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_第1页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_第2页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_第3页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_第4页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一节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及其缘起在艺术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是指从建筑设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设计运动。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于70年代,到80年代达到高潮,90年代走向衰落。后现代主义旨在反对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片面追求功能和冷酷的理性主义设计思想,特别是对“国际主义风格”一统天下的话语,表示出极大的反感。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是指“在艺术、电影、建筑等等领域中产生的各种被视为与现代文化产品不同的那些文化产品”,“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后现代主义设计具有多元化、模糊性、开放性和强调设计的个性与民族特性等特征,常常采取隐喻、折衷、夸张、戏谑等设计手法,“通过借鉴历史风格来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反映出一种幽默与风趣之感,唯独功能上的要求被忽视了。”一、概述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一节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及其缘起尽管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但两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事实上,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平台之上的,是对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继承与发展。如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的、坐落在纽约市的“AT&T大厦,由于包含着现代与后现代双重要素而经常被当作后现代建筑的一个例子为人们所乐道。”二、与现代主义的联系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一节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及其缘起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没有明确的宣言、纲领和统一的设计风格,表现出一种“杂糅”的美学思想。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师们在建筑、产品等领域进行的一系列设计活动与试验行为,事实上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实生活的反映。如波普设计、解构主义设计、高科技风格以及孟菲斯等设计集团、组织等的产生与发展,从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层面来看,它们体现出来的精神不仅仅是对人类高科技的赞美,在裸露的技术的背后隐含了20世纪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活场景的变迁;昭示于众的设计产品是20世纪人类物质文明的表象,但表象的背后表征的却是20世纪人类精神文化的意义。三、特点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一节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及其缘起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运动到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峰,成为“时代精神的象征”,艺术设计风格涉及到产品等各个领域。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美学、艺术、设计等各个领域。所以,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是在一个较广泛的社会、文化的语境中兴起的。三、特点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一节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及其缘起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是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经济是其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为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美国的经济输出和科技引导,使欧洲国家的经济、科技很快恢复了元气,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大部分国家政治秩序相对稳定,经济水平持续上升,新型的电子技术、电子工业,新型的塑料、合成材料等大量涌现,到70年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西方社会进入了所谓的“丰裕社会”时期。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基础和支持。艺术设计,尤其是工业设计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四、产生原因——1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一节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及其缘起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又是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缩影。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变革。“旧的社会关系、权力结构、文化模式等等,都处于动荡和变化之中,引导这种动荡和变化的原动力不是阶级斗争和世界大战,而是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两座活火山。”四、产生原因——2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一节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及其缘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高速发展的经济、科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人们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理性、科技和乐观主义的主流文化存在的弊端,于是反主流文化运动兴起。以海德格尔等人为代表的一部分精英知识分子,从哲学、美学、艺术等文化领域,开始探讨在新型的工业社会中的“人本主义”思想。特别是海德格尔等人倡导的“人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到了美学、艺术、设计等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而也引起了一系列的反主流文化的社会运动。四、产生原因——2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一节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及其缘起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大众文化关系极为密切。大众文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它是伴随着商品生产、市场经济的运行,市民阶层的扩大和消费意识的增长辈、发展而发展的;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市民社会为社会存在基础,以工业化、科学技术为手段的一种文化形态,呈现出鲜明的商业性、通俗性、娱乐性和科学技术性等特征。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大众文化的兴起,使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四、产生原因——3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一节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及其缘起“在二战后这段时期,公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媒体文化,这主要由于电视的使用日益增多。但是,其他媒体形式——电影、广播、流行音乐、报纸和杂志——在工业结构和(受众)人口统计方面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电视等大众媒体使社会的各个系统都呈现在开放的状态中,为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空间。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们也主张向“市井文化”学习。比如著名建筑大师罗伯特•文丘里就曾说:“商业电视片和广告牌的设计者综合运用文字、象征和图像,加强了效果,远远走在建筑师前面”。四、产生原因——3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一节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及其缘起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本身体现出来的多元化、模糊性、开放性和强调设计的个性和民族性等特征,以及采取隐喻、折衷、夸张、戏谑等设计手段,实质上体现着大众文化的特性。汉密尔顿的作品《究竟是什么使得我们今日的家庭变得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索得萨斯的“书架”、汉斯•霍莱因的“玛丽莲沙发”、格雷蒙的“它使人敏感吗”的招贴设计等等,无不体现着大众文化的本质特性。所以,大众文化的发展也是促进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兴起的原因之一。四、产生原因——3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一节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及其缘起

在艺术设计领域,促使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兴起的直接原因,应该是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发展。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自20世纪初产生,20世纪30年代成熟,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国际主义风格”,其倡导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形态,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语境中,已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精神需求,“少则多”变成了“少则烦”。四、产生原因——4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一节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及其缘起理论家约翰•萨卡拉在他编撰的重要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问题论文集《现代主义以后的设计》中说,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现代主义设计遇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现代主义设计采取统一的方法、方式对待不同的问题,“以简单的中性方式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因而忽视了个人的要求、个人的审美价值,忽视了传统对人的影响,这种方式自然造成广泛的不满”;二是现代主义“过分强调专家的能力”,认为他们能解决人的所有问题,“米斯这样的设计家可以应付千变万化的设计要求,这种把专家作用、专家的经验和知识、专家对于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过分夸大的方式,在新时代、新技术、新知识结构面前显得牵强附会。”从而为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反对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提供了话语权。四、产生原因——4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首先发端于建筑界,然后迅速扩展到工业产品等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运动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七八十年代出现大的发展,90年代逐渐衰微。