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评论_第1页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_第2页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_第3页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_第4页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湘梓广电新闻评论的发展及在我国舆论监督中的地位、存在的问题目录第一部分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广电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的地位第三部分广电新闻评论现存的问题及优化策略AB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明晰概念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教程》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就是一种以媒介的特殊性为标准的新闻评论的分支科学,是广播机构、电视机构或者评论者对某个新闻事件、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社会实践问题表达意见和态度的体裁。因此,广电新闻评论不仅仅是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还包括了一些评论作品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我国广播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A、1978年以前:起步阶段

1978年之前的中国广播新闻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应的广播新闻评论也是刚刚起步,因此那时的广播主要是在沿袭照搬报刊评论的基础上,开始改写或者编写部分评论,从而形成了最初的广播新闻评论理念,并奠定了我国最初的广播新闻评论形态。

1940年12月30日,当时隶属于新华社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经常播送《新中华报》、《解放日报》、《解放》周刊和新华社的社评,这一举动打开了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大门,但是当时仅仅是播送报纸上的内容,并没有自己撰写的评论,这种评论方式是播稿式评论的雏形。

播稿式评论(播音员评论)就是把写好的稿子加以播读,这是最为传统的一种广播新闻评论。这种方式可以理解为报纸的有声版,这在广播新闻评论节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广播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A、1978年以前:起步阶段

1946年,新华社语言广播组扩大为语言广播部,在增办的新闻节目中开设了“广播评论”节目,这标志我国广播新闻评论节目正式进入起步阶段。这时的节目开始播报改写报纸评论的文章。1950年,4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增设了15分钟的“评论”播发自己写作的文章。但是由于当时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背景,虽然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提出了“没有言论,就是没有灵魂”的口号,但那时的评论大多是没有实质内容的空话。总的来说,那时的广播新闻评论数量少,质量不高,影响力不大。我国广播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B、1978年之后:兴起、发展、成熟文革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广播新闻评论才真正兴起。1976年4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联播》中播出署名“本台评论员郭平”的文章《改善中越关系的根本办法》,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篇广播评论。

1980年是广播评论步入正轨的一年,这一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了评论组,撰写了“本台评论”及“本台评论员评论”的文章,播出的评论数量明显增加,广播评论也有了组织上的保证,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如《大快人心的审判》、《绝不允许有“特殊公民”》等。我国广播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B、1978年之后:兴起、发展、成熟各省电台也纷纷依据自身特点推出自己撰写的评论栏目,这一时期的评论形式多样,主要以口播评论和编辑、记者撰写评论为主。

