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范和101图集的学习体会_第1页
新规范和101图集的学习体会_第2页
新规范和101图集的学习体会_第3页
新规范和101图集的学习体会_第4页
新规范和101图集的学习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雄辉2013.5现浇混凝土结构钢筋的构造要求

三大新规范和11G101图集学习体会

内容提要一、规范与图集的关系二、三大结构新规范的要点三、剪力墙的构造措施四、框架柱的构造措施五、框架梁的构造措施六、板的构造措施七、其它一、规范与图集的关系

1、建筑结构由基础、墙柱、梁、板等构件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部分的构件与结构整体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相互制约,共同工作。建筑结构设计包括:整体(概念)设计、结构计算和构造措施三大部分。整体方案和结构中的节点构造,无法通过内力分析来精确计算。只有从足尺试验来获取数椐,通过实体结构的使用观察和大地震后的调研来验证其可靠性。2、上世纪末前,我国设计单位对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图设计,沿海地区用梁表、柱表,内地用节点详图。一个工程的设计周期长,图纸数量多,施工麻烦。九十年代创造和推广平法,作为配套,1996年建设部批准发布96G101图集。结构图纸简明扼要,大大提高设计效率,也方便实际施工。近二十年来平法已经普及,随着规范的换代,平法详图也分别升级至03G101图集和11G101图集。每次升级都有些改动,新版11G101图集比原来03G101图集有较大改动。

3、现浇混凝土结构构造,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现行设计、施工规范都有规定,但内容繁多,涉及多本规范。以前设计单位需用结构详图把这些构造要求明确表达出来,以便施工单位按图施工。现在全行业推广平法,设计图纸数量大大减少了,这些构造要求在设计图中都省略了,要现场施工人员在图集中寻找。如果施工人员理解和熟悉不够,就会出现某些错误的做法;如果对某个问题与设计的认识不一致,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请注意图集开头的说明:

包括制图标准和构造详图两个部分;

每一种构造都有多种方式,要求设计者先做出选择,然后施工单位才能按图施工(并非任由施工者自行选择);

怎样去选择,要设计者根椐规范和经验去确定。

4、图集是构造详图,是对规范中钢筋节点构造的演绎和扩充,能解决带普遍性的问题,但不能涵盖全部需要。实践证明不可能把所有构造都表示出来。

与平法配套的构造图集是推荐性标准,而不是强制性标准。

节点构造是一种动态的应用技术,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不断修正完善,不断向前发展。设计、施工、监理都要以时俱进。5、新版11G101图集简况建设部2011.7.21批准,新版11G101图集自2011.9.1起实施,代替原来的03G101图集。其中11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代替原来的03G101-1、4图集,将原来08G101-5图集中的地下室部分内容编入这一册,适用于基础顶面以上的结构;11G101-2《现浇混凝土楼梯》代替原来的03G101-2图集;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代替原来的04G101-3、08G101-5、06G101-6图集。相应地,从2012.11.1起实施新的12G901《混凝土结构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与11G101图集配套使用。包括有:12G9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2G901-2《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2G9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承台》三本;原来的06G901-1,09G901-2,09G901-3,09G901-4图集作废。6、60多年来三大规范的演变五代《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BJG21-66、TJ10-74、GBJ10-89、GB50010-2002和GB50010-2010。四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4,GBJ11-89,GB50011-2001和GB50011-2010。四代《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Z102-79、JGJ3-91、JGJ3-2002和JGJ3-2010。新一代混凝土结构三大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12.1起实施;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1.7.1起实施;JGJ3-2010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011.10.1起实施。

是11G101图集的编制依椐。新一代设计规范、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系列,正在陆续推出,然后有1~2年的学习交接期。

二、三大结构新规范的要点

1.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和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的基本国策;适当提高结构的安全水平与抗御灾害的能力;强调结构的耐久性;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反映过去十余年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对5.12大地震的研究成果、技术进步和工程成功的经验;是结构设计和施工的最低要求,允许根椐具体情况适当提高,凡有地区规范的还应按地区规范执行。

