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兼爱》课件(共53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
人称墨子为“天才匠人,孤独侠客”,这种孤独似曾相识。在那个拒绝崇高的时代,拥有高贵理想的人们:孔子、庄子、墨子……无一不是孤独的。
孔子游说天下、著书立说,温雅敦厚;
庄子超然物外、顺应天理,逍遥无为;
而墨子古道热肠、反战爱民,行侠天下。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感受墨子孤独背后的豪气和决绝。
兼爱
墨子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兼爱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学习目标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兼爱”思想的内涵。
3
体悟大爱情怀,学习墨子关爱他人、积极救世的精神。
4
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学习类比和举例说理的方法。
2
了解墨子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墨子》的相关知识。
1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战国之交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和孔子并称为“显学”大师,是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生都在为扶危济困的事业奔忙。
走近墨子
“显学”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说。
“隐学”则是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所瞩目的学说。
补充:
走近墨子
墨子出身低微,“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接近于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他“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
①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百余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
②墨翟陈辞,止楚攻宋(墨子救宋)
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
墨子成就
哲学家
①墨子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呕心沥血。
②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
③“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两千多年来,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
墨子成就
社会实践家
①他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曾用三年时间制成可飞行的木鸢。
②他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概括出力学原理,并作出弹性力学、杠杆平衡力学、滑轮受力、斜面受力、物体平衡受力等方面的定义。他制造了辘轳、滑车和车梯等简单机械,用于生产和军事。
③他首先发现了小孔成像的道理。
墨子成就
科学家、发明家
墨子思想
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
①兼爱非攻
②天志明鬼
墨子思想
③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
④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尤其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极为俭朴的生活。
了解《墨子》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的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的言论两部分组成。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
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
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
墨子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和救世精神,他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寻找着救世药方,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时代背景
兼爱
非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把
作为
判断句
产生的地方
于是
治理
比
治疗
一样
于是
不
于是
第一段重点字词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治理天下;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这就好比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样,一定要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于是才能进行治疗;不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就不能治疗。治理祸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进行治理;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
第一段文本翻译
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
第一段探究问题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中心句: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考察
同“尝”,尝试
宾语前置
孝敬
宾语前置,爱自
使动,使……受益
使动,使……亏损
第二段重点字词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可不明察祸乱兴起的原因。尝试考察祸乱因何而起?起于人们不互相亲爱。臣和子不孝敬君与父,这就是所说的祸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此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此使兄长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臣子爱自己而不爱君王,因此使君王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谓的祸乱。
第二段文本翻译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即使
形作动,慈爱
第二段重点字词
即使是父亲不爱子女,兄长不爱弟弟,君主不爱臣子,这也是天下所谓的祸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子女,因此使孩子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因此使弟弟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君主爱自己而不爱臣子,因此使臣子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互相亲爱。
第二段文本翻译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这样
家
使动,使……受益
自己
伤害
第二段重点字词
即使是天下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也是这样。偷窃者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因此以偷窃别人的家而使自己的家得利;劫夺财物者只爱自身,不爱别人,因此伤害别人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起于不相爱。
第二段文本翻译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卿大夫的封地
使动,使……受益
纷乱之事
完备、齐全
第二段重点字词
即使是大夫之间互相侵夺封地,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侵夺别人的封地而使自己的封地得利。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所以攻伐别人的封国而使自己的封国得利。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了。
第二段文本翻译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天下之乱”有哪些?
