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1页
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2页
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3页
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蓝山学校九年级化学王绍凤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的一种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二、教学对象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已经了解了很多的二氧化碳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等;从学生的心理上分析,总是希望通过自主的探索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三、教学设计思路:

用小“魔术”实验,创造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整堂课围绕二氧化碳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应用到生活当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本堂课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2)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2)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激发学生对美丽地球的热爱。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小魔术,请大家一起来见证奇迹的发生。这些现象都和一种常见的气体有关——二氧化碳,究竟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探究之旅,一起学习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观看与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学习兴趣。【提问】气球为什么会漂起来呢?分析现象可以得出CO2有什么性质呢?【思考交流】通常情况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O2密度比空气大通过直观地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盛有点燃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可燃性及助燃性。【实际应用】灭火【观察】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由现象得结论: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2、CO2密度比空气大通过观察,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并能从现象中总结出结论,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展示】人进入地下菜窖晕倒的图片,让学生解答疑问,得出CO2的性质。请学生在生活中防患于未然——做灯火实验。观看与答疑,学以致用。从而可以得出:1、CO2不能供给呼吸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小组探究实验一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指导实验】实验6-4: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约1/4体积的水,立即旋紧带导管的橡胶塞,振荡。注意:保护好这瓶气体,后续有很多实验都要用到。看哪个组做的又快又准确。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塑料瓶变瘪了。【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导致瓶内压强减小。【总结】:CO2能溶于水。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探究实验二CO2能与H2O反应【指导实验】请同学们将导管插入到盛有紫色石蕊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分析现象。【强调】: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CO2能溶于水。【提出疑问】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呢?【资料展示】介绍石蕊【分析提出猜想】软塑料瓶中可能存在的物质:CO2、H2O、或者CO2和H2O反应的生成物呢?【提供药品】两个用石蕊染过的干棉球、二氧化碳,水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烧杯内的石蕊被倒吸入软塑料瓶中,且由紫色变红色,塑料瓶中液面上升约为1/4.思考、交流分析,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石蕊+H2O石蕊+CO2石蕊+CO2+H2O【小组实验探究】按要求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回答】: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分析得结论】CO2能与水发生反应:CO2+H2O=H2CO3,碳酸显酸性,使石蕊变红。1、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查阅资料,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推出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2、培养学生分析、总结信息的能力。【展示】课前魔术中变红的小纸花,为什么又变回红色呢?【思考交流解释现象】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CO2↑+H2O培养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小组探究实验三CO2能与石灰水反应【提问】塑料瓶中还有CO2气体吗?如何验证?【强调】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小组实验】打开止水夹,轻轻将软塑料瓶中的剩余气体鼓入盛有澄清石灰水中烧杯中。【观察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得出结论】CO2能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学会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干冰【展示】干冰制造舞台效果的图片【提问】是什么物质制造了这种梦幻般的美丽的舞台效果?固态二氧化碳因为外形像冰,所以叫做“干冰”。干冰放在空气中非常容易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吸收热量呢因此,用来做制冷剂,具体用途有哪些呢?欣赏图片【阅读】【回答】冷藏、保鲜、人工降雨等。使学生将化学知识与舞台效果联系起来,调动学习积极性。读书指导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二氧化碳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讲述屠狗妖的故事,这个屠狗妖其实是二氧化碳,从中能得出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呢?【注意】: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进行灯火试验。【倾听】【思考】【回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密度比空气大小故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不是就一无是处了呢?它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用途呢?关于二氧化碳有这样几种说法: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农民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匠”。请同学们想一想,每句话说的是二氧化碳的什么用途。【小组讨论】【回答】: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云雾。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作灭火器。抹墙的石灰乳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拟人化的说法使教学更加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能力。前面我们说二氧化碳有很多的用途,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物质,但是环境专家却指责它为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让我们伴随着一首温暖的歌曲,阅读课本。播放《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