2.使用质量高的新品种钢筋淘汰落后的旧品种钢筋,适当提高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椐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保持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补充完善了部分设计上的要求;增加楼盖舒适度设计、防连续倒塌设计;明确对使用环境和耐久性的目标要求;改进抗震计算分析、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适当调整、提高抗震设防的标准;详细修订各项相应的构造措施,以提高结构的安全度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3.近十余年我国经历了多次大地震,特别是对5.12汶川大地震震后调研和相应的科学研究,在结构构造上有新的认识:

⑴.89、01两代规范,对主要设计概念如:设置多道防线,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延性和耗能能力;框架应强柱弱梁、节点核芯区更强;基础和地下室应具有足够的整体刚度和承载力,应始终能保持弹性工作状态等。这些在大地震中证明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新规范中仍作保留。

⑵.单跨框架地震时缺少多道防线,对抗震不利,新规范明确限制它的使用范围,在地震区不要用单跨框架;确实需要用单跨框架时,应加设剪力墙作为第一道防线。

⑶.纯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弱,其破坏往往发生在柱端或梁柱节点等关键部位,需要限制它的使用高度,重点加强薄弱部位的构造。

混凝土框架节点破坏状态

⑷.地震下剪力墙的破坏较少,主要发生在连梁部位,但低矮墙容易出现剪切破坏,高墙底部的混凝土容易受弯压碎破坏。因此要改进和细化剪力墙的构造。

⑸.地震下非结构构件的震害还相对较严重,2001规范初步做出规定,事实证明还不够;新规范还对这部分予以加强。框架剪力墙的连梁在地震中开裂此图反映屋顶无拉结女儿墙在地震中最容易倒塌

⑹.地震下楼梯间的破坏较多,楼梯的地位非常重要。新规范增加了楼梯间的抗震设计的内容,从结构计算到构造要求,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力求将楼梯间建成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安全通道。

4、关于抗震与非抗震要求

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防从六度区开始,近80%陆地面积在六度或以上区域。广东只有乐昌、广宁、德庆、怀集、连山、连南、阳山几个地方小于六度。因此可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抗震要求。建筑主体结构中框架、梁、柱和剪力墙都有抗震要求,而楼板、次梁因实践证明其承载力富余较多,可不考虑抗震;对于非结构的构件,要加强结构与非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以防止地震时发生次生灾害。

5、使用高质量的结构材料从2002年起,我国已经用HPB235、300级、HRB335、400、500级和RRB400级的称呼,取代原来的Ⅰ、Ⅱ、Ⅲ、Ⅳ、Ⅴ级钢筋的称呼。2012年已完成钢筋混凝土用钢的产品标准GB1499的修订;取消HPB235级钢筋,用HPB300级代替;要求到2013年底,在建筑工程中淘汰HRB335级钢筋。钢筋按强度划分等级,设置为HPB300、HRB400、HRB500;优先使用HRB400级钢筋,逐步推广HRB500级钢筋。同时积极开展600MPa级及以上钢筋产品的研发。

6、耐久性方面,目前尚无法定量计算,仍然采用经验性构造措施处理。以设计使用年限50年为基准,对环境影响分类更详尽(正常环境、干湿交替、冻融循环、氯盐腐蚀四种);

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表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建议:垫层从C10提高到C15;一般的梁、柱、板,用C30及以上;地下室,用C35~C40;阳台梁、板,用C35~C40;室外市政工程,用C40及以上。相应地放宽常用跨度构件的尺寸比例:单跨单向板的板厚:1/25~1/35;单向连续板的板厚:1/35~1/40;双向板的板厚:1/38~1/45;板式楼梯的板厚:1/25~1/30;框架梁的主梁高:1/10~1/18;框架梁的次梁高:1/15~1/20;井字梁的梁高:1/15~1/20;

