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 第一章_第1页
食品添加剂 第一章_第2页
食品添加剂 第一章_第3页
食品添加剂 第一章_第4页
食品添加剂 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高红亮2013.2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什么作用?为何要添加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添加范围和添加量?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有什么区别?2012,皮鞋很忙想吃果冻了,舔一下皮鞋,想喝老酸奶了,舔一下皮鞋,感冒要吃药了,还是舔一下皮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2012,皮鞋很忙。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欧洲严查“挂牛肉卖马肉”事件:“挂牛肉卖马肉”事件今年1月中旬在爱尔兰被曝光。爱尔兰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对市面上销售的牛肉汉堡和牛肉馅饼进行了抽样检验,发现牛肉中掺杂了马肉和猪肉的成分。随后,英国也发现欧洲冷冻食品企业芬德斯的牛肉制品内含有马肉。法国、英国、瑞典和比利时多家超市宣布将涉事企业产品下架。2012年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

食品安全——添加剂事件红牛饮料事件:苯甲酸钠咖啡因(标签标识不规范老酸奶事件: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毒胶囊事件:工业明胶食品安全——指标超标事件立顿红茶农药超标事件新西兰奶粉碘超标事件新西兰奶粉“双氰胺”事件引恐慌

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食品安全——非法制作事件

“百味林”“来伊份”问题蜜饯事件白菜喷甲醛保鲜潜规则红富士药袋苹果事件红辣椒事件“罗丹明B”(苏丹红近亲)佛山调味公司工业盐水制酱油20111.双汇瘦肉精事件

2.雨润烤鸭问题肉(8月3日,雨润“老北京烤鸭”被检出菌落总数实测值达到标准值的13倍。)3.“塑化剂”风波:多行业被波及

4.速冻食品病菌门

5.牛肉膏事件:猪肉变的牛肉

6.京津翼地沟油机械化规模生产

近年国内食品安全事件7.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亚硝酸盐)8.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9.俏江南南京店陷“回锅油”

10.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而三鹿事件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日本人口号: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中国人口号:一天一杯牛奶,震惊一个民族2006年1、可乐含苯:洋品牌误导青少年肝脏不好建议少喝.2、福寿螺致病:餐饮业缺乏监管3、毒猪油事件:浑浊可能是混杂油4、美国“毒菠菜”、加拿大“毒胡萝卜汁”:洋品牌进入中国被同化5、瘦肉精中毒:买肉要选有瘦有肥“五花肉”。贵是贵,还不放心6、“苏丹红”咸鸭蛋:触目惊心。群体行为,主要销售市场居然是首都北京。7、“嗑药”多宝鱼,有毒桂花鱼、问题老虎斑::吓得无人敢问津,广州人吃得多2005年1、苏丹红事件——这次是辣椒酱,下回是咸鸭蛋2、立顿速溶茶风波——产品无罪引发标准质疑,中国比外国人的命不值钱3、光明回收奶事件——凸显过期食品监管隐患4、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呼唤建立问题食品召回制5、广东潮安果脯遭“封杀”事件——“株连”是难躲避的市场法则6、雀石绿风波——禁令不能成为一纸空文,执法不严,有法不依是问题关键7、PVC保鲜膜可能致癌风波——食品安全标准应与国际接轨8、哈根达斯无证作坊事件——洋名牌并不等于高质量9、三鹿“早产奶”风波——行规和常识发生碰撞.(这个牌子早有问题)近年国际食品安全事件2009爱尔兰猪肉污染二噁英2009日本毒饺子事件2009日本问题大米事件2011台湾塑化剂事件2012冰岛企业错将工业盐当做食用盐销售13年2013欧洲假牛肉事件1993年,美国发生肉类食品大肠杆菌中毒事件;1996年至今肆虐英国和欧洲的疯牛病;1997年和2001年侵袭香港的禽流感;(6人死亡,12人感染,130万只鸡扑杀)1998年席卷东南亚的猪脑炎;1999年比利时的二恶英风波;1999年,欧洲可口可乐含有害物2000年,日本,奶制品,大肠杆菌事件;