涂光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80年代初期到中期,一些地方广播电台尝试将预先采集的现场音响引进评论节目,为广播评论逐渐探索出一种声音符号更为丰富真实、更具广播特征的评论样式——音响评论。”“1982年3月1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市长换锅的启示》是最早把报纸上的小言论与广播中的谈话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广播评论之一,此后,‘广播谈话’逐渐成长发育为广播评论的一种特殊样式。1985年8月9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是最早用两人对话方式写作和播出的广播评论之一。”我国广播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B、1978年之后:兴起、发展、成熟进入90年代,1993年,湖北台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广播评论性节目《焦点时刻》。其采用“深入报道,公正评说”的节目形式,对诸多重大新闻事件给予报道、分析,“坚持正义,激浊扬清”是其宗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自己走路”的过程中,也对广播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新,在制作内容上从“为说而写”发展到“以说为主”、播出形式上从口播式评论发展到音响评论,这种转变不但突破了从前广播评论的局限,更使广播新闻评论逐步兴旺起来。我国广播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B、1978年之后:兴起、发展、成熟1994年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一个以“焦点”类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和评析对象的新闻评论性栏目——《新闻纵横》,其代表作品包括:《宁可饿着,也安坐着——一起企业富余人员分流事件引发的思考》、《“终极悲剧”的震撼》、《来自鲁迅故居的呐喊》等等。2000年3月2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原有的评论部与《新闻纵横》栏目合并,成立了新闻评论部,打造了《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新闻背景》等全新品牌栏目,不但增强了新闻背景的分析,更提升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实用性。这种合并,实际是将一直处于“二线”位置的评论员及评论编辑同处于“一线”的评论类节目记者及编辑进行重新的整合,以增强新闻信息的开发深度和力度。我国广播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B、1978年之后:兴起、发展、成熟2004年的第一天,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改版而来的“中国之声”在“与时代同行,与世界同步”的呐喊声中正式开播。它着力于新闻评论节目的打造,在原有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晚报浏览》的基础上,全新推出《第一报告》、《新闻观潮》、《观点》、《中国质量报道》等强档节目。改版而来的“中国之声”把新闻评论放在改革的第一位,在始终坚持“质”的前提下,在“量”上也大大提升了一个档次。“中国之声”在“自己走路”的基础上,实践“走自己的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推动中国广播新闻评论事业的兴旺发展。我国广播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B、1978年之后:兴起、发展、成熟2004年的第一天,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改版而来的“中国之声”在“与时代同行,与世界同步”的呐喊声中正式开播。它着力于新闻评论节目的打造,在原有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晚报浏览》的基础上,全新推出《第一报告》、《新闻观潮》、《观点》、《中国质量报道》等强档节目。改版而来的“中国之声”把新闻评论放在改革的第一位,在始终坚持“质”的前提下,在“量”上也大大提升了一个档次。“中国之声”在“自己走路”的基础上,实践“走自己的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推动中国广播新闻评论事业的兴旺发展。节目编排“中国之声”除了保留原有的《新闻纵横》以外,又重点推出了《新闻观潮》、《观点》等一系列新闻评论节目,由此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广播新闻评论体系,构建了相对统一的新闻评论格局。评论节目的总播出时间达到3个小时以上,早、中、晚的黄金时段,都设置有新闻评论。这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听众收听,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新闻评论节目的重要性。节目形式节目定位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大部分的评论为主持人预先写好播出的,即便后来有了主持人的“即时评论”,但都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中国之声”既有本台评论,也有记者述评,像《第一报告》,还有专家评论和听众参与节目所发表的短论,如《新闻观潮》等,形式多样,既照顾到了当今社会中观点多元化的现状,也尊重了社会不同阶层人士的话语权。“中国之声”把新闻评论从单纯的新闻节目中分离出来,它的重点不是“说新闻”,而是“评论新闻”,也就是“谈新闻背后的新闻”,让听众有所悟。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洞晓天下人和事,扬清激浊传正声”其制作播出的《江苏打假暗访实录》、《霸州枪击案》、《寻找小良》、《对黄淑荣的精神病调查》等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新闻观潮》“坐观潮起潮落,热点众口评说”这是“中国之声”倾力打造的大型直播谈话、互动评论类节目,其间,《留学低龄现象面面观》、《春运特别节目:火车票为何如此难买》、《马加爵落网天涯海角》等节目均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今日论坛》“汇天下新闻,立独家之言”主要侧重于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新闻的延伸报道,它强调紧紧跟踪新闻动态,凸显先发优势和第一现场优势,依托专家学者,揭示事物本质,分析事态走向,使听众对新闻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在地方台方面,电台领导开始意识到评论的重要性,大部分省级电台都成立了广播评论写作结构,部分电台还成立了自己的评论员队伍。例如,江苏台、青岛台、湖北台等不仅拥有广播评论写作机构,还成立了专职评论队伍。但是各地方台广播评论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同时部分地方台广播评论人才缺乏、广播评论水平总体不高,在机制上没有一套完善的评论常态化播出机制。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个案分析:《新闻纵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诞生于1994年,终身享有“中国新闻名专栏”荣誉。2009年12月改版为2小时综合新闻节目,聚焦昨日热点新闻,提示今日重要事件,并继续保留舆论监督功能。周一至周日每天早7点至9点黄金高峰时间直播播出。《新闻纵横》追求高度、角度、深度、广度、速度,用独特视角报道评论新闻事件,自1994年创办以来,几经变迁,《新闻纵横》形成当下以新闻评论为主体的综合新闻节目样态。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个案分析:《新闻纵横》定位:以新闻评论为主的综合新闻节目样态目前《新闻纵横》由两个时长各为一小时的播报板块组成,分别以“问XX”和“追XX”为板块单元标识。第一小时板块的播报通常用“问今晨”“问焦点”“问市场”“问幕后”“问真相”“问进展”“问环球”等作为主要内容标识语,提示和强调每天依次推出的晨早新闻、重点新闻、财经新闻、背景探析、事实挖掘、进展追踪等不同切入角度的各类新闻。这种不断重复的“问XX”,令收听经常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和悬念期待,提高了广播新闻的收听黏性。其前一小时的宣传词为“一颗沙粒看出一个世界,我们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早晨7点到8点,新闻纵横第一小时,独家视角,力透新闻背后,新闻纵横追问新闻。”后一小时宣传词为“航行在浩瀚海洋,我们犹如桅杆上的缭望员,早晨8点到9点,新闻纵横第二小时,预知今天远见未来,新闻纵横追问新闻。”第一小时节目编排时序大体如下:◎问今晨→●昨夜今晨→◎问焦点→●新闻地图→◎问市场→●特别声音→◎问幕后→◎问真相→●新闻面孔→●难忘的中国之声。第二小时节目编排时序大体如下:●此时此刻→◎追焦点→●今日出行→◎追市场→●此时此刻→●今日出行→◎追现场→●今日投资→●今日媒体→◎追环球→●今日文体→●电影传奇。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个案分析:《新闻纵横》定位:以新闻评论为主的综合新闻节目样态从《新闻纵横》节目的单元结构与比重可以判断,《新闻纵横》形成以“追问”式新闻评论为主体,附带时政新闻、财经新闻、文体新闻以及天气预报、财经资讯、天气路况等民生服务资讯的一种综合新闻节目样态。而就新闻评论而言,《新闻纵横》中的新闻评论主要包括:一、以“问XX”和“追XX”为标识的追问式评论;二、带有舆论监督色彩的“特别声音”节目。而真正彰显“追问”特色、具有深度评论色彩的选题主要聚焦于国内重大民生社会热点、经济形势与政策、重大国际时政等方面。比如,《“小升初”明确“免试就近入学”家长仍然不买账》、《北京首都机场乘客热衷打车软件手机“插队”是否违规?》、《温州平阳游乐场意外事故致2死3伤设备故障还是人为原因?》就反映重大教育政策、民生社会热点。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个案分析:《新闻纵横》定位:以新闻评论为主的综合新闻节目样态