常用跨度:柱网间距4~10m;梁的经济跨度6~10m。7、关于构件混凝土保护层保护谁?保护构件中的受力钢筋。保什么?保证钢筋与混凝土能共同工作;保护受力钢筋不生锈,从而保护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增强结构的耐火性能,当遇到火灾时,使受力钢筋不会立即受到高温影响,延缓结构的倒塌时间。有哪些相关因素?构件的种类、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所处的环境、要求的设计使用年限等。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⑴.标准条件: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室内干燥环境,混凝土≥C30,构件内最外层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值;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时,保护层厚度增加1.4倍;⑵.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对板、墙等平面构件,C≥15mm;对梁、柱等杆形构件,C≥20mm;同时应C≥d(钢筋直径);有垫层的基础,从垫层上表计起,取C=40mm;⑶.当R≤C25时,上述数值应增加5mm;⑷.当C>50mm时,宜加钢筋网片防裂;⑸.对预制构件,当有可靠措施提高构件的耐久性时,可适当减少保护层的厚度。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板从外表面到上上层或下下层受力钢筋之间的净距离;墙从外表面到最外层水平钢筋之间的净距离;梁从外表面到最外层箍筋之间的净距离,当梁带有楼板那面,还应考虑板面负钢筋直径的影响;柱从外表面到最外层箍筋之间的净距离。对比01规范是增大了。不必考虑拉筋的外扣部分、梁上部板面负筋的弯折端。8、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锚固锚固是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通过试验确定在充分利用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基本锚固长度是直线锚固的方式,其长度与钢筋种类、混凝土强度等级、构件的抗震要求等有关,11G101图集编制成表格,为了方便施工而取整数,以Lab=××d表示。当采用六种机械锚固方式时,可以用0.6Lab;当锚固条件不同时,要加乘修正系数;

当没有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可以适当减少。

钢筋的锚固长度基本锚固长度Lab与钢筋品种、直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计算公式同2001规范;

当用400级及以上钢筋时,普通混凝土宜≥C30;

一般情况下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就等于基本锚固长度La=Lab;当锚固条件不同时为La=ζaLab,有抗震要求时用LabE;各项数值与原来相差不大。

采用上述6种锚固方式时,钢筋的锚固长度,从原来的0.7Lab,新图集缩短至La=0.6Lab(包括锚固头在内的长度);

梁、柱的纵向钢筋间距和箍筋末端的构造与原来相同9、钢筋的连接方式建筑结构由一个个构件组成,施工过程是一个构件(柱)、一个楼层的施工段连续施工,然后逐步扩大和向上发展。钢筋的供货长度有限,不可能满足构件水平和竖向长度的需要。钢筋连接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一项常见的工作,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连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过去我们的手段较单一,现在已经有多种选择。钢筋连接的方式主要有: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搭接。各种连接方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当钢材可焊性好,施工场所电压稳定,设备性能良好,焊工技术能过关,常用焊接连接;梁的纵向钢筋多用闪光对焊,柱和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多用电渣压力焊。当钢材可焊性较差,或焊接质量不保证时,粗的受力钢筋可用机械连接。绑扎搭接常用于板的钢筋,不宜用于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受力钢筋。三、剪力墙的构造措施

1、抗震墙是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和筒体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是结构抗侧力的第一道防线。要求设计成:强墙弱梁、强剪弱弯,连梁先于墙肢出现弯曲屈服。原有做法地震下剪力墙的破坏较少,新规范主要在改进剪力墙的构造,以提高纵横向墙的整体性、极限承载力和层间极限位移,增强其耗能的能力,有利于墙体的稳定。主要构造措施有:加大墙体分布钢筋的数量;加强剪力墙边缘构件(边柱、角柱和端柱)的强度和变形能力;在连梁内增加交叉斜筋或暗撑,以增加它的延性。=1.2LaE当bw<10d+15mm属于墙厚较小用ㄈ形收头原15d改为10d1.两向水平筋大小间距都相同2.两向水平筋大小间距随意=1.6LaE此是唐山地震后用的做法,较好,当D不同时按较小的查表。大于90度大于90度水平筋多为分布筋将搭接长从原1.5LaE改为1.2LaE;将水平锚固长从原LaE改为12d。