法国发生的李斯特菌污染事件;一宗罪:“药你命”。蔬菜、水果残留农药超标,部分食品中非法使用、滥用添加剂,危害消费者健康。二宗罪:“黑心肠”。每年有大量食品从“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黑窝点”流向市场,环境脏乱差,生产不规范,质量不达标。食品安全存在“四宗罪”,三宗罪:“假面具”。部分食品生产、销售者“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变着花样对食品弄虚作假,令消费者难辨真伪,上当受骗。四宗罪:“玩概念”。各种贴着高科技标签的纳米技术食品、有机食品等大行其道,其中不乏模糊标注、不规范产品,往往使普通消费者不明就里花钱,稀里糊涂消费。食品安全存在“四宗罪”,盐、糖、味精、糖精、蛋白精?是否看懂食品包装袋?火腿香肠所用的食品添加剂肉、淀粉、食盐发色剂:亚硝酸钠、硝酸钠发色助剂:烟酸酰胺、抗坏血酸钠增味剂:味精、I+G防腐剂:山梨酸钾、Nisin乳化剂:大豆蛋白增稠剂:卡拉胶保水剂:磷酸盐等冰激凌奶粉、白糖、植物油、麦芽糊精乳化剂: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稳定剂:明胶、海藻酸钠、CMC钠香料:合成香料、天然香料着色剂:β胡萝卜素甜味剂:糖醇类、罗汉果甜味剂蛋黄派小麦粉、白砂糖、奶粉、鸡蛋、精炼植物油、代可可脂、可可粉、膨松剂、乳化剂、增稠剂、脱氢醋酸钠、山梨酸钾、朗姆酒等(除前三种配料外,其余都是食品添加剂)中国目前约有50万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成规模的企业仅15万家左右,大多数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小企业的分散性、流动性、隐蔽性使得监管很难。监管部门向社会公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 工业化生产 家庭作坊式质量稳定规模化对添加剂的需求大质量不稳定量小对添加剂的需求甚微工业化与家庭作坊食品加工的比较判定一种物质是否属于非法添加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可以参考以下原则:一、不属于传统上认为是食品原料的;二、不属于批准使用的新资源食品的;三、不属于卫生部公布的食药两用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物质的;四、未列入我国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1)及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公告)、营养强化剂品种名单(《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1994)及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公告)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序号名称主要成分可能添加的主要食品类别可能的主要作用1吊白块次硫酸钠甲醛腐竹、粉丝、面粉、竹笋增白、保鲜、增加口感、防腐2苏丹红苏丹红I辣椒粉着色3王金黄、块黄碱性橙II腐皮着色4蛋白精、三聚氰胺

乳及乳制品虚高蛋白含量5硼酸与硼砂

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增筋6硫氰酸钠

乳及乳制品保鲜7玫瑰红B罗丹明B调味品着色8美术绿铅铬绿茶叶着色9碱性嫩黄

豆制品着色10酸性橙

卤制熟食着色11工业用甲醛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改善外观和质地12工业用火碱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改善外观和质地13一氧化碳

水产品改善色泽14硫化钠

味精

15工业硫磺

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漂白、防腐16工业染料

小米、玉米粉、熟肉制品等着色17罂粟壳

火锅

18溴酸钾小麦粉19β-内酰胺酶乳与乳制品(金玉兰酶制剂)20富马酸二甲酯糕点21废弃食用油脂食用油脂22工业用矿物油陈化大米23工业明胶冰淇淋、肉皮冻等24工业酒精勾兑假酒25敌敌畏火腿、鱼干、咸鱼等制品26毛发水酱油等27工业用乙酸勾兑食醋28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猪肉、牛羊肉及肝脏等29硝基呋喃类药物猪肉、禽肉、动物性水产品31抗生素残渣猪肉32镇静剂猪肉33荧光增白物质双孢蘑菇、金针菇、白灵菇、面粉34工业氯化镁木耳35磷化铝木耳36馅料原料漂白剂焙烤食品37酸性橙Ⅱ黄鱼、鲍汁、腌卤肉制品、红壳瓜子、辣椒面和豆瓣酱38氯霉素生食水产品、肉制品、猪肠衣、蜂蜜39喹诺酮类麻辣烫类食品40水玻璃面制品41孔雀石绿鱼类42乌洛托品腐竹、米线等43五氯酚钠河蟹44喹乙醇水产养殖饲料45碱性黄大黄鱼46磺胺二甲嘧啶叉烧肉类47敌百虫腌制食品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1渍菜(泡菜等)、葡萄酒着色剂(胭脂红、柠檬黄、诱惑红、日落黄)等2水果冻、蛋白冻类着色剂、防腐剂、酸度调节剂(己二酸等)3腌菜着色剂