“特别声音”是一档舆论监督节目,先报道新闻背景,再缀以“纵横点评”。它通过对社会上出现的不良风气、现象进行评议,凸显国家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责任感,带有鲜明的舆论监督色彩。每天报道时长约2—3分钟。从节目设置与报道比重来看,“特别声音”只是新闻评论节目的一种补充形式。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辞典》直接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反映电视台或记者、主持人的观点、主张,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新闻评论教程》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作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与电视媒体结合的产物。电视新闻评论,就是以新闻事件为主体,集声画视听及文字为一体,通过主持人或者嘉宾等途径对当前重要社会及政治等新闻话题发表言论、阐述观点,引导社会舆论的电视节目形式。关于“电视新闻评论”的概念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是和我国电视传播业发展的大环境相伴而行的,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最初只是通过大量的借鉴报刊的评论形式,电视记者或编辑写成一篇报纸评论式的文字稿本,由播音员来进行播讲,画面则始终是播音员的半身图像;而随后的发展也仅是在此前的基础上将播音员的半身图像变成了与报道评论内容相关的图像资料,尽管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是声画分离的;而真正的发展则是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广播电视业的大力发展,电视新闻评论也开始起步。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A、20世纪80年代:初步创立和探索阶段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创办的评论性专栏节目《观察与思考》正式播出,该栏目宗旨是通过对具有普遍意义或观众关心的事件、问题或人物进行调查、介绍分析和研究,说明某种道理,引起观众的思考,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该栏目的播出“不仅标志着我国电视史上第一个评论栏目的问世,也标志着一种不同于报刊、广播新闻评论的新型、独特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的出现”。该栏目结束了之前电视评论声画分离的状况,广泛采用电子新闻采集系统,加入大量记者现场采访、述评的镜头,以及相关性的讨论和主持人的简单分析评论。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A、20世纪80年代:初步创立和探索阶段1988年7月,中央电视台为了进一步加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建设,整合节目资源,重新组建了评论部,将《社会瞭望》与《观察与思考》合并,改称为《观察思考》,于同年11月开始播出,节目设定了固定的主持人肖晓琳,并固定在每周日晚上19时49分播出,栏目较改版前具有了相对稳定的风格与包装,选题也突破了之前的局限,期间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也对地方电视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启示,各省市电视台也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电视评论节目,如安徽电视台的《社会之窗》,福建电视台的《记者观察》,广东电视台的《社会聚焦》,北京电视台的《18分钟新闻、社会》和《BTV夜话》,湖南电视台的《焦点》等。纵观80年代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已不再是以前报刊、广播式的评论,也不再是图像、文字、评论的相互脱节,经过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作为评论节目其时效性和政论性都已得到了初步的体现。电视新闻评论的节目形态更加多样化,“既有融纪实风格与思辨色彩为一体的现场报道,也有注重访谈和座谈的演播室方式;既有调查性强的深度报道,也有对新闻事件持续追踪的系列评论”。当然,在发展的同时,由于社会体制的限制以及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一些问题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些节目被认为“具有浓厚的说教意味,基本是为宣传服务的:国家政策、道德建设、大政方针等,有着过于强烈的国家形态色彩”。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B、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全面发展和繁荣期

