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清真寺实习报告_第1页
济南清真寺实习报告_第2页
济南清真寺实习报告_第3页
济南清真寺实习报告_第4页
济南清真寺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地实物测绘,深入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古建筑的结构与形式等建筑特征。

2.掌握建筑测绘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大家调研、收集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针对中国古建筑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以及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建筑的热爱。

4.通过实地调研,使大家正确掌握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从建筑理论上树立正确的建筑观。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2014.9.1~2014.9.14济南清真南大寺

三、实习参与人员

建筑1101

四、实习成果通过测量调查了解了南大寺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以及建筑的详细尺寸等。济南清真南大寺系全国著名清真寺之一。始建于元朝乙未年(1295年),系济南穆斯林赞主、礼拜、敬圣之场所,寄托穆民虔诚心灵之圣地;乃济南回回民族学习、交流、汇集之中心,信仰之象征;又是学习伊斯兰教义、节日庆典及婚丧嫁娶的宗教活动场所。据《济南府历城县礼拜寺重修记》碑文记载:“礼拜寺旧在历山西南百许步,厥始莫详。大元乙未春,山东东路都转运盐使司都使木公八刺沙,奉命撤寺,建运盐司,乃徙置于泺源门西,锦缠沟东……。”元乙未年,(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南大寺迁入西关,至今已有710年。始建时“聊建殿楹”规模不大,经明正统元年(1436年)和明弘治七年(1494年)两次扩建,又经明嘉靖、万历、清嘉庆、道光、同治以及民国初年多次修葺,(有修寺碑文可查)逐渐形成现在规模,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南大寺位于济南市回民小区永长街南口(原礼拜寺巷),趵突泉迤西,南临泺源大街,原称礼拜寺。南大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完整,风格独具,占地6630平方米,建筑面积2830平方米。寺院坐西朝东,由东向西其主体建筑为影壁、邦克楼(亦称唤礼楼、宣礼楼等,上下两层,上面为唤礼楼,下面是寺大门)、望月楼、礼拜大殿等,排列在一条东西中轴线上,有二进院落,南北讲堂等对称建筑,其建筑均为中国宫殿式古典建筑风格。由邦克楼到礼拜大殿,整个建筑依地势而建,西高东低,鳞次栉比,一座比一座高,给人以大气、雄伟、壮观、气势恢宏的感觉。院内有仅存一株腰身粗的古柏苍翠,数通古碑耸立和院内的铁树、圣柳、棕榈等花木点缀,与古建筑相映生辉,浑然一体,给人以幽深肃穆之感。寺内原有不少有价值的文物,历朝家具,经书、碑石,楹联、经轴、在几经战乱、风雨灾祸,尤其“文革”中又惨遭破坏,毁失殆尽,实为可惜。清真寺邦克楼(唤礼楼)。这是一座门楼式建筑,民国三年(甲寅)建成。面阔三间,单檐黑瓦庑殿顶,门楼下辟寺院正门,即清真寺的大门,门楣上横写“清真寺”三字和其上书有金字阿文“平安门”十分壮观。寺门外建有铁制护栏,寺门前用大方石板铺地,对面矗立着一座有雕花青砖围砌的高大影壁,大门前全由平坐雕刻石柱栏杆相围绕,气势宏伟壮观,大门建在邦克楼中。大门上方为邦克楼。邦克楼是因伊斯兰教的“五功”教义之一规定每日分五时礼拜(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宵礼五个时间),每逢到拜前时刻有专人(穆安津即唤礼员)登上楼去召唤、呼喊穆斯林速来清真寺进行礼拜。邦克楼的建筑特征,下层带有阿拉伯穹隆圆顶式建筑,上层则是比较纯粹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是保持着伊斯兰的特征结合中国传统古典楼阁式建筑形式,高大威严,是寺中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大门两侧为扇面八字墙陪衬,并建有南北旁门相称,平时多从北旁门出入,北旁门门额上书隶体字“居仁由义”,进北旁门是北跨院,建有北讲堂三间为阿訇室,进入北跨院向南月亮圆门直通向庭院。逢主麻日(星期五)、节日(宰牲节、开斋节、圣纪)及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开启正大门。邦克楼上装置着龙凤等吉祥物精美砖雕,其形体全用花卉图案组成,素有“似兽非兽,有眼无珠,远看是兽,近看是花”之说。