、防腐剂、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4面点、月饼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等、乙酰化单甘脂肪酸酯等)、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5面条、饺子皮面粉处理剂6糕点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等)、水分保持剂磷酸盐类(磷酸钙、焦磷酸二氢二钠等)、增稠剂(黄原胶、黄蜀葵胶等)、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7馒头漂白剂(硫磺)8油条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9肉制品和卤制熟食、腌肉料和嫩肉粉类产品护色剂(硝酸盐、亚硝酸盐)10小麦粉二氧化钛、硫酸铝钾11小麦粉滑石粉12臭豆腐硫酸亚铁14乳制品(除干酪外)纳他霉素15蔬菜干制品硫酸铜16“酒类”(配制酒除外)甜蜜素17“酒类”安塞蜜18面制品和膨化食品硫酸铝钾、硫酸铝铵19鲜瘦肉胭脂红20大黄鱼、小黄鱼柠檬黄21陈粮、米粉等焦亚硫酸钠22烤鱼片、冷冻虾、烤虾、鱼干、鱿鱼丝、蟹肉、鱼糜等亚硫酸钠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及与食品工业的关系目前,在市场上几乎找不到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实例结论: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繁多的食品花色品,也谈不上现代食品工业的生产;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技术创新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利用率的重要动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为当今人们饮食水平不断地提高,满足快捷的生活节奏提供了保障。1234添加剂在我国经济中的的地位中国食品工业成长为工业部门中产值居第一位的产业

食品添加剂成为中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

种类的变化用量的变化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况1.食品添加剂介绍2.食品添加剂分类与物种3.法规与标准1.食品添加剂介绍1.1食品添加剂应用历史1.2食品添加剂1.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4发展趋势

1.1食品添加剂应用历史⑴中国香料:在周朝时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加工:北魏时期的《食经》、《齐民要术》中亦有用盐卤、石膏凝固豆浆等的记载。护色与防腐:在800年前的南宋时期亚硝酸盐被用于腊肉生产,并于公元13世纪传入欧洲。

⑵世界范围Foodadditivesusedexample:①TheEgyptiansusedvegetablefoodcolorings,1500B.C.②TheRomansusedhoneytopreservefruit,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③SaltingfoodwasacommonpracticeintheMiddleAges5世纪到17世纪④

MarcoPolosearchedforherbsandspices,additivesforflavoringfoods,13世纪1.2食品添加剂

foodadditives(1)定义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的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2)解释①辅料,

食品添加剂—特殊食品原料

②非食品成分、非主料成分

③使用目的针对性

改善品质和色、香、味;防腐和利于加工

④来源范围:化学合成和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有助于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等。1.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符合以下基本原则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须经安全性毒理分析);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造假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造假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能保持或增加食品营养);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不用或少用)食品加工助剂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2)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

①保持或提高添加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②作为某些特殊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④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储藏1.4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有利于食品保藏,防止食品败坏变质;(食盐、防腐剂、抗氧化剂等)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色、香、味、增稠、乳化剂)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保营养—抗氧化、防腐;添加某种天然营养)增加食品品种和方便性;(各种添加剂的配合使用使食品具多样性和方便性)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适应工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剂)满足其他特殊需要。如糖尿病——添加非糖甜味剂;肾病者—非氯化钠盐;食品添加剂最重要的是安全和有效,其中安全最为重要。要保证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必须对其进行卫生评价。最重要的是毒理学评价。确定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无害的最大限量,并对有害的物质提出禁用或放弃的理由,以确保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

2)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性:食品添加剂本身的危害:影响健康;如亚硝酸盐(是否批准?)→亚硝胺(致癌),合成色素(致癌)

