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赏析》课件 05第五讲中国建筑艺术_第1页
《建筑艺术赏析》课件 05第五讲中国建筑艺术_第2页
《建筑艺术赏析》课件 05第五讲中国建筑艺术_第3页
《建筑艺术赏析》课件 05第五讲中国建筑艺术_第4页
《建筑艺术赏析》课件 05第五讲中国建筑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最长寿的。我们的建筑同样也是最古老、最长寿的体系。在历史上,其它与中华文化约略同时,或先或后形成的文化,如埃及、巴比伦,稍后一点的古波斯、古希腊,以及更晚的古罗马,都已成为历史陈迹,而我们的中华文化则血脉相承,蓬勃地滋长发展,四千余年,一气呵成。

——(中国)梁思成

一、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不在于单体的造型比例,而在于群体的系列组合,不在于局部的雕琢趣味,而在于整体的神韵气度,不在于突兀惊异,而在于节奏明晰,不在于可看,而在于可游。

1、巧妙而科学的木结构体系建筑2、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3、特别注重群体组合,或取中轴线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自由式,以前者为主。4、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5、艺术性格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二、中国传统建筑造型艺术2.1构造艺术构成要素(1)外观特征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

中国传统屋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佛殿、皇宫的主殿等重要的建筑是采用重檐庑殿顶,是最尊贵的形式。

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歇山顶:外形可以说是庑殿顶的下半部和悬山顶的上部的组合。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共九脊组成,故亦称九脊殿。

悬山顶:悬山顶是两面坡顶的一种,也是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山或出山)。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规格上次于庑殿顶和歇山顶。

天坛东配殿硬山顶: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沈阳故宫殿勤政清孝东陵朝房攒尖顶:中国古建筑屋顶式样之一,类似锥形。有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数种,又有单檐与重檐之分,重檐攒尖顶较单檐攒尖顶更为尊贵。

屋身墙不承重,赋予建筑物极大的灵活性台基: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具有防潮、稳定立柱等多种功能,同时昭示着身份和权力:

高台基高于低台基;级数多高于级数少;汉白玉高于其他台基;须弥座高于其他台基;有栏杆栏板高于无栏杆栏板。

2.2结构体系抬梁式穿斗式干栏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也称叠梁式。使用范围广,在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皇家建筑群所选,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代表。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干栏式:2.3装饰色彩彩画雕刻色彩

彩画和玺彩画(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旋子彩画(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苏式彩画

(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

2.4群体布局

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意蕴3.1儒家思想对建筑的影响3.2道家思想对建筑的影响天人合一、自然至上对寺观建筑的选址形成了决定性的影响,高山幽静的自然环境成了寺观建筑共同的选址标准。3.3风水对建筑的影响背靠祖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二山相辅,情景开阔;远处有案山相对,有水流自山间流来,呈曲折绕前方而去;四周之山最好多层次。3.4民俗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体现在建筑的绘画、雕刻和装潢艺术上。3.5建筑版太极拳——中国古典建筑以柔克刚的典范(1)柔性的框架结构(2)整体浮筏式基础、斗栱、榫卯斗拱3.6古建筑中的封建迷信色彩(1)螭吻(2)仙人走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suan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从封建迷信思想来说属于灭火压邪祥瑞之物;从封建等级观念来说标志了建筑物等级;从建筑结构上来说有固定屋脊上脊瓦的作用。(3)四灵:龙凤麟龟。(4)四方之神:青龙、朱雀、白虎、玄武。(5)石人石马:起到仪仗、驱魔、保卫作用。螭吻-形似獸,性好望

狻猊狻猊,形似獅子,性好火,故立於火爐。

四灵:龙凤麟龟四方之神石人石马门神四、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4.1城池建筑

城池一般包括城墙和护城河。城是旧时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里面的叫城,外面的称郭。