2、剪力墙截面较小,其宽度不允许出现负偏差;纵向钢筋直径都不很粗,且直径相同,采用机械连接的可能性小,如果焊接质量有保证,宜优先采用焊接连接,以方便施工,有利于混凝土浇筑。在层高范围内,每一根纵向钢筋的接头数不应超过一个;边缘构件箍筋应采用复合封闭形,不许有内折角;箍筋加密区的设置、拉筋、末端弯勾的形式和要求,与普通框架柱相同;边角边框柱,箍筋全高加密;顶层端节点宜采用梁内搭接的方式,搭接长度还要有所增加。

阴影区内的箍筋,外围设封闭箍,内围加拉筋。原来为0.4LaE加强了连梁交叉斜筋或暗撑这页是新增的

剪力墙的竖向钢筋与基础的连接(摘自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通用图)

剪力墙的竖向钢筋与基础的连接(摘自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通用图)

剪力墙竖向钢筋与梁的连接(摘自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通用图)

四、框架柱的构造措施1、单跨框架缺少多道防线,对抗震不利,容易倒塌,所以框架结构建筑一般都采用两跨或两跨以上,若确实需要用单跨,应加设剪力墙。框架结构对比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较弱,其破坏往往发生在柱端或梁柱节点等关键部位,新规范除了限制纯框架结构的使用高度外,重点加强薄弱部位的构造。按所处位置框架柱分为:中柱、边柱、角柱几种,构造上是有差别的。中柱、角柱和边柱地下室框架柱和楼层框架柱基础顶面嵌固位置柱的分类

2、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接头抗震结构中,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宜用机械连接接头,并且应该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在高层混凝土规程中,规定抗震1~2级和3级的底层,宜用机械连接接头,也可采用绑扎搭接和焊接接头;三级抗震的其它部位和四级抗震,可以采用绑扎搭接和焊接接头。宜就是表示有所选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首先应该这样做。因为现场焊接接头的质量若难以保证,大地震中容易破坏,此时就尽量不采用焊接接头。柱的纵向钢筋推荐采用机械连接,也可采用焊接连接。常用压力电渣焊。绑扎搭接施工比较简单,但由于在抗震结构中要求不允许在非连接区内有接头,如果要搭接就要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并且在绑扎搭接段内箍筋还要加密,这不经济。当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在上下层的根数不同时,如果下层比上层多,多出的钢筋应锚入上层柱内;如果上层比下层多,多出的钢筋应锚入下层柱内;当上下层柱的钢筋直径不相同时,搭接长度应按上层柱钢筋的直径计算。

3、有抗震要求的首层混凝土柱,当遇到有刚性地面时,由于刚性地面对柱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柱的箍筋应当加密,加密范围从刚性地面上表面算起,上下各500mm高。若此高度内与柱下端箍筋加密段相重叠时,不需重复设置。(2010抗震规范6.3.9条)。刚性地面是指,在首层地面处无框架梁,无地下室首层楼板,但设置了混凝土垫层加地面砖或石材的地面。另外,在首层地面处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应设接头,应避开35d以上。

注明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箍筋类型

地下室抗震框架柱配筋是新图集增加的内容。地下室顶面是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⑴上部结构嵌固位置,有地下室的在地下室的顶面。⑵上部结构嵌固位置,柱纵筋非连接区高度为Hn/3。⑶地下室各层纵筋非连接区、上部各层(除嵌固位置外)纵筋非连接区高度均为max(hn/6,hc,500)。有地下室柱纵筋的非连接区位置⑴上部结构嵌固位置,就是基础结构与上部结构划分的位置;没有地下室的在基础顶面。⑵没有地下室的在基础顶面柱纵筋非连接区高度为Hn/3。⑶上部结构各层(除嵌固位置外)纵筋非连接区高度均为max(hn/6,hc,500)。无地下室柱纵筋的非连接区位置4、柱竖向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