掺杂作用:降低质量、造假;如调配酱油、假牛奶(三聚氰胺?)目前国际上认为因食品危害人体健康最大的问题首先是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其次是食品营养问题,如营养缺乏、营养过剩带来的问题,第三是环境污染,第四是食品中天然毒物的误食,最后才是食品添加剂。3)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的目的(用途)、使用的食品范围、以及在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有的还注明使用方法。标准是以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实际调查和毒理学评价为依据而制定出的。对某种食品添加剂来说,其制定标准的一般程序如下:任何一种化学物质当足够大的剂量摄入时都可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损害,毒性大表示用较小的剂量即可造成损害;毒性小则必须有较大的剂量才能造成损害。应用急性毒性实验,并用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来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半数致死量(LD50)LD50表明了食品添加剂急性毒性的大小。如食盐的LD50为5250mg/kg,味精的LD50为19900mg/kg。毒性强度LD50(大鼠,经口,mg/kg)对人的推断致死量极大<1约50mg氰化钾大(剧药)1~55~10g

亚硝酸钠中50~50020~30g小500~5000200~300g极小5000~15000500g基本无害>15000>500g一次性给予,使受试动物死亡一半所需要的添加剂量。时间为七天,重点时间为24~48小时。分为六级。LD50是衡量各种物质急性毒性大小的基本数据,但不能反映长期低剂量摄入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对某些化学物质长期低剂量摄入后有可能发生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要评估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情况,需进行一定的毒理学试验。我国卫生部颁发了《食品卫生毒性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LD50)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对受试动物的遗传毒性以及是否具有潜在致癌作用进行筛选;致畸试验:六级受试动物对胎仔是否具有致畸作用;短期喂养试验:对只需进行第一第二阶段毒性试验的受试动物,通过30d喂养试验,初步估计最大无作用剂量(MNL)。最大无作用剂量(MNL)

MNL也称最大耐受量、最大安全量或最大无效量,是指动物长期摄入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单位为“mg/kg”。它是食品添加剂长期(终生)摄入对本代健康无害,并对下代生长无影响的重要指标。

对小动物(大鼠、小鼠等)近乎一生的毒性试验周期所求得的最大无作用量。1~1.5年

MNL评价标准:>可能摄入量的300倍,视为安全;<可能摄入量的100倍,危险,放弃。介于100~300,应做亚急和亚慢性实验验证。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和代谢试验;观察受试动物以不同剂量水平经较长期喂养后对动物的毒性作用性质和靶器官,并初步确定MNL。了解受试动物对动物繁殖及对仔代的致畸作用,为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据。代谢试验:了解受试动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速度以及蓄积性,寻找可能的靶器官。第四阶段: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了解经长期接触受试动物后出现的毒性作用,尤其是进行性和不可逆的毒性作用以及致癌作用;最后确定最大无作用量(MNL),为受试动物能否用于食品的最终评价提供依据。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和最大使用量的确定(1)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确定半致死量(LD50),判断毒性;(2)由动物毒理学慢性试验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MNL);(3)根据安全系数,确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系数,1/100~1/500(4)将ADI乘上平均体重就得到一个人每日允许摄入总量;(5)根据膳食调查,确定它在食品中投放的安全剂量。定义定义定义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DailyIntakes—ADI)依据人体体重,终生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显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的估计值,用mg/kg·BW表示,简写mg/kg。ADI越大,其安全性越高。根据MNL定出ADI值。ADI=MNL/100评价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首要和最终依据通过MNL、ADI确定最大使用量安全系数1/100~1/500实例(糖精)糖精钠ADI值及饼干实例对小鼠的MNL值500mg/kg安全率1/100ADI值0~5mg/kg每人日允许摄入总量60kg体重300mg例在面包、饼干等食品中加入糖精钠150mg/kg是否安全?一般成人每天对面包、饼干的最高摄入量约为0.5kg,则每人每天的最大摄食量相当于75mg。为ADI值的(75/300=25%),√。列入GB2760的食品添加剂,必须都是按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安全性试验,经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报请卫生部批准的。1.5食品添加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添加剂生产者添加剂使用者产品品种少,系列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差,功能性不强。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效益低。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 实例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 实例

标签标识不符合要求 实例保管不善 实例以禁用物作为食品添加剂! 实例1、2用添加剂勾兑成食品、盖丑!!!存在的主要问题重视开发天然食品添加剂(色素、抗氧化剂等);合成苋菜红→天人苋菜红重视开发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具有营养、养生、健体作用):如红曲、木糖醇等;采用高新技术开发生产食品添加剂:传统法存在生产繁琐、落后、成本高;调整机构,加强应用技术研究:目前工业生产小而分散,无法保证制品质量,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品质不稳定。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发展趋势2.添加剂物种与分类

