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惠州诗歌中的“丰湖”与“西湖”_第1页
苏轼惠州诗歌中的“丰湖”与“西湖”_第2页
苏轼惠州诗歌中的“丰湖”与“西湖”_第3页
苏轼惠州诗歌中的“丰湖”与“西湖”_第4页
苏轼惠州诗歌中的“丰湖”与“西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惠州诗歌中的“丰湖”与“西湖”--兼论惠州西湖得名由王琴【摘要】惠州西湖原名“丰湖”。苏轼惠州的诗歌中出现的“西湖”绝大多数指杭州西湖。苏轼惠州诗歌中用〃西湖”一词指称〃丰湖”只出现于《丙子重九二首》其一中。正是由于苏轼的开创之功,惠州〃丰湖”同时也有了〃西湖”之名。虽然苏轼用“西湖”一词指称惠州丰湖只有一次,但苏轼自称为“西湖长”的称谓强调了〃东坡”与〃西湖”的某种必然联系。一方面由于造福当地,老百姓怀念苏轼,愿意以〃西湖”之名称呼〃丰湖”;另一方面,苏轼(东坡)与〃西湖”的必然联系由于自身道德文章的影响而流布天下、为世人津津乐道。惠州〃丰湖”之名为〃西湖”一词所取代,既是为了纪念苏轼,也彰显了苏轼深厚的影响力o%Huizhou’sWestLakewasoriginallynamedas“FenghuLake”.Mostofthe“WestLake”portrayedinSuShi’spoemsonHuizhoureferstoWestLakeinHangzhou.SuShi'sHuizhoupoemswiththeword“WestLake”referstothe“FengLake”onlyappearedinthe“TwoPoemsComposedontheDoubleNinthFestivaloftheYearBingzi(1096A.D.)”once.ItwasduetoSuShi’strailblaz-ingmovethatHuizhou’s“FenghuLake”earnedthenameof“WestLake”aswell.Heonlyused“WestLake”torefertoFenghuLakeofHuizhouonetime.However,SuShi’sself-styledtitleof“WestLakeMagistrate”hademphasizedthat“Dongpo”and"WestLake”weresomehowinevitablycon-nected.Ontheonehand,SuShibroughtbenefitstolocalcommonpeople,whoshowedtheirwillingnesstocallthe“FenghuLake”as“WestLake”.Ontheotherhand,theinevitableconnectionbetweenSuShi(Dongpo)andthe“WestLake”weretakendelightintalkingaboutitduetotheimpactofSuShi’smoralityandarticles.Huizhou’s“FenghuLake”wasreplacedwith“WestLake”inhonorofSuShi,whichshowedhisprofoundinfluence.【期刊名称】《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1)011【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苏轼;惠州;“丰湖”/西湖”【作者】王琴【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中国称西湖者多处,以杭州西湖最有名气,惠州西湖次之。惠州西湖,位于广东省惠州市西南面。古与杭州西湖、颍州西湖齐名,是我国著名风景区之一。惠州西湖原是惠州东、西江汇合处的一个水洼地。