账户现存的固态信息。这又免不了再费口舌。当然,审计中办领导的关心,被审计单位职工的支持,冲淡了审计人员的辛劳与烦躁,使他们感到了天气之外的另一种温暖。武汉特派办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移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十条关于“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八条关于“向银行申请办理汇票承兑的商业汇票的出票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资信状况良好,并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五项关于“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务的”相关规定。Z公司、HG公司利用欺骗手段,虚拟购销合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数额特别巨大,涉嫌构成票据欺诈罪。同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达22115万元,涉嫌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2000年11月审计调查结束。调查之难出乎这些老审计的预料,但他们还不知道,更难的还在后头。案件移送的时机已经成熟。按照有关规定,对涉嫌犯罪的有关线索,审计机关应移送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特派办首先相中的移送对象是某公安厅经侦总队,从技术手段和便于工作的角度考虑,他们能够接收是最适宜的。出乎审计人员的意料,经侦总队在听了审计人员介绍的基本情况后,没有接收。考虑到汪某是原冶金部任命的副局级干部,审计人员找到了某省检察院,检察院的同志听他们介绍了有关情况后说“根据修订后《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在Z公司已改制为企业,根据你们介绍的情况,该企业的有关犯罪线索不属我们的受理范围。”山重水复之际,审计人员带着重重疑虑来到市公安局。第一次到市公安局,在介绍情况时,审计人员只说事不说人,以防移送不成,走漏风声,给以后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深冬,移送柳暗花明,市公安局同意接收。原来,武汉特派办曾多次向市公安局移送大案要案线索,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成果,为公安侦查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他们对特派办的评价很高。他们对这次审计调查发现的有关情况非常感兴趣。2001年初特派办正式将有关材料移送市公安局。2001年5月,为协助市公安局的工作,武汉特派办将Z公司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专项调查情况移送省国家税务局。5月25日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受命对Z公司及HG公司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Z公司接受及虚开增值税发票造成偷税1035万元,处以如数补交税款并罚款1036万元;HG公司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偷税1129万元,处以如数补交税款并罚款1130万元。经过进一步的调查核实,2001年8月9日,市公安局对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Z公司财务部主任汪某、HG公司财务主管张某、SY物产实业武汉有限公司的财务主管徐某予以逮捕。应专设审计调查制度,加强对审计机关的移送在这次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遇到的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审计工作的法律支持不足,使审计工作面临不应有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涉及重大犯罪线索时,审计人员为了不打草惊蛇,往往不采取专项审计而采用审计调查的方式,这样就遇到了实际困难,如对银行的调查中,银行要求审计人员出具审计通知书,但因为是审计调查,所以,审计人员无法出具审计通知书,这样使审计调查举步维艰,效率大打折扣。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的通知[审发(1998)308号]中,对审计调查没有做出相关规定;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不积极配合,并不违反上述通知的规定,但却成了审计工作的重关险隘。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通知”的法律效力显然无法与《审计法》相提并论;孰轻孰重,显而易见。如果各家银行只是死抠“通知”,而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