分类

物种

编码

2.1食品添加剂分类

①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按不同功能分为40类;②欧洲联盟仅分为9类;③FDA45类;④日本亦分为25类;⑤中国分为22类(香料另列;其他为00)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⑴酸度调节剂acidityregulator;⑵抗结剂anticaking⑶消泡剂antifoamingagent;⑷抗氧剂antioxidant⑸漂白剂bleachingagent;⑹蓬松剂bulkingagent⑺胶姆糖基础剂chewinggumbase;⑻着色剂color⑼护色剂colorfixative;⑽乳化剂emulsifier⑾酶制剂enzymepreparation;⑿增味剂flavorenhancer⒀面粉处理剂flourtreatmentagent;⒁被膜剂coatingagent⒂水分保持剂humectant;⒃营养强化剂nutritionenhancer⒄防腐剂preservative;⒅稳定和凝固剂stabilizer&coagulator⒆甜味剂sweeter;⒇增稠剂thickener(21)其它other(国标中序号为00)(22)香精香料(国标中另列)2.2食品添加剂物种⑴世界范围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总数达

14000种⑵美国2900种以上(FDA)⑶欧共体近1500种⑷日本1100多种⑸中国1554种(香料1037种、营养强化剂)2.3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编码⑴酸度调节剂acidityregulator;⑵抗结剂anticaking⑶消泡剂antifoamingagent;⑷抗氧剂antioxidant⑸漂白剂bleachingagent;⑹蓬松剂bulkingagent⑺胶姆糖基础剂chewinggumbase;⑻着色剂color⑼护色剂colorfixative;⑽乳化剂emulsifier⑾酶制剂enzymepreparation;⑿增味剂flavorenhancer⒀面粉处理剂flourtreatmentagent;⒁被膜剂coatingagent⒂水分保持剂humectant;⒃营养强化剂nutritionenhancer⒄防腐剂preservative;⒅稳定和凝固剂stabilizer&coagulator⒆甜味剂sweeter;⒇增稠剂thickener(21)其它other(国标中序号为00)(22)香精香料(国标中另列)E.1酸度调节剂: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E.2抗结剂:用于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E.3消泡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E.4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E.5漂白剂: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E.6膨松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E.7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赋予胶基糖果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E.8着色剂: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E.9护色剂: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E.10乳化剂: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E.11酶制剂: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放线菌、真菌菌种)发酵、提取制得,用于食品加工,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E.12增味剂: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E.13面粉处理剂:促进面粉的熟化和提高制品质量的物质。E.14被膜剂:涂抹于食品外表,起保质、保鲜、上光、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E.15水分保持剂:有助于保持食品中水分而加入的物质。E.16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物质。E.17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E.18稳定剂和凝固剂: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结构不变,增强粘性固形物的物质。E.19甜味剂: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E.20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粘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E.21食品用香料: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E.22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有助于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等。E.23其他:上述功能类别中不能涵盖的其他功能。中国分类系统(分类和代码标准:GB12493–1990)⑴编码格式CNS□□.□□□⑵

代码:CNS

⑶分类编号(类目标识):

00~20(二位数);不包括食用香料的分类、代码代表食品添加剂类目序号,如01代表酸度调剂剂、02代表抗结剂等。⑷编号代码(同类编号)例焦糖色(加氨生产)CNS号:08.110

焦糖色(不加氨生产)CNS号:08.108中华人民共和国(例样)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12493–1990分类号类别代码食品添加剂名称英文名称01酸度调节剂acidityregulator01.101柠檬酸citricacid01.201氢氧化钠sodiumhydroxide01.301碳酸钾potassiumcarbonate02抗结剂Anticakingagent02.001亚铁氰化钾potassiumferrocyanide00其他other

00.009咖啡因caffeine3.法规与标准中国《食品安全法》,20090720《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9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全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五章食品检验第六章食品进出口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第八章监督管理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国际性组织FAO——世界粮农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JECFA——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CCFA——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AC——食品法典委员会3.1食品安全法3.2管理规定(行政管理)⑴食品添加剂生产管理办法(轻工业部)

⑵特种营养食品生产管理办法(轻工业部)⑶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6号令)⑷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卫法监发[2002]159号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