积水时涨时涸。北宋余靖在《惠州开元寺记》中提到了湖“重山复岭,掩映岩谷,长溪带蟠,湖光相照。”[1]181这是惠州西湖风光见之文献记载之始。其实,惠州西湖当时又被称为“丰湖”。南宋《方舆胜览》《惠州》卷:“丰湖,在郡西。广袤十里。亦名西湖。”[2]654南宋诗人杨万里亦有《惠州丰湖亦名西湖》一诗。这两则材料说明,惠州西湖在南宋时有“西湖”与“丰湖”两个名称。“丰湖”与“西湖”两个名称孰前孰后,又从何得名呢?稍早的《舆地纪胜》卷九九《惠州》有云:“丰湖,在郡城西。广袤十里。治平间,陈公偁领州,经画筑堤截水,今台馆为广东之胜。”[3]3083《舆地纪胜》只载〃丰湖”之名说明〃丰湖”之称早于〃西湖”。北宋林倪有《惠州丰湖序》特别强调:〃苇藕蒲鱼之利,施于民者丰矣!故谓之丰湖。”[1]5此则材料既说明了宋时惠州西湖带给当地百姓的益处,更说明了惠州西湖最初被称为〃丰湖”的原因。既然〃丰湖”之名早于〃西湖”,为何〃丰湖”后来又被称为“西湖”?而且渐渐只闻惠州西湖之名、难闻惠州丰湖之称呢?这与北宋苏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代较早编辑《东坡寓惠集》的大学者张萱,在《惠州西湖歌》中写道〃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1]8,明确点明惠州西湖之名是得自于东坡。那么,苏轼究竟是怎样为丰湖标名为“西湖”的呢?绍圣元年(1094)六月,六十多岁的苏轼正在南迁英州的途中。在抵达当涂的时候,收到“责授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诏命。《十月二日初到惠州》便是苏轼抵达惠州后所作。苏轼刚到惠州后,住在合江楼。合江楼就在丰湖边上。一向喜欢山水的苏轼怎能忽略丰湖风光。《江月五首并引》的序文云:〃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4]4610这篇小序不仅明确提到丰湖,还提到合江楼、栖禅寺、罗浮道院、逍遥堂等这些丰湖边上的建筑。《新年五首》其三也提到〃丰湖”一词:〃海国空自暖,春山无限清。冰溪结瘴雨,雪菌到江城。更待轻雷发,先催冻笋生。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4]4709诗中直接提到丰湖、丰湖的藤菜,并将藤菜与莼羹相比。《两桥诗并引》序文中说:〃州西丰湖上,有长桥,屡作屡坏。栖禅院僧希固筑进两岸,为飞楼九间,尽用石盐木,坚若铁石,榜曰西新桥。”[4]4758序文明确提到“丰湖”,并交代了丰湖上西新桥的修筑缘起。由上面几则材料可见,抵达惠州后的苏轼按照当地的习惯,沿用〃丰湖”的称呼,还看不到〃丰湖”之名变为〃西湖”的端倪。从已知文献来看,苏轼在惠州的诗歌中既有“丰湖”一词,更有“西湖”一词。那么,苏轼惠州诗歌中的“西湖”到底指的是惠州西湖还是杭州西湖,就值得仔细推敲。《江月五首并引》在第一首中第一次提到了〃西湖”一词:〃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诗歌序文交代是〃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此殆古今绝唱也。因其句作五首,仍以’残夜水明楼’为韵。”[4]4610可见,此诗是描述当夜苏轼所见的惠州景物。玉塔,即大圣塔。在丰湖上栖禅寺东南。涌金门是杭州之西城门。《梦梁录》卷七:杭州〃城西门者四:曰钱塘门;曰丰豫门,即涌金”。[5]51可见,此处的〃西湖”指杭州西湖无疑,是用杭州西湖的景色来比拟形容丰湖里大圣塔的塔影。在这里,〃西湖”虽然是指杭州西湖,但在描绘丰湖景色时以杭州西湖来类比,〃丰湖”因景色优美类同于西湖,隐然与〃西湖”有了某种关联。同样指杭州西湖,除了上面例子中作为〃丰湖”的类比物而出现的情况外,“西湖”更多的体现了惠州苏轼对杭州西湖及其故友的怀念。