1、南京城墙(明代)中华门最为宏伟,规模、质量为我古城之冠。2、西安城墙

隋唐长安基础上修建的明代古城。3、平遥古城

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

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4、丽江古城融合纳西民族传统建筑及外来建筑特色的唯一城镇。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4.2古长城建筑(1)修筑过程:◆春秋战国:公元前7世纪,楚国最早◆秦: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长城连接,筑起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临洮万里长城◆汉:东起辽东,西至新疆罗布泊,1万公里,规模最大◆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7千公里以上。八七年列入世遗2、关隘: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3、旅游点:八达岭慕田峪山海关古北口金山岭黄崖关嘉峪关4.3宫殿建筑1、宫殿的布局:(1)严格的中轴对称(2)左祖(庙)右社:(3)前朝后寝。(1)严格的中轴对称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的纵长深远,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2)左祖(庙)右社:在宫殿的左前方设祖庙,天子的祖庙称太庙,为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在宫殿的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为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3)前朝后寝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礼之所,多称“殿”。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多称“宫”。2、宫殿外陈设(1)华表:墓碑、华表木、恒表、诽谤木,皇家建筑装饰、标志。(2)石狮:雄雌狮、南北狮、三王狮(3)日晷:显示时间。(4)嘉量:大小排列。(5)吉祥缸(门海)(6)鼎式香炉:由盖为鼎,无盖为炉。(7)铜龟铜鹤:象征长寿,庆贺享受天年。石狮日晷与吉祥缸鼎式香炉

3、中国现存古代皇宫(1)北京故宫1406始建,14年完工。世界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前朝:太和、中和、宝和。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其两侧12座宫院。(2)沈阳故宫

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分为三个部分:大政殿大内宫阙故宫西路文溯阁存放《四库全书》,建筑形式仿造宁波天一阁。(3)园林中的宫殿我国古代建筑特点之一:园林和宫殿相结合。颐和园中的仁寿殿,承德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4.4坛庙建筑1、祖庙与社稷坛(1)北京太庙(2)北京社稷坛2、天、地等坛(1)天坛(2)地坛(3)曲阜孔庙、孔府4.5陵墓建筑1、沿革(1)秦汉两代:方上(2)唐代:以山为陵(3)宋代:恢复方上(4)明清:宝城宝顶2、陵园的建筑布局

帝王陵园地面建筑三部分:(1)祭祀建筑区(祭殿);(2)神道(御路、甬路);(3)护陵监。3、墓室结构(1)土穴墓(2)木椁墓(3)砖石墓4、中国现存著名陵墓

(1)秦始皇陵(2)汉茂陵(3)唐乾陵(4)北宋陵(5)明十三陵(6)清陵秦始皇帝陵西安市临潼区临马公路中段,距西安以东30公里。

秦始皇帝陵简介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一九五六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六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秦兵马俑一号坑全景(前视)

秦兵马俑一号坑全景(后视)茂陵简介茂陵是汉武帝刘彻之陵墓,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由于陵的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之茂乡,武帝建陵于此,故称茂陵。

茂陵博物馆是融文物、古建、园林为一体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为全国最早的西汉历史文物与陵墓现场保护管理机构。馆藏文物数量多、品位高,展品绚丽多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结晶。博物馆环境优美,景观迷人,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乾陵简介乾陵,位于乾县城北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在唐代18座帝王陵墓中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过,且保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一座两个帝王的合葬陵。

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之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陵地距中国中西部的古都西安80公里,其居梁山。三峰耸立,风景秀丽,远望宛如一位女性仰卧大地而有“睡美人”之称。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如首而高昂,东西对峙之南峰似其乳,俗谓之奶头山。无字碑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龙纹,碑头刻有8条龙互相缠绕。无字碑变有字碑是在宋、金以后,一些游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题字,于是现在碑上共留下13段文字。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部分字也已无法辨认。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写、旁边用汉语翻译的“朗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废弃,因此这个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北宋陵北宋陵的形制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

明十三陵

举世闻名的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封建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的燕山山麓。据京城约五十公里,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世系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

十三陵从建成到现在已有四、五百年了,是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而且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长陵长陵长陵葬有明永乐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

是十三陵中的首陵,规模最大,现存建筑最为完整。地面建筑形制:平面设计为前方后圆,

基本仿照明太祖朱元璋的拳陵建成的。第二院落中的陵思殿,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座本色楠木巨殿,总面积1956.44平方米。殿内顶部为彩绘天花板,地面金砖铺地。内竖六十根不加粉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