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
第二段探究问题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中心句:
①臣子不孝君父,子亏父而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
②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
③贼人以利其身,是乱;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ū)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假使
像
仍然
怎么实行
同“无”
同“又”
第三段重点字词
考察这是因何而起的呢?都起于不相爱。假使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长和君主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实行不孝的事情呢?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弟弟、子女和臣子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实行不慈爱的事情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会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看待别人的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盗窃?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伤害人?所以盗贼又没有了。
第三段文本翻译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同“又”
侵扰
攻伐
安定、太平
第三段重点字词
还会有大夫之间相互侵夺封地、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封国的事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如同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封国如同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会发动攻伐?因此大夫互相侵夺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现象就又没有了。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之间不相互攻伐,封地与封地之间不相互侵夺,偷盗抢劫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安定了。
第三段文本翻译
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中心句:
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
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
第三段探究问题
本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使用了哪些手法进行论证?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怎么
鼓励
互相
判断句
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第四段重点字词
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憎恨而鼓励相爱呢?所以天下之人全都互相亲爱就会安定太平,互相憎恨就会发生祸乱。所以墨子说不可以不鼓励爱别人,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段文本翻译
第四段文本翻译
本段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天下就会安定和谐。
第二段: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
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盗贼无有,天下治。
第四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提出问题)
理清段意
总结每一段的中心句。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君臣、父子、兄弟互相损害
盗贼侵夺财物,杀伤性命
(1)___
践行兼爱之道
乱“皆起不相爱
爱人若爱其身
视人之室若其室
(2)______
(3)______
大夫、诸侯之间争斗攻伐
视人家国若其家国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理清段意
圣人治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
写作特色
①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加强了其观点的阐述,使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如: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②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文中列举了大量君臣父子、盗贼、大夫等事例来阐明“乱皆起不相爱”。
③论证思路清晰。文本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④论证手法多样。如类比论证、假设论证等。
1.如何理解墨子所说的“兼爱”的思想
②墨子所说的“兼爱”指的是一种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是一种视人若己、互惠互利的爱。
①“兼”就是“广泛地、全部地”;所谓“兼爱”,就是“跳出自爱的狭小圈子,广泛地、全部地爱,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2、墨子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的内容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
①基本内涵一致。“仁爱”与“兼爱”皆表现出爱的普遍性。二者在主张人人相爱、关爱民众、反对恃强凌弱上是相通的。
②社会背景和基本目标相同。孔子的“仁爱”思想和墨子的“兼爱”思想都是产生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动乱时期,都怀有安邦定国、终止混乱纷争的理想。
①具体内涵不同。
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度、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有差别的爱,由“爱亲”到“爱人”,最后才是“泛爱众”。
墨家的“兼爱”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不分尊卑、亲疏、贵贱的没有差别的爱,即“兼相爱”,借此达到利人如已、无私利他的“交相利”的目的。
回答问题
不同之处:
2、墨子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的内容有何异同?
②爱的倾向性不同。
儒家的“仁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尽职尽责,不言回报。
墨子的“兼爱”则是站在功利的角度上,提出了对等互报的原则,即“兼相爱,交相利”。
回答问题
不同之处:
2、墨子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的内容有何异同?
回答问题
2、墨子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的内容有何异同?
总体看来,儒家的“仁爱”是一种有差别和等级的爱,即要求以对父母兄弟之爱为同心圆的圆心,层层外推,逐渐扩展到对宗族、国家和社会的爱。
而墨家的“兼爱”是一种无差别和等级的爱,它要求人们抛却血缘和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爱人如己。
原因一:时代特征。当时墨子所处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各国国君都希望通过战争兼并其他国家,使自身强大从而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墨子“兼爱”的思想在那个战火纷飞、利益重组的时代是不合时宜且没有立足之地的。
不可能实现。
合作探讨
3.“兼爱”可谓是墨子为乱世开出的药方,你认为它在当时的社会有可能实现吗?
原因二:阶级局限。“兼爱”的思想是站在当时社会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这种“兼爱”在等级社会中是难以施行的,是墨子不切实际的空想。而且,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简单理解的由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其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合作探讨
3.“兼爱”可谓是墨子为乱世开出的药方,你认为它在当时的社会有可能实现吗?
4.墨子的“兼爱”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何意义?
在墨子看来,“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的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这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杀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现实意义
观看视频,深入思考“兼爱”的现实意义。
“兼爱”是墨家的核心主张之一。本文认为天下之乱起源于“不相爱”,人们损人害人以求自爱自利。墨子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从而实现“天下治”的政治蓝图。
总结主旨
人物评价
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
——毛泽东
墨子是中国的良心和灵魂。
——张知寒
兼爱非攻,是全人类的精神制高点。
——余秋雨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把墨子推崇为“平等、博爱”的中国宗师。他说“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
鲍鹏山先生在《寂寞圣哲》一书中将墨子看作“向帝国挑战的剑侠”,认为墨子勇敢地向周王朝发起了挑战。请结合本课所学,写一段文字,说说你的理解。200字左右。
布置作业
课堂结语
斯人已逝,思想和精神永存。
心存兼爱,让我们的生命弹出一支支悦耳动听的妙曲;
心存兼爱,让我们的生命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兼相爱,交相利,奏响生命最美的和弦。课题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兼爱》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兼爱》选自《墨子校注》,这篇文章提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观点,“兼爱”是无等级差别,不分厚薄亲疏的爱。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墨子一方面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一方面又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分析墨子是如何论述兼爱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的,梳理他所论述的践行兼爱之道的具体方法,鉴赏他自成一家的表达风格。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墨子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墨子》的相关知识。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学习类比和举例说理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兼爱”思想的内涵。文化传承与理解:体悟大爱情怀,学习墨子关爱他人、积极救世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兼爱”思想的内涵。