《惠州近城数小山,类蜀道。春,与进士许毅野步,会意处,饮之且醉,作诗以记。适参寥专使欲归,使持此以示西湖之上诸友,庶使知予未尝一日忘湖山也。》便是一例。夕阳飞絮乱平芜,万里春前一酒壶。铁化双鱼沉远素,剑分二岭隔中区。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4]4505这首诗中,诗歌题目与诗句都出现了“西湖”一词。参寥,即道潜,本姓何,于潜人,是苏轼的老朋友。参寥子曾派专人到惠州看望苏轼,使者准备北返时,苏轼写下这首诗,希望使者将这首诗带给参寥子。〃未尝一日忘湖山”的“湖山”自然是指杭州西湖风光。〃梦想”乃梦寐怀想之意。杭州西湖如此美丽,曾经在杭州的生活是如此愉悦,在皎洁月轮之下,林霭雾气重游西湖该是如何惬意!这首诗中〃西湖”指杭州西湖无疑,但是在《赠昙秀》一诗中的“西湖”到底指杭州还是惠州,就有所争论了。白云出山初无心,栖乌何必恋旧林。道人偶爱山水故,纵步不知湖岭深。空岩已礼百千相,曹溪更欲瞻遗像。要知水味孰冷暖,始信梦时非幻妄。袖中忽出贝叶书,中有璧月缀星珠。人间胜绝略已遍,匡庐南岭并西湖。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诵师佳句说南屏,瘴云应逐秋风靡。胡为只作十日欢,杖策复寻归路难。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子何时丹。[4]4733此诗中的〃匡庐”即庐山,在今江西九江,〃人间胜绝略已遍”,是说昙秀走遍大江南北,充分领略了各处风景。〃匡庐”〃南岭”〃西湖”分指不同地域的名胜。庐山在江西,南岭与惠州属同一地域,已然包涵惠州风光。所以第一个〃西湖”指杭州西湖无疑。第二个〃西湖”,有人解为惠州西湖,误也,实则也是指杭州西湖。正因为杭州西湖是人间胜绝,所以身在惠州而心怀杭州。杭州在惠州北面,且路途遥远。身在惠州向北引颈眺望,杭州在几千里之外。〃三千里”当是虚指。此乃立足惠州北望、遥想西湖湖水横溢之景。南屏在此诗中指杭州有名之南屏晚钟,“诵师佳句说南屏,瘴云应逐秋风靡”当指虽然自己只能在惠州北望,遥想西湖,但还可与昙秀一起谈论起有关南屏晚钟的诗句,这些关于南屏晚钟的诗句也能如南屏晚钟的钟声一样驱开瘴云。为什么即使到了惠州,苏轼仍然念念不忘杭州并多次在诗文中提到杭州,提到西湖呢?杭州本身风光秀美,既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又是经济繁荣的大都市,所谓〃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苏轼曾于熙宁、元祐年间两次在杭州为官,第一次为杭州通判,第二次知杭州军州事,担任杭州的地方长官。为官杭州期间,苏轼在创作上收获很大,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等代表性诗作;政务上也颇有建树,〃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8]10814的记载,从侧面说明其举措之得民心。而且,苏轼在居杭期间,交游广阔,精神生活丰富,这一时期大量的次韵诗便是明证。西湖作为杭州标志性的处所,对于苏轼而言,不仅仅是湖光山色之美,更是美好生活的代表性符号,是苏轼一身梦想所系。这种情怀在其诗文中多次出现。《送襄阳从事李友谅归钱塘》云:〃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6]4175《喜刘景文至》云〃平生所乐在吴会,老死欲葬杭与苏……新堤旧井各无恙,参寥六一岂念吾。”[6]3816《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7]612看了以上这些例子,就不难理解身在惠州的苏轼因怀想西湖,以致〃西湖”一词频繁地出现在苏轼诗歌中。在这些例子中,〃西湖”都是指杭州西湖。