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侵染过程_第1页
第八章 侵染过程_第2页
第八章 侵染过程_第3页
第八章 侵染过程_第4页
第八章 侵染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GENERALPLANTPATHOLOGY第八章侵染过程Infectionprocessinfectionprocess???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连续过程。也即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1.接触期contactperiod2.侵入期penetrationperiod3.潜育期incubationperiod4.发病期symptomappearance侵染过程分为4个时期:接触期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受病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一节接触期指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直接接触,或达到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或叶围,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并与寄主可侵染部位接触,然后至形成某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分为接触前和接触后两个时期。接触前的活动病原物植物表面或附近气流、雨水或昆虫田间操作工具寄主植物分泌物病原菌刺激萌发诱导形成侵入机构根围微生物病原菌抑制或竞争位点接触后的活动叶表面的营养物质,有些孢子本身分泌的物质。生长阶段真菌的休眠体萌发后所产生的芽管或菌丝的生长、释放的游动孢子的游动、细菌的分裂繁殖、线虫幼虫的蜕皮和生长等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发生识别物理识别:趋触性生化识别:趋化性影响因素向化性向触性

3.Recognitionbetweenhostandpathogen

DirectionalgrowthofgermtubesoffungionleafsurfaceGermtubesSpores

stomataRecognitionbetweenhostandpathogen

Generalandspecificrecognition

Pathogen

plantcellAttackingfactorsinvirulenceGeneactivationProductsofavirulencegeneGeneactivationcontactGeneralrecognitiononsurface

ormetbolites

Activeresistance

factorGeneactivationProductsofRgeneDegradingofcellwall(membrane)detoxininhibitionmetaboliteAvrproteinSpecificrecognitionbyA/R环境条件对接触期的影响湿度温度光照绝大部分气流传播的真菌,湿度越高对侵染越有利白粉菌的分生孢子一般可以在湿度比较低的条件下萌发,有的白粉菌在水滴中萌发反而不好。土传真菌(除鞭毛菌亚门的真菌以外)土壤湿度过高对于孢子的萌发和侵入是不利的。影响病原物萌发和侵入速度真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一般在20—25℃左右一般不受影响,但对某些真菌的萌发有刺激作用或抑制作用。

第二节侵入期penetration

一、侵入期的概念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主关系的这段时间,称为病原物的侵入期。二、病原物的侵入途径线虫寄生性植物真菌气孔、排水孔皮孔、柱头、蜜腺细菌真菌病毒直接(穿透)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机械作用化学作用细菌真菌有些真菌先侵入死组织和垂死组织侵染结构侵入所需要的时间

病毒 细菌一旦接触随即侵入。

病原真菌要经过萌发和形成芽管才侵入,通常为几小时,很少超过24小时。侵入所需要的接种体的数量病原物的侵入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侵染和发病。侵入所需的最低数量称为侵染剂量。侵染剂量因病原物的种类、寄主品种的抗病性和侵入部位而不同。如许多侵染叶片的真菌,单个孢子就能引起侵染;许多细菌要有一定菌量的侵入才能引起发病;病毒也有一定的稀释限点。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1、湿度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如小麦叶锈病菌的夏孢子萌发侵入的最适温度为15~20℃,在此适温下叶面只有保持6h左右的水膜,病菌即可侵入叶片。芽管需要有水才能侵入,有水可以在植物表皮处造成软化,有利于侵染丝前端的酶发挥作用。2、温度影响孢子萌发和侵入的速度。3、光照可以决定气孔的开闭,对于气孔侵入的病原物有影响。第三节潜育期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这一时期就是病害的潜育期。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时期。植物病害侵染过程的一般规律是:病原物的侵入并不表示寄生关系的建立,而建立了寄生关系也不表示一定发病。二、寄生物营养方式

死体营养型(necrotrophic)病原物先杀死寄主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死亡的细胞中吸取养分。属于这一类的病原物都是非专性寄生的,有时称作死体营养寄生物。

活体营养方型(biotrophic)病原物和活的细胞建立密切的营养关系,有时称作活体营养寄生物。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从寄主植物获得营养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三、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蔓延的部位

局部侵染病原物的分布局限在侵染点附近,引起局部感染。

系统侵染病原物从侵染点向其他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的感染。四、潜育时间植物病害潜育期的长短是不一样的,一般10天左右。潜育期的长短影响因素:寄主种类发育期营养条件有关环境(以温度的影响最大,湿度并不重要)第四节发病期植物受到侵染后,经过一定的潜育期即表现症状而发病,从出现症状开始即进入发病期。发病期是病原物扩大危害、许多病原物大量产生繁殖体的时期。大多数的真菌是在发病后期或在死亡的组织上产生孢子。通常,有性孢子的产生比无性孢子更迟一些,有时要经过休眠期才成熟。孢子的形成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新产生的孢子往往成为病害再侵染的来源。

第九章病害循环

diseasecycle

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又称作侵染循环(infectioncycle)。病害循环再侵染病原物越冬越夏→初侵染→寄主发病,病原物繁殖

传播研究病害循环是病害防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病害循环的特征拟定的。病害循环着重从寄主方面考虑;生活史则从病原物方面考虑。生活史相同的病原物,它们所引起病害的病害循环可以完全不同,如黑粉菌。植物病害循环与病原物的生活史区别侵染果实叶片组织内的卵孢子卵孢子从腐烂的叶组织中释放出来春天,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从孢子囊内释放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萌发的芽管从气孔侵入侵染叶片产生油渍状病斑果实表面和叶片背面产生孢子囊孢子囊通过风雨传播孢子囊内分化产生游动孢子病组织形成藏卵器并受精形成卵孢子雄器葡萄霜霉病的病害循环

引自美国植物病理学会网站,作者:GavinAsh

CharlesSturtUniversity,WaggaWagga,NewSouthWales,Australia水稻稻瘟病病害循环水稻白叶枯病病害循环

第一节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初次侵染再次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的新一代植株开始生长以后引起最初的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以后,有的可以产生孢子和其它繁殖体,传播后引起的侵染引起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