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他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针对米斯•凡•德•罗提出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少则多”的口号,提出了“少则烦”信条,成为了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一、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接着,一些当代的美国建筑师格雷夫斯(1934-)和查尔斯•穆尔(1925-)等人,用夸张、怪异等手法,从传统建筑中选取装饰因素来装饰当代建筑。其中穆尔1975年到1978年间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成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特别是美国杰出的建筑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1939-)1977年出版的《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明确提出后现代概念,统一了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思想,为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个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权威人士罗伯特•恩斯特把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等等,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蓬勃发展起来。一、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风格与流派多种多样。其中“解构主义”、“高科技风格”和“新现实主义”是比较突出的。一、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①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形式服从功能”,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倡导的是“功能追随形式”,强调的是设计形式的改观,这成为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无论在建筑物的细节还是内部,采用各种古典装饰,运用变形、解构。夸张等手段,使建筑及其装饰充满趣味性、象征性。拉庇德斯设计的迈阿密海滨“美利坚饭店”充满热带植物的玻璃圆锥大厅,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的贝壳造型等等,充满了童趣、天真和幻想。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特征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②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们认为,建筑的内部功能固然决定其外在形式,但建筑的外部环境,地区特征、历史文化等因素,同样影响建筑的外在形式。而现代主义建筑由于片面强调了功能、理性等因素,忽视了历史、传统文化等建筑的外在因素等。所以,强调历史文化、传统装饰的运用和强调建筑的内外环境的协调等,构成了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又一基本特征。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特征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③现代主义建筑由于过分强调功能作用,建筑语言显得单一、苍白,“采取同一的方法、方式对待不同的问题,以简单的中性方式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因而忽视了个人的要求、个人的审美价值”。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力求用“隐喻”,“象征”和“多义”等艺术符号,就是为了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的视觉语言。语言的符号化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特征。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特征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最早在1967年,哲学家贾克•德里达提出解构主义,但其运用于设计领域,并形成一种风格,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三、解构主义的概念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解构主义建筑的最大特色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立、反非黑即白的理论”,认为“新建筑、后现代的建筑应该是要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控制,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具有“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的(很多解构主义建筑师甚至连完整的工程图也没有,仅仅以草图和模型来设计,完全依靠电脑来辅助完成);没有次序,没有固定形态,流动的、自然表现的;没有正确与否的二元对抗标准,随心所欲;多元的、非统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特点。三、解构主义建筑的特点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面临重重危机,为反对“国际主义设计风格”而产生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探索行为。解构主义最先开始于建筑界,并迅速波及到产品等其他设计领域。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弗兰克•盖里、伯纳德•屈米、彼德•艾森曼等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弗兰克•盖里,他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师。三、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三、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弗兰克•盖里盖里住宅1991-1994弗兰克•盖里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三、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弗兰克•盖里盖里住宅1991-1994弗兰克•盖里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三、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弗兰克•盖里盖里住宅1991-1994弗兰克•盖里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三、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弗兰克•盖里维楚尔跨国机构1991-1994弗兰克•盖里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三、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弗兰克•盖里维楚尔设计博物馆1988-1994弗兰克•盖里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三、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弗兰克•盖里美国中心1988-1994弗兰克•盖里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三、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弗兰克•盖里洛约拉大学弗兰克•盖里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三、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弗兰克•盖里古根海姆美术馆1997弗兰克•盖里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三、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弗兰克•盖里古根海姆美术馆1997弗兰克•盖里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三、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弗兰克•盖里洛杉矶航天博物馆1984弗兰克•盖里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高科技风格在建筑、室内、产品设计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它也是首先发端于建筑界。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层面上看,高科技风格是伴随着20世纪人类高科技的发展和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衰退而出现的,它是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典型现象之一。四、高科技风格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18世纪首先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字航技术的出现,使人类实现了遨游太空的梦想,标志着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浪潮的到来。艺术设计本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也走到了尽头(当然,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衰微不能仅归结于科技原因),所以,“高科技风格则是积极地反映这个时代的特征,因此,可以说‘高科技’是‘第二个机器时代’的积极反映。”五、高科技风格发展历程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从艺术设计层面上看,高科技风格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早在20世纪之初,现代主义设计运动高潮时期,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建筑运动”中,如1914年发表的“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就提出了高科技美学的观念。“未来主义的建筑要像一个大机器,电梯不应该被掩藏起来,而应该名正言顺地以钢铁和玻璃的面貌暴露在建筑立面上。”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流派团体如俄国构成主义、包豪斯等的一些设计大师也倡导高科技;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理查德•罗杰斯等建筑大师手里,高科技变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符号,如罗杰斯等人在1971到1977年设计的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就是展现高科技的典型代表作品。五、高科技风格发展历程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五、高科技风格发展历程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高科技风格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理查德•罗杰斯、诺尔曼•福斯特等人。六、高科技风格的代表人物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文丘里(1925-)、查尔斯•詹克斯(1939-)、斯特林•詹姆斯(1926-)、菲利普•约翰逊(1906-)、米歇尔•格雷夫斯(1934-)、山崎实(1931-)、约翰•伍重(1918-)等人。七、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主要代表人物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罗伯特•文丘里伦敦国家美术馆七、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主要代表人物——罗伯特•文丘里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菲利普•约翰逊是美国当代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设计艺术理论家,美籍德国人。他早年在哈佛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后来改学建筑。他早期的建筑设计表现出极强的现代主义艺术风格,比如1950年设计的他自己的住宅、1959年他与米斯•凡•德•罗合作设计的38层“西格莱姆大厦”。这也反映出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发展,是建立在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平台之上的。七、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主要代表人物——菲利普•约翰逊第九章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20世纪30年代他主管纽约新艺术博物馆建筑展览部,力倡新建筑风格,并积极投身到新建筑风格实验中。1963年设计完成的纽约林肯演奏中心“纽约州舞剧院”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