进大门第一座院落,建有南北讲堂各五间,北讲堂为会议室及阿訇教职人员举办伊斯兰教义学习班之处,北讲堂进身宽敞明亮,可容纳近二百人开会和学习;南讲堂为沐浴室,20世纪30年代修建。修建资金,由济南穆斯林采用储蓄办法,每户每日捐十文铜板一枚,日积月累而成。沐浴室可供近百人洗大、小净,室内各种设施齐备,装有暖气和吊扇,舒适方便,冬夏宜人。院内置有松柏、冬青、名贵花木,绿荫满院、花香袭人。进大门往南月亮圆门通向南跨院,这里是锅炉房及寺侍夫住处。

进入前院,迎面是立于十三层台阶之上的“望月楼”,上书“望月思真”四个篆体汉字,给人一种古朴敬畏之感。望月楼是伊斯兰教特有建筑,是穆斯林用来观看月亮出没、宣告斋戒时日的地方,穆斯林称之为“新月”(伊斯兰教的标志)。穆斯林认为,伊历9月是一年中最高贵的吉祥之月,穆斯林应在这一月履行斋功,月末见到新月后,斋月宣告结束,次日便是开斋节。望月楼就是穆斯林登楼望月而故名。望月楼位于寺院的中心,是一座木棂玻璃窗式二层门楼,面阔三大间,长13.5米,宽7.6米,檐高约10米,单檐黑瓦庑殿顶,平脊正中竖插象征伊斯兰教的一弯新月。望月楼中为过道南北两间为阿訇(副教长)居室,该楼将寺院分隔为前后两个院落,登临可俯瞰寺院全貌。

进大门穿过前院,拾级而上,从望月楼下门洞走过,是第二座院落,它略小于前院,院内建有南北讲堂各三间和南北配房。北讲堂为教长室,有北配房间门洞进入北小跨院房屋数间,为阿訇居室;南讲堂是接待室,南配房为寺管委会办公室;各室内悬挂着由各地教亲、名人题写的字画等;院内栽植各色名贵花木争奇斗艳,盆景造型各异,四季生机盎然。