1993年5月中央电视台大型早间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开播,它由《东方之子》、《东方时空金曲榜》、《生活空间》、《焦点时刻》4个子栏目组成,其中《焦点时刻》以其对大众关心的热点、疑点、焦点问题的及时追踪报道、多角度的解读及深度阐释的分析评论等特点吸引了一大批受众的关注。无疑这为《焦点访谈》的开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B、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全面发展和繁荣期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这是一档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节目开播语“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语评说”,明确道出了该栏目的宗旨和特色。“它以比以往此类节目更强烈的时效性,更生动的纪实手法,更多样的评析方式,更自觉的喉舌意识,更大的舆论监督力度,以关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视野,使电视评论节目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应。”该栏目的开播也被学术界视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繁荣发展的开端。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B、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全面发展和繁荣期

《焦点访谈》的成功不仅对受众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也给各省市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典范。同时期各省电视台纷纷推出同类旗帜鲜明的栏目,如安徽电视台的《新闻观察》、深圳电视台的《今日视点》、河北电视台的《社会纵横》、浙江电视台的《黄金时间》、南京电视台的《社会大广角》等,都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B、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全面发展和繁荣期

这一阶段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不仅具有极强的“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评论节目的形态更加多样化,配置也更加趋于合理化。1996年推出的深度调查评论栏目《新闻调查》,它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目标,大量采用记者采访调查报道的方式,对重大新闻事件或案件进行调查,探讨述评。《实话实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于1996年推出的一档谈话节目,主要是对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进行现场探讨。主持人是话题的发起人和引导者,现场气氛热烈轻松,言论环境放松自由,尤其主持人崔永元幽默机智的言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C、21世纪至今:实践创新中不断发展多元化、多层次:

评论的主体开始遍布方方面,评论的力度和深度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电视新闻业由中央到地方的数次改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依然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如央视水均益主持的《环球视线》是央视新闻频道改版中唯一一档直播的国际新闻评论节目,与央视的另一档关注国内事件的直播节目《新闻1+1》两者形成了直播评论节目一“里”一“外”的格局。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C、21世纪至今:实践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地方,2009年从5月1日起,江苏城市频道王牌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升级为《零距离》,这也大力推动了民生新闻评论为主的省级卫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2010年,由东方卫视主办的《东方直播室》获“中国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2010年创新创优栏目”奖。北京卫视《本周锐评》、山东卫视《调查》、湖南卫视《新闻公开课》及《新闻当事人》、江西卫视《深度观察》、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等节目的异军突起都为省级卫视的新闻评论节目注入了新鲜血液。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个案分析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个案分析节目类型比较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述评型”是指夹叙夹议的节目类型,它主要的方式是一边叙述新闻事件过程,一边发表评论。此种方式是国内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形式,应用在1980年创办的《观察与思考》节目中。述评性新闻评论节目既是对热点新闻事件进行梳理,可以采用现场连线、记者采访、视频播放或者报刊杂志介绍等方式,也是通过主持人对新闻的解读让观众深入了解新闻事件,不仅是看到表面,可以采用主持人评议或者读取网络或者文字媒体的评论思想;既表现为边叙边议,又表现在记者对新闻事件问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以事实作为基础展开议论。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个案分析节目类型比较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央视《焦点访谈》:此节目创立于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的出现也带来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建风潮,“焦点式”新闻评论节目在省级卫视各个台争相创办。主持人首先介绍新闻内容,通过采访视频或录音以及口述介绍,其次配合幕后解说,随后再切换主持人简评,“述”与“评”的反复结合形成深度的新闻报道,主持人的叙述加之记者采访事件相关人员,采取提问等方式剖析问题根本,主持人再做以总结,从而将评论做的更加深入和贴近实际。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个案分析节目类型比较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凤凰卫视:《时事亮亮点》、《有报天天读》《时事亮亮点》是著名评论员何亮亮,他的评论是属于即兴的新闻述评,节目通过短片介绍将一周的要闻进行回顾,随后何亮亮对重大新闻事件逐一点评,在点评过程中提到相关内容会配备视频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评论所指。《有报天天读》是种读报式的新闻评论节目,此节目与其他述评式基本结构一样,但在表达方式上内容充实,信息丰富,节奏明快,充满动感和创意,是个既有个性,也有独到见解的节目。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个案分析节目类型比较谈话型新闻评论节目

谈话型新闻评论节目:主要采用演播室主持人加评论员嘉宾,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在内容上是对时事的深加工和剖析处理,利用谈话者的权威性或者全新视角从而帮助观众更立体全面的了解时事。央视:《环球视线》

主持人简介新闻事件,接下来配合短片视频和解说介绍事件过程,在全方位介绍完事件整体情况后主持人发问评论员,评论员解答事件背后的问题,评论员是一个或多个,话题主要围绕国际新闻话题。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个案分析节目类型比较谈话型新闻评论节目凤凰卫视:《时事开讲》、《凤凰全球连线》。《时事开讲》是由主持人姜声扬就新闻事件的问题发问、特约评论员的点评分析,向观众传递多元化的深度观点。这是一档以评论时事政治新闻为内容的谈话节目。《凤凰全球连线》的节目形式与其他谈话节目不同的是由主持人对新闻事件提出疑问兼有叙述新闻内容,随后凤凰通过卫星、电话与全球各地的凤凰卫视记者、特约记者、评论员联络,这是一种新型的节目制作形式,是对一个新闻话题进行深入思考,传递不同角度不同人群对同一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表述。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个案分析节目类型比较杂志新闻评论节目央视:《新闻周刊》、《东方时空》辩论型新闻评论节目