教学难点在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的基础上,感受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精神力量,从而涵咏心灵,激励人生。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人称墨子为“天才匠人,孤独侠客”,这种孤独似曾相识。在那个拒绝崇高的时代,拥有高贵理想的人们:孔子、庄子、墨子……无一不是孤独的。孔子游说天下、著书立说,温雅敦厚;庄子超然物外、顺应天理,逍遥无为;而墨子古道热肠、反战爱民,行侠天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感受庄子孤独背后的豪气和决绝。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走近墨子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战国之交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和孔子并称为“显学”大师,是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生都在为扶危济困的事业奔忙。补充:“显学”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说。“隐学”则是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所瞩目的学说。墨子出身低微,“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接近于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他“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2.墨子成就哲学家:①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百余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②墨翟陈辞,止楚攻宋(墨子救宋)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社会实践家:①墨子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呕心沥血。②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③“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两千多年来,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科学家、发明家:①他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他曾用三年时间制成可飞行的木鸢。②他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概括出力学原理,并作出弹性力学、杠杆平衡力学、滑轮受力、斜面受力、物体平衡受力等方面的定义。他制造了辘轳、滑车和车梯等简单机械,用于生产和军事。③他首先发现了小孔成像的道理。
教学过程3.墨子思想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尤其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极为俭朴的生活。4.了解《墨子》《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的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的言论两部分组成。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5.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和救世精神,他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寻找着救世药方,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二、理解文意第一段重点字词
教学过程第一段文本翻译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治理天下;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这就好比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样,一定要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于是才能进行治疗;不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就不能治疗。治理祸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进行治理;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第一段探究问题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第二段重点字词
教学过程第二段文本翻译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可不明察祸乱兴起的原因。尝试考察祸乱因何而起?起于人们不互相亲爱。臣和子不孝敬君与父,这就是所说的祸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此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此使兄长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臣子爱自己而不爱君王,因此使君王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谓的祸乱。即使是父亲不爱子女,兄长不爱弟弟,君主不爱臣子,这也是天下所谓的祸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子女,因此使孩子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因此使弟弟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君主爱自己而不爱臣子,因此使臣子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互相亲爱。即使是天下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也是这样。偷窃者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因此以偷窃别人的家而使自己的家得利;劫夺财物者只爱自身,不爱别人,因此伤害别人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是大夫之间互相侵夺封地,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侵夺别人的封地而使自己的封地得利。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所以攻伐别人的封国而使自己的封国得利。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了。第二段探究问题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天下之乱”有哪些?中心句: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①臣子不孝君父,子亏父而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②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③贼人以利其身,是乱;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
教学过程第三段重点字词第三段文本翻译考察这是因何而起的呢?都起于不相爱。假使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长和君主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实行不孝的事情呢?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弟弟、子女和臣子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实行不慈爱的事情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会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看待别人的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盗窃?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伤害人?所以盗贼又没有了。还会有大夫之间相互侵夺封地、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封国的事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如同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封国如同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会发动攻伐?因此大夫互相侵夺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现象就又没有了。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之间不相互攻伐,封地与封地之间不相互侵夺,偷盗抢劫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安定了。
教学过程第三段探究问题本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使用了哪些手法进行论证?中心观点: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第四段重点字词第四段文本翻译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憎恨而鼓励相爱呢?所以天下之人全都互相亲爱就会安定太平,互相憎恨就会发生祸乱。所以墨子说不可以不鼓励爱别人,就是这个道理。第四段探究问题本段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天下就会安定和谐。1.理清段意总结每一段的中心句。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提出问题)第二段: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分析问题)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盗贼无有,天下治。(解决问题)第四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2.文章结构3.写作特色①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加强了其观点的阐述,使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如: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②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文中列举了大量君臣父子、盗贼、大夫等事例来阐明“乱皆起不相爱”。③论证思路清晰。文本层层深入,逻辑性强。④论证手法多样。如类比论证、假设论证等。三、深研潜思回答问题:1.如何理解墨子所说的“兼爱”的思想①“兼”就是“广泛地、全部地”;所谓“兼爱”,就是“跳出自爱的狭小圈子,广泛地、全部地爱,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②墨子所说的“兼爱”指的是一种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是一种视人若己、互惠互利的爱。2、墨子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的内容有何异同?(学习包有视频资料)相同之处:①基本内涵一致。“仁爱”与“兼爱”皆表现出爱的普遍性。二者在主张人人相爱、关爱民众、反对恃强凌弱上是相通的。②社会背景和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科技创新项目投标委托担保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房交易定金合同范本含水电燃气过户3篇
- 【高考解码】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史检测试题(A卷)
- 2024年物流运输行业数据分析承包合同3篇
- 2024房地产项目策划与招商合同
- 机器人大语言模型行业趋势与创新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合同费及补贴协议3篇
- 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合同
- 2024年铁路行包物流服务协议3篇
- 2024版预拌混凝土买卖合同BF
- 开放系统10861《理工英语(4)》期末机考真题及答案(第102套)
- 综合技能训练实训报告学前教育
- 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MOOC 管理学-郑州轻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军事理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贵州贵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混凝土的检测》课件
- 卫生健康系统2024年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要点
- CNC数控编程述职报告
- 生产车间环境改善方案
- 202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一本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