院落的正西面便是雄伟壮观的礼拜大殿,坐落在12级台阶之上,显赫庄严。宽大的台阶使朝拜者倍感“真主”的威严高高在上,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大殿前厦卷棚内梁椽之间原悬挂有著名的清雍正皇帝圣旨匾,与圣旨匾相对正面有“清真”的二字匾,兰底金字,字大逾斗,系明崇祯年间宁阳王书。整个抱厦之内匾额满盈,全都高悬在梁脊之间,崭新漆亮、匾匾光闪照人。其题额真草篆隶皆为历代名人书家手笔。前庭厦内有各类大小碑刻多方,其中“明弘治碑”是山东省伊斯兰教现存的最早碑刻之一,被誉为“齐鲁大地伊斯兰教第一碑”。明嘉靖七年南大寺掌教陈思撰写的《来复铭》碑,是我国伊斯兰教界著名文化遗存,是具有很高学术研究价值的教理碑。铭文以宋明理学的概念、尤其是张载的哲学思想来阐发教理,是以儒诠经的典范作品。其《永禁三掌教世袭序》碑也是颇有研究价值的碑刻之一。在殿外南讲堂阶下,有石碑一座,阳面刻有“主静”二字,阴面刻“存诚”二字,黑底红字,字大二尺多见方。南大寺这些文物在“文革”中基本已遭毁失,只有“弘治”碑和“来复铭”等被省文物局中有识之士想方设法刻意保护,免遭劫难。现已加玻璃罩精心保护。礼拜大殿面积949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00做礼拜,其建筑结构采用大木起脊,礼拜殿后殿为庑殿顶,俗成“四大坡”,这种屋顶一般用在较庄严尊贵的殿阁之上,在中国古建筑中属高等级样式,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如故宫的太和殿)。前殿为两面坡顶、屋檐悬伸在墙以外的悬山顶,抱厦为无脊卷棚悬山式(悬山顶的变种),这两种悬山顶式样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寺中的附属建筑如便门、沐浴室、讲经堂等为硬山顶,其等级要低于悬山式。整个建筑飞檐翘角,斗拱屋顶,为砖木结构,外壁全用青砖砌成。在清真南大寺中,主要建筑屋顶均有走兽装饰,邦克楼、前殿、抱厦有五个,望月楼有七个,后殿有九个。但这些走兽装饰,又严格区分于中国其他古建筑,那就是通常常说的“似兽非兽,有眼无珠”,仍体现出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特色。从南大寺建筑上的走兽数目来看,礼拜殿的后殿等级最高,其次是清真寺的标志性建筑望月楼。大殿为二勾连搭式于一体三部分组成(后殿、前殿、抱厦)这是经明嘉靖、万历、清嘉庆、道光、同治以及民国初年等各朝代多次修缮接建,逐臻完美,现在寺内仍留存着历次修缮大殿的碑石。整座寺院排列井然有序、循序渐进、严肃整齐,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四合院对称、严谨、深邃、主次分明的特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殿内有大木隔扇十二个、巨形圆窗四扇均为木雕透棂用阿拉伯文库法书写体雕刻的《古兰经》文,辅刻各种花饰,图案设计独具匠心、笔法劲朴、技艺精湛,历经数百年仍保存完好,为国内罕见之伊斯兰教文物,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和艺术价值。

全殿分为抱厦、前殿、后殿三部分搭连在一体。抱厦面宽五间进深八间,礼拜殿内36根,抱厦12柱巨大圆木柱支撑梁架,都是棕红漆色,显示出大殿富丽堂皇而又和平吉祥。殿内铺设的是红漆地板,上面铺满了整齐洁净的条条拜毡,并悬有宫灯22盏,明媚亮丽、相互辉映,光洒整个殿堂。

纯白无瑕的西墙正中,拱形“浅窑”——米哈拉布上,书写着“太思迷”。这正是朝向。朝向的左右,各有一个饰以周围花纹图案的大园光。园中用阿拉伯艺术体书写的《古兰经》文“的确,真主是唯一的主。”、“安拉是把天地叫亮的主”的经文。“浅窑”偏北处,设仿古亭阁式“敏拜尔”楼。它是专为阿訇诵经讲演“呼图白”(宣讲教义,亦称讲卧尔兹)用的。大殿的后两侧辟有“避静室”(亦为还拜处)。除此之外,大殿中空无他物,整个礼拜殿堂庄重威严,使人肃然起敬。清真南大寺在建筑功能设置、朝向、内殿的装饰等方面都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的一些基本原则,而在布局和造型上则有着明显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全寺以望月楼为中心分为二进式四合院,整座寺院排列井然有序、严肃整齐,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四合院对称之美。在造型上,南大寺还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特征。比如邦克楼,下层具有阿拉伯穹窿圆顶的建筑风格,上层则是比较纯粹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清真南大寺

,大门建在邦克楼中。

东面有建于道光十三年(1833)的高大砖影壁。

清真寺邦克楼是一座门楼式建筑,民国三年(甲寅,1914)建成。面阔三间,单檐黑瓦庑殿顶,门楼下辟寺院正门,即清真寺的大门,门楣上横写“清真寺”三字和其上书有金字阿文“平安门”十分壮观。

邦克楼,院内,由西向东看。亦称唤礼楼、宣礼楼等,上下两层,上面为唤礼楼,下面是寺大门。大门正前方建有大影壁,壁长约6米,高约5米。大门3间起楼,门顶上层筑有邦克楼,楼面阔3间(约8米),单檐黑瓦庑殿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