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和《时事辩论会》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个案分析节目选题比较在选题方面,央视和凤凰卫视都比较重视时政新闻的评论,这也是所有新闻节目的首要关注。央视更重视民生新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吃、住、行”等话题的讨论,以力求为受众所关注,提供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凤凰卫视所不同的是除了时政之外比较重视国际新闻,利用凤凰有力的评论员资源和海外记者站的优势,提供具有凤凰视角的国际评论。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个案分析节目选题比较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个案分析直播状态方面凤凰卫视的节目嘉宾,整体上就表现的很从容;央视的节目嘉宾在整体上就显得板正和拘谨,不够自然,与观众不够亲近。央视的主旋律色彩更浓,对党和政府关心的国计民生十分看重,请到的嘉宾多是政府有挂职的官员或专家。所以嘉宾在进行点评和解析的时候会不自觉的考虑自己的身份和角色,造成在节目中表现的不自然。凤凰卫视的福射范围在国内和国际上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话题也经常是关于国家整个利益和国际热点,同时,地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思想和观念上,与央视的风格不太一样。节奏上凤凰卫视也比央视快很多,总的来说凤凰创新新颖,相对标新立异,话题设置上深入大胆。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个案分析直播状态方面凤凰卫视的节目嘉宾,整体上就表现的很从容;央视的节目嘉宾在整体上就显得板正和拘谨,不够自然,与观众不够亲近。央视定位——党和政府、人民的思想及现实表达之窗;记者型评论员(白岩松、水均益等)凤凰卫视——精英阶层的受众;青年华人主持群体(胡一虎、姜声扬)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广电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的地位作用广电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的地位作用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以广播、电视作为媒介,对当前社会发生的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件、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表达意见和态度的一种节目形式。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除具有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和指导性等特性外,还具备一项重要功能:广播电视评论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直接的发言方式,作为各种公共意见的承载者,肩负着舆论反映、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责任。

A知情权B评论权舆论监督知情权,也就是通过广播、电视媒体让公众知道有关事实的真相。

广电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的地位作用评论权,是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发表公开的评论。

新闻评论就是通过对问题的透彻分析、帮助公众正确地认识世界。可以说,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舆论倾向性强,针对某个社会热点、社会现象发表有倾向性的意见,帮助公众明辨是非,对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成问题的解决。广电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的地位作用孙旭培在《论舆论监督的几个问题》提到:“舆论监督的实现形式,并不仅仅是批评,包括(1)公开报道,如为实现党务、政务公开,公开报道决策过程和结果。(2)评论,如评说政府事务和公共事务。(3)批评,如批评各种违法活动,腐败行为。康荫《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功能》:“就舆论功能来讲,一是引导,一是监督。引导和监督密切相关,引导包含着监督成分,监督本身就是一种有效引导。”广电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的地位作用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舆论监督就是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这是一个误区。对社会弊端和不良现象进行的批评报道主要是传播事实性信息,应该说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传播功能。如果在事实性信息的基础上,再加上意见性信息的传播,对新闻事实加以评论亮出观点表明立场,就会强化舆论导向,这才是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传播功能。广电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的地位作用广播新闻评论:在广播的初创时期——充当政府的“喉舌”,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新闻评论,更是宣传思想,

教育人们的工具。随着改革开放,

广播新闻评论节目更多的是发挥其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功能。这些评论节目充当着时代发展的观察者、思考者、监督者的角色。目前,广播新闻评论节目更是站在百姓的角度来进行监督、替人民监督、替人民思考。案例:《新闻纵横》曾对杭州房地产宣称底价售楼事件进行报道。节目调查出底价的背后是隐瞒,底价出售的房子均是不好的楼盘,从而为市民敲响了警钟。从定位看广电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的地位作用目前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大多依托新闻事件,其中以揭露曝光的主题居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选题就是有目的的选择所要评论的现象或问题。选题设置增强公众对某一问题的关注,能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具体来说:广播电视媒体通过设置选题,可以使公众了解媒体想要公众了解的事情,并通过报道方式、媒体态度等潜移默化的使受众接受媒体的观点,从而对公众进行舆论引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从选题看广电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的地位作用麦库姆斯和肖提出:“议程设置功能”假说:

“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主要是指公众通过媒体知晓事件或问题,依据媒介提供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真相。广播电视媒体报道、揭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