值得注意的是《丙子重九二首》其一中的〃西湖”。诗云:〃今年吁恶岁,僵仆如乱麻。此会我虽健,狂风卷朝霞。使我如霜月,孤光挂天涯。西湖不欲往,暮树号寒鸦。"[4]4772。此诗作于绍圣三年(1096)重阳。稍早的《悼朝云并弓|》序文云:〃(绍圣)三年七月五日,朝云病亡于惠州,葬之栖禅寺松林中东南,直大圣塔。”[4]4767朝云即王朝云,乃苏轼之侍妾。朝云对苏轼有着重要意义。〃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朝云姓王氏,钱唐人。”[4]4449钱唐,就是今天的杭州。朝云不仅随着苏轼南迁,忠贞不二,而且还是懂得苏轼之人。朝云曾谓苏轼〃一肚皮不入时宜”,而苏轼〃捧腹笑”[1]134。可见苏轼也弓I朝云为知音。由上可知,朝云在绍圣三年(1096)七月五日死去,距重九不过两月。据查慎行《苏诗补注》云〃今年吁恶岁”,以下八句,专为朝云而发。苏轼还写有《朝云墓志铭》,明确说明将朝云〃葬于丰湖之上栖禅山寺之东南”[10]1630。可见朝云的墓就在丰湖边上。朝云的死,对于垂垂老矣、贬谪天涯的苏轼是多么大的打击,几乎就是从此与欢乐绝缘的意味了。朝云死于七月五日,离重九不过两月余,苏轼还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中,因为朝云葬在丰湖,喜爱游览的苏轼在重阳也不愿游览,以免睹物伤怀。既然朝云葬在丰湖,但是苏轼为何说〃西湖”不愿往呢?据《苏轼年谱》,熙宁七年(1074),苏轼三十九岁在杭州通判任上,〃王朝云来归”。[11]286杭州,既是朝云的家乡、也是朝云来归苏轼之地。前面已经说过,杭州西湖是承载苏轼最多美好回忆的地方,但是,在失去朝云之后,垂老孤独的苏轼难忍悲痛,无法面对朝云之墓,无法面对与朝云坟墓相邻的丰湖风光,更不能忍受回忆当初在杭州与朝云相处的美好时光。曾经有多么愉悦快乐,当下就有多么悲伤!难抑悲痛的苏轼自然竭力要避免能勾起回忆的种种介质。在这种情况下,埋葬朝云的惠州丰湖与承载美好回忆的杭州西湖都是苏轼因为悲痛而竭力逃避之对象,惠州〃丰湖”与杭州〃西湖”在这一特殊的机缘下,合二为一了。这是苏轼诗歌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将惠州丰湖称为西湖。苏轼《颍州到任谢执政启》云:〃入参两禁,每玷北扉之荣;出典二邦,辄为西湖之长。”[12]4994“长”有掌管、主理、看护之意。此处是指苏轼为官的杭州与颍州都有西湖,苏轼既对这两处西湖多有题咏,又曾疏浚治理这两处西湖,使其景色更美,名声更著;尤可注意者,因苏轼曾任杭州、颍州地方长官,在疏浚西湖之外,对地方亦有治理之功。以当地有名的湖泊之名〃西湖”来指代当地,以〃西湖长"来概括、凸显苏轼在两地为官的政绩,这是需要注意的。不可忽略的是,苏轼不仅对惠州丰湖多有题咏,又曾治理丰湖,对当地事务亦积极参与并有良好的结果。惠州半城山色半城湖,美则美矣,却给当地百姓的出行带来不便。据苏轼《两桥诗并弓I》中的序文,〃惠州之东,江溪合流。有桥,多废坏。以小舟渡”;〃州西丰湖上,有长桥,屡作屡坏”。[4]4758为什么桥多废坏或者屡作屡坏,肯定是桥的质量不过关。这种情况造成〃不知百年来,几人陨沙泥”的结果。当时任广南东路提刑的程正辅是苏轼母亲的侄子,既是他的表兄,又是苏轼的姐夫。苏轼的姐姐曾嫁与程正辅,因受到夫家不太好的待遇,年纪轻轻就死了。两家因此结怨,四十多年无来往。苏轼到惠州后主动联系程正辅,恢复往来,互动良多,还经常就惠州事务与程正辅交流、提出建议。在《与程正辅书》二十七简的书信中,提出修桥一事,并举荐邓道士主持修桥事宜〃老兄留意浮桥事,公私蒙利,未易遽数……则邓道士者可以力募缘成之矣。”又说:〃某不当僭管。但目见冬有覆溺之忧,太守见祷,故不忍默也。"[13]5983除了促成官府修桥、并举荐修桥负责人外,苏轼在修桥的过程中又捐钱捐物。《东新桥》〃不云二子劳,叹我捐腰犀”诗句下,苏轼自注:'二子造桥,余尝助施犀带。”