筏形基础有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形式。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从筏形基础顶面或基础梁的顶面算起。平板式筏形基础和梁板式筏形基础,无论梁是上反还是下反,柱纵向钢筋都应插至基础梁的底部,还要留有足够的弯折水平段,便于施工绑扎固定。柱纵向钢筋伸入梁内的直线锚固长度应≥0.6LabE,弯折后的水平段应取max{6d、150mm}。

混凝土柱的纵向钢筋与基础梁的连接,虽然也属于节点区,但与上部结构的梁柱节点区是不同的。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在基础梁内是个锚固问题,基础梁和柱在节点内都不需要设箍筋加密区,柱的纵筋与基础梁的纵筋只需绑扎固定,不应焊接;若采用焊接反而会削弱了梁的纵筋。为了固定柱纵向钢筋的末端,此处柱筋末端只需设不少于2道单个的箍筋作固定即可,而柱从基础梁上部起要按柱端要求设加密箍;而基础梁在柱位外的箍筋加密,是按抗剪计算配的,不是按抗震构造要求配的。

4、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柱,下柱端设置箍筋加密区的规定,是为了提高柱端塑性铰区的延性,对混凝土提供约束,防止柱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压屈,保证截面的受剪承载力。箍筋加密区的长度,是根椐节点试验和震害调查获得的。底层柱的上端、其余各层柱的两端,也须设置箍筋加密区,其长度取下列三个数中的最大值:max{柱的长边尺寸(圆柱为d),柱净高的1/6,500mm}。底层柱的柱根部加密区的长度,为柱根以上柱净高的1/3。这6条是抗震柱纵筋构造要求剪力墙平面外有梁才行原是1.6LaE这两种做法是新增的,设计应指明用哪种这两种做法是新增的,设计应指明用哪种剪力墙平面外有梁才行原是1.6La非抗震的箍筋只在钢筋的连接区加密

试验和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虽然已经按照规范来设计,但地震后的调查发现,多为柱子脆性剪切破坏或者是压曲破坏,没有真正实现“强柱弱梁”的设想。因此,在按规范设计计算后,还要再加强柱子,不要加强梁和板(梁和板都有较多的富余承载力),尤其要加强首层柱的抗剪和抗压弯的承载力。就是说要增加构造措施:加大柱的截面,加大柱端箍筋的直径,加密柱端箍筋的间距,加强对节点钢筋布置(如箍筋间距)的施工监督。

5、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柱,为了提高其受压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在柱中设置的小柱称为核芯小柱。试验和工程实践都表明,在大震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减小柱的压缩变形,增加柱的延性和耗能的能力。对短柱和超短柱(柱的净高与其长边之比3~4为短柱,≤2为超短柱)能增加其变形能力,改善抗震性能,减少脆性破坏,延缓倒塌。(2002抗震规范、2010抗震规范6.3.6条)核芯小柱应另单独配箍筋。在此范围属于短柱此表无改动,但小墙肢的定义范围,原来是不大于3倍墙厚,现改为不大于4倍。8×8这里原来写8×7是印错顶层边、角柱的纵向钢筋:1.将柱筋作为梁上部钢筋使用。顶层边、角柱的纵向钢筋:2.当梁高不大,1.5LabE足可伸入梁内时,柱筋伸入梁上部,再分批截断。在这类节点处钢筋属于搭接连接,不属于锚固6、柱顶纵筋构造有所修改顶层边、角柱的纵向钢筋:3.当梁高较大,1.5LabE还伸不到梁内时,柱筋应再延长≥20d伸入梁上部,再截断。顶层边、角柱的纵向钢筋:4.当梁配筋较多,将梁上部钢筋伸入柱外侧与柱筋搭接≥