《西新桥》〃探囊赖故候,宝钱出金闺”下苏轼自助云:〃子由之妇史,顷入内,得赐黄金钱数千,助施。”二桥修好后,〃岂知涛澜上,安若堂与闺。往来无晨夜,醉病休扶携”,描写了修桥给老百姓带来的便利。〃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4]4762写出了老百姓对于修桥建成的喜悦之情。除了修桥治湖,苏轼对惠州政治民生贡献良多。惠州当地的士兵,没有充足、专门的营房。因此或两个人挤一间,或者就混居于百姓中。这是一个存在多年的问题,苏轼敏锐地发现了,就赶紧告知程正辅。《与程正辅书》第三十简有言:〃本州岛诸军,多阙营房,多二人共一间,极不聊生。其余则散居市井间,赁屋而已”;“军人因此窘急作过。又本都无缘部辖,靡所不为,公私之害,可胜言哉”。[13]5987在详细论述了此宿疾的危害后,提出修建专门的营房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当地的突发事件,苏轼也能权衡利弊,灵活决断,提出最有建设性的意见。《与程正辅》第十八简中记叙了〃博罗正月以日夜,忽失火,一邑皆为灰烬,公私荡然”以至于〃百姓千人,皆露宿沙滩”的突发火灾事件。首先希望程正辅派专人〃令修复公宇、仓库之类,及存抚被灾之民,弹压寇贼,则小民受赐矣”。又举荐惠州推官黄焘〃本州岛黄州推官,实甚廉干,郡中殊赖之”,而博罗县令林抃在休假“自不当坐此”[13]5972。灾后的救治及重建工作还需要林抃来主理。农业是根本,惠州地处岭南,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苏轼设法帮助当地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工具。博罗县属惠州地域。苏轼与博罗县令林抃多有交游,故能通过林抃为博罗当地做了不少事情。《游博罗香积寺并引》有言:〃寺去县七里,三山犬牙,夹道皆美田,麦禾甚茂。寺下溪水,可作碓磨。若筑塘百步闸而落之,可转两轮举四杵也,以属县令林抃,使督成之。”[4]4536林抃是当时的博罗县令。苏轼建议林抃利用香积寺地理优势和水资源,挖水塘并修闸门,放水时利用水力推动舂米、舂谷的农具,此举能节约人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并要求林抃亲自督办。之前,苏轼曾作《秧马歌并引》描绘了〃秧马”这一农具。苏轼到惠州后,也积极将先进农具〃秧马”推广到南方,《苏轼文集》卷六十八《题秧马歌后四首》:〃惠州博罗县令林君抃,勤民恤农,仆出此歌以示之。林君喜甚,躬率田者制作阅示。”[14]7697苏轼通过林忭大力推广新型农具。农业又与农税相关联。如何保障国库的收入又不损害农民的利益关系着国运根本。《与程正辅书》第四十七简提出〃今来秋大熟,米贱已伤农”,而〃岭南钱荒久矣”,官府〃今年又起纳役钱”[13]6012。对于已因丰收却米价下跌的老百姓来说,官府收现钱不收实物的收税方式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这种情况,苏轼致信程正辅,希望其联系其他同僚,设法向朝廷上奏折,能够听从民便,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合理的米价,让百姓自由选择纳米还是纳钱。总之,在惠州的苏轼,虽然是戴罪之身,更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却利用自己的财物、见识经验及自身的影响力,为丰湖、为惠州、为当地官民造福。苏轼在惠州的这些惠及当地的举措与其在杭、颍二州任上的德政又有何区别呢?善哉、善哉!如果说苏轼在《丙子重九二首》中以〃西湖”指称〃丰湖”是悲痛心境下的偶然,那么东坡自号“西湖长”则反应了东坡与“西湖”这一指称的某种必然。既是东坡自认的必然,也是他人眼中的必然。与苏轼同时的秦少章诗云:〃十里熏风菡萏初,我公所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15]70首句描绘湖泊的美丽风光,“公事”指地方政务,这两句谓既高效处理政务,又不废山水之乐。〃公事湖中了”强调了处理政务与山水之乐并不是分割的、不相关的,而是交融在一起。苏轼与〃西湖”的必然联系是苏轼热爱生活、热爱山水、诗才敏捷、治理才能突出的集中表现。〃东”与〃西”、“坡”与〃湖”,何其谐矣!凡是苏轼治理过的地域,只要有风景秀丽的湖泊,又经苏轼品题,都有可能被称为〃西湖”。偶然与必然兼具,惠州〃丰湖”被称为〃西湖”亦是自然而然的了。同时代的秦少章以〃我公所至有西湖”强化了苏轼与〃西湖”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同样被宋人所认同,所强调。正如《鹤林玉露》云:〃东坡守杭,守颍,皆有西湖。故《颍川谢表》云:’入参两禁,每玷北扉之荣;出典二州,辄为西湖之长。’”[15]70苏轼有很多谢表奏启,罗大经偏偏在《鹤林玉露》中记录下〃西湖长”这一条,已然认同、赞赏东坡与〃西湖”的联系。《惠州丰湖亦名西湖》诗云:〃左瞰丰湖右瞰江,五峰出没水中央。封头寺寺楼楼月,清杀东坡锦绣肠。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与罗浮。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16]1260杨万里承袭了以苏轼为“西湖长”的传统,将惠州丰湖与杭州西湖、颍州西湖相并列,并因这种并列而将〃丰湖”称为〃西湖”。南宋诗人刘克庄《丰湖》也云:〃岷峨一老古来少,杭颍二湖天下无。帝恐先生晚牢落,南迁犹得管丰湖。”[17]271“西湖长”与“管丰湖”都说明了后人认为苏轼对〃丰湖”的治理题咏、对惠州当地百姓的惠泽之功与苏轼对杭州西湖、颍州西湖的治理与题咏及对杭、颍二地的治理相似。刘克庄诗中虽然未直接称惠州丰湖为西湖、而且没有出现〃西湖长”一词,但将惠州丰湖与杭州西湖、颍州西湖并提,并且并提的原因也是因了苏轼的’管”,反倒从侧面证明了东坡对〃西湖”的疏浚、题咏已成为一种必然、一种习惯,凡东坡治理、题咏的湖泊皆为〃西湖”。后人也承袭了这一看法。明王瑛《代汛亭记》:〃惠州有西湖,不知始于何年。自苏长公来居此邦,始大著于天下,则其去千年不远矣。"[1]137清江逢辰《丰湖书藏苏祠记》云:“盖山川非能自为名,因人而名也。惠州西湖处南海极滨,.…遁世无闻,而沦于榛狉,盖既千亿年矣。一旦使其名赫然播四方,与夫名山大川相颉颃,而动天下后人之流慕,则自有宋苏文忠公始。”[1]84苏轼的影响自不会仅限在士人之间。《宋史•苏轼列传》:〃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8]10816待人不论是贤才还是愚鲁之人,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也就是说,苏轼受到惠州所有人的欢迎。《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六:〃《夷坚志》云:’绍兴二年,虔寇谢达陷惠州,民居官舍,焚荡无遗,独留东坡白鹤故居,并率其徒葺治六如亭,烹羊致奠而去。次年海寇黎盛犯潮州,悉毁城堞,且纵火,至吴子野近居,盛登开元寺塔见之,问左右日:〃是非苏内翰藏图书处否?”麾兵救之,复料吴氏岁寒堂,民屋附近者赖以不燕甚众。是皆剧贼而知尊敬苏公如此,彼欲火其书者,可不愧乎?”[18]317以烧杀抢劫为业的强盗不仅保护苏轼故居,还宰羊祭奠朝云墓,实在让人称奇。盗贼都如此敬重苏轼,其他人自不待言。本来〃丰湖”因〃苇藕蒲鱼之利,施于民者丰矣!”而得名,体现了湖泊丰盛的物产带给百姓的便利。东坡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