1.7LabE先截断第二排筋,延长≥20d后再截断截断第一排筋。在这类节点处钢筋属于搭接连接,不属于锚固这是新增的但不易做到这是新增的这是新增的抗震是LabE,非抗震是Lab五、框架梁的构造措施

1、框架梁纵向钢筋的连接梁纵向钢筋施工时均有连接的问题,不同的情况连接的方式有不同。现机械连接较成熟,较大直径受力钢筋可采用机械连接或闪光对焊;较小直径的钢筋可采用绑扎搭接。不论哪种连接都要符合规范要求。

2、有抗震要求框架梁的通长筋上部两根角筋为通长受力钢筋,首选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也可采用绑扎搭接连接,每处的绑扎搭接长度应按受拉钢筋LLE;除了上部两根角筋外,其余不要求通长的纵向钢筋,在支座上部及其两端外伸段都属于受力纵筋,其余位置上的属于架立筋,架立钢筋与其它钢筋的连接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按绑扎需要每端为150mm。

3、框架连续梁中间支座上部受拉钢筋按设计规范这些钢筋应根椐内力包络图来确定其伸入跨内的截断点位置,另配构造钢筋使其搭接连通,这样做很不方便。高层规程有个简便方法:当相邻两跨跨度在≤20%时,支座上部受力钢筋伸进跨内的长度,应按较大跨的净跨度计算,上部第一排为1/3Ln,上部第二排为1/4Ln;当相邻两跨跨度相差>20%时,也应按较大跨的净跨长度计算钢筋的长度;当相邻两跨跨度相差>50%时,在较小跨内上部钢筋条直接贯通。

4、框架梁上(下)部纵向钢筋在端支座内的锚固有三种方式:直线锚固、直线加弯折锚固和机械锚固。采用直线锚时其锚固长度:非抗震时按max{La,250mm},抗震时按LabE;采用直线加弯折段锚固时,直线段非抗震应≥0.4La,抗震应≥0.4LabE;弯折段=15d;同时还应满足: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边柱外层纵向钢筋的内侧,而梁下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边柱外层纵向钢筋的内侧和梁上部纵向钢筋弯折段的内侧。

5、连续梁中间支座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内应有可靠的锚固,考虑到中间支座纵横上下都有钢筋交错,一般应采用直线锚固的方式,且应max{La或LabE,≥(b/2)+50mm},b为柱宽,尽量不采用直线加弯折段锚固的方式。

6、非框架梁的纵向钢筋不需考虑抗震,上部没有通长受力钢筋,只有支座上部及中间支座两端外伸段属于受力钢筋,其余位置上的属于架立筋,架立钢筋与其它钢筋的连接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按绑扎需要每端为150mm。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边支承梁纵向钢筋的内侧,且常采用直线段加弯折段的锚固方式,弯折段长等于15d,当直线段长≥0.6La时,端支座上部纵筋应伸入梁内1/3Ln;当直线段长≥0.35La而<0.6La时,端支座上部纵筋应伸入梁内1/5Ln;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为12d。注意这个构造要求!与剪力墙垂直相交的楼层梁都是次梁,交接处按非框架梁做。

7、框架梁、次梁箍筋的形式有:双肢箍、三肢箍和多肢复合箍。不论有无抗震设防要求,梁箍筋应在闭口处做成135°的弯勾,勾端带有平直段,当有抗震或抗扭要求时,平直段应=max{10d1,75mm},当无抗震要求时为5d1,d1为箍筋直径。梁箍筋封闭口的位置宜放在梁的上部,并交错设置,不要放在梁的下部。地震震害表明,当箍筋的封闭口放置在梁下部时,在地震的反复作用下,封闭口容易被拉脱,使箍筋的工作能力失效,不能承担地震剪力而破坏。

梁上箍筋末端的弯勾,应当在梁上部交错布置。max{10d1,75mm}

8、梁箍筋的间距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梁,梁端设置箍筋加密区。加密区的长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